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發(fā)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10-11熱度:0

                                發(fā)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
                                 《李密孝心拒高官》

    【古代故事】
                                  李密孝心拒高官

    中國古人有“讀了《出師表》不流淚不是忠臣,讀了《陳情表》不流淚不是孝子”這么兩句話。前一句話說的是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師北伐前寫給幼主劉禪的表文,其忠心耿耿,感動了世世代代的忠臣。后一句話說的是西晉的平民李密寫給要征他做太子洗馬的晉武帝司馬炎的表文,表文中,李密娓娓陳情,決意侍養(yǎng)祖母,婉拒高官的孝心感動了世世代代的孝子賢孫們。
    這里專門說說李密的事情。
    李密,生于224年,卒于287年,字令伯,一名虔,是西晉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是西晉初年著名的散文家。
    李密曾經在蜀漢為官,蜀亡后,李密因為撫養(yǎng)他長大成人的祖母年邁,就決意退出官場,專心在家侍養(yǎng)祖母。
    李密的祖父叫做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的時候,舅父又強迫母親何氏改嫁。李密從小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的。現在,祖母年紀大了,又患病臥床了,“百善孝為先”,李密覺得該是自己回報祖母的時候了。李密就在家里天天盡心服侍祖母,祖母病了,李密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然后進獻,天天背著祖母曬曬太陽,背著祖母進進出出,盡心盡力,毫不懈怠,鄉(xiāng)人們見了無不稱贊。
    李密自己幼時體弱多病,但是,李密很愛好讀書學習,拜當時的名士譙周為師,學有所成,博覽五經,《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無所不通,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名重一時,官府屢屢征其為官。
    李密成名后,曾任蜀漢尚書郎。魏滅蜀后,征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而此時,正是李密的祖母生病的時候,李密就以奉養(yǎng)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李密的這一做法,深得時人好評。
    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傾慕李密的名聲,下詔征詔李密為太子洗(xiǎn)馬(官名,太子的老師)。可是,此時李密的祖母年歲已經很大,又病入沉疴,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李密因此拒不應召。
    武帝的詔書一遍一遍地下達,郡縣一遍一遍地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九十六歲了,又病得深沉,李密無法應詔。官府催得急,于是,李密就向晉武帝上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陳述了家里的諸般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表中言辭懇切動人,感人至深,千古流傳。
    《陳情表》辭語懇切,委婉動人。表到朝廷,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劉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李密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縣,發(fā)給他贍養(yǎng)祖母的費用。
    《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于星火”、“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還經常被人們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喪期滿,出仕西晉。先任太子洗馬,后任溫縣(今河南溫縣)縣令。他在做縣令時,政令嚴明,政績顯著,以剛正廉明見稱,很有名聲。

