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大理国:与宋相伴三百年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6-07-16热度:0

宋朝,由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所以没有像唐宋,乃至后面的元明清,对中国版图实现大一统,但文化对后世影响颇深。他北有辽国和金国、渤海国、东辽、西辽等国,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国。其实我们对大理国一无所知,只是在金庸的小说中接触过,什么段正淳和段誉,除此而外,他寂寂无为。而金国、辽国和西夏都与宋朝发生过大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那么这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大理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大理国建国公元937年,早于赵匡胤建立的宋23年。云贵高原上的大理国也是脱胎于前面提到的南诏国,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大义宁国,云南地方政权,929年杨干贞建立,历一帝8年。在大长和国国主郑隆亶时为东川节度使。五代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杨干贞杀大长和国皇帝郑隆亶,灭大长和国,拥清平官赵善政为主,建立大天兴国。公元929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建元兴圣。而大长和国是从南诏国夺取的政权,公元897年至公元902年,由于南诏连年用兵,多次被高骈击败,南诏“屡覆众,国耗虚”,终于引起广大奴隶和百姓起义,南诏的汉人权臣郑买嗣在897年指使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王蒙隆舜,在902年杀死南诏王室800余人,灭亡南诏,改元圣治,建立“大长和”国。

至此,大理国建立,史书上称为“前理”。疆域覆盖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越南、老挝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文经二年(公元946年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为帝,改元至治。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系转到了段思良一系。段思良死后,子段思聪立。段思聪卒,在位十七年,子段素顺立。公元969年,段素顺碰到北宋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后继者段素英笃信佛教,开科取士,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官吏多从释儒中产生。他在位24年,其子段素廉在位13年,无所为。段素廉死后,侄儿段素隆继位。段素隆不乐为帝,禅位为僧,开了皇帝禅位为僧的先河。侄儿段素真继位。后来段素真禅位为僧,孙子段素兴继位。段素兴“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素兴在位,荒淫日甚”,结果被相国高氏废掉,立了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段思廉是段思平的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皇位才回到段思平一系。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段思廉在位31年,段思廉后禅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继位。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搞得段寿辉和他的继任段正明都害怕,先后避位做了和尚。大理段氏,从此沦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国。公元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段正明帝号为保定帝。1096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後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由于段氏政权之间终端,自此大理国的“前理”政权结束进入“后理”时期。段正淳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最后在1108年时让位给其子段誉,出家为僧。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正兴由于得到相国高量成的支持,在皇位之争中最终胜出。段正兴在位24年,禅位为僧,其子段智兴嗣位。段智兴极其崇佛,“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段智兴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大理是小国,消耗不起,国力有所衰落。段智兴在位时,加修龙首关、龙尾关,加强羊苴咩都城(今大理)的防御。此间,大理国内高氏子弟多次混战。段智兴死,子段智廉立。段智廉对佛教也感兴趣,派人到宋朝求得大藏经1465部,放置在都城内五华楼。在位仅4年就去世,其弟段智祥继位。段智祥在位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段祥兴继位于多事之秋,宋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南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段祥兴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来攻打大理,大理的军队打了败仗。而他这不幸中又有万幸,大理没有因为失败而立即灭亡,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段兴智继位后,大理终于抵挡不住蒙古兵的又一轮进攻,段兴智成了大理国的末代帝王。公元1253年10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多位酋长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大理国灭亡。公元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大理国在元朝攻击下,灭亡早于南宋。在公元1279年,即大理国灭亡后26年,南宋在崖山海战失败,宋朝灭亡。

大理国与宋朝基本上是和睦相处,关系极为暧昧,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对本国经济有促进作用。大理国国王的特点,就是晚年基本上都出家为和尚,有种对江山不感兴趣的感觉!

                                                                                       2016年3月31日于成都家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