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忆儿时过年

来源:作者:雨送黄昏时间:2016-11-29热度:0

                 忆儿时过年

  家乡俗话说:“小孩子盼过年、大人盼插田(插秧)”,的确如此,记得我小时候就很盼望过年。刚随机采访了几位孩子,得到的回答是:“当然盼过年”。家乡还有一句俗语,即形容人们开心时便会说:“高兴得象过年似的”。

  盼过年,从盼裁缝师傅来家开始。记得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条件也不好,一年到头只有到过年时,家里才会在年前叫上裁缝师傅上家来,给全家人缝制新衣服。连这我这个老幺也能做一身新衣服,这搁平时我只能捡哥姐穿小的旧衣服,甚至是打了补丁的破衣服。那时的裁缝师傅可不好请哦!家家都会在年前请裁缝师傅,师傅就很早被各家预订了时间,缝纫机扛到一家家,在谁家做衣服就在谁家吃喝,每家也都会做上点好吃菜,所以那时裁缝师傅可是吃香喝辣的职业。当裁缝师傅来家时,我就很高兴,整天围着那缝纫机转悠,随时等着来给我量尺寸,缝新衣。

  盼完了新衣服,就等着吃年饭了,小时候的吃年饭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只记得那会儿吃年饭是在早上,天还蒙蒙亮时就被家里从被窝里叫起来,满满一桌子全是平早难得吃上的菜,是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反正这在平时只有客人来时会有的一些菜,今天的桌上全摆着,而且尽量吃,家里人是不会拦着呢!

  后来长大了问妈妈才知道为什么那么早吃年饭了,说是那时家家条件都不好,生怕撞上了来家要饭的,撞上来催债的,等等一些这样给来年带来坏运气的事情,所以就吃得早早的。

  放鞭炮也是我们儿时盼过年的重要一条。自吃年饭开始,家家就开始放鞭炮了,一直会持续到元宵节。哪家放完鞭炮,便会聚来一群孩子,我们可不是来看热闹的,是来等着抢那些没炸开的单个鞭炮,就连那些引线炸掉但还没爆炸的也不放过。满满的捡一衣兜,点上一根香,那种用来拜佛祭祖用的香,很好用的,不怕风吹灭了,用的时间也长。走到哪里把炮仗放到那里,胆大的直接拿在手上点着再扔出去,我不敢,将炮仗放在地上,点上后赶紧跑开,等着看他炸。那种没有引线的,把炮仗从中间掰开一个口子,点着看那火药喷花,弄点花样玩的就是把这些掰开的炮仗,开口朝中间围一个圆圈,点上一个便会一个个全点着,火药喷着花转成圈,玩得开心极了。

  大年三十,家家孩子不许出去,呆在自家里守岁。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所以没有春晚可看哦!更别说挑刺吐槽了。那晚家家会生一堆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烤年糕、烤红薯吃。拉着拉着就讲起故事,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鬼故事,听着听着便毛骨悚然、瞌睡全消了。但最吸引我们的是这晚上可以收压岁钱,尽管不多,记得爹妈给一份,爷爷奶奶给一份,每份一块或二两块的,那也是难得一见??!平时根本不会收到零用钱的。

  最让我们乐开花的是拜年。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背个包挨家挨户的去拜年,每家都会给好吃的零食,一会儿便包满兜满的。有跟家里关系特别好家里,或是家庭条件好的家里会给一些不常见的贵重零食,这时我会挑起来藏着,留着慢慢过隐,现在想起来真口留余香呢!这点现在孩子是不会有体会的。昨天孩子出去拜年前问我,说她可不可不要人家给的那些吃的?我还让她象征性的拿一样两样的,不然让人家觉得没招待好你而心生愧疚就不好了。唉!真是天壤之别。

  大年初二开始,跟父亲、哥姐到外婆、姨妈等亲戚家拜年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记忆。很小的时候,总是父亲带着我跟哥哥去外婆家,父亲骑着那种老款的28永久自行车,我坐在前头的横梁上,哥哥坐在后坐上??山景聊?!那时在农村有车子的家庭不多,父亲那辆是得先进的奖品。由于很少出门,孩子的小小心眼里,那就是一次旅行。

  稍大些了的时候就是由哥哥带着了,难以想象那都得用脚走的?。∠衷诒鹚岛⒆恿宋易约憾济环ㄗ吣窃兜穆妨?。最喜欢跟哥哥去姨家了,母亲就一个妹妹,所以我们两家特别亲,姨特别痛我们,跟几个表兄妹关系处得也很好,在幼小的心里就很有亲近感。记忆犹新的是去姨家得经过一条独木桥,我最怕水了,站在桥上看着桥底的流水胆颤心惊的不敢迈步,哥哥总是在前头带着鼓励我别怕。尽管那样也阻止不了我要去姨家,想起仍很甜密。

  乡下冬天的日子过的很慢,过年的节奏同样很慢,这种吃喝玩乐的快乐日子会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才算过完年。

  可在孩子的心里还是如此的不舍、如此的留恋,如此的盼望年再一次的到来。

  就这么盼着盼着,盼成大人!

  盼着盼着,盼成了回忆!如此甜蜜的回忆!

(注:此文作于2015年过年,今天偶然翻出来,有一股特别的味道)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