    【現代孝心故事】
                             背著父親上大學

    在全國優(yōu)秀大學生事跡報告會上,一位來自武漢大學女孩的事跡特別感動人。 
   這個女孩叫做黃來女,是廣西合浦縣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
    黃來女4歲的時候,母親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離家打工,從此杳無音訊。屋漏偏遭連夜雨,不久,父親黃道富打臨工的文工團又解散了。黃道富只好帶著女兒到外地闖蕩,靠賣唱、幫工、做小買賣為生,父女倆相依為命。
  小黃來女從小就堅信:自己出生的條件不好,這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生活卻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1992年,是黃來女上學的年齡,黃來女決心要讀書,小小年紀她就做事賺錢,攢學費。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黃來女進了欽州市鐵路局附屬的鐵路小學。黃來女學習特別刻苦,學習成績在班上常常是第一名。
    1994年10月,黃道富帶著女兒流浪到北海市,在一個簡易的工棚里和女兒住了下來。當時,學校已開學,而黃來女卻沒有北海市戶口,上不了北海市的學校,黃道富找了好幾所學校都沒能讓女兒入校,父女倆都急哭了。
    情急之下,黃道富決定親自教女兒學功課。黃道富當過老師,教自己的孩子自然不難,難的是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
  晚上,是父女倆賣唱賺錢的時候,黃道富他一手拿琴,一手牽著女兒在煙霧彌漫的攤點賣唱。白天,他就給女兒上課。沒有課本,他就到廢品店去翻找,把別人的舊課本買回來給女兒用。盡管課本散發(fā)著霉味,父女倆卻視若珍寶,沒有黑板,他就撿來一塊廢棄的油氈掛在墻上當黑板用。
    父親無論流浪到哪里,小來女都緊緊跟在身邊,幫父親收拾行李,遞給父親擦拭干凈了的樂器。父親嗓子唱啞了,小來女馬上端來一杯水,為父親忙前忙后。而父親稍有空閑,就從隨身攜帶的提包里拿出女兒的書本,一字一句地教女兒學習。黃來女深知學習的艱辛和困難,所以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認真學習。
    生活無著,再回家鄉(xiāng),好心的人們再次資助黃來女進了合浦縣沙崗初級中學,合浦縣廉州高級中學,黃來女深深懂得生活的艱辛和讀書機會的來之不易,她學習異常刻苦,學習成績總是獨占鰲頭。
  2003年高考,黃來女以763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錄取,父女倆在艱難的日子里終于見到了曙光。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黃來女很開心,但更多的卻是害怕。
    高額的學費,遙遠的城市,陌生的環(huán)境,能夠適應嗎?可是一來到武漢大學,黃來女的所有疑慮很快就被打消了。學校通過“綠色通道”讓身無分文的黃來女同學進入了大學殿堂,并且校學生工作部和計算機學院專門為她建立了貧困生檔案。學生工作部幫助她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安排了勤工助學崗位,給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補助,并給予一定額度的助學金幫助她生活學習,這一切讓黃來女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拔錆h大學計算機學院就是溫暖的家,老師們就是她的家人,同學就是她的兄弟姐妹”。
黃來女心中洋溢著感動。
   對于貧困的人家來說,常常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黃來女家就是這樣。
    2005年元月,黃道富準備到武漢來打工,支持女兒讀完大學。然而,來到武漢的當天晚上,災難突然臨到了這個艱難的人家,黃道富突發(fā)腦溢血,之后又出現腦梗阻,右肢一度癱瘓,從此臥床不起,不省人事。
    2006年初,醫(yī)生又發(fā)現黃道富患有糖尿病、膀胱癌。
    突如其來的災難幾乎擊垮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
    從小就磨練出了堅強性格的黃來女決不放棄,她決定,自己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父親,假期打工,賺錢為父親治病。
   “無論怎樣,我都要把爸爸的病治好,無論走到哪里,我都要帶著爸爸?!秉S來女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一次次地帶著多病多難的父親到醫(yī)院進行化療,并四處尋求工作機會。
  苦難沒有壓垮單薄的來女。為了給父親治病,黃來女一邊上課,一邊做家教,還在校內勤工儉學掙錢,維持生計,還要為父親治病。最多的時候,黃來女一個月做3份家教,還在學校堅持勤工儉學,這樣,一個月下來掙600元錢,除去房租,300元做生活費。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給父親洗臉刷牙、打針吃藥。吃完飯后花半小時步行到學校上課,中午和下午課后連忙往租住屋里趕,替父親做飯、熬藥、打胰島素。晚上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到漢口做家教,深夜昏黃的燈光下,安頓好父親睡下,她就打開書本開始學習,每天的睡眠常常不足四個小時,在公交車上都睡著過好多次……
  她的悉心照料創(chuàng)造了醫(yī)學奇跡,神志喪失的父親竟然蘇醒了過來。醫(yī)生告訴黃來女說,恢復神志的關鍵是做體療,這樣還能節(jié)省一些醫(yī)療費用。于是,黃來女學會了基本的體療指法。每天中午,她風雨不誤地趕到醫(yī)院給父親做體療,費勁地替父親按摩手腳。
  女兒的指尖連著父親的心。一天傍晚,黃來女正在給父親按摩,突然聽到父親的喉嚨里發(fā)出了“噢噢”的聲音,兩眼發(fā)出親切柔和的光芒——那分明就是久違了的慈父的眼神??!黃來女的心暖暖的?!鞍职帧彼唤@喜地喊出了聲,父親點了點頭,眼角竟然有兩行淚水淌落下來……
  “姑娘啊,你爸爸恢復了神志,還有可能重新開口說話呢。這真是一個奇跡??!”醫(yī)生驚奇地說。

    百善孝為先,愛親人重親情的人才會愛祖國的一切! (編輯:作家網)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助行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