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散发着墨香的《温家宝地质笔记》,我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地质工作发自肺腑的热爱,作为一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我的内心也被他立身以立学为先的人生态度、专注执着的事业追求、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深深折服,久久不能平静。
1年轻地质人应该培养做笔记写心得的意识
打开书页,瞬间被自序中的一组数字而感叹:“摆在我面前的45个封皮陈旧的旧笔记本,是我从事地质工作时的部分笔记?!闭庵皇堑靡员4嫦吕吹牟糠直始潜?,足见温家宝从一参加工作,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做笔记,而这,正是许多人所缺乏的基本素养。
我们现在的地质工作者,有多少人每天坚持写工作笔记、心得体会,即使是在野外进行踏勘、测量、编录、采样等现场工作,又有几人自觉认真地记录每一工作步骤、每一地质露头、每一构造特征......。
不禁回想起十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在河南野外跑钻的那段时间,白天翻越三个山头分别到三台钻机编录岩芯、采集煤样、丈量钻具、检查班报表、了解钻探施工情况,晚上回到窑洞里,趴在铁架床边再把白天记录的野外鉴定内容重新誊写,力求岩芯描述更为规范详尽。遇到接近见煤层位,总是提前画好见煤预告书第二天带去钻机,心怕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钻机打丢打薄了煤层。每天都会及时把钻孔揭露的不同岩性特别是标志层、煤层,仔细绘在煤岩层对比柱状图上,以便更准确地发现地层层序规律,从而为钻机施工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这些基本素养是参加工作当学徒时老师傅言传身教于我的,也是我所在单位地质工作者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翻看着书中附录的实测地质剖面记录、各类地质草图、素描图、示意图等野外工作记录和日记,仿佛看到了那群穿越在祁连山地区崇山峻岭中默默找矿的地质工作者疲倦却无比坚毅的身影,又如同自己正身临其境,躬耕于北山地区戈壁沙漠中体验那段充实而平静的青葱岁月。
在1978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温家宝有这样一段叙述:“我又想用文字来记载自己平凡的生活了。其所以这样有两个目的:一是不断地激励自己;二是留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父亲是怎样生活的,或许从中有些教益?!钡刂使ぷ髡叩墓ぷ鞅始牵唤鲇美醇锹家巴馑鄄獾降牡刂氏窒蠛兔刻焖邮碌刂使ぷ鞯木咛迥谌?,“也是我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可以反映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对地质工作的实践和认识,对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的勉励,“这每一页笔记都是野外考察的真实记录?!薄八抢醋杂谏衿娴拇笞匀缓图杩嗟牡刂使ぷ?,是我用双脚走出来的”。对自己,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都是一辈子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珍贵的工作科研资料和思想生活实录。对后人,这些笔记又是启迪教育子女后代的生动教材,更是年轻地质工作者的励志书。
透过温家宝展示给我们的每一页笔记,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一个人的智慧,不仅在头脑里,也反映在手指上?!?/p>
2年轻地质人应该养成学习阅读的习惯
“我带的行李非常简单:一个装衣物的帆布箱、一套用儿时曾用过的油布捆绑的被褥、两个装满书籍的小木箱?!闭馐俏录冶崾诒本┑刂恃г?年学习生活,告别天津父母,于1968年春天由北京前去甘肃省地质局报到时携带的全部家当——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和两箱沉甸甸的书籍。
温家宝在学习研究笔记引言中写道:“工作越忙,读书越要坚持不懈。睡觉前我一定要看书,一个小时也好,翻几页也好。不看书,就觉得没有完成一天的任务?!倍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扪心自问,除去学校里必学的课本辅导书、生活中打发时间读过的言情武打小说和工作中需要查询到的专业工具书,我们每年又阅读过多少本可以开阔眼界的古籍经典、文学名著,学习过几册可以拓展工作技能的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不得不承认,如今读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尤其参加工作之后,当初为文凭而读书的劲头早就没了。
