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花开三十夏

来源:作者:陈蕙卿时间:2016-08-25热度:0

                 花开三十夏

                  陈蕙卿

  自五月以来,在九江学院法学院工作的老班长刘礼忠和在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沈双武,在同学微信群里,向全体八三中文(2)班的同学们发出了邀请函,热情地邀请已经毕业三十年的同学们回母校参加三十年同学聚会。

  说实话,对于去还是不去,起初我一直很纠结。一则是因为毕业十年、二十年的同学聚会,在我的心里似乎没有留下更多的印象。现在也只是看看当年的照片,才依稀记得十年、二十年那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印象。二则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自三月末就因病住进了医院,天天打针吃药三个多月未上班的我,能远行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浔阳古城,顺利地完成为期三天的同学聚会全过程吗?

  微信群里,同学们一直在呼唤。在省城江西理工大学工作的周东林同学说有顺风车,我的主治医生也准许我外出。想想东汉时期的张劭和范式同为京城洛阳的太学学生,范式尚能在分别两年之后的中秋节里,不远数千里,从江南一路骑行回到京都洛阳,只为了践行当年和张劭的同窗之约。于是,7月8日,和周东林同学一起,在西客站接到为了此次聚会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广东赶回来的张春林和胡勇两位同学后,我们一行四人便在夏日的盛阳里,走上了福银高速。

  或许是三十年时长太久,又或许是同学这个词本身所包蕴的纯真情感,再或许是鬓角渐白带来时光匆匆的感叹,额头上平添的些许皱纹,让多年彼此未知的心底有了更多的期许和探寻,年过半百的同学们推心置腹于每一个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握手致意、满怀拥抱、举杯邀盏、感谢师恩、同车高歌、西海笑语、墨笔留金、栈桥欢愉、青山有笑、绿水含情……三天的聚会让毕业后天各一方的同学们回到了母校,重温了学生时代的情谊,知晓了久不联系的同学们现在的境况,也弥补了我十年、二十年聚会因记忆的肤浅存留下来的遗憾。却原来,三十年里,我的同学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展了风姿,显了才干。如今,政府官员、学者教授、中学校长、企业高管、私企老板、知名律师、摄影大家、文人墨客、教学能手、中学名师……光环就在我的身边闪耀。但是,今天,这里却什么也没有,只有同学。

  三十年前,考学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也是百里挑一的幸事。不要说考上大学,就是考上中专或技校,都会让众邻乡亲们为你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喝上几大碗烧酒。这不仅意味着你成绩的优秀,还意味着你未来工作的落实,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件令家族幸福无比的事情,不亚于现在考上985和211名校的荣耀。这一年的七月,在接到我的入学通知书后,又适逢党和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凡工程师家未有子女参加工作的,照顾一人参加工作,就这样,我的大弟弟得以走上工作岗位。双喜临门,母亲做出了一个决定,自费和即将去北京地质矿产部参加会议的父亲一起进京。母亲说,工作了半辈子还没有走进北京城,这回要好好看看北京,好好看看天安门。要知道,作为工薪阶层的父亲母亲,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只有几十元,上有老下有小,本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还要兼顾照料黄梅老家的亲人,这是因为家里有了多大的喜悦,才让平日里生活节俭的母亲破了惯例做出了这个决定啊。

  三十年后,再次走进校园,当年的大门早已改变了模样,那一片小树林已经长成了片片绿荫,图书馆也不再是原来的小楼,但是校门内那熟悉的圆盘还在,记忆里三十年前冬日的积雪和雪中的飞花也就温馨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与老师相聚的地方,是我们曾经的教学楼会议室。再次走向熟悉的教室,眼前已不再是水泥的灰暗色。雪白的墙壁、朱红的楼梯、醒目的提示语、人文的大镜框出现在了眼前,既陌生又熟悉。三楼长长的走廊此刻很安静,却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被我们津津乐道的“走过封锁线”的趣事。每当我们83中文(2)班的十几位女生走在常去上课的教室时,都要经过三楼这间物理系的教室。这是当年学校有名的光头班,那一声声的尖叫和呼哨声,至今还在耳畔回响。低头匆匆而过,趟过眼神扫荡的羞涩,好像就在昨天。

  授业于同一个老师同一个学堂同一扇窗下读书,古称“同年”、“同门”和“同窗”。在《古诗十九首》里,就记载了一位求宦京华的士子被同门好友欺骗乃至于抛弃的故事,展现了某些同门好友一旦步入青云便翻脸的恶劣丑态,以及世态的炎凉?!巴啊痹蛴锍鲎浴度菀濉防铩叭河⒒峤芍屑啤币唤冢梢蛭约汉椭荑ご有【陀型爸?,才想借助于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前往江东去说服周瑜。似乎在历史人文的记载中,“同年”、“同门”和“同窗”这些词既包蕴了友情和率真之褒义,又暗含了利用和利益之贬义。现在想来,能在年少青春的时日里,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同年”、“同门”和“同窗”,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老师上课,朝夕相处,风雨同行,本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感。任世事如何变迁,境况如何起落,这份情感在人生的河流中,该是一汪清澈的泉。

  归来已有数日,同学微信群里,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那些岁月久远的黑白照。时光荏苒,日月更替,三十年前的同门学生照,是同学们从箱底里翻出来的记忆。照片很是陈旧,边框都有些泛黄,却刻录了三十年前的美好,留下了三十年前的青春。一张张,一幅幅,一页页的翻看,瑄的诗心、燕的活泼、英的灵巧、春的可爱、艳的明理、珍的笑容、凤的淳朴、青的知性、灵的聪慧、玉的俏皮、红的良善……仍然历历在目。暖流在心头涌动,笑容在眼里荡漾。

  生命不过几十个春秋,从青春韶华到知命天年,三十年的跨越,我们经历了人之为人所必须履行的职责:提升能力、工作创业、结婚生子、养老送终……我们还经历了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工作变迁、生活艰辛、辗转迁徙、风风雨雨……行走在路上,三十年的风景,从黑白走向了彩色,从单色走向了多元。我们丰韵了我们的青春,饱满了我们的年轮,充实了我们的阅历,完善了我们的人格,智慧了我们的生命。但此刻,我们依旧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单纯,那么灿烂,因为我们是同学。

  走过三十年,花开三十夏?;赝辏嗽诜缇爸?,风景在人的心里。

                                2016年7月21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