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如连山喷雪来
文/伊豆
海宁,这个曾被苏轼誉为“古邑”之地的江南古城,如同镶嵌在杭嘉湖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她如一朵吐英纳华的浪花,矗立在钱江的潮头之上。
这是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相传秦始皇曾在此地徘徊了很久,说东山西山相偎之处有“王者之气”。在“王者之气”弥漫了几千年之后,这一方青山绿水,这一江涛声潮韵,这一片文风诗雨,孕育出了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中国新文化史上的一代才俊徐志摩以及一代武侠小说之父金庸。时光荏苒了几十年之后,这个文脉汹涌如钱潮的江南古城,已然成为一个久负盛名的皮革之城。
我知道那是一种召唤,一种几乎命定的无可抗拒的召唤。让我轻轻的,像偶然飘于西天的那片云彩,悠然飘落在诗人徐志摩的故乡。
是蓝空中高飞的雁阵为我送来钱江的潮汛吗?我知道那是一种召唤,一种几乎命定的无可抗拒的召唤。让我轻轻的,像偶然飘于西天的那片云彩,悠然飘落在诗人徐志摩的故乡。
十一月,阳光轻轻似披肩,置身于诗人徐志摩的故居,像是走进一首轻盈浪漫的诗里。这是一座半是传统、半是欧式的楼房,墙面桔黄与灰色相间,楼宇精舍,铺陈华丽。门楼上由徐志摩的表弟金庸先生题写的“诗人徐志摩故居”七个大字,赫然醒目。
这座雅致、高洁、中西合璧的志摩故居,是当年徐志摩的父亲为他和陆小曼结婚而建的新房。不过,志摩并未在此居住多久,便去了外地。
推开一道虚掩的门,迎面一块白底黑字的匾额,上书“安雅堂”三个大字,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好一个雅致,安静的居所。厅的正东陈列着徐志摩文学活动的图片资料,玻璃橱窗内展示诗人各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与研究书籍。西墙醒目地挂着一幅徐志摩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合影。西厢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陈列。绕过精致的回廊便来到后厅,漂亮的吊灯下是诗人白桦般颀长的塑像,塑像的背景则是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偶然》。左侧墙上是诗人生前好友胡适,梁实秋等名家对他的评价。正如胡适给诗人的评价那样,诗人毕生追求的就是爱,自由和美。为了一颗心的燃烧,义无反顾,独自钟爱着墨迹。因为这种“完全诗意的信仰”,诗人可以淋在雨中几个小时只是为了等待天边的彩虹;他可以坐着火车走很长的路,为的是到乡间去拜访他崇拜的诗人哈代;他为了几行新诗可以抛却博士一类的光环,卷了书包只身去往英国,也只是为了拜罗素为师。这种近乎率真的痴迷,让人忍禁不禁又心疼莫名?;蛐恚嗽谀持殖潭壬暇褪浅杖税??然后,他为了“一种特异的感动”,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走成了一首诗。正如诗人在他《猛虎集》的序中这样界定他满腔热爱的事业:“世界上再没有比写诗更惨的事”。年轻的诗人终究来不及作别西天的云彩,走了。走得竟是如此惨烈而决绝!
步入略显昏暗的楼道登上二楼,褐色的雕花窗棂古朴中透着一丝细腻精致,罗汉床、红木靠椅,圆桌和云石挂屏,故居的门窗、厅堂的陈设、前妻张幼仪的卧室,都是中国传统式样,典型的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徐母的卧室里却有一只西式壁炉。也许因为徐志摩的父亲从事的是“洋务”生意,才会有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创意吧!东厢房是徐志摩的书房,墙上挂着“眉轩”二字的横幅。这大概因为陆小曼还有一个少有人知的名字陆眉有关。徐志摩将书房冠以“眉轩”,不难看出这对恋人的恩爱之深。书房内有留声机、英文打字以及全套西式家具。眉轩对面是当年的新房。迎门墙上悬挂着两人的新婚照,陆小曼一袭白纱居前,诗人西装革履俯身侍后,郎才女貌,真正的神仙眷侣。一应的西式家具,床前的五彩羊毛地毯,与书房一律都是粉色。这些柔软的令人心醉的色彩直到今天依然鲜研如初,浪漫满屋,如同诗人恒久不灭的浪漫情怀!
