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QM品茶坊阁楼_验证qm楼凤论坛技师社区_楼凤阁万花楼论坛

我痛苦的呻吟——曲從俊《我有一個夢想》賞析

來源:作者:趙福海時間:2012-07-29熱度:0

                                     我痛苦的呻吟
                      ——曲從俊短篇小說《我有一個夢想》賞析
                                       ◎趙福海
 
    讀罷曲從俊的短篇小說《我有一個夢想》,我的思緒久久難平,隨之內(nèi)心也愈加痛苦了,好像那個叫張小寶的孩子,他痛苦的呻吟聲警笛般地嘶叫著,震得我的心迸裂了,鮮紅的血在“嗒嗒”地向下滴,落在地板上,浸入土地中。
    我想我應(yīng)該寫點什么了。于是,我從這篇小說中摘了一句話——“我痛苦地呻吟”,將其作為標(biāo)題。我認(rèn)為只有這個標(biāo)題,才能表達(dá)我的心情,也最能表達(dá)小說中主人公張小寶的心情,也許更能表達(dá)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情。實際上,這痛苦地呻吟,就是一種家庭責(zé)任、社會責(zé)任的吶喊。
 
                         一、張小寶的心情
    這篇小說,一開頭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在決定殺她之前,我一直在做同樣的一個夢,這個夢是關(guān)于爸爸和媽媽的。”一個10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確實嚇我一跳。但看了孩子的心路歷程,一切都明白了——幸福家庭的破裂,使他極其渴望回到從前。從前的幸福,時常在他夢中出現(xiàn)?!皦糁惺秋L(fēng)和日麗的天氣,還有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爆F(xiàn)實呢,爸爸卻有了新歡,“爸爸離開了媽媽,我們的家從此不再完整……”
    他不甘心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夢想有一天,回到他所希望的幸福當(dāng)中。在課堂上,小寶從郭老師那里得到了“每個人都有夢想”的啟迪。因為夢想,他憎恨后媽徐莉,因為有了夢想,他得到了好朋友——一個同樣失去家庭幸福——失去了父親的王福來那里,不斷得到幫助,并一次次對徐莉?qū)嵤﹫髲?fù),報復(fù)的方式,也是從易到絕,直至在隆安市場,“我買了一條三米長的麻繩,有我的大拇指那么粗。”在暴雨傾盆的夜晚,他想勒死徐莉,結(jié)果由于自己的年幼無力而失敗。實現(xiàn)夢想的高潮部分是,“我”又夢想,“爸爸在我的夢中提前回來了,只是他見到的是已經(jīng)死去的我。他看著泥水中我的尸體傷心地哭了。媽媽也哭了。爸爸終究是愛我的,他一氣之下將徐莉趕出了我們的家;他也是愛媽媽的,因為我欣喜地看到他摟著媽媽,為媽媽撫去傷心的淚水,并安慰媽媽說,我們再也不分開了,永遠(yuǎn)不再分開……”
    然而,這只是一個難以照進(jìn)現(xiàn)實的夢想。但小寶沒有放棄最后的一絲希望,“直到我的身體從第十五層樓飛速下落的時候,我仍然堅信,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的。”他這是利用自己的死,想喚醒自己的爸爸,想重新獲得一個幸福的家庭。
            
                             二、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情
    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情,在我看來,是受當(dāng)今社會婚變家庭太多太多的影響。這些家庭,不僅跟男女雙方造成了傷害,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未來成長造成了更加嚴(yán)重的傷害,學(xué)業(yè)頹廢,精神頹廢,行為扭曲,給整個當(dāng)今社會和未來社會及家庭帶來了嚴(yán)重地不穩(wěn)定因素。作者通過主人公張小寶的自述——明線寫法和張小寶的朋友王福來的(家庭裂變)言語行動——暗線寫法,一明一暗,更加深刻地揭示出家庭裂變對下一代的傷害,對家庭的傷害,對社會的傷害。作者想通過這樣一篇自述性小說——痛苦地吶喊,引起家庭的重視,引起社會的重視,引起社會行為能力人們的重視。作者想告訴整個社會:要構(gòu)建一個和諧社會,家庭是社會的最基層細(xì)胞,而孩子是整個社會的未來,沒有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沒有一個穩(wěn)定幸福的家庭存在,哪里有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作者想通過“我有一個夢想”,來喚醒家庭,喚醒社會:不要輕易造成家庭裂變,要珍惜彼此的幸福生活,要珍惜和保護孩子們的幸福生活,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快樂成長。家庭和社會都要營造一個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的長效體系。這樣,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奏響和諧之音。
 
                            三、我作為讀者的心情
    讀罷曲從俊的小說《我有一個夢想》,我也產(chǎn)生了一個夢想——行走在大地間、社會上的人們,要嚴(yán)肅對待愛情、對待家庭、對待社會、對待每一個人,親善相處、友愛相處、和諧相處,共同營造一個祥和、溫暖、燦爛、明媚的新天地。
    既然機緣把兩個男女用紅線拴在了一起,就要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敬愛、相互珍惜,不要輕易決定破裂。尤其是有了下一代,就更要勇敢地承擔(dān)起管護、愛護、保護孩子的家庭責(zé)任和社會責(zé)任,讓他們快樂成長、健康成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都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后果。同時,每個社會行為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遭受家庭裂變的孩子們面前,在不經(jīng)意間,也同樣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在日積月累中,由量變到質(zhì)變,引發(fā)出難以彌補的后果。因此,也必須要謹(jǐn)言慎舉,用愛心、誠心、知心、摯心維護他們的快樂成長。
    不是嗎?張小寶和王福來的家庭裂變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父母之間、同學(xué)之間、師生之間等等,對孩子多一點關(guān)愛,少一點打罵;多一點信任和尊重,少一點輕視和蔑棄;多一點深層次的心靈溝通與交流,少一點浮躁和輕率。張小寶就不會墜樓而死,王福來就不會絕望地離家出走。試想,張小寶和王福來的父母如果不離異重組家庭;試想,如果兩個離異的家庭父母都能多尊重關(guān)愛一點自己的孩子;試想,如果同學(xué)們對張小寶和王福來友好一些不那么歧視他們;試想,老師在給同學(xué)們講夢想的時候,多一份對張小寶的了解和溝通,再深一層次地講解夢想的含義;試想,張小寶的父親,還有徐莉,不那么相互告張小寶的狀,多一分理解和諒解;試想,那些“高人”不那么誤導(dǎo)孩子;試想,那些網(wǎng)吧和電影電視劇不那么赤裸裸地描寫暴力……可能這些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不至于扭曲自己的人生,從而走上不歸之路。
    總之,這篇小說的思想意蘊是深厚的,對當(dāng)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婚姻問題中家庭孩子再教育共性問題,剖析得入木三分,希望“我痛苦地呻吟”——主人公張小寶,作者曲從俊,還有我的聲音,能夠引起社會、家庭、社會行為人足夠的重視,為共同構(gòu)建和諧穩(wěn)定美好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做出我們應(yīng)有的積極的努力。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