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醉”书
陈晔
有醉酒的,没有“醉书”的。
我不醉酒,而“醉书”。
其实,事件万物一个“醉”字就能包容。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醉”之,只有爱好和专注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深度,才能够得上“醉级”。
“醉”是啥?不单单是二两小酒,那是嗜酒者们的理解,“醉”更深层的内涵是痴迷、陶醉和沉醉。古人仓颉造字,在给普通人理解的时候,也给学问者和善学者留下了字的“远”——艺术的“留白”?!鞍住奔聪胂蟮目占浜痛丛斓目占?。痴迷于喝酒的人知道,恋酒喝酒到了一定程度飘飘欲仙,忘乎所以,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痴狂,啥也敢说,啥牛皮也敢吹,啥事儿也敢做。说完了吹过了,呼呼大睡,醒来口舌“放松”,一顿酒话过往烟云。再问他的承诺和表态,一一否决,所以醉话酒话千万别信,信者肯定吃亏、误事。笑笑而已,一笑了之!
醉既然有痴迷、陶醉和沉醉的“远”和“留白”,不妨走出酒意的小圈儿,看看世间万千景象:“醉权”、“醉利”、“醉游”、“醉车”、“醉画”、“醉舞” 等等。“醉权”者,刚刚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高国良祁同伟就是代表,一心做官,不择手段谋取,当了官又不为民做主,忘记了初心、宗旨和义务,最后落个不好的结局;“醉利”者,为了利益坑蒙拐骗,不讲诚信和道义,怎么赚钱怎么来,什么质量和良心,“苏丹红”、垃圾油、注水西瓜等等,只要赚钱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醉舞”者,沉迷于跳舞,搂着杨柳细腰,轻歌曼舞,舞着舞着就忘了家,忘了本色和规矩;这些“醉”不足取,乃负面的“醉”,有过之“醉”。
“醉游”者,当是生活水平好了,醉心于旅游,不玩麻将不赌博,把钱花在旅游上,天南海北,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这是正能量的“醉”,这个“醉”需要经济基础,没有钱和时间玩不起;“醉车”是那些喜欢车一族,经济条件具备,玩玩车,调节调节心情;“醉画”者痴迷于书法、绘画艺术和摄影,发发烧,寻寻雅,家里多些书墨之香;而且,此行越来越多,老年大学人满为患排队都报不上名。有些“醉权”者最后也向此发展,习字作画,或者收藏字画,与文化人结交,弄弄风雅,是艺术的回归、文化的凝聚?;褂校兆碛谑詹厥酚势弊只磐嬗袷袼椎摹白聿亍?,出入于KTV乐展歌喉的“醉歌”,三五个好友清茶一杯谈心聊事的“醉茶”。“醉”之多多,不管何种醉,都是人生的爱好和所需。人活一世,谁没点儿爱好?醉心于自己的所爱所寄,享受人生的乐趣。
我一度也醉藏、醉游,但这都是需要经济支撑的,相比而言最大的陶醉还是书,对书的痴迷远胜其它。我从少年就爱读书,一读几十年;不仅仅读,还真写实写,最近五年的时间写行走笔记1600多篇,几乎日不辍笔;读书人如鱼儿,离不开水;读书人的水是书,靠书养着就得买书,虽然书非借不能读,但不能老借着读,还得自己买一些必须的,自己用的时候方便。几十年下来,个人买的书,文友送的书,加起来书可塞屋,无地可存。为此,也多受埋怨。但是到了有书的地方,就鬼使神差被一种力量“拽”着进了书店、旧书市场,把兜里的钱花出去,心里臭美臭美。女人们买化妆品,我们喜欢书的靠书美容,且一本万利,不仅美容,还美心,还提升修养、传递家风、开拓视野。
四月,在井陉碰到邯郸永年的海景兄,他是最大的“醉家”,一个农民,痴心于收藏。不仅建有华北最大的民间民俗博物馆,个人藏书也达到数万册,真是“醉”到极致!
买书是为积累资料。买的当下也不一定看。比如《耿村民俗》是我1999年从棉一立交桥旧书摊买的。今年是耿村民间故事普查三十周年,朋友约我写点儿东西。这些年断断续续我买了不少,为找这些书,我在地下室里找了三个小时,翻开每一本书都觉得亲切,一个人没吃晚饭不喝水在阴暗的地下室里沉醉于书海。书能解渴抗饿,那种享受和喝美酒是一样的,但比喝酒要雅致。
家里书多了,就有了书香。一个人读的书多了,就有了书卷气,书卷气渗透到血脉,举手投足言语之间都是一种雅致和素养。而这种素养和雅致是钱和职务买不来的,也不是能装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自然形成的。
上中学的儿子和我吐露心声,“爸爸,我觉得一个人不一定家里非有多少钱,我喜欢你们给我的氛围。”儿子说的氛围就是书香,就是我身上的那股书卷气,那股历经生活的磨难而保留着的初心。
“醉”书是雅,是学,是度,是远,是真。当读万卷书之后,心里有一片青绿,视野里有一片远时,想想当年读书的情景,为买书节衣缩食受的累,咬文嚼字的辛苦,这些“罪”就不觉得是什么,而继续“醉”心于自己的初心,继续前行!
一篇篇散发心香的文章如花开放在读者的心田引起共鸣时,“醉”得开心,那是真“醉”!
2017年5月5日
【作者简介】
陈晔:作家。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高级政工师。民俗学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及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有多部个人著作。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首批特聘撰写人。
陈晔:石家庄市裕翔街167号 051431
电话及微信:15533113780 邮箱:997787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