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俄罗斯散记之二

来源:作者:李道华时间:2017-06-19热度:0

             雄伟壮观的圣彼得堡

  坐一夜火车,我们来到了前俄罗斯帝国首都——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建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涅瓦河口,是在一片荒芜沼泽地上建立起来的。整个城区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岛屿上,许多河流穿城而过,一派水城风格,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史料记载,彼得大帝非常喜欢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建筑风格,曾专门到彼学习,决心在俄国也建造一座相仿的城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坚决启用一批来自欧洲各国的青年人为设计建设者,并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一种几近于“古埃及奴隶”般的劳动,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使成千上万的人为此丧生。他自己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正因为如此,圣彼得堡在随后的300多年历史中,经历了重重的人为与自然的磨难,才有了那么多的凄凉悲沧。

  上午10点过,我们来到彼得大帝的夏宫(又叫彼得宫)参观,夏宫主要由宫殿和园林两大部分组成,是彼得大帝最喜欢的行宫。夏宫是一个庞大的园林建筑群,占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建有30余座楼阁,使用了100余座雕塑作为装饰品。夏宫的位置、园林、楼阁、喷泉布置都由彼得大帝亲手勾画。与凡尔赛宫不同,此处没有修建昂贵的喷泉系统,而是从罗普沙高地修泉引水,利用水的自然压力形成喷泉。夏宫不仅是彼得大帝的官邸,更是一个艺术杰作,当1723年举行彼得宫建成典礼时,出席庆典的人们被三个雄伟的宫殿,整齐的园林,2个梯形瀑布和16个喷泉的壮美景色惊呆了,以至被人们称为“露天博物馆”。

  高高的露天看台上,游人如织,眼前的景色让人兴奋,眼花缭乱,园林、雕塑、还有那各式各样的大小喷泉,生动优雅,目不暇接。阶梯式的瀑布下,是造型各异的金色人体雕塑。一条笔直的水渠在两旁喷泉的装扮下,通向远处的波罗的海海边,水渠上,几只白色的海鸥在自由地飞翔,我和几位游客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它们…..,我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大花园里。

  夏宫与凡尔赛宫建筑相似,面积最大的是金銮厅,厅内收藏了大量绘画作品,之外就是金碧辉煌的舞会大厅,是俄国巴洛克装饰风格的代表作。我想起凡尔赛宫,细细翻腾着脑海中的记忆,比较着他们两者的差别…..。

  眼前是一片辽阔的海洋,这就是波罗的海!波罗的海舰队!我心中反复念叨着这个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字。波罗的海舰队呢?!此时应该有停满军舰的港口,应该有拉响汽笛的舰艇,那才是我心中的波罗的海。

  但此刻我的心还在历史的海洋里徜徉…..。

  来到海边,将手指轻轻伸进海水里。海水不太冷,我顺手撩起一股海水朝海中洒去,心里荡起一阵涟漪。顺着海边继续前行,不远处是一座码头,码头上立着一块石碑,碑前的地上平放着一个巨大的铁锚,这里是彼得大帝经常出行的地方。每当彼得大帝出?;蚬槔?,一般都从这里上下船。

  离开夏宫,我们继续前往叶卡捷琳娜宫参观。

  叶卡捷琳娜宫又叫“皇村”,是彼得大帝送给他心爱妻子叶卡捷琳娜的一份礼物。这里原来的建筑规模较小,后在伊丽莎白女皇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执政时进行了大规模扩修,整个宫殿与花园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雄伟豪华奢侈。宫殿规模宏大,外部装饰十分华丽,300余米长的楼面不仅有大量雕刻,光外部装饰就用掉了约100公斤黄金。宫殿里最著名的古迹要数琥珀厅。1717年普鲁士国王送给彼得大帝一批稀有的琥珀砖,后来用这些琥珀作装饰材料建造了琥珀厅,被人们称作罕见的世界奇观。二次世界大战时,琥珀厅内几乎所有饰物都被纳粹德国掠走,现在只找回一幅弗洛伦萨镶嵌画和一个木制五斗橱,其它都是战后重建的,基本恢复当初的原貌。站在金碧辉煌的琥珀厅里,犹如来到价值连城的宝库中,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珍贵,我在心底深深赞美,因为语言已无法来表达了。

