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斯科
莫斯科现为俄罗斯联邦首都,面积1081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200多万。1147年莫斯科建城,迄今已有870年历史,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和欧州最大的城市。从地理位置上看,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横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并且与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清晨4点钟莫斯科的天就亮了,但莫斯科依然还在睡梦中。5点钟,我和同寝室的老孟睡不着,于是起床外出拍照。我们住的酒店对面有一个红星小公园,公园不大但很干净,公园的空地上陈列着两座二战时苏军抗击纳粹德国使用的高射炮,让人感觉有些新鲜。
早餐后,我们前往卡洛明斯克庄园参观。在这里,除看到喀山大教堂、耶稣升天大教堂外,还看到了彼得大帝出生时的小木屋。那是一栋用圆木建造的木屋,和乡间木屋没有多大区别。在这里彼得大帝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耶稣升天大教堂因其独特外观,引起我们的浓厚兴趣。教堂建立在一个高坡上,坡下不远处是莫斯科河。顺着一条小路我来到河边,莫斯科河自然生成的河岸,清澈的河水,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河水随意弯曲缓缓流向远方。河面如镜,在镜中我仿佛看见一群青年男女坐在河边拉起手风琴,唱着欢快的俄罗斯民歌,幻像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动人旋律在耳边响起…….。
莫斯科目前还没有一条真正的高速公路,城市之间的连接全是城际公路。据说2018年才有一条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高速公路,和我们中国比起来,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确实落后了许多。莫斯科著名旅游景点较多,如红场、克里姆林宫、列宁墓、地铁、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国家历史博物馆、老阿尔巴特大街,小尼古拉街,以及普希金故居、高尔基、契科夫、托尔斯泰博物馆等等。除了这些历史古迹外,还有斯大林时期修建的7座哥特式建筑:如莫斯科大学、国家外交部、财政部等。最值得游客去参观的,我认为是新圣女公墓。
我们的脚步依次走进他们,近距离地观看,犹如翻看一部厚重的俄罗斯历史书,从中体会和感悟俄罗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多样轨迹。
早上6点过,我们从圣彼得堡坐火车返回莫斯科。早餐后去参观红场。
5月的莫斯科天气真是变化莫测,一会阴一会晴,刚才还下着小雨,隔一会天就晴了,太阳也丛云层中钻出来。时间还早,到达红场时游客比较稀少。
从高大的朱可夫元帅塑像边经过,我们顺着地形由低到高走进红场。红场原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修建克里姆林宫时建在宫墙外的一个广场,广场建在一座小山包上,整个形状为长方形,依山势而建。红场旁边是克里姆林宫,建于12世纪上叶,宫殿被一条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厚的红色宫墙所包围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堡。红场虽然不大,却是俄罗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如阅兵式等。红场左边,建有一座高大艳丽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和圣彼得堡的圣血大教堂外观上有些相似。列宁墓建在红场右边的宫墙下,由红色大理石建成。列宁墓修的简朴而庄严,可惜我们去时是闭馆时间,没有看到列宁同志的真容,感到格外遗憾。在列宁墓后边,安葬着斯大林等一批国家重要领导人。
缓缓走上一座人行天桥,我们跨进克里姆林宫的城门。克里姆林宫其实是由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等几座大教堂组成的建筑群,是莫斯科发源地。在克里姆林宫里,每个大教堂的职责不同。天使报喜大教堂是莫斯科大公和沙皇家人结婚做礼拜之用,圣母升天大教堂则是莫斯科都主教和牧首的陵寝。
进入大教堂,好奇之心开始跳动,眼前出现的各种景物叫人真实体会到俄罗斯民族对宗教的至高崇拜、风俗习惯的独特,皇宫和陵寝同处一地,在咱中国是绝对看不到的。
离大教堂百米之外,有一栋黄白色相间的长方形三层大楼,现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楼,普京总统平日里就在里面办公。办公楼旁边有一个小型直升飞机?;?,说是专供总统进出之用。莫斯科街道虽多又宽,但太多的汽车影响了城市交通发展,每周一到周五都是大堵车。因此传说普京总统感叹:莫斯科有两件大事,一是天气,二是堵车,只有上帝知道。
令人称奇的是停放在教堂旁沙皇下令铸造的一门铁制巨炮,炮高约3米,炮筒长约6米,炮管直径约1米,整个大炮制作十分精美,每一个球形炮弹直径足有70多公分,三个球形炮弹叠放在大炮前,那气势威武豪壮,被人们称作“世界第一炮。巨炮造好后从没有使用过,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来欣赏。
