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QM品茶坊阁楼_验证qm楼凤论坛技师社区_楼凤阁万花楼论坛

發(fā)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庭訓》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10-11熱度:0

                        發(fā)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庭訓》

    【古典故事】             
                                    《庭訓》

    陳亢是春秋時候的人,他特別好學,多思考。
    有一次,陳亢在路上遇到了孔子的兒子孔鯉。陳亢就問孔鯉:“你在你的父親那里得到了什么特別的指教嗎?”
    孔鯉聽了,努力地想了想,然后搖搖頭說:“沒有啊,我只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次,我父親獨自站在廳堂,我怕驚擾了他老人家,就輕輕地快步走過,但是,父親還是看見了我,就問我:‘你今天學詩了嗎?’我說:‘還沒有?!赣H說:‘不學詩可不行啊!你不學詩,就不善于講話?!蔽一厝ヒ院?,就趕緊學習《詩經》。
    孔鯉見陳亢沒有說話,就停了停,看見陳亢聽得很專注,就繼續(xù)說:“還有一次,我父親又是一個人站在廳堂里獨自思索,我從前庭經過,父親見了我,就問我:‘你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我還沒有學禮呢?!赣H說:‘不學禮不行啊!人要是不學禮就沒法在世間立身呢!’”我聽了父親的話,就趕緊去學習《禮記》。
    孔鯉接著說:“我自己僅僅就聽過這兩次教導,再也沒有聽過什么特殊的指教了。”
    陳亢聽了孔鯉的話很高興,他對朋友說:“我就問了一件事,可是,我卻有了很多收獲!我知道了學詩的意義,我還知道了學禮的意義,我又知道了君子并不偏愛兒子的德行。我的收獲大呀!”

    【今天的故事】
                      李欣是這樣學習的

    李欣是2011年的省高考狀元,于是,假期中,李欣參加了很多場報告會。
    這種報告會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偌大的禮堂人滿為患,連走道里都擠滿了人。
    人們對于專家的高談闊論沒有什么興趣,家長孩子對于狀元們的學習體會那是格外關注。
    李欣的學習心得體會被許多家長和孩子,甚至于是老師都記在了筆記本上。
    李欣說:“我有一個體會很有用,古人說過‘舉一反三’的話,這句話看起來不起眼,很多人不會認真去想它,可是,我覺得很有道理,你想想看,如果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僅僅學一就是一,那我們的收獲就是一。如果我們對于每一件事,每一個問題都反三的話,那我們的收獲就是三,也就是說,在同一時效內,我會有別人三倍的收獲,幾年積攥下來,那功效就不一樣了,我的知識面就會比別人寬泛得多,我的功底就會比別人扎實得多,因而考試起來,我就占便宜了?!?BR>    有的家長問:“孩子,能夠舉個例子來說說嗎?”
    李欣說:“比如說,學習英語單詞,我學“牙刷”這個單詞時,我就馬上掌握“牙膏”“口杯”這些相關的單詞,甚至于“毛巾”“浴盆”之類的單詞也一并附帶學習,不懂查詞典、問老師,并把它們寫在一起,每次復習時,也順便記憶記一下,這樣做,一次并不會增加很多負擔,但是,這樣天長日久積累下來,數(shù)量是驚人的。其它的問題也一樣,記憶時間,就記許多相關的東西,記憶一個問題順便記憶相關的許多問題,這樣積累下來,成就也會不小。解一道題,我一定要多嘗試幾種辦法,做一種題,我一定要找許多相關的題來做,比較鑒別,時間久了,我的解題思路就寬一些。記憶杜甫,就順便記憶“大李杜”“小李杜”,記憶“豪放派”,順便記憶“婉約派”,記憶“山水田園派”,就順便記憶“邊塞派”,我把這些辦法還用到聽講中,老師講一個問題,我就思考相關的許多問題,老師講一個方面的東西,我就思考相關的許多方面的東西,這樣收獲也不小。試卷發(fā)下來了,我一定訂正,把與試卷相關的許多問題都來考慮一下,與錯題相類似的錯誤還有那些,都解決了,今后錯題就越來越少了。我就是這舉‘一反三’的一個秘訣,和其他人比起來,我差得遠呢!”
    家長孩子們聽了,心想:和李欣比起來,我們才差得遠呢!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古就是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

(編輯:作家網(wǎng))

上一篇: 讓衛(wèi)星看到

下一篇: 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