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等30个民族。
接待我们团的地导是一位苗族小阿妹,二十多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显得清纯秀丽。她在车里用不太纯正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说:我姓石,凤凰苗族人,叫我小石或石阿妹都行,叫石阿妹听起来更亲切。
然后她用苗语给我们唱了一首山歌,大意是“欢迎您到苗家来做客”。她用调侃的口吻说湘西的土特产是土匪。我们这一团队阿姐多,别让土匪看中了做压寨夫人呀!哈哈,河南的阿哥特别好,阿妹我现在还是单身,希望有阿哥带我回河南,正在离婚的也行,哈哈,阿妹喜欢白白嫩嫩、戴眼镜的阿哥,这里的阿妹看上你们中的哪一位,也会被留下来的......
呵呵,苗族人婚姻自由、思想开放很早就有耳闻了,今日见了,果然名不虚传。
石阿妹说苗族人很团结,触犯了一个人就是一个寨子的事,所以到了寨子里不要随便说话,不要随便吃人家东西,也不要给人家小孩吃东西。未经主人允许,不能拍照。进门还有三大忌,一忌踩门槛,如果踩到门槛就是踩到门脉会被赶出去;二忌打雨伞,三忌吹口哨(招鬼神)。犯了忌讳会被年纪大的阿婆阿嫂下蛊,蛊若解不了,是会要人命的。
这里的风俗是“无蛊不称寨”。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蛊主)进攻,索取食物,蛊主难受,就将蛊放给与她有过节或仇冤的人。她们就是草鬼婆。据说,草鬼婆有她的特征:常年红眼睛(其实是烧火烟熏得的眼疾),打扮古怪,人前躲躲闪闪,说话支支吾吾,做事神秘,性格怪癖。于是,一些苦命的寡妇总被人歧视、误解,被冤枉为草鬼婆。
湘西有三大古民俗:赶尸、放盅、落洞。赶尸:湘西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崇山峻岭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最多二十具尸体,都由他一人赶。法师在尸前带路,头戴法帽,身穿八幅罗裙,手持铜铃司刀,足蹬六耳麻鞋,口中念念有词,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据说,赶尸的巫师使用了猫,猫对于尸体来说就象磁铁,容易吸起来,让其蹦蹦跳跳。这种场景我们在晚上的《梦幻沱江》剧场里看过。迷信色彩很浓。落洞,是未婚苗女去山洞取水时,魂魄被洞神摄去,姑娘中了邪似的不吃不喝,自言自语,哭哭笑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有的爹娘在女儿中邪时请来仙姑去山洞喊魂,还真喊回来了。就那么一提香纸蜡烛,几句花花咒语,几手装神弄鬼功夫,竟然把奇迹创造出来,让人感到神秘可怖,叹为观止。
听着这些话,心里有些颤栗,看来这个地方的落后、愚昧是深重的,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巫傩文化,是与现代文明不相融洽的,使千年湘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只要不触犯他们,苗家人会很热情好客,会给大家致以最高的礼节。他们有着独特的欢迎远方客人的方式,如果事先知道了客人从远方而来,在很早的时候就会盛装站在寨门口迎接远方客人。而客人到来后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苗族拦门酒。拦门酒是苗族自己酿造的米酒,68度,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来就要一气喝完,但不喝也可以。石阿妹当即教大家学唱山歌:“唱得好啊唱得乖,唱得桃花朵朵开。桃花十朵开九朵,还有一朵等你来采。哟嗬哟——”“哟嗬哟”是结束语,不这样唱就表明你还要继续唱呢。因为害怕进不了苗寨,被挡在寨门外面,大家都很卖力地齐声学唱。呵呵,倒是一种很开心的互动交流方式。
