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一定是我杜撰了那片梦境

来源:作者:沈默时间:2016-07-25热度:0

一定是我杜撰了那片梦境

沈子尘/文


他们说,怀旧也是一种力量。

那天,家中几个老辈喝酒,不自觉间就开始了追忆以往,那个时候,虽然我还小,但也有些许零星的记忆。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样子,我还不知道城市的概念,每天看到的就是泥巴裹满裤腿的老乡老亲,遍山拾柴打草的老哥老姐。那个时候的农村,别有一种味道。

80年代初,几千年的农耕土地模式开始实质性的变革,农村土地下放,每家每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亩三分地。那个时候的农村,漫山遍野都是歌声,每一颗往年预留的种子,每一挑农家土粪,每一束稻穗儿或者麦穗儿,每一根包谷棒子,都沉浸在歌声里。

那个时候的农村,干什么事,总是全村人一起出动,特别是农忙季节,全村几十个人一起轮流的一家一家的帮忙种地,一起收割,谷子堆满了院子,包谷棒子堆满了每家每户所有的房间。每一个人都在咧着嘴笑,白天山上忙活儿,一边唱着山歌,一边说笑,一茬一茬的说话,而不会慢了手上的活儿;晚上吃饭,忙活了一天的乡亲,就着一只大酒盅,每人一口每人一口的在桌上传递,闲聊或者总结着一天活计的得失,酒香从嘴角洒出……

那个时候的农村,耕牛是每家农户的宝贝,农忙季节犁地下田,满山都是干活的牛哞哞的叫唤,还有人犁地的吆喝,和着山上知了布谷的嬉闹,整个山野异常热闹。

那个时候的农村,养几只猪是一个家庭一年的主要经济来源与营养来源,一只在快过年的时候杀了吃,杀年猪吃年饭,剩下的猪肉熏成腊肉,一吃就是一年;其余的一只两只直接卖给猪贩子,变了钱,够了一家人一年主要的开支。

那个时候的农村,拾柴打草也是一道风景。每个农家的耕牛和几只猪的食材,基本上都是靠家中十来岁的小孩来完成。一到下午四五点,刚放学回家的小孩,扒拉一碗饭,背上背篓就出门。傍晚时分的村口,每人背着冒尖冒尖的一背篓猪草牛草或柴禾,聚集在小草坪或小土坎旁,乘着傍晚清爽的凉风,斗鸡、走高跷、打纸板、猜拳……有时候,他们会把这些游戏加上一点筹码,那就是他们背篓里的猪牛草或柴禾,以至于有的小孩忙活一下午,空着背篓回家也是有可能的……只是要不了多久,村里总会传来大人一阵阵骂骂咧咧的声音,这也当是一支不和谐的夜曲。

……

突然之间,觉得那个时代已经那么久远,久远得好似已经不属于自己的经历,而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一个只有零零星星记忆的梦境。不敢使劲儿的回想,怕一使劲儿,所有的梦境烟消云散,所有的都成了杜撰。

每一次回到生我养我的那寸乡土,感觉很熟悉,但又感觉是那么的陌生。村口的那棵大树还在,曾经经常拾柴打草的那个山沟也还在那儿躺着。只是,山上漫山遍野劳作时的山歌,哞哞的牛叫,满院子的谷堆,塞满屋子的包谷棒子,那只被百十个人一起喝过的大酒盅;还有,那个每年给每家每户杀年猪的杀猪匠,打听着哪家有一头快出栏肥猪的猪贩子,挑着大担的农家土粪穿梭在山间地头的赤膊乡亲;还有,那群一起斗鸡、走高跷、打纸板的懵懂少年……他们都去哪儿啦?

他们说,怀旧也是一种力量。

也许,怀旧至少可以让我记得,也让我明白,我没有杜撰过这样的一个梦境!

(2016年6月11日于遵义)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