我们常说,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要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不能把阅读学习当成口号来喊,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计划上,体现在每一天分秒必争的阅读数量上。我有许多爱好文学和从事创作的文朋好友,他们每天都有坚持阅读的习惯,而且每天的阅读量还特别大,阅读时间足够长,阅读文体也煞是丰富??煞垂圩约?,曾经自诩为文学爱好者,一年到头却看不完十个中长篇。每次惊讶于别人惊人的阅读量和突飞猛进的创作表现之余,却不知人家挑灯夜读的时候,自己是在电视节目或者睡梦中,很少有争分夺秒醉心阅读的时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蹉跎了大把的读书好时光。更愚昧的是,自己竟然至今还没完全意识到读书学习对于个人成长进步的极端重要性。这应该就是这么些年自己无论在工作还是文学方面毫无进步的死穴吧。
温家宝常在每年冬季收队几个月的休整时间里,在工作之余“按自己订的学习计划读书?!彼沧苁亲プ⊥旅嵌荚诖蚱丝说氖焙?,“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他还经常警醒——“我不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要做一个有学识、有头脑、有远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从担任领导工作的一天开始,我便下决心继续努力钻研科学技术,绝不能放松?!薄敖袢丈韵缘们崴尚?,应抓紧时间学习才好?!薄拔蘼鄱啻蟮难沽?,不要中断学习和工作。”
所以他,“仅当了一年组员后,就担任了小组长,以后就做大组长”,直到后来从区测队副队长、省局地矿处副处长、副局长等基层领导岗位赴京任职地矿部,一步一个台阶,到做了大国总理,“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p>
3年轻地质人应该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
这本书另一个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以作者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地质人精神。
温家宝在日记中写到:“选择地质专业意味着我势必走上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不平坦道路?!彼侨绱怂档?,也是这样做的。刚毕业就被安排到甘肃的区测二队后勤科烧锅炉,生火、拉煤、倒煤灰、封火,这些工作对于刚刚毕业的研究生而言,是需要莫大的意志才能欣然接受的。在野外淘洗重砂时,他的手指多次裂口,加之刺骨的冰水浸泡,“钻心的疼”。在呼兰台沟西4600米海拔跑点时,总是需要“和时间赛跑、与洪水赛跑”,不然就会被融雪困在山顶,或者“就只能在河边山谷避风处蜷缩一晚”。在野外采集岩石样品时,都需要自己把样品扛回营地,经?!耙?0多公斤的矿石样品,在高海拔、高落差的祁连山负重行走,体力消耗很大”,或者攀爬在高峰林立、陡峭险峻的悬崖峭壁上,“有时还要提防突如其来的洪水,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在进行煤矿调查时,“我和挖煤农民一样,靠油灯照明,匍匐到狭小的工作面进行记录、画素描和采样。在没有任何通风条件的独头坑道里,一旦发生片帮冒顶,后果将不堪设想?!?/p>
现实中,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非常缺少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地质是一本记载几十亿年大自然神奇演化的天书,要读懂这本书,需要到大自然中去亲自观察、触摸、体验、感受。”“读懂天书者方可领略大自然的壮观与精妙!”“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既是对身体的锤炼,又是对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练?!蔽颐且欢ㄒ牙弦槐驳刂使ぷ髡哒庵殖钥嗄屠偷木翊邢氯ゲ⒎⒀锕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勘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坚强的决心、顽强的作风、担当的精神去面对?!把≡窳说刂?,就选择了艰苦”。我们要努力做到温家宝这般:“我想,要自信,不要逃避困难,不要妄自菲薄。要有勇气,凡做一事,定要排除万难,奋力前行。通往真理和成功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勇敢者”。“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觉得这是当代地质工作者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能带来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从中可学到很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教育、激励我们献身地质找矿事业和践行“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活教材。作为新时代的地质人,我们应该接过前辈手中的大旗,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不畏艰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地质事业的改革发展大潮中,为伟大祖国唤醒更多宝藏,奉献更大希望。
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电子邮箱:xiexingyou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