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QM品茶坊阁楼_验证qm楼凤论坛技师社区_楼凤阁万花楼论坛

沂水河畔的村落

來源:作者:李小明時間:2012-07-12熱度:0

                           沂水河畔的村落
                                          ——再訪千年古村湖洲

  一個偌大的千年古村,坐落在石陽故址在沂水河畔。然東漢永元年間的古石陽縣址,也于隋開皇十年后湮滅在地平線上,讓后來的人摸不著邊際,就像如今有一千四百年的北川隨著一聲震痛,永遠消失在我們的視線,留下的只是一片廢墟一樣。有誰說得清大地滄桑脫變的模樣,能古村湖洲好像見證了石陽興衰,千百年來像一個忠誠的衛(wèi)士儼然屹立在石陽遺址上,以及村旁緩緩流淌不息的沂水,也仿佛要向人們訴說千古悠事。
  古村位于江西中部的丘陵地區(qū),離峽江新縣城不遠的地方。那彎彎曲曲的村旁沂水,不只是現(xiàn)在淺淺的河道,那運過漕糧碼頭痕跡至今尚可追尋,就像散落在村落里的明清建筑一樣,幾百年后房屋雖然有些倒塌,留下一些橫垣斷壁,還有破落不堪宗祠和花明樓,但仍不失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一樣散發(fā)著歲月的雕花鏤空幽香。
  前段日子,恰逢省攝影協(xié)會劉冬生副主席來峽江,于是縣文聯(lián)廖慶生主席和我們一同到湖洲村,不畏炎熱酷暑前去探幽訪勝。環(huán)顧湖洲村落景致,整個村落背依青山,民房倚江一字散開于四周,活脫脫一幅潑墨的小橋流水人家,遠水響玲瓏的秀美村色。
  湖洲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歷史文化建筑遺產(chǎn)源遠流長。如果把村口那顆的香樟比作桅桿,那么這條北宋開過來的船,把所有的傷痛都交給歲月洗刷,又有誰能夠丈量出它的歷史深邃和風雨兼程的落寞,只有那“煙灶六百余、人口三千多”,才是演繹著千年古村平仄的韻味。
  村子里有座方圓里不多見的天輔廟,敬奉著觀世音菩薩和狀元亭,以及年事已久、字跡模糊的鐵鐘等,此鐘聲響雄渾悠揚,堪稱百里方圓一絕。徐步入廟里一股檀香撲鼻而來,令人精神怡然之中的感悟,莫非風生水起,神靈庇護而滋潤這方水土,難怪此地人杰輩出。
  湖洲村莊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著明清時代設(shè)計的江南特色,習氏開基公習有毅后裔習仁德于北宋元年乙丑(公元1085),憑其祖、父、叔積贊之殷實家資,率領(lǐng)其叔侄子弟于村中大興土木,所以村中的承恩堂、榜堂、花門樓及數(shù)十間樓宇同時竣工。其中承恩堂高大寬敞,三進大廳,內(nèi)柱34根。開右邊門出榜堂(為在科舉中中試之子弟迎接紅榜之場所),再經(jīng)庭院至花門樓,初建之花門樓為木結(jié)構(gòu),寓意花門樓之華麗之高大雄偉,連天上的神仙也不得不下來觀看。于是花門樓名聲雀起,遠近的人們逐漸將湖洲習氏直呼為花門樓人,故習氏族譜中有“仙凡之奇”之說。
  漫步在鋪滿鵝卵石的村巷,我們找不到一絲有關(guān)太平天國活動的遺跡,卻聽到八百習氏子弟血殺疆場的英勇事跡。望著村中弄堂、街道、水系充滿古怠風情。風火山墻、馬頭墻毅然聳立,木雕復(fù)雜多樣,磚木結(jié)構(gòu)天井民房、名勝古跡密集。我想象不出古屋的主人,是在田野放牧、或在草堂讀書,或許異地謀事經(jīng)商,以及致仕歸隱的含飴弄孫素雅。
  走過湖洲,熟知習氏的忠厚傳家根本,讀懂了世代聚族而居在這山清水秀,民風古樸的沂水河畔古村雄風。散落一隅的建筑,靜謐的或許悠然,空靈深邃的或許飄逸、曼妙著月歲流逝的精華,給人以含蓄的委婉悠揚。仔細端詳習氏大祠堂前微涼墻壁上“山環(huán)水繞”四個圓潤遒勁的大字,情愫頓生贊嘆。盡管里面顯得空蕩蕭條,可祠堂建筑特色仍不失當年的模樣,大門前左右筑有石鼓,斑駁的墻壁透徹著微涼,只有翹起墻頭的馬頭狀角,遠遠望去似像是一匹匹昂首的馬頭在仰頭長嘯,氣勢非凡。
  物是人非,景非昨日。青外青山樓外樓,幾度夕陽紅。褪卻歷史風煙的古村,人文彪炳的湖州,誰能說出一木一枯榮后的知覺、動靜或許存在狀況;輕風一拂塵煙,又有誰人不說,人生就是過客,或許就是一顆流星。你我是否讀懂了歷史,把握了未來…… (編輯:作家網(wǎng))

上一篇: 唯美的小城

下一篇: 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