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英国游览4——伦敦

来源:作者:万京民时间:2016-10-31热度:0

                                                           英国游览4——伦敦

                                                  

                                                                          万京民

        欧洲是工业革命实行最早的大陆,而英国则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象征,是最早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克伦威尔率领他的自耕农军,驰骋与草原上,在与国王军的决定性战斗中,以60名精兵打败了王军,而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推翻了王权,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实行了资本主义的改革。英国的资本主义改革在世界上是首创,其政权的司法、议会、政府三权鼎立,互相监督制开资本主义先河,为数百年来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一种人类社会比较科学、进步、长久,而且是防止专制政府腐败的社会制度、而伦敦就曾是它的中心。

       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是西欧第一大城和最大经济金融中心,建于两千多年前,为罗马人所缔造。至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皇帝克劳狄的领导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这个后来成为英国的地方。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公元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伦敦近几百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城市的核心地区伦敦市,仍保持着自中世纪起就划分的界限。

       最晚自19世纪起,“伦敦”这个名称同时也代表围绕着伦敦市开发的周围地区。这些卫星城市构成了伦敦的都会区和大伦敦。

       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同时,伦敦还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伦敦是六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法国巴黎,中国上海,印度孟买并列。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在其于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它既有河流、又有古建、即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有唯美典雅的古建,它不仅是欧洲金融之都,也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和旅游名城,可以说非常值得一游。游伦敦我们是从白金汉宫开始的。

        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地区,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英王都要在此向全体国民发表演讲,与民同喜或同悲。

       据悉,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白金汉宫一般对外开放,因重大事宜则禁止入宫,只能在宫外铁栏外观看。而每天清晨都进行的著名禁卫军交接典礼,乃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

       是日晨8时许,我们驱车赶往白金汉宫,至门外广场便见彩旗飘扬,游人接踵,而且,正对着宫门的白金汉大街两则旌旗咧咧,其间还每隔一定距离就插着一面中国的国旗。因正值皇宫卫队骑警巡逻,故被游者围观拍照?;使钠锞呛苡忻模郧霸诘缡又屑?,只见一个个的帅哥身着上红下黑的古典军服,腰束宽宽的白色腰带,头戴闪亮的白色头盔,脚蹬长筒皮靴,白手套、亮军刀,英武十足地骑在高头大马上缓缓行走着,强壮的马蹄踏在宫墙外面的石子路上。人们不住地跟随观看,或站在高处眺望,露出羡慕地表情,而骑警们则习以为常,面无表情地正襟危坐、绝尘而去……

       之后,大家在白金汉广场上外面拍照,尤其是那座高大精美的汉白玉底座,青铜雕塑的巨大的标志性女神像成为拍照的重点。和欧洲各国的皇宫广场一样,这里的地面也是由小碎石块铺就的,据说,1是为了渗水,2是为了防止刺客,以减少他们的行进速度。

      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据悉,二天后习主席就要来伦敦访问,难怪满大街的彩旗飘扬呢!

       随后我们沿着白金汉大道边上的林荫路前行,右侧是不断的花园与小湖泊,那清净的湖水里有不少白天鹅、绿头鸭和水鸟,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弋、荡漾着,无忧无虑,时而振翅,时而浮水,好生让人羡慕!我望着它们,大有“暨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感。不时地举起相机,嗯动快门,留住它们那一个个优雅而又迷人的瞬间。的确,伦敦的街头绿化搞的非常好,凡是有空间的地方,都被当地人种上了树木或建成了花园。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草坪整理的很平整,而且有起伏,上面点缀着花草、树木与游人,国外的草坪都是可以践踏的,不相中国的,不让人采。据我观察,这里的梧桐树最多,大树又粗又高,枝叶茂密,足有百年以上。远远看去,婷婷立立,如同一扇扇巨大的绿伞。此时正是晚秋,树的叶子已经发生了变化,梧桐叶、橡树叶、枫叶等,阔叶林的叶子呈现橙黄或鹅黄色、或红色,再配上周围的树木,及绿色的草坪,则呈现出层林尽染的色泽,非常漂亮。

       我们来到了非常有名的威斯敏斯特大街,这可是伦敦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但见路两侧哥特式的古建并排而立,教堂连连、古墓森然,街面车水马龙、人声嘈嘈,极其热闹。该街是因全球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威斯敏斯特教堂而得名,而此教堂乃是英国皇室从事祈祷的专用场所,故不对外开放,凡来此地之游者只能外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

       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该教堂外表高耸、美艳、奇异,褐黄色的墙壁与无数个高耸的尖顶构成了其醒目与庄严的躯体,其建筑宏伟,博大,绝对是伦敦的大地标。

伦敦还有一个地标,就是近年来新建不久的被称为“伦敦眼”的位于泰晤士河畔的摩天轮,此摩天轮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可以在许多影视剧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子。我是个爱玩儿的主,所以凡见到美丽的风景或奇异的景致都要体验一下,自然要登高远眺一次了!

      很快,大家驱车来到泰晤士河边,导游去为我们买票。参观“伦敦眼”的游客很多,几路纵队沿岸排着还蜿蜒了五、六十米,但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就排到了。摩天轮是圆形的,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很多钢铁支架,如同车轮上的车条,在每个车条的顶点设有一个玻璃包厢,远看不大,近看不小,实则能装30多人呢!大家兴奋地走进包厢,玻璃门自动关上,摩天轮开始上升,它所旋转的顶端最高是300多米,而伦敦市也随着我们的视野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壮观……..

