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带着一丝兴奋,带着一些惬意,却落下了我的目光。我来了,带着一份虔诚,带着一点孤寂,还有你的叮咛。你沿嘉江而下,去象牙之塔获取真知。我顺古道而上,到千佛之崖寻求空灵。
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区以北5公里,开凿于北魏,兴盛于隋唐,现存佛窟400余龛,造像7000多躯。虽不能与龙门、云冈、莫高三窟媲美,却也是蜀中之冠。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元人,年近不惑,无数次与千佛崖擦肩而过,却一直未能一睹真容。原因很简单,这么近,随时都可以去。反倒是每当身处客地,却总挂念着当地的名胜古迹,生怕错过而留下遗憾。结果是,欣赏了他乡之景,忽略了地方人文。或许,和我同样想法的人并不鲜见。随园主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套用之,景非远不能游也。
摩崖凿于绝壁,幸有钢梯扶手,屏息贴崖,斗折而上,尚且战战兢兢。千百年前,古人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经历多少日日夜夜,经过多少次敲凿,才能刻下一躯传世的佛。千佛崖开凿以至今,已逾1400年,见证了王朝更替,遭遇了人为破坏,经历了风雨侵蚀,显得古朴沧桑。你看,那残存的梁柱孔眼、那风化的佛像轮廓、那斑驳的藻井彩绘,仍然呈现出昔日的壮观和宏伟。你听,风声在佛窟中回荡,像是来自千年前的梵音,劝说世人,诸相皆空,放弃执着。
千佛崖开凿年代久远,但要与金牛古道相比,它又显得太年轻。金牛道又叫石牛道,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距今2300年),秦王欲伐蜀而患路险,假言将金牛赠送给蜀王,蜀王不知是计,派五丁引金牛成道,后来秦军灭蜀。金牛道在此穿崖而过,向南经剑门可往成都,向北过翻七盘关能至汉中。站在古道的青石板上,望着那岁月的磨痕,静静的聆听,似乎还能听到西秦铁骑的嘶鸣,还能听到工匠刻凿的锤声,还能听到迁客骚人的轻吟。
佛像庄严,终为人凿;古道虽长,尤有尽头。只有波涛汹涌的嘉陵江,义无反顾地扑向长江,扑向大海,历经数百万年,始终奔流不息。她与摩崖为邻,她与古道为伴,却从来不与邻伴缠绵。不论是古道的金戈铁马,还是摩崖宝刹的梵音低唱,都无法挽留它的脚步。斗转星移,古道在历史中淡出,石像在风雨中模糊,只有滔滔江水,依然包含激情,依然源远流长。这,就是自然的力量,没有辉煌,没有衰落,只有永恒。
佛像、古道、嘉江,一片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