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端午赋

来源:作者:陈晔时间:2017-05-30热度:0

 

五月,端午姗姗而来。街上的粽叶已经摆出,绿扎扎哩,我拿起来一把放到鼻边嗅苇叶的气味,仿佛回到家里,回到了在家过端午的日子。

父亲半个月前还惦记买粽叶,粽叶没有上市。短短几天,街上超市粽叶就有了。爱人的二姐包了粽子,给了我们几个,在端午到来之前提前吃到了粽子。粽子里有红枣儿板栗,是我们家乡的粽子味道。

父亲进城买回粽叶,或者提前就买回,准备出红枣板栗花生和几种吃饭豆儿。他从屋檐下的荆条篮子里拿出落满灰尘的“葛拉”绑绳,“葛拉”是药材葛根的茎,从山里弄回后,放锅里煮熟了,一劈两半,它韧劲儿好有劲道,是非常好的绑绳。我们山里人喜欢就地取材,“葛拉”绑粽子好处在于它是中药,还能把它的部分药性煮进去,让粽子无形中就多出一种味道。

端午包粽子是民俗文化,也是一次亲情的凝聚,是在春节后亲情的中途大回归。父母们格外忙碌,在过去过端午讲究更多:从碾子上把粟子碾成黄米,抱着碾棍绕碾道转圈,推碾转磨考验人,有些人转不了几圈就头晕。自己碾米图的是环保和干净放心,外边买的总是不纯净。粽叶在大锅里煮好,泡几个时辰到河里洗,五月清冽微热的河水不凉温度适宜,正好洗涤煮熟后变了颜色的苇叶。苇叶的香气倾倒在河里,一个村子的苇叶的倾倒让美丽的山村飘香。洗苇叶是端午一景,门前堡河一长溜洗苇叶的人,大人们边洗边说笑,河边热闹、欢快。这时啊,我的母亲河不仅有成熟的麦子香,还有五月的粽叶香;这时节,地里的早豆角熟了,根答西葫芦能吃了,这些不上化肥的绿色蔬菜配上自家的腌肉,木柴炖出的大锅菜与香甜的粽子构成舌尖上端午美味。好山好水好米好柴成就了山地端午。在山地过一次端午,就终身难忘,特殊的氛围和粽子的香气味道令人留恋,吃了还想吃下一次。

端午时节,山地献上了自己的季节色,满山的青翠,花满山,蜂满山,绿满山。山上背阴坡的山丹子开始红艳,采回山丹子花插进瓶里让日子红红似火。

有时候不能在端午时回去,我们就学着自己包,目的是让孩子有粽子的记忆。我从街上买来粽叶,从超市买回江米和豆儿,拿出板栗和红枣。包好的粽子放进高压锅,粽子味慢慢溢出,但高压锅煮的粽子,总不如老家铁锅煮的味儿正。

端午是粽子的“舞”,是粽子的“独舞”,也是多人参与的“群舞”、“集体舞”。粽子“舞”的是民俗,“舞”的是传统文化,“舞”的是对故人的思念、对亲人和家的情牵。

在端午时,回家看看吧。端午的回家比平时还有味道,那味道来自粽子。在过了端午回来的路上,车里坐的都是过了端午回来上班的老乡,每个人都带着一堆父母包的粽子,带回城里的家放进冰箱里,慢慢享用。舌尖上的山地粽子在端午后捎向没有回家在城里的孩子们,孩子们吃上自家的粽子,做老人的心就安了。

粽子里包着香甜的乡愁,包着浓浓的爱,每一粒米每一片苇叶都是香甜和回味。

                                 5月25日于新厂

陈晔:石家庄市裕翔街167号050031

微信、电话;15533113780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礼遇新庄

下一篇: 家有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