  宫里的花园更是别具特色,占地面积达到100.5公顷,被誉为“俄罗斯荣誉的圣地”。园林内建有一系列纪念建筑,如卡古尔方尖碑、克雷姆柱等。许多装饰和精美建筑都出自一个叫恰尔斯.卡梅龙建筑师的手笔,他所设计的极富“希腊—罗马风情”的建筑组合,受到女皇的大加赞赏,因此,花园里最著名的回廊就被命名为“卡梅龙回廊”,以此来纪念他的巨大贡献。

  令人想不到的是,皇村内还建有10栋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这个建筑群位于亚历山大园林内,由两座小桥与叶卡捷琳娜花园相连。其中一座桥叫“随心所欲”桥,是罕见的园林建筑,桥上有一个圆亭,由八根欧洲风格的柱子和东方特色的顶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曾在皇村中学学习,在他的诗篇里,充满了对皇村的热情赞颂。面对这无比美艳的大花园,不由勾起我对所见识过的西欧各国的皇家花园作了一个比较评价,的确,它们谁也比不上这里的雄伟气派。

  欣赏完精美的夏宫和皇村,我们又迈步走向圣彼得堡游览涅瓦河和彼得保罗要塞。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一条主要河流,全长78公里,市内有38公里,横贯整个圣彼得堡。涅瓦河十分宽阔,最宽处达700来米,一般宽度也有300多米,是欧洲其他城市河流所无法相比的。

  路过河边的狮身人面像,从河边的一处码头,我们登上一艘游船。去看俄罗斯歌舞表演,游览涅瓦河风光。

  一阵欢快的手风琴声响起,从船舱中的一块幕布后边走出3男1女,他们载歌载舞向我们走来,用激昻欢快的歌声表示热情欢迎。一个小伙子快速旋转着身体不停地跳起踢踏舞,旁边一位胖胖的中年妇女用她那优美的女高音唱起我们所熟悉的前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我们的热烈掌声中,他们竟还唱起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文革歌曲“下定决心,不拍牺牲------”将气氛快速地推向了一个高潮。游客们受此感染,也和他们一道又唱又跳,整个船舱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鱼子酱、伏特加、香蕉苹果端到我们面前,一边品尝着美味食物喝着酒,一边和演员们继续互动,那些熟悉的苏联民歌在我们这群中老年游客心中引起强烈共鸣,一位老同志情不自禁地用俄语唱起苏联歌曲,引来大家的热情掌声。

  走上船顶,环顾四周,一面俄罗斯三色旗在船尾迎风飞舞。阳光下,视野非???,放眼望去,河两岸是接连不断的风格各异的各种建筑。不远处河上正在修建一座跨河大桥,大桥还没有合拢,但已是十分雄伟壮观。这情景,在巴黎塞纳河上看不到,在德国莱茵河上也不见踪影,只有涅瓦河才看得到如此壮美的大桥。

  第二天上午,头顶蒙蒙细雨,我们又走进著名的彼得保罗要塞。

  彼得保罗要塞位于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位置由彼得大帝钦定,作为抗敌前哨。要塞由6个棱堡组成,1714年,彼得大帝发布法令,禁止在俄罗斯用石头建房,所有石匠都被派往涅瓦河岸。同时,彼得大帝还颁布“石头税”:所有来圣彼得堡的船只和车队都要携带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作为税上交,用于修建要塞。以这种方式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要塞主要由棱堡和围墙组成,构成一个全封闭性的建筑。岛东面围墙之中,是要塞主门。要想进入要塞,必须经过圣约翰木桥、圣约翰大门和彼得大门。在纳雷什金棱堡上还修筑了信号塔,每天中午12点钟塔楼上的大炮都要开炮,为城市居民报时,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乌云覆盖着天空,小雨不停地下着,我们打着伞,一边观看四周的建筑,一边听导游的讲解。尽管下着雨,但是参观要塞的游客却不少,特别是在要塞大门外的码头边,游客多而拥挤,争相留影。

