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值班随笔

来源:作者:飞狐时间:2016-06-26热度:0

 6月23日,晴天,最高气温37度。
    今天轮到我值中午班,从12点到下午2点半。由于医护人员少,上完中午班不休,下午继续上班,以保证医院工作正常运转。
    11点左右,一位退休职工,刚从市医院复诊回来,医生建议做射频消融手术,她心理负担很重,再次来院向我咨询。我耐心地把病情分析给她听,并且列举了几个病例,尽可能地帮她缓解焦急的心理。送她下楼,看看时间,还有20分钟就要接班,我赶紧骑自行车回家。来不及炒菜,就着早晨的咸豆角,匆忙地吃了碗预约煮好的米饭。
    12点差5分,提前返回到医院交接班。刚从野外分队赶回来的老田正在病房打点滴。老田比我大两岁,现在是野外分院的负责人,我习惯叫他“田院”。田院在景德镇地区打拼了三十多年,带领一个小分队在那里立住了脚,扎下了根。他已高烧了一天一夜,吃了药也无明显好转,觉得在自己医院治疗更好,加上明天大队组织党员考试,今天上午就赶回来了。高烧的病人打点滴速度不能快,否则容易发生输液反应,我调慢了滴速。
    当我刚从病房返回办公室,就听到楼下有人喊:“有医生值班吗?有人受伤了!”
    喊声就是命令,我立即跑下楼,这是我们医生工作的特点。只见退休老职工王叔带着一个推着自行车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站在院中央。两个人都满头大汗,学生一脸着急的样子,几乎要哭了。王叔左手托着右手,右前臂血淋淋的,足有五公分长的擦伤,露出鲜红的皮下组织,部分血迹已干固。经过询问得知:两人互不认识,骑着自行车相向而行,在通往县城小道的拐角处,学生自行车前的载物筐把王叔的手臂刮到了。
    王叔是一位地质前辈,曾是一个分队的领头人,八十多岁了,身体很健朗。我建议王叔叫儿女来医院,一是想当面交待伤情,二是担心如果后续有纠纷,儿女在场会好处理些。但是王叔告诉我,住在大院内的儿子出差到南昌了,住在大院外的儿子来这里不方便,天气又太热了,不想打扰他们。
    我理解做父亲的心情,能自己做的事总是不想麻烦子女。但是,作为地质人自己的医生,我要对王叔伤情及事后纠纷处理负责。于是,我向学生要了家长的电话并拔通了。接电话的是学生的叔叔,我跟他说明了情况以后,他说马上叫学生的爸妈来。
    这时,病房的铃声响了,估计是要换吊瓶??纯赐跏宓氖直勖挥谐鲅菔辈挥冒?,再说,外伤的情况让学生的家长亲眼看看更好,有利于后续处理。安排一老一少在门诊室坐等孩子的家长,我急忙赶到病房。
    来到病房一看,原来是吊针鼓包了。田院歉意地说:“我刚接了个电话,分院的项目有事找我,没想到就不滴了。”曾在野外分队工作过的我,深知作为领头人的不容易,大事小事都离不开。我笑了笑说:“没关系,我帮你重打。”我快步跑回护办室,准备好消毒棉签、输液贴等,在他的另一只手上找血管。田院不好意思地说:“我的血管不好找呀,太细了?!敝匦麓蚝昧说愕危V鎏镌海骸按蛲炅税戳褰形?,还有一瓶?!?br/>    病房外,骄阳似火,热浪阵阵。平日院内树上吱吱喳喳的鸟儿也鸦雀无声,不知跑到哪儿趁凉去了。因为田院正发着高烧,不能吹电风扇。打好吊针,我早已汗流满面,工作服湿透了。
    回到门诊室,学生的家长一行来了3个人。我想,王叔的家人不在,我要帮着王叔与他们谈条件了。见面介绍过后,原来大家互相认识。来人是学生的爸妈和舅舅,爸爸小曹在地勘院工作,爷爷与王叔是同事。小曹见了王叔不断地道歉,并让我给王叔好好检查和包扎,医疗费由他出。我原以为要帮着王叔处理纠纷的担心放下了。
    我赶忙带王叔到换药室,清创、上药、包扎。由于天气太热,王叔大汗淋漓,包扎伤口的胶布必须多贴几道才牢固。交待王叔下午再来医院打消炎针和抗破伤风针,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情况,随时来医院。王叔准备自己回去,小曹扶着王叔,坚持要送他。我也劝王叔:“让小曹送吧,你已八十多岁了,大中午天这么热,路上小心点……”
    忙完这一切,我就急着返回病房看看。田院一个人在病房,爱人在家带孙女离不开身。只见吊针又不滴了,打针的地方鼓了一个小包,胶布翘了起来,可能是天热出汗不太粘的原故。田院很不好意思地说:“刚刚儿子来了信息,我拿手机看了一下……”。田院的儿子也是另一个分院的技术负责。我开玩笑地说:“你今天真不划算,打一次吊针,要扎三次,你是在考验我的打针技术呀!”毕业后我就分配到野外医务所工作,没有护士,肌肉针、静脉针都是自己打,所以,地质队的医生都练就了一套静脉穿刺的技术。重新打好点滴,用长胶布多固定了几道,陪着田院一边聊天,一边等着打完。拔完针,我叮嘱田院回家按时吃药,多喝水,不要吹电扇和空调,明天再来复诊。
    回到办公室,我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看看墙上的时钟,已经快到2点半了。坐在办公桌前,想想值班前后发生的一切,感受很深:在这个医患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年代,只有生活在我们地质大院的人们才能这么融洽、这么和谐!
  
                                           2016年6月24日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