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风匣

来源:作者:聂孝明时间:2017-02-15热度:0

                   风匣

                                  散文/聂孝明

      早年,穷人家过日月,日子过得再烂包,生火做饭也要有个手摇风匣或者拉杆风箱。风箱和风匣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

      风匣,有的地方叫风车,我觉得叫风车不准;叫车的东西,应该能走能跑,如:推车、自行车、汽车、冰车......而风匣虽然能够转动,可它也只能待在原地转动,不能走不能跑,所以还是叫风匣为好。

     在我老家使用的手摇风匣,从大体上看都是圆形的,不过,在圆形的下面有个扁方形的出风口,圆形的肚腹中间,有个手摇柄,手柄是个能转动把儿,通过手柄的摇动,使风扇旋转动起来、产生风,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炉箅子上,使火苗子越烧越旺。

      后来,我还看到过“拉杆风箱”。不管是手摇风匣还是拉杆风箱,都是烧火做饭使用的工具,它们的作用就是吹风,让火旺起来。

     在我七岁那年,妈妈让我给她摇风匣。她教我怎么操作:首先让我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右手摇动风匣上的手柄,一下、两下,逐渐地学会了。

     初次摇动风匣时,眼睛看着灶坑里的火苗呼呼的往上窜,连炉箅子都看到了,火苗子舔舐着锅底,火燃起来的时候,感到脚底和小腿肚子被火烤的暖暖的。我第一次接触风匣感到新鲜和快慰。新鲜的是自己接触到了新鲜事物,欣慰的是自己小小的年龄,也能帮助母亲做家务了。

     帮助母亲摇风匣,一天最多两次,每次就是几分钟。早晨母亲起来做饭,从来不让我那么早起来,啥时候,做完早饭了,她才把我们叫醒。有时候白天,我玩去了,不在,母亲就自己摇风匣。

     风匣虽小,不是哪个木匠说做就能做的,就像有的铁匠不会打“马掌钉”。“马掌钉”虽小,那里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同样是“马掌钉”,有的“铁匠”打出来,不能使用,马活受罪。

     拉杆风箱和手摇风匣,其做工也挺复杂,且各有优缺点。

     等我上初中的时候,爸爸买来了小型的电动“鼓风机”,他的体积比手摇风匣或者拉杆风箱小好几倍,风力可不小,吹风还不用人,把插头往插座里一插,妥活。省心省力。

     手摇风匣拉杆风箱不起眼,它是农耕时代先人发明的产物,印证着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也是我儿时生活的缩影,是我经年不忘的历史记忆。手摇风匣拉杆风箱被淘汰,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它们曾经为人类做出的历史贡献。

几十年过去,手摇风匣和拉杆风箱如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出生的年轻人,有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它们。小小的手摇风匣和拉杆风箱虽然看不见了,可大型的电动鼓风机,还在为人类发光发热——比如“集中供热”用的大锅炉,必须还要用大型的电动鼓风机为之吹风,用以保障全市人民取暖供热。

手摇风匣留给我很多童年的回忆,它像历史的“百宝箱”珍藏在我的心中!

     字数:1115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丁酋年泰山记

下一篇: 土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