  彼得保罗要塞的主要建筑是彼得保罗教堂。整个教堂堪称西方宗教建筑传统同俄罗斯教堂建筑特色有机结合的典范,特别是在教堂的钟楼里安放自鸣钟表是很少见的。教堂和钟楼总高为122.5米,在沙皇时代是全俄罗斯最高的建筑。彼得保罗教堂其实是俄罗斯皇帝的陵墓。所有去世的皇帝和王公都长眠在教堂的地下,装入白色大理石石棺之中永久保存。在这些石棺中,只有亚历山大二世及其夫人的石棺由乌拉尔彩色碧石和蔷薇辉石制成,据说是乌拉尔厂的工人为感谢皇帝取消农奴制而专门制造的。俄罗斯历代皇帝如此简朴,死后都集中埋葬在一起,只有一口棺材相伴,这和我们中国皇帝死后修建的巨大豪华陵墓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感叹。

  彼得保罗教堂对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曾是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彼得保罗要塞自修建完成后就从未直接参加过军事战斗,建成后不久它就被当成关押政治犯的监狱。1718年,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列克谢阴谋政变,失败后被彼得大帝关押在此,并亲自刑讯,最后被严刑拷打致死。1826年,5名12月党人也在这里被宣判死刑。我们所熟悉的俄国著名作家托斯妥耶夫斯基也曾关押在此。所以,彼得保罗要塞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座监狱,又是皇帝的陵墓,监狱与陵墓同处一地,这在世界各国中非常少见。

  圣彼得堡历史上从没有遭受过战争的摧残,所以,许多古建筑得以完美保留下来。走进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文物古迹,教堂、博物馆、宫殿、广场、花园随处可见。其中,最值得游客一看的是亚历山大二世皇帝遇害之地—复活教堂(圣血教堂)。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这里受到民意党人的炸弹袭击重伤而亡。朝廷随后在此修建了这座纪念教堂。复活教堂是一座杰出的历史纪念碑,体现了东正教传统的建筑风格。教堂外观色彩鲜艳靓丽,端庄大气,并富有童话色彩。教堂内的壁画、雕塑、装饰十分精美,犹如一个童话世界。教堂如今成为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旅游刊物上都能看到复活教堂的雄伟身影。

  复活教堂建在市内一条运河边上。我们沿着河边一路向它走去。路上游人较多,沿途不时见到拉乐器演奏、画人物速写的街头艺人正在兜揽着生意。天气真好,湛蓝的天空下,复活教堂显得更加艳丽动人。

  在莫伊卡河滨河路上,有一处普希金故居,1837年1月29日,普希金在这里同他人决斗后逝世,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处私人住宅改建成普希金故居博物馆。我们去时时间已晚大门已经关闭,只能遗憾地从街上看故居的外貌。

  离开圣彼得堡之前,我们最后去了俄罗斯皇帝的官邸——冬宫。冬宫现改名为国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18世纪中叶,沙皇在涅瓦河畔建起冬宫。冬宫为巴洛克建筑风格,由5栋建筑组成,后又修建了一栋“小艾尔米塔日”建筑。冬宫修好后,1837年,一场大火几乎焚毁了一切,随后进行了重修。冬宫除作为皇帝官邸外,宫内还收藏着大量的世界各国著名画家的油画,如达芬奇的《圣母利塔》、焦尔焦涅的《尤季菲》等。另外还收藏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各种艺术藏品,其中的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古典艺术真品。

  1712—1918年间,圣彼得堡是俄国的首都,冬宫是当时沙皇的皇宫。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发动停泊在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士兵,炮轰冬宫,十月革命由此开始,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所看前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里面炮轰冬宫的战斗场景??上吆由喜患鞍④嚼侄焙叛惭蠼⒌纳碛?,只有一根锚桩在水中孤零零地站立,据说巡洋舰年久失修,送到修理厂去了。

  圣彼得堡因其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八位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生活的皱褶

下一篇: 哈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