野外地质测绘工作生活虽然艰苦,但乐趣也不少。我就说说1978年我在米易野外测区工作时的一件趣事。
1978年3月,我们603测量小组被测绘队6分队分配到米易县白马公社,从事1:2000比例尺地形测图工作。当时刚粉粹“四人帮”不久,全国百废待兴,各种生活物资十分紧缺,全国都实行凭票供应。我们分队是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分队,虽说户口在崇庆县城里,但各种生活物资每年都要随分队临时转移到所在的工作地区去购买。我们在米易县工作,生活物资自然就在当地购买。每个月初或月底,小组都会派炊事员到分队所在地红石井去买口粮和各种副食品。每个星期天我们还会到附近的乡镇去赶场,自己掏钱买回一些鸡、鸭、兔等家禽,改善我们的伙食。
一个星期天上午,分队来车给我们小组送工作器材,回去时组长叫炊事员小蒋到队部去把当月的口粮买回来。当时我恰好没事,就和小蒋一起去了。我们先去粮站买了口粮,由于细粮不足,粮站按照我们的口粮标准,给每人配备了30%的粗粮(高粱面粉或玉米面粉),我们买口粮时,高粱面粉被排在前面的分队其他小组买完了,我们只买到一袋白面粉和两袋大米。在分队部吃完午饭后,我和小蒋在镇上转了一阵,随后才坐上分队送我们的汽车返回小组驻地,和我们同时返回小组驻地的还有其他几个小组。站在车厢里,迎着凉爽的山风,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小组在野外工作中发生的各种趣事。汽车开到我们小组驻地后,我和小蒋跳下车厢,叫车上的同事把我们买的大米和面粉拿给我们,小蒋也没细看,就和我一起,把粮食扛进了小组厨房。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小蒋要开始发面做馒头,准备第二天的早餐,当他把几天前刚买的面粉袋打开后突然间楞住了,然后大声叫起我来。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来到厨房里,只见小蒋有些着急地对我说,你看,我们领的白面粉咋个变成了高粱面粉?我低头一看,果然,摆在我们面前是一袋已经打开了的高粱面粉,我一时也回不过神来。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起,装白面粉和装高粱面粉的口袋都是一样的白布口袋,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有打开口袋才知其中装的何物。细细一想,问题就出在这里。原来下车时和别的小组把口袋拿错了。当时车上有3、4个小组,谁拿错了我们的口粮呢,时间已经过去几天,各小组驻地间隔又远,去找谁换回我们的白面粉,还真是个难题。我们只好把情况如实汇报给刘组长。刘组长听了我们的汇报后思考了一下,对我们说,这件事不好办,现在是生产大忙季节,小组没有闲人去查这件事情,我们只好自认倒霉,自己吃了。刘组长看着我们又开玩笑道,你们才参加工作,人还年轻,今后办事可要多注意一下哟。我和小蒋急忙点头应道。
第二天开始,我们小组每天早晨就吃高粱馒头,每当一大盘红红的高粱馒头端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主动抢着拿。老同志们说,高粱馒头虽然粗糙塞口不好吃,有些难以下咽,但比起有时在山里断粮没有吃的好多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只有愧疚和难过。
两个月后,我们小组终于把这袋高粱面粉吃完,看着空空的口袋,我和小蒋压在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