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斗酒
來源:作者:卿仁東時間:2012-12-03熱度:0次
朋友到北京去看望親人,親人打開自己的酒吧柜,里面陳列了大量的名煙名酒,什么茅臺、杏花村、汾酒、郎酒,應(yīng)有盡有。親人對朋友說,這酒都是好友送的,你想吃就拿點回去吧。
朋友看了,自己從老家?guī)淼木圃僖膊桓夷贸鰜砹?。因為那是土得不能再土的家釀米酒,那是老母親用糯米釀造的糊釀酒與家鄉(xiāng)的燒酒勾兌而成的斗酒。因為家鄉(xiāng)人生性好酒,無雞不成席,無酒不成宴,自然便有了八大湘菜之首的東安雞,有了讓鄉(xiāng)人引以自豪的斗酒。
按照我的理解,斗酒其實應(yīng)該是兌酒。因為它是用糯米釀造的糊釀酒與米燒酒勾兌而成的。小時候,見過母親制作斗酒的全過程。首先,是釀造米燒酒。用飯鍋把米煮熟、冷卻,待手觸摸不燙手時,將準備好的蓼草餅藥粉末撒在上面,拌勻,裝進壇子,冬天需要用棉被保溫,夏天放在陰涼處即可,幾個“對時”(即一天一夜)過去后,便有酒從飯里滲出來,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上甑子烤酒(土話:蒸酒)了,這時候出來的就是燒酒,也叫蒸酒。其次,就是釀造糊釀酒。釀造方法與釀造米燒酒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這時用的是糯米和甜酒餅藥,也不用上甑子蒸煮。糯米飯與甜酒餅藥發(fā)酵,形成“水酒”。最后,將糊釀酒瀝出酒糟,剩下水酒,再將水酒與燒酒兌好,放在壇子里讓它們“生死決斗”大約20天,基本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就可以拿出來送客人或者與客人對飲了。這種酒有“醇、甜、香”3個特點,眼觀清醇,鼻聞醇香,進口綿甜,口感好,后勁足。
誰知朋友的親人并不看重那名氣很大的高檔瓶裝酒,倒是對家鄉(xiāng)來的“斗酒”感興趣。就餐的時候,讓家鄉(xiāng)來客喝高檔白酒,自己和夫人卻拿出朋友剛才帶來的東安斗酒。親人的夫人是北方人,生得牛高馬大,有北方漢子的豪氣,喝酒也是“一斤兩斤不醉、三斤四斤開胃、五斤六斤才有味”。初喝東安米酒,感覺到這酒雖然沒有白酒那樣醇香四溢,也沒有白酒那樣清冽、兇猛,但是很醇、綿甜、口感賊好,只是淡了點,自然也就沒有感覺到這酒的另一個特點。對家鄉(xiāng)來客豪氣沖天,每人兩杯,喝了一巡又一巡。
其實東安斗酒,有“東安茅臺”之稱。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鄉(xiāng)人癡酒如命。正月里正是“斗酒”的大好時機,東家請,西家請,你來我往,酒來酒去,喝得天昏地暗。從“處女階段、嚴防死守”,喝到“少婦階段、半推半就”,再到“壯年階段、來者不拒”,再到“寡婦階段、你不找我我找你”,直到“老太太階段、明明不行還瞎比劃”。有的不行了叫家人來抬回家,有的趔趔趄趄踩在冬田里、掉進池塘里,洋相百出。到了夏天,上面的干部來了,拿出家釀米酒來待客,干部們見是“東安茅臺”,覺得是土東西,喝勁就來了。鄉(xiāng)人認為,不把干部喝醉,就覺得感情不深,交情不厚。干部認為,和老百姓喝酒,不喝個“八開五”,工作就打不開局面。于是,你敬我喝,我陪你喝,來而不往非禮也。我曾經(jīng)見過,有人下鄉(xiāng)喝醉了以后,在油茶樹下睡著了,在青石板上躺下了,還有一大堆蚊子也醉死身邊。喝多了,見多了,以至于有人總結(jié)出“用科學(xué)發(fā)展的理論看喝酒的人”的歪理來,歪理說:“喝酒像喝湯、此人在工商,喝酒像喝水、肯定在建委,喝酒不用勸、肯定在法院,舉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一口能干二兩五、這人一定在國土,喝掉八兩都不醉、這人他媽是國稅,天天醉酒不受傷、老弟八成在鎮(zhèn)鄉(xiāng)”,這是部門來人;“白酒啤酒加紅酒、肯定是個一把手,酒后啥子都不怕、領(lǐng)導(dǎo)必定在人大,成天喝酒不叫苦、哥們高就在政府,一夜喝酒都不歇、保準任職在政協(xié)”,這是領(lǐng)導(dǎo)風(fēng)采;“喝酒講情義、絕對是兄弟,喝酒不認真、可能是醫(yī)生,喝酒教育人、絕對是酒神,酒后耍酒瘋、多半是民工”,這是普通百姓。
所以,夫人喝了一杯又一杯,肯定會喝酒容易、辭酒難,自然免不了一醉。這酒好下喉,但醉了可不那么容易醒。夫人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東安斗酒竟然如此厲害,先是給人溫柔的一刀,然后讓人不省人事,糊里糊涂好幾天。從此,夫人對東安斗酒有了特別的印象。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