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空筒子”
來源:作者:聶孝明時間:2013-01-18熱度:0次
七十年代初的東北林區(qū),嘎巴嘎巴冷;凍壞手腳和耳朵,喝酒喝多了凍死的是常事;再冷,家家都得去上山拉燒柴。蒿草漫山遍野,誰稀罕那?家家都想著拉點柴火柈子,抗燒抗煉。
拉燒柴是東北林區(qū)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之一。窮富之人,都得燒火。
那個時候,家家都燒大拌子??梢哉f那時的人們,都是山林中的受賄者,都是歷史的罪人。
在拉燒火柴的實踐中,山民們總結(jié)了一條經(jīng)驗;同樣是燒火柴,人們往往挑硬雜木質(zhì)的拉。而硬雜木質(zhì)的樹種中,柞樹是首選。柞樹的特點是:順溜、好劈;燒炭、抗煉。且小興安嶺山脈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樹種是柞樹。
七十年代中期,林業(yè)部門就不許亂放鮮樹了。只許拉林業(yè)工人采伐過的樹頭枝椏,“站桿”或“大空筒子”。
我們上山最愛拉的燒柴,就是柞木“大空筒子”。如何識別“大空筒子”呢?老遠一看,一棵大柞樹,雖然也有許多樹杈,但是“大禿尖子”,樹尖空短且黑突突的,妥。準了。
要拉“大空筒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拉燒柴的人越來越多,柴禾越來越少,路越走越遠,要操弄“大空筒子”人少不行,弄不動。因“大空筒子”往往生長在深山里的半山腰或上頂上。路途遙、費人力。
兩樓多粗的“大空筒子”,用手鋸要鋸兩三個小時,哥們或爺們換班拉鋸。
放樹時,有講究,要看看樹的長勢、地形,往哪邊倒把握??春煤?,“拉上下茬”。(有些東北人念za三聲)防止“坐殿”傷人。
順山倒的那一瞬間,“嘠吧、嘠吧”凄慘怪聲,穿透山谷,聲震很遠;不遠處的鳥,在怪異震耳的聲浪中,撲啦啦驚起,轉(zhuǎn)眼間大鳥小鳥朝著不同的方向,一起一伏煽動著翅膀,在人的視線中,幻覺般逐漸消失。
大倒樹摧枯拉朽,眼見樹旁的小樹小草,被壓彎壓倒壓折;倒樹著地的枝杈“咔咔”斷折;倒樹上邊的干樹枝摔斷蹦出好幾節(jié)彈出多老遠,鮮活著的樹枝起伏搖動震顫不已。
大樹徹底倒地落實了,放樹人、這時的心,放了下來,喘了口長氣;稍作休息。這也只是完成了,拉“大空筒子”的頭道工序。
接下,在“大空筒子”的主根處,量出四節(jié)柈子,每節(jié)長度60公分;即在2米4長處,再用手鋸一下一下截斷。這又要費個把小時的時間。截斷后,踅摸一根硬木撬棍,別開鋸口。然后,人站在截好的“大空筒子”上,掄起大震斧,運足了全身力氣,叫足勁往下劈,“咔吧”一道大璺出現(xiàn)后,把小斧劈在大璺的最下邊;用大震斧砸小斧的斧頂;再用大震斧劈、再砸小斧;劈開頭一道大璺后;其它的就好劈了。還要把劈完兩瓣“大半拉瓜”劈成若干瓣兒,拽運都方便。
柞樹樹茬順,2米4長一劈到頭;別的樹種就很難做到。水曲柳、榆樹相對較比順一些;其它的楊木樺木闊葉針葉等等,要想劈成2米多長,只能是做夢!
看著劈成的2米多長的柞木一塊塊“肥肉柈子,”美!太著人稀罕了。
往山下拽,用繩牽。下坡時,它比人跑的快,太陡的地方,人不得不把手撒開;叫它“穿件兒”,柴火像箭一樣“嗖”的竄下去了,把雪搶掉一層皮掀到一邊,創(chuàng)出一大塊黑土地面后,停下??纯炊旌茈y看到的新創(chuàng)出的黑土地,人們心中不得不發(fā)出感慨。多大的力量??!這要撞在人的身上,后果--------。
平道時,牽引就費勁了。肩背繩拽,遇到小緩坡,人體傾斜的鼻子尖都快碰到地面了。汗在后背上潮乎乎的,帽子早撇到了一邊,賊冷的冬天,頭上呼呼地冒著熱氣。想起那個勞動強度,真比四大累還要累。
等把柞木“大肥肉柈子”,一塊塊地拽到爬犁跟前,再用爬犁往手推車跟前倒騰。
爬犁放坡時,人兩手牢牢地攥住爬犁轅子,開始是蹲式,坡大沖擊力強,爬犁道又光又亮又滑;往往就把放坡的人滑倒了,人雖然倒了,但爬犁轅子卻死死地攥著,那可是命根子??!一旦松手,輕則傷,重則有生命危險。
有膽小的,一看那光滑的大下坡,腿直打摽、心打顫;哪里還敢放坡??!找膽大的人幫著放。膽大的人幫著放完坡,那種得意勁就甭提了。英雄啊!
還有膽小的,跟前又沒有人幫忙;自己干脆撒開爬犁,讓爬犁自己跑;有的跑偏了插到道兩邊的樹空里,自己又弄不出來;只好等拉燒柴回來的人或上山接拉燒柴的人路過,幫助拽出雪窩子;重新上路。
山里的人,民風淳樸,心地善良;誰見了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沒有一個看笑話的!
還有的放坡為了保險起見,在滿載的爬犁上,栓個長繩,纏在樹上,一個人在前邊放爬犁,一個人在坡后樹后,騎馬蹲襠式拽住繩頭,一點一點的緩放。還有的人在后邊栓個一根柴火------擼死狗。減緩爬犁的沖力。
柴火拉到家,挑好的沒有病癤的柞木“大肥肉柈子”珍藏在倉房里,陰干。將來做鎬把、錘把、扁擔等。特別是大斧,磨損大。山里的人家,要天天劈柴。尤其是劈圓木轱轆,斧根不注意,一下、就嗑折了。要經(jīng)常換大斧把?!按蠓嗜鈻樱迸缮狭擞脠?。
我大哥是木匠,他做的扁鏟把、鑿子把、刨床子,都是我們珍藏的“肥肉柈子”料。
那個年代拉燒火柴,是山里人不得不為之的重體力勞動。哪家柴火垛大擺的齊又高,再有個齊齊整整的大杖子、好大門,往往受到人們的羨慕?!斑@才是正經(jīng)過日子人家”!
想想拉燒火柴,又累又危險;我的同學吳江,就是慘死在手推車下的。他架著手推車,一個不大的坡;由于,車輪跑偏出軌墊在一個小樹墩上,把車墊翻了,車轅子折了,砸在了他的腦袋上,腦漿迸裂鮮血橫流;一個十幾歲的英俊少年,早殤。同學無不為之扼腕嘆息!甚至,他死后的那幾天,都不太敢上山。每當路過他出事的地方,都叫人膽寒。令人傷懷。
當然,這些許往事,彈指間過去了幾十年了,已成昨日故事。
現(xiàn)代林區(qū)人再也不用為拉燒柴挨累犯愁了!有的都進了樓房。沒住進樓房的也燒氣燒電取暖做飯。再也不用費那九牛二虎之力,上山拉燒柴了!
近年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取得顯著成效;鳥獸增多,林木蓊郁,山野樹草,又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