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互动性。从分子、基因、神经元、大脑区域、细胞、器官乃至于到各个系统内部无不具有互动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人,无法回避与他人交往与协作,任何人只有在互动的社会关系中,在一定的价值秩序中,才能健康地生存、生活和发展,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同时也为他人的价值实现创造条件。
当前,信息社会与人的高频度流动,既有长期交往的人,也有短暂接触的人,很多一生中只接触一次的人。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根据人的感受可以分为良好互动、一般互动与不友好互动。微信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天涯变咫尺”的现代互动模式,个人微信发布、微信对话与群聊,很多已经远超出了人们的一般信息沟通,大家更多期待的是一种情感交流与互动,让孤独的心灵多一份阳光。当然,张小龙设计是在宁静的夜晚更加孤独。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一个人与短暂接触和一生中只接触一次的人之间互动的心理感受。这种社会化协作过程中的情感,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友情、亲情与爱情。其中体现了我们对陌生人的生命与人格的尊重、仁爱的意识,也在潜意中反映出我们对人类共同体的认可与尊重,这些不需要法律去规定,更多的人性与人伦之中的善与神性的觉醒,就是作为灵性人类的人情。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与陌生人交往常常充满不安或恐惧,因为还有不少人对陌生人有恶意或暴力。一个善于跟他人良好互动的人,处处都闪现人性之光辉。
人世间,有一份良好互动的真情或真爱是非常珍贵的,纵然是不可抗拒力量导致的悲剧,也是人们向往与欣赏的。
我们要培养良好互动的亲情。多数人是没有办法去选择你的亲情,更不能随意放弃与回避你的亲情与亲人,表面上可以断了亲情而内心是无比的痛苦,因为亲情是人生情感之基或根。亲情无法用利益与价值去衡量,更多是利他与关爱,最重要的就是良好互动,长幼有序、礼尚往来、互助互尊等。因为是亲情,我们很多人不注重良好互动或漠视对方的期待,甚至没有互动,有的最终断绝了亲情关系,其实是“此恨绵绵无绝情”。
友情是选择性且比较宽泛的真情,可以建立在物质利益层面或精神层面,一般都是长期良好互动之后才得于建立与巩固。世俗社会中,建立于物质利益上的友谊比较多见,我们不容鄙视,因为它更利于我们现实社会的生存与协作;基于精神上需求的友谊比较少且非常难寻,主要是志趣相投、情感所需、心灵共鸣,建立与保持都是比较困难的,如同男人心中的红颜知己一样内心渴望,又难于把握界线。
爱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类情感,源自人的生理需求且要在短时内升化到人类理性情感的最高处。爱情是一个最不好解的方程,常是无解或多解。一份美好的纯洁的爱情,建立在双方真挚情感的良好互动,或许热烈、或许平淡,无论如何,两人同时感觉到良好互动的真情与真爱,是非常宝贵的。现实社会,许多是单相思或相恋,许多是患得患失,许多是附加太多的利益或要求,许多是高估了自己的情感而低看了别人的情感,也有许多最初就不是很想良好互动而是考验对方的忠诚。
希望,人人都有良好互动的真情,生活于自由与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