慢步在克里姆林宫里,高大的教堂显露着庄严雄伟的表情,宽阔的草坪和花园却透出休闲的旋律。在这金色的五月,鲜花把克里姆林宫打扮的艳丽动人,在皇宫里愉快观赏,心情格外舒畅,俄罗斯过去辉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汇集,令人难忘。但百米之外由赫鲁晓夫建造的前苏联议会大楼却孤独地站立在一旁,不易被人注意。
乘坐莫斯科地铁是我们此行中的又一个重要亮点。下午6点钟,3个导游带领我们来到莫斯科市中心的斯摩棱斯克广场地铁站,开始体验乘坐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建成于1935年5月,距今已有80多年。地铁站现有12条线路,总长277.9公里,有171个站台。各个地铁站以民族特色、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其中最突出的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地铁站,如共青团站,十月广场站等。每个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除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外,照明灯具也十分别致,如同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因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
沿着楼梯和自动扶梯我们一路下行。站在拥挤的扶梯上,只见长长的扶梯快速向地下深处钻去,97米深的地铁隧道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相当于我们成都的2个多地铁隧道的深度。地铁站由3个长隧道组成,每个隧道宽约10多米,高约5米,顶上吊着精美的吊灯,如宫殿一般,的确是最美地铁。隧道墙上装饰着不同时期的大小彩色画,画中主要内容是工人和农民生产工作时的场景,一看就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分成3组快速挤进地铁车厢站好。环顾车厢,所有设备设施都有些老旧,不能和我们成都现在的地铁设施设备相比。几分钟后,地铁停在下一站,我们又迅速走出车厢,等待着返程的地铁,只坐一站体验式乘坐地铁,这是导游给我们的明确提示。和其他旅游团只能看地铁不能坐地铁相比,我们算幸运了。
时间虽短,但历史较长的地铁同时让我们看到了莫斯科的另一面。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拥挤的交通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尽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发达,也许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观念问题。
俄罗斯汽车国家不强制报废,不年检,不限制购买,汽车报废全由车主自己决定。因此,满大街跑着各种档次的新旧汽车,称得上是汽车博览园。在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前,停着各式各样上个世纪的老爷车,如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伏尔加小轿车等,游客只要给钱,就可以坐老爷车到大街上去跑一圈兜兜风。眼前的老式双辫子电车让我想起成都大街上几十年前跑的电车,我情不自禁地登上电车,坐在木制座椅上,重新体会着坐电车的感觉。
莫斯科有太多的人文古迹,文化艺术氛围也较浓,特别是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居住过,留下许多故居,像高尔基、普希金、托尔斯泰、契科夫故居等。怀着敬仰之心,我走进高尔基故居,仔细观看高尔基曾经工作生活学习的地方,我想起初高中时曾经读过的高尔基写的《我的童年》、《我的母亲》、《我的大学》,它们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醋鸥叨樽郎系奈母搴痛蜃只褂信员咭怀づ攀楣?,亲眼看看我所崇拜的作家工作生活的地方,好像心中久已牵挂的一件神圣的事情有了着落,心中非常欣慰。可惜不见高尔基,见到的是故居客厅里那幅巨大的高尔基肖像画。
一路徜徉,我的脚步来到老阿尔巴特大街,走到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故居门前。这时一个感动许多路人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一对青少年情侣来到普希金故居门前站定,高个子少年双手搂在少女腰间,低头在少女耳边悄悄说了什么,少女脸颊顿时有些微红不好意思,少年似乎在不断的鼓励她,双眼深情地看着她。迟疑一会儿后,少女终于鼓起勇气,垫起脚尖,将自己鲜红的嘴唇慢慢地向少年的嘴唇移动过去,很快,双唇融合在一起,全然不顾大街上过往的行人。这是多么的浪漫!空气顿时凝固了,没有任何声音,一个俄罗斯老人见此情景不禁用手抹起眼泪来。站在他们身边,这一切来的这么突然,又这么自然,我既兴奋又震惊,上帝竟把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展现在俄罗斯著名爱情诗人的故居前,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一时竟不知所措了。再抬头看不远处,树荫下,诗人普希金正拉着夫人的手朝故居款款走来,也许,普希金已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又一首爱情之歌将很快诞生出来。