下楼转入后院,精致的小院,翠竹扶疏,粉色的茶花含苞待放,一丛阔叶的芭蕉依然高擎着一把绿伞,花草树木,高低错落。风起叶歌,令人恍如置身于人间四月天。抚摸诗人故居的砖石、栏杆,一草一木,仿佛处处都能看到诗人那白桦般颀长寂寞的身影,仿佛处处都散落着诗人隽永的诗篇,仿佛那颗年轻的诗心仍在勃勃地跳动。就连墙角抚琴的蟋蟀,也似诗人多情而浪漫的歌吟。
徐志摩在海宁硖石镇的故居实际上有两处。听工作人员介绍,徐志摩家还有另一处老宅,在镇西南河17号。据说,一代文宗就出生在那里,并在这座老宅里度过了22个春秋。志摩笔下《一道金色的光痕》、《家德》、《祖母之死》等传世名作,都是围绕这座老宅而写的。正是那座老宅的每一根椽子,每一块砖瓦孕育了诗人倜傥风流,色彩斑斓的文才的吧?令人伤感的是原来那座四进式的明清古建筑早已成了断壁残桓。不过,无论是新居旧宅,都链接着这位诗人清晰可辨的人生印记。
有人说他是东方诗哲,有人说他是中国的拜伦,有人说他是新月下的夜莺。而他自己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云,翩翩的在空际游,愉快于无拦阻的逍遥,但有时候也会不知道风是那一个方向吹。然而,他就是一只天教歌唱的痴鸟,把他柔软的心窝紧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
岁月如流,往事如烟。却带不走诗人那缕不眠的诗情和活泼的灵性?;蛐?,他已经化作了钱江潮低低的潮音,正在不远处向我召唤……
那些被岁月打磨出来的古老青石静静地守着小河,有一种寓言的美。我的思绪层层叠叠,拾级而下,在清浅的水波里寻找诗人丢落的足印。
从志摩故里出发,驱车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观潮胜地盐官,离观潮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我们选择先参观盐官古城。
历史文化名镇盐官,集自然奇观与人文盛景于一身,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俗文化、动人的民间传说和壮观的海宁涌潮闻名于世。2200年前的西汉吴王刘濞设司盐之官于此,地以官名。这里,从捍海长城到镇海古塔,从千年古刹到皇家御花园,丛宰相府第到海神庙宫,无不与皇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悠远、神秘、处处隐现皇者之气。
一道巍峨的古城墙横亘在我们的眼前,城墙正中就是恢宏雄伟的宣德门,为盐官古城五大城门之一的东北门,据说乾隆帝六下江南,四驻海宁,均过此门。进入宣德门便是宰相府第风情街。街区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庙、传统商铺、特色民居于一体,古风悠悠,风情独特。我们从容地游览了城楼、吊桥、点将台,漫步在11月的阳光下,一路上品味着盐官特产眼睛糕和袜底饼,沿途参观了杨兵部宅和郑晓沧故居。
走累了,就坐在廊桥的美人靠上,我的视线掠过对岸层翠叠嶂的柳枝,在一排密密的垂挂的迎春藤的掩映下,一条几乎静止的小河抱着满腹的诗香倏然入目,这使我惊喜无边。小河宽不过几尺,像一条细细的丝绦,轻挽着两岸的粉墙黛瓦。河水青碧如玉,像是谁那一道多情的清眸。一株株墨玉一般的水草轻轻地荡漾在小河的柔波里。波光、艳影;软泥、青荇;这不是诗人笔下的那条河吗?我顾不上腿酸,信步来到河边,拾级而下,在清浅的小河里,寻找诗人丢落的足印。
河畔,那些被岁月打磨出来的古老青石,有一种寓言的美。在靠近水面的石阶上,几只小虾轻轻抖动着小足,似乎正在忘情地弹着琵琶,一群小鱼儿像一只只白帆船悠然于水底的绿色丛林里?;褂幸恍└〉男∮愣抛耪氲亩游?,紧贴着石壁摇头摆尾,小嘴张张合合,好像在集体练声似的。
浑圆的太阳落在水中,阳光金黄的指尖抖落彩虹一片。这种美遇,只有儿时在故乡玩耍时才得以一见,真有 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我去过周边的绍兴、周庄、西塘、乌镇等几乎所有的水乡,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小河。我遇见不是河流,分明是一首流动的诗,一首从古传到今的诗,一首穿越了不同的心脏且共鸣的诗。眼前的美景才化作诗人笔下的水墨的吧?或者,它是留在世上的第二条康河?站在小河边,我的思绪层层叠叠,多想自己变成小鱼儿,迷途于这江南的十里柔波之中……
那么,是钱江潮奔腾不息的激情孕育了这片土地上不竭的文脉吧?似乎,这里的每一片云彩,每一朵浪花,每一粒石子都藏着动人的故事。一代一代的浪潮拍过来,一阵一阵的风吹过来,一个一个的时代巨匠向我走来。鲁迅、朱自清、王国维,戴望舒、梁实秋、徐志摩,丰子恺……这些文化巨人离我竟如此之近!似乎,这些慈祥的白胡子老人从时光深处正向我颌首致意,令我重又变回童年------任由我赤着脚在童年的阳关下谑浪玩耍,任由我在他们身上种花,涂泥巴……
前面,一株巨大的“黄金树”在满眼层层叠叠的绿色里显得格外起眼,树下一幢气势不凡的官邸便是陈阁老宅了,据说这座神秘的宅邸还与清朝王室有着一层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传说雍亲王胤禛早年无子,后生下一个女儿,恰巧此时朝臣海宁陈阁老生下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为无子继承王位的忧虑中,雍亲王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调包计。那男孩长大后做了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就是清高宗乾隆。这个故事由于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后又被金庸先生写进了《书剑恩仇录》中,因此以讹传讹,有人便把盐官镇当做了乾隆故里。其实乾隆的身世非常清楚,他出生后“洗三”的金盆今天还在雍和宫内供人参观,哪里会有如此的调包计。