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又到了采荠菜的季节。济南郊区的田野、路旁、黄河大坝上到处可以见到野生的荠菜。荠菜虽是野菜,却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古人誉为“灵丹草”、“护生草”。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可见是“天然之珍”。它不但富含氨基酸达11种之多,还具有多种医疗功能,也是野菜中味最鲜美者,因此荠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但我喜爱荠菜却是一种别样的情怀。
记得我自从进入丈夫的家门起,每年都能吃到婆婆挖的各种时令的野菜,有蒲公英、苦菜、面条菜等,但吃的最多的还是荠菜。婆婆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包上几次荠菜大包,放在老家里的冰柜里,我和妹妹(孩子的姑姑)想吃了就回去拿。包子是婆婆自己用老面发的面,手切肉馅,用火头炉子蒸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婆婆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对当地周围野菜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每到这个季节,婆婆把挖菜的工具早已准备齐全,是第一批走到野外挖菜的人,每次挖菜准是既快又多,为此她时?!白院馈薄C棵客诓嘶乩?,接下来就是择菜,挑菜,把不同的菜分类,因为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口味,也就有不同的吃法,有可以生吃的;也有只能熟了才能吃的;有适合蘸酱吃的;有适合蘸醋吃的。因为吃法不一,所以择菜就成了一个细活。婆婆已70岁,每次择菜都带着老花镜挑选半天功夫。等择完了,就开始一遍一遍的冲洗,直至洗到水清了,此活才算结束。等到吃饭时婆婆把嫩嫩的、绿绿的、水灵灵的野菜上桌,全家人会调和着自己的口味大吃一番,感觉味道好极了。婆婆看着我们个个吃起来“老吞虎咽”的样子,忘记了所有劳累,高兴的像个孩子。特别是近几年,物资如此丰富的时代,野菜简直成了人们的调味品,所以婆婆每次"成果”的一部分会拿出去,给亲戚、朋友、街坊们分分。剩下的就包成大包。多年来,婆婆蒸的荠菜大包是百吃不厌。
去年年底婆婆不小心自己摔了一下,腰受了伤,医生说没有更好的方法治,只能贴贴膏药,躺着静养,她躺了近两个月。人们常说”伤筋动骨100天”,为此我们一再嘱咐婆婆千万不要到处跑,在家好好休息。自然也没去想荠菜的事??删颓凹柑?,趁我们上班时间,婆婆竟然偷偷出去,挖了荠菜,蒸好了荠菜包子送了过来,当时我接过包子,还热呼呼的,望着婆婆那满头的白发,已写满沧桑但慈祥的脸,我眼睛顿时有些湿润,心疼的说“你不歇着,又出去挖荠菜了,”可婆婆却说,荠菜是有季节的,错过这个时间就没有了,你们就吃不着今年的荠菜了。是呀!荠菜错过季节是没有了,但吃到荠菜的代价是婆婆的伤痛,我真的不忍心。
我婆婆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从小生长在贫困家庭中,姊妹众多,没上过一天学,生活中不善言谈,任劳任怨,对人也从不挑剔。但她时刻用最“笨拙”的方式调剂着我们的生活、调剂着对我们的爱??闪煜赂改感?!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了子女甘愿耗尽所有。难道我们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孝顺吗?尤其是已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们,一定要善待父母。善待他们,也是善待自己。
我已年过半百,与其说荠菜是我的钟爱,倒不如说荠菜包子更是我的钟爱。虽然吃过各地种类不同的包子,但唯有对婆婆包的荠菜大包有不一样的情怀,在我的心里,它不仅仅是充饥的食物,它是包容、是沟通、更是一种无私的爱。它体现着中国劳动妇女勤劳、朴实、善良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