在莫斯科城西南部的一条普通街道上,有一座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起初是修道士和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在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公墓规格和标准非常高,如同我们北京的八宝山公墓一样,身份不达标准的逝者是根本进不去的。
冒着沥沥小雨,我们走进公墓,沿着弯曲的墓间小路缓步向前。抬眼看去,密密麻麻的墓穴一个挨着一个,一块块大理石雕刻成各式墓碑,犹如一道道艺术墙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的站立,有的横躺,有的坐着,还有不少逝者是全身或半身雕塑,展示着逝者生前所从事的职业,雕像异常生动形象和精美,简直就是雕刻艺术作品大展。特别是俄罗斯芭蕾舞女神乌兰诺娃的雕像,设计师把她优美的舞姿镌刻在洁白的大理石上,把人们一下带到了天鹅湖的场景中,想起那只不停旋转的小天鹅。
一边走一边听导游为我们讲解公墓里各个重要人物的生平。走过诗人普希金、作家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墓前,我低头向这些大文豪致敬;看着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播音员列维坦的墓碑,我耳边响起雄壮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列维坦的雄浑声音;当我来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墓前,墓碑传神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把我深深震撼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石板上: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我突然觉得保尔•柯察金也站在我的身边,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礼,这个在精神上激励了我们整整两代人的俄罗斯英雄。
公墓内还埋葬着二战时的许多英烈,有将军元帅空军飞行员;有我们小学课本上读到的苏联英雄卓雅和舒拉姐弟。17岁的卓雅被德军杀害的场景通过雕塑家之手生动的表现出来,引起人们强烈的愤怒与悲痛?;褂兴樟伊斓既?,如总理赫鲁晓夫、政治家米高扬。最大最气派的墓要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之墓,由一面飘动的俄罗斯国旗覆盖着。据说是普京总统亲自下令重新修建的,目的是感谢自己的恩师和俄罗斯联邦的创始人。公墓的一角,还埋葬着3个中国人,王明和他的妻子女儿。墓碑上的王明直视着我们,这位共产国际的宠儿,曾今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他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冒险主义使红军遭到巨大损失,错误在党内被清算后,他来到苏联治疗养病,一去不回,最后死在异国他乡。因他身份特殊,苏联待他不薄,去世后让他进了名人公墓,享受到特别的待遇。
这些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世纪伟人,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罗斯人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因而每天到公墓里来祭奠他们的不仅有外国游客,还有不少俄罗斯人,在这里缅怀过去那美好的岁月,渴望今后幸福的未来。新圣女公墓饱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墓主的灵魂与墓碑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梢运?,公墓陈列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每个墓碑都是历史的一页,每个人的雕塑是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公墓,让世界各地来参观的游客,总是给予无尽的惊叹与赞美。
莫斯科有太多的故事让人回忆,站在莫斯科大学门前,眺望那高高雄伟的哥特式大门,走过外交部大楼,停在财政部门前,看着斯大林修建的大楼,我的思绪在不停地飞翔,许多俄罗斯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闪现。我们这批40后、50后,从小就是受苏联文学艺术的熏陶长大的,在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烙下的是深深的苏联印象。我们来到俄罗斯,虽说是观光旅游,但更多的是寻找一种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难舍难分的情结。这情结伴随了我们几十年,现终于如愿以偿。如今世界各国的大门争先向我们开放,我们可以昂首挺胸膛大步走出国门,去我们中国老百姓心中向往的任何一个地方,这是一种愉悦,更是一种自豪。这也是当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