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QM品茶坊阁楼_验证qm楼凤论坛技师社区_楼凤阁万花楼论坛

人要有自知之明

來源:作者:杜永生時間:2013-04-18熱度:0


  近讀一雜文,說大和八年(公元843年),中了進士的唐朝宰相裴坦,非但沒有喜悅,反悵然若失,認為自己雖金榜題名,卻并未達到這個水平,故對自己名不符實深感不安,匆忙離開長安,回到故鄉(xiāng),閉門苦讀,博覽群書,感覺學問功底厚實了,這才重新返回,上崗就職……
  
  讀罷此文,筆者不得不對裴坦由衷地敬畏:一是他沒有被名利沖昏頭腦,在中了進士的情況下,卻能夠自我反省,用素質這把尺子,來衡量自己,在發(fā)現不足后,立馬隱身而退,這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國家社稷負責。試想,要是他堅持濫竽充數,硬是坐在國家要職的位子上,不僅自己會搞的焦頭爛額,而且還壓抑了比自己有才能的人走上領導崗位,去更好地管理國家,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我們目前所提倡的:從講政治的高度,來看待個人得失!二是他能夠亡羊補牢,發(fā)奮努力。在找到自己的不足后,沒有被長安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也沒有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本位思想所左右,而是匆忙離開長安,回到故鄉(xiāng),閉門苦讀,博覽群書,耐得住寂寞,直到感覺學問功底厚實了,這才重新返回,上崗就職,最終成為當時有名的宰相。
  
  嚴格地講,這就是知恥而奮發(fā)的典范。就是我們目前常講的:民族憂患意識!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這樣,才能戰(zhàn)勝自己,才真正地對國家和人民負責!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