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熱鬧場面
來源:作者:楊躋時間:2013-01-08熱度:0次
陜西“八大怪”其中之一怪就是板凳不坐蹲起來。關(guān)中漢子,手端大老碗,隨便找個地方,就地一蹲,便不管不顧的咥起飯來。僅一蹲字,便把關(guān)中漢子不拘小節(jié),生性豪爽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樣的形象,這樣的場景,像一幅永恒的畫面一樣,永遠定格在陜西人的腦海之中。
在外漂泊多的我,那天回到故鄉(xiāng),正是飯時節(jié),村道里空無一人,顯得有些冷冷清清。偶爾聽見一聲狗叫,還有不知從誰家的院落里傳來的母雞下蛋后的鳴叫,再就是從村道中央傳來的婦人訓(xùn)斥孩子的聲音,除此之外,再也聽不到一絲的響動。整個村道靜悄悄的,宛如一湖平靜的水面,當年村道里吃飯時的熱鬧的場面不復(fù)存在。
在關(guān)中平原的農(nóng)村,每到吃飯時節(jié),村里的男人們,都端著碗,從各家各戶的院里,紛紛走出來,蹲在自家的門口,便開始大口大口的咥飯。出來晚的,便端著碗緊挨著最早蹲在自家門口的人蹲下來,一邊拉話,一邊咥飯。隨后,紛紛從各家各戶走出的男們?nèi)?,在村道里一字兒排開,一個挨一個的蹲下來,很快,一街兩行,蹲滿了端著大老碗的關(guān)中漢子們。人們一邊拉著家長,一邊咥飯。生性豪爽的關(guān)中漢子們,說起話來,像吵架似的,依然是高喉嚨,大嗓門,仿佛天生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膽量。用關(guān)中女人的話來說,飯還把你的嘴堵不住,生怕別人把你當啞巴?面對自家女人的報怨,關(guān)中漢子們往往是一笑了之,自我安慰到,女人家家的,頭發(fā)長,見識短,誰和他們一般見識,此刻的關(guān)中漢子,表現(xiàn)得相當?shù)挠心凶訚h的風度。
關(guān)中人習慣每天兩頓飯,早飯一般在十點左右,午飯一般到了下午三點左右。在那個困難的年代,農(nóng)村人的生活極為簡單,每天除了喝包谷糝,就是面條。早飯幾乎都是包谷糝,午飯幾乎全是面條。每到吃飯時節(jié),一街兩行的關(guān)中漢子,把嘴伸向大老碗,喝包谷糝時嘴里發(fā)出滋嘍滋嘍聲,吃面條時嘴里發(fā)的唏溜唏溜聲,傾刻間便在村道里此起彼伏,宛如一曲鄉(xiāng)村吃飯的奏鳴曲,響徹整個鄉(xiāng)村的上空。那熱鬧壯觀的場面,絕不亞于國宴。
看似很隨意的飯場,其實顯示著每個家庭主婦的精明和能干。在還沒有包產(chǎn)到戶的那個年代,人們同時出工,同時收工,但每個家庭的開飯時間有早有遲,開飯早的,說明家庭主婦麻利;開飯晚的,說明家庭主婦笨拙。開飯早的,早早出來蹲在自家的門口,后面出來的人,紛紛攆過來,整個村道的飯場,便集中到了最早出來的那個人家門口,主人家的臉上便洋溢著自豪和喜悅之情。
看似很隨意的飯場,其實顯示著每個家庭主婦的廚藝水平。每到飯時節(jié),村里的男人們不約而同的從自家的院里,一個個一手端著一個大老碗,一手端著一個小碟子,靠著墻根蹲下。看似人們熱鬧的拉著家長,其實,每個人都像個間諜似的,有意無意的用眼橫掃一下,每個人小碟子里的菜便盡收眼底,然后便在心里排出個一二三四來。
看似很隨意的飯場,其實顯示著每個家庭主婦的治家水平。精明能干的女人,每天的飯菜變著花樣,自家的男人,便在村人面前顯得很有面子。精明能干女人的男人,每天端著女人變著花樣的飯,蹲在人堆里,有意把碗端得低低的,好讓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碗里。笨拙一點的女人,男人在村人面前也顯得沒有面子,便在吃飯的時候,把碗端得高高好的,生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碗里。每次回到家里,便讓自己的女人去精明能干的女人家里取經(jīng)。精明的女人,便會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經(jīng)驗全部傳授給笨拙的女人。村里的人雖然暗地里相互較勁,但只要村人有求于已,便會悉數(shù)傳授。村里的人相處得和和睦睦,只要一家有事,全村人都會前來幫忙。那樣的年代,生活上雖然有些貧窮,但人和人之間和睦相處的人際關(guān)系,仍然讓現(xiàn)在的人們懷念當年的那個時代。
隨著包產(chǎn)到戶,人們開始尋找致富之路,村里的青壯勞力,幾乎全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全是老弱病殘。人們的腰包日漸鼓起,但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卻日趨淡化。村里來個親戚,竟然沒有人認識,偶有認識的,也會以不知道主人在什么地方而推辭。記得在那個有飯場的年代,村里來個親戚,幾乎整個村道的人都知道,幾乎整個村道的人都認識。如果遇到主人不在家里的親戚,村道里最先碰到人,便會跑到田地里,把主人給找回來。
懷念那個熱鬧的吃飯場面。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