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蜀道難》
來源:作者:wubin時間:2014-03-31熱度:0次
家中有本《唐詩三百首》,是我在高中畢業(yè)的時候買的。僅僅兩元多,卻用了我兩天當小工賺來的錢。每到閑暇之余,手捧此書,細細品讀,總被詩人的豪邁所感動,總被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所震撼,總被他們雋永的詩句所埋頭沉思。
《唐詩三百首》有王勃、李白、杜甫、陳子昂、李商隱、王維、岑參等等,但給我記憶最深還是詩仙李白的《蜀道難》。
李白是一個“詩仙”、“詩俠”青蓮居士之稱,公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的文章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征,激昂揚奮發(fā)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朦朧中,隔著一千多年的風雨體會詩人當初辭親遠游、仗劍去國的豪情壯志向我走來,讓我重新認識我所喜歡的《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br/> 蜀道是難,難于上青天。我在蜀地生活了近20年了,和李白有著同樣的感受。北上之路,有巴山和秦嶺的阻隔,那是橫 在每個人面前的摩天嶺。有涪江、嘉陵江的橫斷,有白馬關、劍門關、陽平關、棋盤關、明月峽、清風峽的天險,有棧道上惆悵,有古人徘徊的蜀道。
大自然動人心魄的奇險與壯偉,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極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李白一生好任俠,喜縱橫。在四川生活了二十多年,而且是他充滿抱負的時期,他想從這里開始走向長安,走向外面的世界。況且江油的青蓮鎮(zhèn)正好早蜀道最主要的金牛道路上,他容易走到當時的首都長安,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報復。但雄奇險要的路也讓他傷盡了心。他從另一條蜀道水路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家鄉(xiāng)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城市中去。雖然他晚年一直生活在江南,生活在富庶只地。但故鄉(xiāng)的路依舊在腦海里,走出故鄉(xiāng)就走出了自己人生的路。兩條蜀道同樣不好走,順江而下,“兩岸猿聲嘀不住”,野獸出沒,水急灘險,匪患橫行。所以,李白對蜀道是最有發(fā)言權的,從蜀道走出的李白更能明白生活的艱辛,只有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能不讓人聽到心驚肉跳嗎?
有時,我在想李白的《蜀道難》是不是從一個側面反映自己官場上的“行路難”。其實李白的政治仕途是凄涼和悲傷的,因為他太過于自由了,讓皇帝都無法管理,當然就沒有好的結果了。
因為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受到重視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jīng)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fā)現(xiàn)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nèi)鐬踉埔话慊\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與此同時,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zhí)顾u謗,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寵,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自己雖在長安,但也沒有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
于是借《蜀道難》來表達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行路難”。顛沛流離,親人遠去,官場難覓知音。在后來的漫游期間,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變,但李白試圖為國建功,對于國家安危,頗多關切。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無疑,《蜀道難》正是李白現(xiàn)實生活諸多不如意的反映。
他悲壯地死在自己艱難行走的路途中!蜀道難,行路難!“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只要等待到來生!
行路難,蜀道難。如今蜀道已沒有當年之難之險,天下政通人和。我想,李白如果在天有靈,將會暢懷大笑,把酒臨空,縱情于山水!
不亦快哉!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