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着年龄的增长,也不知怎么回事,在老家见到什么都在追寻一种记忆,但有时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像这条老街,现在已经被人遗忘,其实在我儿时这条街实在的繁华,每天清晨人来人往??罩窭鹤咏?,多少带点绿色食品回家,
这条街曾经也是十字街,东西短而狭窄,是名副其实的过道,最重要的是南北方向,是老家洪巷最真实的老街。老街在我记忆中从南为刘香满家开始经过我爷爷家,北直到我本家洪义高家等,总之这条街姓洪的居多,即使不是姓洪的也沾亲带故,其实菜市那段并不长,最重要就在知青商店与医院之间,
小时候我有时趁着清晨的嬉闹也到这条街玩玩,街上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新鮮菜,但鱼是四季最丰富的,我最喜欢看那在盆里的活鱼,有鲶鱼,鲤鱼,鲫鱼,草鱼,黄鳝,泥鳅,大小虾,而鲑鱼稀少,有时也有老鳖,虽然无钱购买它们,但当时的我闻到那腥味,看看那晶莹剔透可爱的鱼眼就足够了,豆制品也较多,有好几家制作,印象较深的是那豆腐渣,便宜,口感要咸还可以。
老街里最伟大的人就是医院里那位医生,姓许,老家是昆山的,我记忆已模糊,他和蔼可亲,较高不胖,年轻时肯定很英俊。他的妻子也很美丽,是他唯一的助手,医院就是他们的家。许医生整天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水平很高,他救死扶伤,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老是肚子疼,面黄肌瘦,有一天肚子疼痛的十分厉害,父亲带我去他那,他微笑地看着我,了解了一些情况,用手在我的肚子上按一按,开了一点药叫我回家吃掉即可,第二天我拉下几条蛔虫,活蹦乱跳的,吓死我了,过后我身体便结实起来,心中十分敬仰他,他为洪巷人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想洪巷人民都应感谢他,
老街里最亮眼的是知青商店,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小时候有一天父亲带我去购买化肥,我第一次来到了那知青商店,让我感到吃惊。父亲告诉我商店里日用品、农用品都有。眼前一亮的不是那些百货,而是那些知青,女的真的好美,男的好帅,都是高挑的,穿着时髦而干净让我一看就是城里人,后来,听到了很多关于她们的爱情故事……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知青商店也消失了,听说他们都回城了。
老街早点一直让我留念,最忆就是那小饼,其次就是油炸锅巴,油炸糍粑及油炸豌豆等。
油炸锅巴与糍粑原料都是糯米,厚度约2-5毫米,糍粑是长方形,锅巴多为三角形,咸味刚好,尤其那油炸锅巴香脆可口,油黄油黄的,吃了还想吃,油炸豌豆也很好,作料主要是老豌豆,在铁槽子里用面粉粘着堆积而成,圆形,弄好后将铁槽子放进油炸一会,圆形豌豆便脱落到油锅里,炸好的也油黄油黄的,豌豆十分脆酥,好吃极了,这些都是江庭玉母亲的佳作……后来老人离开了人间,油炸豌豆我再也没有吃到过,而油炸锅巴与糍粑虽然还存在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成色与味道。
说起小饼,每个洪巷人都对它情有独钟,留念往返,它的原料是洪巷本地大米,大米磨成粉,加水弄熟后包着心,为圆形扁平状,排在大铁锅里,先浇水,后加菜籽油,成品后的小饼上面黄白,底部成壳油黄油黄,掷桌有声,吃起来姜香飘逸,脆口喜人,咸味十足,嚼着回味无穷,季节的不同它的包心也不同,有用腌雪菜加生姜,有用腌豆角加生姜,有用白豆干加生姜的。咸雪菜及咸豆角的要脆的,时间长烂而软做的小饼味道就不好,这次回家吃到了与原来一样的小饼,真的回味无穷,我本家叔叔看我去买,他将小饼炕得底壳实在到位,油黄油黄,脆酥脆酥的,是白豆干加生姜的心,一下将我带到儿时,记得小时候只有家里来客人,家父才去购买一些小饼,有时还没有孩子的份,远离老家的我经常想起那时的小饼,但无法描述它的美它的味,这次就尝到了。洪巷小饼真的还是那么好吃,离开洪巷你就尝不到它,上次回家我清晨6点30分去买没有买到,说是在外工作回老家的人开车来全部买走了,小饼已经是每个洪巷人回家思乡的象征,尝尝它是一种回忆,一种思乡,一种怀旧,幸运的是现在还存有两家在制作。其中的一家还在老街的西街上。
老家的这条街里那些承载历史的建筑群已消失殆尽,实在让我难过,仅剩下几家青砖小弯瓦的老房子,看见它才知古色古香,才感觉老街还存在,才知道回忆老街印象,回忆童年走过老街的欢乐,这几家老古董里应该有一四合院,就是我姑奶奶家,我记起来了就是第三家。记忆中小时候我母亲带我来过姑奶奶家好几次,记得我第一次迈进四合院时,母亲很快就找不着我,四合院里的木柱很粗,足以承载几百年,那时才知道了四合院里的客厅是高贵的,厢房是温馨的,天井是神奇的,天井下还有青石板彻的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是无比的清澈,听母亲说过去大户人家才有的,后来姑奶奶去世后,这四合院有俩户在居住,我的婊舅及本房洪方安家居住,我至今弄不清是什么回事?后来天井及其下面的青石板水池子也消失了,老街仅存的四合院也已破坏了,现在浮在眼前的是它的躯壳,门都锁着不能进入看看,人走镂空,只有墙角下的小花在静静地开着,
印象最深的老街以前是铺着青石板的,知青商店与医院之间开阔的街是多块铺设的,其余的为单个铺设的,整齐而光滑。说起这青石板,在我记忆中夏天烫过我的小脚,我走在上面时已经很光滑了,已经承载了多少代人足迹了,我想刚开始铺设的为了防止打滑都有横轮的,走多了就光滑了,下雨时我最喜欢走在它上面,因为干净而清澈,现在我才知道这些青石板是石炭系-三叠系厚层石灰岩经石匠加工而成的,儿时走在老街青石板上有种幽深的印象,心想走不完最好,现在青石板早已消失了,被石子及水泥浇灌没有了呼吸,我也封闭了自己的记忆,只有在美丽的景区里在茂林修竹之间踏上青石板路时才忆起老家这条街曾经有过美丽而真实的青石板路……
写到这我又想起刘鸿伏老师的《父老乡亲哪里去了》,无可奈何的乡愁涌上心头。
2016年10月6日与故乡无为县洪巷
上一篇: 岁月可老心要年轻
下一篇: 幸福不是什么高远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