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演练在一线侧记
今天,按照大队的安排,我到野外机台,再一次为一线职工讲授野外作业急救常识并实地进行急救演练。
上午8点,大队安全检查及急救演练工作组出发了,目标地是德安县吴山乡垄里甘锡矿区。
下了高速,通过德安城区,越野车随即驶入了上矿区的山路。进山的道路陡峭狭窄,用“崎岖蜿蜒”来形容真是恰如其分。越野车时而大角度急拐弯,时而为了避让迎面的车辆几乎贴近岩壁,真让人不时地捏一把汗。我很佩服地质队的司机,记得上一次到矿区授课时坐的是李师傅的皮卡,这次坐的是何师傅开的越野,每到险境,他们都能化险为夷,把我们安全送到目的地。
何师傅是地质二代,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在德安吴山乡二分队生活。当越野车爬上半山腰路过二分队旧址时,他如数家珍般地说着:那里是二分队队部,这边是发电厂,这里是我们的学?!蛭可蕉?、被小伙伴们称作“靠山小学”。何师傅说,那时大人上班忙,也没空管我们小孩子,大家经常聚一起在山野中玩耍。为了改善伙食,到山下买一块豆腐,爬山路往返数公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从心底里为当年工作在这深山老林中的地质人点赞!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爬山越岭,我们来到了项目所在地——德安县吴山乡垄里甘村。
我们一行改步行前往垄里甘锡矿区。据地勘院和工勘院的负责人介绍,垄里甘锡矿区共有三姓人家,分别是宋姓、张姓、甘姓,为了在此打钻,我们好不容易才同村民搞好了关系??笄灿腥ㄗ昊?,1号机和2号机离垄里甘村较近,3号机较远。
经过曲折泥泞的山道,二十多分钟后,我们首先来到了1号钻机台所在地。
进入现场,远远地就看见安全生产的标示牌悬挂在场区前面,特别醒目,让人觉着安全生产意识已深入人心。安全检查组有条不紊地立即开展工作。分管安全生产的刘队长在检查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在刚从钻机里取出的岩心上。负责地质技术的朱工立即在岩心箱里取出岩样,仔细查看,不时地敲打着岩芯、寻找着心中的矿脉。当在一块岩芯中发现了矿脉时,大家都喜出望外,纷纷拍照。这是地质人的心血啊,精心设计的孔位终于打出了成果,怎能不高兴呢?
检查中,一个熟悉的钻工——邢师傅出现在我的眼前。他满脸胡茬皮肤黝黑,看着身体很健壮。邢师傅比我小三岁,是1号机台的机长。他从事地质钻探工作30多年了,曾经天南海北,碾转多地,最远的地方打钻到珠海。我不经意地问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说:我们就住在机台附近,一天24小时,钻机不停,两班倒,争取2-3个月完成任务……饭菜自己做,空班的人从山外买菜或回家时从外面带菜进山……我刚刚经历了进山山路的艰难,表示很理解他们生活的艰苦。面对眼前这位朴实的一线钻工,我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拿出了手机,邀请邢师傅和他的同伴一起,跟我自拍了合影,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行走在崎岖泥泞的小道,在探工院朱院长和余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寻着轰隆隆的机声而去,十多分钟后又到了2号钻机。二号机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各种安全标识牌有序地挂着,发电机、水泵机、钻机在不停地工作着,那高耸入云的钻杆正在一点点地深入地下寻找着宝藏。一箱箱岩芯摆放整齐,静候着地质技术人员的检阅。
检查组各司其职,认真地检查着安全各项工作。医用药箱印入了我的眼帘。自从我队开展机台标准化建设以来,各项安全措施按要求都配备到位。我打开药箱,只见常用急救药品配备齐全,一本《安全急救手册》和安全笔记本特别引人注意。是啊,我队“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已经贯彻到机台,深入到每位职工的心中。
急救演练讲堂在机台驻地进行。为了讲好这次课,我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野外作业的特点,列出了提纲,重点内容用红字特别标记,保存在自己的手机记事本中,空闲时就翻出来看看,争取讲课时不漏条款。
面对着环绕一周的机台职工和队领导,我真的感觉到荣幸和责任重大。我说:“感谢队领导和职工对我的信任!急救演练其实就是有备无患的知识,希望大家按操作规程、平平安安,一辈子也用不上我要讲的知识。就像我们汽车买保险一样,谁也不希望得到保险赔偿金。”几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随即,我针对野外作业可能发生的擦伤、摔伤、扭伤、切割伤、伤员的搬运、中暑、毒蛇虫咬伤等等进行了讲解,力求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方便职工记住。当讲到心肺复苏术的时候,朱科长叫安全科的小周做“模特”,小周二话没说,按我的要求立即平躺在地上。小周是地质第三代,腼腆秀气的小伙子,平?;安欢?,在基层一线工作了几年,去年通过竞聘调到了大队安全科工作。在小周的配合下,我把心肺复苏术的要点一一传授给在场的职工。
在结束演练时,刘队和朱科长一再说感谢我为大家讲了一堂通俗易懂的急救课,在场的职工都为我鼓掌。其实,在我的心里,更要感谢这些为了地质事业、为了我们九一六队生存和发展默默奉献在一线的干部职工。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人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九一六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与邢师傅和他的同伴自拍合影,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写于2016年6月30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