       登高望远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如此,既不用耗费体力,又可以“更上一层楼”地俯视下界。伦敦市座古典主义的老城,又有许多崭新高耸的现代化的建筑,它们鳞次栉比、相互错落地比肩而立,从高空中望去很壮观。我们乘坐的伦敦眼滨泰晤士河,距最雄伟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非常近,仅隔河而望。故而大家向下看的最多的就是这座宏大、唯美的哥特式建筑,尤其是那高耸而立的一百多个尖塔,鹤立鸡群般地矗立在教堂顶上,傲然挺立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地耀眼,尤其是在此时的夕阳映衬下。

       再有就是美丽的泰晤士河,如同金色闪亮的缎带,蜿蜒于密集而奇异的建筑丛中,流过一座座或古典、或雅致的桥梁,奔向前方辽远的入海口。

      驰名世界的伦敦双塔桥也在我们的脚下不远处,他曾经是伦敦的地标之一,在很多媒体或书刊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还有世界第二大教堂圣约翰大教堂,大英博物馆、伦敦塔、及新建的银白色的世界贸易中心等等,高大建筑都在我们视野的不远处,非常突兀。游客们都来自世界各地,大家都很兴奋,不停地端着相机或手机狂拍,还摆出一些别致或搞怪的pose。

      伦敦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业是伦敦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伦敦工业发达,所以污染也较为严重,再加之空气湿润,多雨雾,所以伦敦市区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又被称为“雾都”的别名,现在在我们的目极处,虽然西边是落日熔金,霞光夕照的,但向东部看时还是有一些雾气与朦胧感。

        自从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伦敦雾。因此,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但据说前一段时间它与巴黎、布鲁塞尔等西欧大城市还是出现了不小的雾霾,看来治理的尚未达标,世人仍须努力。

        之后我们又游览了著名的泰晤士河,体味了一次泛舟大河之上的惬意。坐于现代化的游船当中,望着两岸美轮美奂的古典与现代化的建筑,穿过那一座座优美而异样的桥梁,使我对这古老都市有了更深的认识。伦敦还有一个著名的景区,就是格林威治(又叫格林尼治),那里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同时也是地球零时区的原点。英国的绿化非常出色,不论是中心城市还是郊外乡村,几乎到处都是绿意盎然。天文台坐落于格林尼治公园内的一座小山上。其位于伦敦市东南郊的格林尼治小镇,是伦敦著名景点之一,始建于1675年。格林尼治由格林尼治公园、皇家天文台、海事博物馆、皇家海军学院组成。    

       我们驱车穿过密集的街道以及一片片闪烁着红、黄、绿、紫叶子的林地、花园,登上格林威治高地,古老典雅的天文台就坐落在它的顶部,环绕着它的是众多枝叶茂密的巨树和围栏。已经有很多游客了,他们围在一座铜像前拍照,那是天文台创立者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他于1675年在伦敦格林尼治建造的一个综合性天文台,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时国王也创建了皇家天文学家的职位,以担任天文台的台长和致力于以最忱治的关心和努力校正天体运动的星表,和恒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确的定出经度,使导航成为完美的艺术。1884年,经过这个天文台的子午线被确定为全球的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也称为零度经线。1997年,皇家天文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珍贵遗产。在格林尼治,游人可以调手表,对准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间。我们先是走进古观象台内参观那些古老而又精密的天文仪器、古观象图等,了解到先贤们在天文方面的成果。而后就是登上天文台的顶部俯视下面那壮观、雅致的皇家海军学院、秋意浓浓的大花园。拍照、留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双脚横跨在子午线的两端,体会一次同时脚踏东到两西半球的感觉,确实是非常兴奋的事了!

       伦敦还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大伦敦人口7,556,900(2007年。人口密度4,761人/平方公里。都会区人口827.83万。通勤范围人口约1,200至1,400万。

       伦敦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伦敦最早的起源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建立的。不过,考古研究在罗马人到这个地方之前,这里已经有人类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动的痕迹。

        1666年,伦敦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大火——伦敦大火。大约13,200座房屋被大火所毁,其中就包括了圣保罗大教堂。大约80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国王命令海军帮助城市中露宿的灾民搭建帐篷,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再发生,国王下令所有今后在伦敦建造的房屋一律使用石头和砖瓦为建筑材料,而不再使用木材。这次据称是人为错误造成的大火几乎烧掉伦敦全部建筑,但是都市建设却因此有机会重新开始。

        伦敦在第18和19世纪急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和商业繁荣,伦敦的人口也不断增加。新建的国会大厦还包括一个大钟,就是我们所称的“大本钟”。在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伦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受到的破坏仍然有部分可以在今天看到。

        据悉,1940年代初,纳粹德国空军飞机对包括伦敦在内的英国城市进行了密集轰炸,造成了财产和人命方面的严重损失。

        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估计有大约3万5千名伦敦市民丧生,大约5万人受重伤,受损或被摧毁的建筑物数以万计,其中包括圣保罗大教堂、伦敦金融城内的多家教堂。不过,英国人民是很坚强的民族,他们不畏强暴,奋勇抵抗,并在战后迅速重建了伦敦,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继续引领欧洲的多个领域。

      伦敦还是个艺术之都,艺术、娱乐形式极为丰富。歌剧、音乐剧、绘画、雕塑、古典音乐、摇滚、爵士乐、皇家芭蕾、踢踏舞,应有尽有,而且票价便宜得难以置信。伦敦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剧场,大多上演莎士比亚、萧伯纳的作品。

        实际上英国是个很值得学习的国家,它的很多方面都凸显出人类的进步与道德,文明与艺术。它开创了君主立宪制、政治方面实行民主,又开创了工业革命,首先实现了大工业化,使得人类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并继承了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完成了我们这个星球海、陆上最后的一些发现。

        旅游的目的就是要认识未曾见过的世界。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