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文学梦与武侠情结

来源:作者:雷深涵时间:2016-05-15热度:0

我感觉,生活中,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有或深或浅的文学梦,有人付诸文字,有人用聊天或其它方式表达。于是,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说话诙谐的,有说话一丝不苟的,有咬文嚼字的,有说话特别中听的,当然,也有说话耿直而不讨喜的。

每个人,每天都在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都听过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学艺术发源于生活,创作过程中却又高于生活,用洗练的文字表达出不同人物的心声和行为,在现实与虚拟中勾勒出独特的社会形态。

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课本以外的书籍是连环画,那应该是1989年的秋,我刚上小学二年级,仗着拼音学得好,靠着一本《新华字典》把《努尔哈赤》给看完。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套课外书(那个时候流行的说法,看课外书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并不被家长和老师看好,反而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然后当年的压岁钱就变成了连环画《东周列国》。每个周一,小学边上的集市都有书摊,卖各种各样的连环画。

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可以在一个中午看完上下两册的连环画。其实也要感谢当年卖连环画的人,他允许小学生蹲在书摊边上看书,只要不把书弄脏,不折页。我算是比较有自尊心的人,看完一套,最后至少要买一本。就这样,平时家里偶尔给的打赏都变成了书,家里那个樟树做的书柜里面的连环画越来越多。

大概是三年级下学期的样子,随着写的作文成为语文老师作文课上的范文次数的增多,心里面慢慢的萌芽了写作文以外东西的念头。而同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家里有不少的藏书,他与我父亲的关系比较好,我也因此和他们家的两位公子成为了比较好的朋友,经常上下学一起来回。基于这层关系,班主任的书慢慢的成为了我书桌上的??汀;骨宄募堑糜斜窘凶觥杜┐宥唐』把 返氖槔锩嬗衅P艘逍吹摹堆罨ㄋ蒲罚笔笨吹梦业哪谛奈拊档母卸?。虽然当时有明白三年饥荒的事情,但是每当想起此文,想到里面的主人公父死母辞,总是泪水盈眶,感慨万千。

时光总是匆匆,五年级的时候,我经常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享受着学校的各种优待,也是在这一年,在老师办公室无意中捡到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剑恩仇录》下册。津津有味的看完之后,死活找不到上册,就这样,多少有些强迫症发作吧,就到处疯了似的找金庸的作品,但是一直未能如愿,倒是在旧书摊上的《今古传奇》上翻到了《卧虎藏龙》,也是看得走火入魔。当时的《卧虎藏龙》是连载的,每期只有几万字,且是过刊,我看到的只是中间的罗小虎抢亲那段。这下人就更毛躁了,为什么看到一本好看的书总是残本呢,想想真让人郁闷。于是我就下定了决心,但凡喜欢的书想办法得一定买回来。

上六年级的时候,转到了另外一个乡镇上学,小镇不大,却有一家书店。书店老板与我的哥哥是认识的朋友,书店老板的弟弟与我是同班同学,放学后还帮忙看店子。于是,这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就落在我的头上了。可以不夸张的说,是天下掉了个馅饼。

书店里有套金庸的小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射雕英雄传》,竖排繁体字版本。为了看懂繁体字,《新华字典》又派上了用场。现在回想,若不是这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我还真的不可能认识这么多繁体字,这也应该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当文学遇上了武侠,梦想和情结就撞出了火花。

连环画变成了武侠小说,尤其是带有历史故事的,当我经常把家里给的零花钱换成了武侠小说,当家里小商店的营业额经常性变少,当家里的几个纸箱子里的书越来越多时,事情终于败露了。完整版的《古龙武侠小说全集》、《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梁羽生全集》、《温瑞安全集》,还有《三毛全集》等等……