石阿妹叫我们这个团“点炮团”,因为这一车40人,“阿姐”30个,我们就嘻嘻哈哈地笑。她还教我们一些简单的苗语,比如“往上抹”就是“我喜欢你”的意思,“往上也抹”就是“我也喜欢你”的意思,“我姐不抹”是“我不喜欢你”的意思。这些话又让我们“嗤嗤”地笑了一阵。
苗家未婚男女的相亲风俗很有趣。每年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这三个日子都会举办相亲大会。阿哥若看上阿妹,就轻扯衣角尖(不能扯裤子);阿妹看上阿哥,就轻踩脚尖。阿哥问:阿妹,你有糖吗?阿妹若回答“有”,阿哥就问在哪里,对方说出个山洞的名字,两人就会发展下去。阿妹若回答“没有糖”,两人就没戏。阿妹有了小孩后,俩人再拜堂成亲。结了婚一般是不离婚的。
结婚那天,新郎家带去足够用的几头猪还有酒菜,新郎和所有抬嫁妆的迎亲队伍都会被女方亲友抹锅底灰,脸上和脖子上全抹,抹得越多表示女方越满意,反之就是不满意。新娘则要哭嫁,哭上三天三夜,哭得越多象征以后会过得越好。
哭嫁是忧喜交加的心情,出嫁是喜事,但又留念故土亲人,“爹啊,娘啊,您把女儿当朵花,一尺五寸抚养大?;饲捶蚜诵?,女儿哪忍离开家。爹啊,娘啊,抬头望见满天星,低头想起父母恩。为儿花了多少钱,为儿操了多少心?!闭馐恰犊薜铩返母璐?,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藜奘敲缱寤樗字凶钣星楦械囊荒?。
婚礼中新郎还要猜新娘。新郎面前站着一列衣着服饰相同红布蒙头的女子,要新郎猜哪位是自己的新娘?;堑男吕梢话愣蓟岵鲁鲎约旱男履?。出阁时,新娘要燃火把,提马灯,女方家烧起大火,新娘由她的哥哥或弟弟,没有亲兄弟也可以由本家同辈男子将新娘背出闺房。 曲曲折折走了40分钟的路程,终于到站了。天空中却下起了小雨,一些阿嫂背着竹篓卖伞,这些走出来的女人,也不会把老祖宗的那些约定俗成看得那么重要了吧。我远远地给她们拍照,并没有招来什么麻烦。各人买了一把伞前行。
雨雾弥散,红楼朱楹与面前几座挺拔雄峻的山体相映成趣,巍峨雄壮的山峰拔地而起,在云雾缭绕中朦朦胧胧,如被重重面纱遮掩的少妇,风采迷人;从近到远,那些峥嵘的山峰簇拥着、紧挨着,千姿百态,与浅灰色的天空浑然一体,好一幅泼墨山水画卷!
沿着一条长约百米宽约十米的河水走过,迎面过来几位身着美丽苗服手持雨伞的女子,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矜持、轻盈、飘然地走过。三尊石雕的青黑色石?;蜓鍪谆虻赡浚谟晁芾熘姓玖⒊闪?,像在示威,又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过门楹上写有“德夯”二字、左右门框刻有对联、雕梁画栋、做工精致的高大门楼,刚进院子要往里面走时又被三位已婚苗家阿姐扯着的色彩斑斓的绣花布挡子给挡住了。于是大家跟着小石高声唱那首刚学会的山歌,才放行了。呵呵,这么简单??!好在主人没有让喝那高度的糯米酒。
“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石板铺成的露天民俗表演场地很大,两面是山,硕大的牛角造型、竹楼、钟鼓、刀山是表演场境,民族色彩浓郁。我们可以先爬山,两小时后回来就能看到这里的民俗表演。站在广场上,四面美景尽收眼底:左侧迎客峰上一巨石直插云天,宛如一个巨人正伸出手臂欢迎四方游客;正对面翠峰若簇,状如昂首嘶鸣的四匹马,大有万马出征飙风千里的浩然气魄;身后是展翅欲飞的孔雀,孔雀头部朝北,娇娇作态,惟妙惟肖,让人看得如醉如痴,止不住大声赞叹这里的奇山秀水。
窄窄的石巷里店铺林立,一位中年阿哥坐在门前竹椅上正灵巧地编着竹篓,店里多卖色彩鲜艳的饰品、图案绮丽苗族服装、布匹、披肩、大坛子的包谷烧酒、土匪酒、女儿红之类的高度酒。一两个阿婆坐在店门外织布,允许拍照,墙上写着“拍照2元”??醋潘谴┐髟谏砩系姆危嫦褚患萌诵郎驮尢镜木碌氖止ひ掌?。
