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秋游“周子”古镇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6-11-15热度:0

天气渐渐凉了,步入深秋了,南国的原野虽然还绿意盎然,但心里不免带着淡淡的忧愁,空落落的。我也不知失去了什么,让我感到遗憾,就一路寻找出了城市,寻找属于我们内心的归宿??吹脚┤嗣窃诿ψ攀栈瘢栈裨灾忠荒甑南M?,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捎带被喜悦冲淡了忧愁,我的心情开始愉悦起来。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口中哼着完全不着调的歌曲。

车过蓬安的嘉陵江大桥,我知道“周子”古镇到了。其实,我是慕名来的,只是秋天的消逝给了我追寻的理由?!爸茏印笔撬韭硐嗳绻世?,是那个和卓文君连夜私奔留下了千古绝唱《凤求凰》的西汉才子的故乡?!爸茏印庇绣ハ簦羌湍钏未硌П亲嬷芏匾玫?。“周子”有爱莲池,是周敦颐创作《爱莲说》思维被启迪的地方。

车经过司马相如故里牌坊,来到“嘉陵第一桑梓”牌坊前的停车场,我来到了“周子”古镇。虽还称“周子镇”,但已经融入蓬安县城了,地图上也没有它的这个称呼了,取而代之的是下河镇(嘉陵江边新华街和下河街)。“周子镇”、“周口镇”和“舟口镇”只是存留在当地人心中的古地名,还有我们这些寻古探幽人们间心中的向往之地。

嘉陵江就在我的面前了,近看波光粼粼,远观烟波浩渺。它如美人的玉带,飘然而过。嘉陵江在此处变得温柔可爱,没有了两岸悬崖峭壁的危竦场景,没有流水湍急的声势,代替的是水面开阔,妩媚可人的河段。一叶孤舟,在其上悠然划行。舟上的渔夫,气定神闲,不紧不慢地撒着网收着网,似乎时间在他那里变的很长。渔夫头戴斗笠,是我想象中“渔舟唱晚”的情景,那可是我追求的生活境界啊。嘉陵江似乎想在这里休息下,水流也缓慢了,江面也开阔了,在此冲积形成了月亮岛和太阳岛两个湖心岛。我能清楚看到月亮岛上田陌纵横,房舍青青,一排美丽的田园风光,难怪被称为“嘉陵第一桑梓”。这里就是无数人心中的故乡,无数人追求的田园生活。岛上的村庄称嘉陵村,可惜我没有时间去,只能心中羡慕生活在这片岛上的人们。再往下游走就是太阳岛,可以看到“百牛渡江”的宏大场景,那只有在早晨油坊沟渡口登船清晰看到,我也只有期待明早好的天气。

前行两百米,接近古镇的街口就是古码头。码头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设于汉代,兴于唐朝,鼎盛于宋时,后来一直十分繁华,直到几十年前陆地交通发达,古码头才寂寞下来。现在,码头边依旧停泊各式船舶数十艘,古码头的风貌依然如故。而且在每个早晨和下午,码头上渔民在卖嘉陵江的鱼,两排装活鱼的盆排开,盆中有嘉陵江野生的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膳、翘壳、青波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嘉陵江蓬安段里的特产石梁沱江团。人们从中间穿过,讨价还价的场景,让我仿佛回到了多年前。旁边有牵马运货的雕塑,追忆着多年前古码头的繁华盛景。在码头上我看到了记忆中很久未见的铁锚、缆绳,还有乌篷船。河边的砌石上还标注这嘉陵江历史上最高水位,也只能默默诉说这里过往岁月。

古码头的上面是财神楼。登财神楼凭栏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可见“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之胜景。遥想当年吴道子看到此景,笔下能绘出怎样的《锦绣嘉陵三百里》,我想可能很有气魄,但画没有流传于世,我们也只有猜测了。所以财神楼因为吴道子的登临作画又名“画江楼”,顾名思义。楼下的古镇街口,有两个锅魁小吃摊,一个姚记,一个吴记。姚记锅魁小吃摊前是网上传说的“锅魁美女”,我凑热闹也买了一个锅魁,味道真不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锅魁夹凉粉,与陕西的肉夹馍比起来清爽了不少。

古镇的下河街与新华街长约1000米,3000余套清代穿斗式民居院落首尾相连、错落有致。街面为石板,房屋的墙基也全是砂岩石条,显得古朴厚重。有几段石台阶,更显得富有历史的沧桑感,许多部电影在次选景。两边的店铺也很有特色,除了“姚麻花”、“吴馓子麻花”、“相如香兔”、“利溪粉丝”、“河舒豆腐”、“蓬州牛肉”和“张氏干鱼”等,还有“代笔”和“打铁”这些行业,“代笔”已经消失很久了,我在这里才第一次看到?!按蛱笔羌坛辛斯爬洗车氖忠?,但他们一直在坚守。真正引起我关注的是下河街和新华街交会处的石牌坊,上书“周子镇”,这是我在此地看到唯一一处“周子镇”称呼,向我们诉说着它千年的沧桑。青石板的街面上,当地人晒着刚收获的花生,绿豆,让我倍感亲切。下河街街边的万寿宫,也就是江西会馆,是原来江西商人集资修建的,是古镇一个代表性建筑。万寿宫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整个建筑均依山而建,前殿、偏殿和正殿均由低至高顺山势依次而建,气势宏伟。万寿宫一方面说明建筑的精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古镇原来商业是何等繁荣。

濂溪祠位于古镇下河镇居委会后面,是纪念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濂溪祠前建有爱莲池。据记载,周敦颐在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趁在合川做通判之际,因仰慕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横溢的才华和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于是乘船专程到这里来朝圣怀古,蓬安士绅学子仰慕周敦颐的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周敦颐逗留周子镇讲学数日。宋以后,立石碑铭诗以作纪念,此地改为“周子镇”。周敦颐就在周子镇,在嘉陵江边看到满塘的亭亭玉立的青莲,领悟到理学的真谛,写下了《爱莲说》。我最喜欢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我的座右铭而常挂于嘴边。

古镇关于司马相如的记忆只有在他的辞赋中体味了。在古镇里,许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块椭圆形的光滑的大鹅卵石。一位老人告诉我,在过去,周子古镇是个码头古镇,家门前的鹅卵石则是供商人休息的。

第二天一早,没有到下游去看“百牛渡江”,我又徜徉在古镇上。远离了城市喧嚣,置身在这老民居街道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着实喜欢。我喜欢自然,喜欢田园,喜欢江河。重新漫步在嘉陵江古渡口,江风轻拂过我的面颊,感受到阵阵惬意。眺望江水,嘉陵江像一个婉约的美女,缓步前行。我凝目四望,心情格外轻松,仿佛所有的忧愁都放逐在这宽阔的嘉陵江面上,恍如那一叶扁舟上悠闲的渔夫。

可惜我不是渔夫,我还将返回成都。过河舒镇的时候,品尝了美味的“河舒豆腐”,没给此行留下舌尖上的遗憾。别了,“周子”镇。别了,嘉陵江,同时我也与秋天挥手告别了。希望下次能长久驻足在这个古镇这个古码头!

                                                       2016年10月12日于成都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