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可是,总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拖着。今天,我觉得我还是写下来,因为我想把这篇文章给一个人看,虽然晚了,但是,我还是认为他能看到。
小时候上学时,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时年龄小,根本没有朱先生的那种心情,只是在学课文时稍有些伤感,学过后就抛之脑后了。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自己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这时读《背影》,会潸然泪下。在文章中,朱先生没有写自己对父亲的感恩和思念,写到了自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但就是那段身体肥胖,衣着臃肿,走路蹒跚的父亲执意要去为自己买橘子的情景,能让人感觉到父子之间不用言表的深情。
之所以会想到再读《背影》,是因为我的老公公——蔡报国先生。出生于1930年的他在年轻时也经历了同龄普通人家都曾经经历过的艰难困苦。工作后,每月的大部分工资都要邮回家补贴家用,同时还要供几个妹妹上学。因而,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清贫。现在每次和在四川的几个姑姑谈起来,她们会用好听的四川话说,还是小哥当年每个月邮钱回家,要不也上不起学了。也许正是那时的困苦,让他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衣服裤子鞋子能穿多久就穿多久,破了坏了就缝缝补补,我们都说不能再穿了,他也不听,还一再地告诉我们,不要给他买新的,要学会节俭。从1953年起,他一直从事的是地质勘探技术装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所以,他对数字和份量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比方说,做饭要放多少米,放多少水都是要量好的,一个人要用几两米他会算得清清楚楚;他爱吃饺子,我包好饺子后,他会告诉我包了多少个,吃完后,他也会说还剩多少。我有时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会那么在意数字,直到今天,我从网上看到他曾经参与和主编过的几本书后才知道,谨慎细致在他的工作中有多重要。其实,这在所有人的工作中同样都很重要。厨房是老公公退休后很重要的战场??岚朗车乃嶙龊芏啻蟛?,而且是边做菜边哼歌,显得心情很好,我曾经问他,你总哼歌,心情总是很好吗?他说,为什么不好?家里,孩子都很好,我为什么心情不好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份永远乐观的心态有多难。
有一次,他孙子回来吃完饭后回家了,我收拾完碗筷,清理好餐桌,发现他斜着身子靠在厨房玻璃窗边往外看,我很奇怪,走过去问他在看什么,他说,等会刀刀(他孙子的小名)的车就出来了,我心里一震,也陪着他在一边看着,过了有十几分钟,他高兴地说,看刀刀的车,我也往窗外望着,说实在,宽阔的车道上那么多白色的车,我根本分不清是哪辆,而且我们是在19楼,那车跟玩具有多大区别?从那以后,我每次去坐公交都会回头望一眼高层,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我想那里有扇窗户边也许会有位老人斜斜的身影。
在今年四月底,老公公感觉身体不好,我们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身体已经不适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在住院期间,每晚他的孙子都来陪他,可是,第二天刀刀还要上班,我们要替换,他不同意,说一定要陪着爷爷。等到五月二十二号,老公公换了一家医院,这时的病已经比上次要重多了,不能下床了,所有的活动都在床上,还要戴氧气面罩,医院也下了病危。在这期间他的孙子和外孙子每晚陪着,我们白天轮流,大家都很累,可是都没有怨言,百善孝为先,老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能用什么回报呢?即便是已经没有了自理能力,但是,他心里还总是记挂着别人。每当有同事过来探望,他总会打起精神双手合十表示感谢,而且打手势告诉同事不要过多停留。他的几个妹妹从四川过来看他,看大家听不懂自己的话,就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小哥不能照顾你们了”。有次,我们看他有话想说,用了很大的功夫我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去世后不搞遗体告别,不收礼,不摆花圈,这好像是他身体好时和几位老同事一起商量好的。六月二十一日,老公公突然去世,我们按照他的遗愿办理了后事。在他的墓穴里,我们放置了他每天要用的假牙,搪瓷缸,手电,闹钟和眼镜,都很旧了,但是,我们想这些都是用惯了的,如果换新的,他会不习惯的。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感叹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以前,是老公公每天在目送着我们的背影,现在,是我们望着他在渐行渐远。我没有听过老公公给大家讲过什么大道理,每天见到的都是他的笑脸和听到不知什么歌的旋律,每天吃的也是他亲自买的菜,又用心做出来的饭。一切都是平淡自然,和谐幸福。他的几个子女也如他的愿,家庭美满,尊老爱幼。现在,他最爱的重孙子小刀刀也快上托儿所了,愿他能带着太爷爷留给他的一些记忆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