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走过的岁月
我是在老家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我生活的那个小乡村就是我的整个世界,从村东的水田到村西的水渠,从村北的山地到村南的水塘,构成了我的生活版图。小学我是在村小念的书,和村里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一样,未曾出过远门。村里砖瓦厂那座烟囱,是我当年看到的最高建筑,村北那颗老樟树是我见过最大的树木。每天,我会和小伙伴满村子乱跑,一圈下来就会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我觉得村子好大,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去玩,比如村前的水塘、村西的水渠、村东的那片竹林、村北的那块山地……我一天到晚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童年的快乐,对外面的世界是啥样?真没有去多想。
进入中学,我来到了镇上的一所中学就读,应该说从小到大,这是第一次走出村庄,第一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我看到了跑在马路上的汽车、跑在铁轨上的火车,看到了高楼,甚至比高楼更高的建筑---那建筑物像柱子直插天空,有人告诉我那叫水塔。与我同桌的同学来自城里,他常给我讲些城市人的生活,听起来就像神话,可好奇心让我想了解更多的外面世界。后来我的那位同桌带我进了一次新余县城,没见过世面的我,走在县城的大街上,一切都那么新奇,甚至连城里人的穿戴打扮都觉得不一样。逛了一天的街,觉得县城好大,大得都有点找不到方向。
随着知识的增长才知道,我见过的大城市在地图上只不过一个小点,而我生活的那个小乡村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原来世界如此之大,我只不过是井中之蛙。我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出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比如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等城市??赡歉瞿甏?,吃饱肚子最重要,那来闲钱去逛城市看世界,直到高中毕业,我也没有到过比新余县城更大的城市。
我又回到了那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乡村,看似一切照旧,其实心已“野了”,我不想像村里人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听说要恢复高考了,我动起了心思,缠着父母要去补习,父母咬咬牙勉强同意了,于是我又回到了学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让学业全荒废了,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结果只能是名落孙山。尽管心有不甘,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高考落榜后,我想到了当兵,于是不顾家人反对报了名、也如了愿。记得入伍的时候,坐了三天二夜的火车、一天的汽车才到的部队,沿途经过了株洲、长沙、贵阳、遵义、重庆等不少城市,虽一路劳顿,坐的又是闷罐车,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一路除了兴奋还是兴奋。
到部队后,我有机会到过不少大城市,成了我们村里少有几个见过世面的人。给朋友写信,我会把外面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说我到过那些大城市,还见过白皮肤、黑皮肤的外国人。朋友回信说很是羡慕,那时我真有点“我骄傲、我自豪”的感觉。每次探亲回到家,乡亲们总是热情似火,再忙也会抽空来家里坐坐,连乡下的亲属、朋友也如此,特别爱听我讲外面的世界。
部队转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并在城里安了家。离开家乡时,新余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回到家乡后,新余早已升格为地级市,并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区面积扩大到现在的70平方公里。我生活过的那个小乡村,过去不出远门的村民,也开始外出打工,过去是到广州、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找份工作。我的一位侄子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现在家门口的一家电子厂当工程师。侄子告诉我,说村里的年青人跟城里的年轻人没啥两样,网上购物、视频聊天、刷微博、发微信,网络已成他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家乡变了,这变化之快,让我这个过去见过世面的人,现在已越来越觉得落伍了。
上一篇: 用诗意煎出鲜嫩的日子
下一篇: 今日老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