苗族广布在我国贵州、云南、四川、湘西、海南。苗族女性的节日盛装(或叫礼服)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她们把各种花卉、稻谷、鱼、鸟、龙、凤,自然界里有的都能用来作为图案绣在衣服上,头巾、衣领、衽襟、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裙片、裹腿布巾、鞋子等部位都绣上图案,向人们讲述着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独特服饰;它把我们带入了苗族的历史博物馆。
有人说:苗族服饰的图案,是穿在身上的一部民族史书:褶裙上的彩色线条,是一条条河流,一条条山路;背牌上的回环式方形纹,是曾经拥有的城市,有街道、城墙、角楼;那披肩上的云纹、水纹、棱形纹,是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花带上的“马”字纹和水波纹,是苗族祖先迁徙时万马奔腾过江河的壮观气势……
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来到这里,总被飘逸多姿的苗族服饰吸引,止不住由阿嫂穿戴在身,在这青山绿水间留下一丝印记。
往里走,小路一直平坦延伸,直达山峰脚下。不像我们这里的山坡,总是要往上爬,一路都很累人。此时,一座座气势磅礴的悬崖峭壁陡立面前,云腾雾绕,藤萝丛生,幽深莫测,茫茫然如一道道险峻屏障突兀耸立,隔开了外界。山上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山脚下是刚收割完还没点种的一小块一小块稻田,山泉水在或宽或窄的山谷里奔腾跳跃,发出訇訇的声响,回荡着一种淡淡的旋律。体味着此处山水田园之悠闲,闲云野鹤之神逸,仿若走进了世外桃源,几处竹篱茅舍,几片稻田菜园,鸡犬相闻,阡陌纵横,花影淡淡,古树森森,清风徐徐,纤尘不染。
去往流沙瀑布的途中有一对青年男女扮作土匪与压寨夫人的模样,手提长土抢,神情凶恶,拉着过往游客照相。
湘西是个盛产土匪的地方,此地是著名的电视剧《湘西剿匪记》等影视拍摄地点之一。湘西自宋以来,匪患未绝。进入民国时期,湘西土匪为害尤烈,众多匪首利用湘西洞穴密布、险要的山川形势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给湘西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湘西匪患已有数百年历史,他们欺压百姓,袭击商旅,成为大西南地区的一大祸患。
十点钟,太阳露出笑脸,崇山峻岭披上万道霞光,更增添了几分妩媚。
行到路尽头,“流纱瀑布”赫然展现眼前。但见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处,一道瀑布从200米高处分作三道飞逝而下,瀑布在随风飞溅之间,因为山势太高,还没落下就已化作水雾,如轻纱、如细尘、如流沙般撒下。落入长满青草的山石上又化作十数道小水流,流入清冽的水潭。游人可以沿着两边山路从瀑布下走过,感觉它的轻柔。只有这样亲眼看到瀑布,才明白为什么叫“流纱”。
苗寨民风古老纯朴,种桑养蚕,纺纱织布,用古老的方法榨油、碾米,用筒车提水灌田,以歌为媒,自由恋爱,安居乐业,怡然自得。就像走进一个美丽古老的童话世界。
民俗表演开始了,年轻的后生阿妹们举行了唱歌、舞蹈、打鼓、婚俗表演,并不时与观众互动。那充满原始野性的舞蹈表演让人耳目一新,那整首曲子都是以阿嫂豁达热情的“哈哈哈”的笑声做歌词的舞蹈里,阿妹们的饮酒作乐的可爱醉态,都让人难忘!
午饭安排在苗家小竹楼里。苗家的饭菜同苗人一样,细腻、温和,以酸、辣、甜为主,都用小盘装起,九人一桌是绝不够用的,呵呵,不过那别致的竹篮子里的米是喷香的、管饱的。
下午一点多离开苗寨,离开这个古老美丽静谧、游客众多的地方,要赶往让人神往已久的凤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