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约在八九岁开始学骑自行车的,那时我们晋南农村还管自行车叫“洋马”。大人们都这样叫,我们也就这样叫。当然是因为稀少的缘故,物以稀为贵,并不是每家都拥有。我家里拥有“洋马”在村上已经算晚的了,但我会骑“洋马”是早一两年的事,因为舅舅家很早就有了。于是我把舅舅家的“洋马”骑回家抑或叔叔家的“洋马”,才学会了骑“洋马”。
其实,小时候那些被称为“洋”货多的是,它们有:洋碱(肥皂)、洋袜(袜子)、洋火(火柴)、洋灰(水泥)、洋镐(铁镐)、洋锨(铁锨)、洋钉(铁钉)、洋柿(西红柿)等等一系列在外国发明或发现,后来传入中国的日用品。那时这些日用品因为从外国传入,因为稀少,就有了时尚和品质,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尚和气度?!把舐怼蔽痪悠渲?,但是当时一个家庭财富的具体体现。谁家有“洋马”,谁的家庭就相对比较富有。现在想想,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然,学骑“洋马”前,我还是先坐了多次“洋马”。叔叔是个木匠,做活躲在周围的几个村,“洋马”成了他的交通工具。有几次他就带着我,到外村做木匠活。那时一个冬天,我坐在车后,被他的大衣紧紧包裹着。我感到车骑行的方向似乎是与叔叔骑的方向相反,只是当时小,还不明白相对运动,参考物的不同,运行的方向就不同。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是在叔叔的大衣中,当然参考物就是自行车,于是感觉就向相反的方向行进?;褂凶司说某担剿ぷ鞯幕食?,那可是三十多公里的路,坐的我屁股都感觉到痛了,不过还是有回报的,那就是几个甜瓜。
就在坐“洋马”多次后,我就开始学骑“洋马”。也到了我学骑车的时候了,只是当时由于个子低,还不能跨过横梁骑,更不用说坐在座椅上骑了。因为当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只有那种大圈自行车,不像现在城市里小孩专门有小圈自行车卖,车梁架低,脚就容易够到脚蹬上。我们就把腿从车横梁下穿过,蹬在车对面的脚蹬上。因为我们的个子还没有自行车高,何以驾驭这洋玩意??佳У氖焙?,在村中的巷道上或者是村口的打麦场。经常是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稍大点的孩子帮我们扶车,以便摸清这个高大的洋家伙。也有时,叔叔从外面回来的间隙,他就帮我练习学车。当然大多数时间,是我把叔叔的车推出去,自己边学边琢磨,当然摔得很惨。但那时的“洋马”质量很好,多次摔也不见的需要维修,也主要是皮实的我们摔倒在地,自行车是压在我们身上的。经过了多次摔倒,多次的爬起扶车,我就渐渐掌握了让它前行的奥妙,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它了。曾记得为了在小伙伴面前显示自己的车技,我们几个伙伴各自骑了辆“洋马”来到村东的一个大坡上,当然到坡顶我们是推着洋马上去的。体验洋马从坡顶急速下行,而且到坡底还能滑行很长的距离。我当时确实天不怕地不怕,从坡顶一上洋马,就开始使劲地蹬,在坡中间我已经被它快速下行给吓坏了,竟然忘记手上还有车闸?!把舐怼弊詈笾苯映宓狡孪碌暮焓淼乩锪?,我也被重重压在车下。不过,好在“洋马”没多大事,不然又要遭家里的大人一顿责骂了。
第二年,我的个头好像高了点,我就开始学腿脚跨过车横梁来骑车,当然在已经熟练摸清“洋马”的平衡后,学习它已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只是还不能坐到座椅上,因为我们的个头还是矮了点,还不能像大人一般上下车自由。有时在路上练习了很久,却停不下来,因为我们个子低,腿脚还不能从后面下来,只有从座椅到车把之间几十公分的横梁上下来,冬天穿着棉裤我们像臃肿笨拙的企鹅,也可能是练习的累了,如论如何就是腿脚就是收不过来。最后还是重重摔倒在地上。再过了一年,我们的屁股就能坐到车座椅上像大人一样自由自在的骑“洋马”了。你可别说,当时我们感到莫大的自豪,能像大人一样骑着洋马到镇上和乡上去赶集了,甚至到更远的县城去了。
也正因为我学会了骑“洋马”,到初中在外村上学,我都是独自骑自行车去,不需要大人的帮助。就是逢年过节去舅舅家,也是骑“洋马”过去的。再后来,我读高中了,吃住全在学校,那学??衫爰矣惺腹?。除了每个星期天的放学上学,我都是以“洋马”作为交通工具的?;褂忻扛鲈乱蜓T钌辖涣甘?,全是我一个人骑“洋马”带着近一百斤的粮食送到学校取的??梢韵胂螅杂谑菪〉奈沂嵌嗝创蟮奶粽?,更何况其间还有近一公里的长坡。现在想来我都在佩服自己的车技和耐力,那可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过,那的确是我靠“洋马”完成的事,也感谢“洋马陪”伴我走过那段峥嵘岁月。
那时的“洋马”牌子一般是“永久”、“飞鸽”,也有山西本地产的“太行”牌的,但一般都经久利用。现在我家的仓储房子里还放有一辆我小学五年级就开始骑的“洋马”,好像是“永久”牌的,虽然进入大学我就很少用它了,但父母们还骑着它下地,直到十几年前家里有了农用车它就被淘汰在这里了,以至于现在老家现在也流行电瓶车,属于它的时代越来越遥远了??醋潘杀竦某堤?、变形的车圈,以及它全身锈迹斑斑躺着角落边,我的心中不禁涌出莫名的惆怅和无言的酸楚。当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老去,就如同堆放在墙角的“洋马”,感到应付诸事力不从心。但有过那段辉煌的经历,也是足以让我们炫耀和自豪的了。就如小学我们用的石板和石笔,曾经助我们学习了知识,如今它们已经难觅踪迹,也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但社会的进步,总使一些落后的物件远离我们,代替的是环保节能省时省力的新发明,这样想想,也可以宽慰我们失落的心情了。
“洋马”,就是自行车是我小时候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学习骑它是我花费在少年时代记忆尤深的学习,较我们现在对学习驾驶汽车的学习更有意义,因为它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只是我们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的伙伴友情,包含的全是欢乐,而且是拥有直到如今也不能消散的欢乐!
如今,我也早就远离了依靠“洋马”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出门办事就开着车,叔叔和舅舅也用电瓶车代步了,很难再在巷道里穿行的“洋马”,属于“洋马”的时代的的确确远离我们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骑行经过,还有更为省力的电瓶车,人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快速,但总觉得我与儿时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离属于我们的那个纯真年代。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