有一次搬家,大哥不嫌奇烦的数了一下,三千二百多本,装了五个大纸箱子。我的母亲一脸无奈的说,这开个小商店挣的钱全变成书了。

在一个全家到齐的情况下,第一次家庭会议召开。目标很明确,就是关于我买书的问题,在轮番教育、劝说、威胁之后,我决定以后少买,最多偶尔买几本杂志,还得是跟学习有关的,比如当时很有名的《语数外学习》等等,经过讨价还价后,被批准可以订阅《读者》和《少年文艺》。

初二时,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利用学校新购买电脑的条件和机遇,多次威逼利诱物理老师(学校团委书记),利用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的便利,创办了文学社,还出了??读餍恰罚涠皇?。只可惜名字没起好,《流星》如流星一般划过后,学校基于成本考虑,不再支持,让大伙相当的失落。没过多久,语文老师的一篇小小说变成了铅字,收到了几十本样书,班上每个同学都分了一本,这就像是一个火种,一下子点燃了班上几个同学写作的激情。

没过多久,一本手抄的厚64页近7万字的《浣花》精彩出炉。里面诗歌、散文、小说,内容丰富,四封和插图是几个擅长绘画的同学绘制的。《浣花》的出炉,在周围三四个学校引起强烈反响,据说借阅复印了上百份,而参与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遗憾的是,当这些稿子誊抄好投向不同的杂志后,却泥牛入海,始终未有回音,慢慢的对大家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有同学说,那些个杂志上的文章,有些写的还不如我们的好,为何却能变成铅字,而我们这么多人的心血,难得就入不得编辑们的法眼么……

对于些,我也很无奈,我也很想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黑黑的铅字,起码是对自己熬更守夜写作的一种肯定,但是这份肯定始终没有来到。

1997年,中考后大家各奔东西,有的去了水城矿务局技校,我上了水城矿务局二中,还有几个去了水城矿务局一中,有个同学直接回家娶了媳妇。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各自便有了各自的生活方式。

当时水矿二中有冲浪文学社,有《冲浪》杂志,虽然学校有印刷厂,但是文学社的几个头头却坚持办手写版的《冲浪》,像我这样有过所谓办刊经验且字写得还过得去的人,自然无条件的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高中的生活无疑是紧张的,但是文学的梦想却在发芽。几个疯狂的人双休日拼命喝酒,拼命抽烟,以期得到烟出文章酒出诗的灵感??上У笔笔栈竦某搜恃缀团煌峦?,似乎没有其它。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描述当时情景的一篇散文《烟出文章酒出诗》却发表在了《毕节日报》上,成了第一篇在公开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或许,这里面也有些许天意?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学生的地方,也有江湖。我们的江湖其实很简单,每个放学后在学校对面的河滩上逛奔、对打,不懂招式,但是却真的强了身,健了体,一个个在中考时体育都考了满分;当然,也有过江湖中的侠骨柔情,为了美女争风吃醋,群殴于乌江源头的大桥下;自然也避免不了有人胳膊脱臼头流血,几天不敢来上课……

武侠小说给了我及我的同学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门,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讲义气、要够哥们、要有零食同吃、当然,学习不懂的也要相互帮助(老师规定的,官方名称为学习小组)。

我们也会像江湖中的大侠们学习,吃着路边滩,偶尔还喝上点小酒,学着楚留香陆小凤,喊学校门口卖烙锅洋芋的大婶的姑娘为小二,让她赶紧的上酒上吃的。

其实,我的中小学生涯是充满生机的。那些一起吃喝玩乐打架斗殴还一起学习的武友,那些一起熬夜出刊修改文章的文友,虽然他(她)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同学,但是似乎同学这个关系跟文友武友相比,要远一些。

梦想,要么努力去实现,要么尘封于记忆。大学时,阳光城文学社有《潮韵》,工作时,湖北省地质局有《问荆草》(现已更名为《地质风》),在我三十年多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文学,这些年,当我不在刻意的让文字变成铅字时,却有不同的文章发表于不同的刊物,我不知道这是生活的沉淀,还是梦想的实现?

无论如何,生活仍然在继续。梦想在否,情结在否,或许真在不需要那么的在意。

2016-03-16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母亲节忆母亲

下一篇: 梦中的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