只是,这个故事几百年来在坊间偷偷流传,大量文学作品也以此为蓝本,延伸出各场精彩好戏,也给陈阁老宅邸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出了宰相府第风情街,就是王国维故居了。先前读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部著作的核心是人生的三个境界。其实,大师用三首词的名句糅合在一起,是想告诉我们要对自己一生的经历重新认识。当你功成名就时,再回过头看你走过的路程,你会发现一路的辛酸都只为了你坚定的目标。一直仰慕大师的才华,我们欣然步入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木结构庭院式建筑,粉墙黛瓦,古朴庄重,是王国维九岁时其父王乃誉所建,时名“娱庐”。故居共分两进,第一进平房为厅堂陈列;第二进楼房,楼下是王国维生平家世、学术成就及对王国维学术研究的展示,楼上是书房、卧室等的复原陈设?!肮Т笫Α蓖豕诖硕裙嗌倌晔贝氖龃呵?,以后即使游学在外,仍每年回来小住,王国维称其为“西城小屋”。他的一部《人间词话》,奠定了这位我国近代史上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国学大师的地位。与王国维故居一巷之隔的就是金庸书院了。这座书院是金庸先生的家乡人民按清嘉庆年间的安澜书院的格局而兴建的。书院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居住休息区;中路为藏书展示区;西路为接待游览区。书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金庸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将成为研究和弘扬金庸武侠文学的重要场所,以及金庸先生回乡讲学、传播学术思想的圣地。金庸先生的作品早已家喻户晓了,走在书院幽静的长廊,墙上全部是先生的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的浮雕石刻,看着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赞叹先生潇洒的书剑人生,耳边回响着刀光剑影,不觉豪气顿生,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游走江湖的女侠……
人生也如同这潮起潮落,我们要承受伟大之后的渺小,辉煌之后的黯淡以及被赏识之后的被冷落。而生命原本充满神秘的未知,有大起大落,有大成大败,才会有生命激荡的张力吧?
早知道钱江大潮自古就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当然要去体会那“潮起海宁”的壮观景象。来到观潮胜地公园。白石台前是气势恢宏的牌坊,右侧则是乾隆手书的“观潮胜地“的石碑。登上白石台,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钱塘江了。阳光将隐约的远山绘成一片的起伏的浪,江面平静似沙,或许,此刻的钱塘江正蓄势待发,敞开怀抱准备迎接大海女神的到来吧?
虽然早已过了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日子。对于久居东海之滨的我来说,更知道“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月盈水涨,月亏水消。白天称作潮,夜间称作汐。原来月亮才是钱江潮天上的恋人??!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已是人头攒动。人们翘首东望,等着,盼着。下午1点33分,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似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大海女神终于如约而至了。
“潮来了,潮来了”有人兴奋地大叫起来。我踮起脚尖向东望去,只见东方的天边出现了一条白线,响声越来越大,似万马奔腾,如响雷贯耳。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如仙女善舞的长袖,似瑶池腾空的白练。真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景象。紧接着,闷雷似的咆哮声震彻天宇,大潮形成了一道白色的城墙,风吼浪号,地动山摇。霎时间,浪潮卷起千堆雪,奔涌着向江堤席卷而来。人们欢呼声,尖叫声也被啸浪卷走。每个观潮的人,无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个个脸放红光,人人欢呼雀跃。第一次看到这壮观的钱江潮,我的心被深深震撼着,未待我定睛细看,潮头已经奔涌向西,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一切都在瞬间发生和完成。钱江潮多像一位率性的女子,谁也拽不住她飘逸远去的衣袂,就这样曲终人散了吗?那苦苦等待的,那激情万丈的潮水就这样远去了吗?眼前没有了浊浪滔天,没有了雷霆怒吼,我的心不觉有点失落,如听许巍的感觉。夕阳下的钱塘江多么安详,我痴痴地在徘徊江堤上,独自聆听钱江潮激情之后舒缓的呼吸。这是水的包容隐忍吗?有时候沉默比爆发更需要勇气!水,总能让人思索的,剑拔弩张不是水的本意,上善若水才是水的品性啊。就如人世间的爱情一样,只有摧肝裂胆地爱过,才会懂得风轻云淡的珍贵吧?而所有的生命最怕动情。一个“情”字,天地为之色变,这就有了怒潮和雷鸣的吗?
人生也如同这潮起潮落,我们在享受短暂的伟大、辉煌和被赏识以后,更多的是要承受伟大之后的渺小,辉煌之后的黯淡以及被赏识之后的被冷落。而生命原本充满神秘的未知,有大起大落,有大成大败,才会有生命激荡的张力吧?
眼望西天,一朵朵云彩,斜斜地排立着,像一首浪漫的长诗。一声声秋雁,操着旧时亲切的方言,反复吟诵着谁的诗句?我们要告别海宁了,带不走的,是这块美丽的土地、壮观的潮涌和诗人那永远年轻的诗魂……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