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淡忘的窗花
來源:作者:楊躋時間:2013-01-28熱度:0次
一進入臘月,年味一天比一天濃,每次從擺滿年貨的大街上穿過,兒時的童謠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來掃房;二十五,貼窗花……”總會在耳邊響起。
窗花,其實就是貼在窗戶上的剪紙。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除了有表現(xiàn)農(nóng)人生活的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yǎng)雞之外,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也在剪紙的內(nèi)容之列,不過,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不論那一種題材,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理想的追求與渴望。
那個時候,由于生活條件所限,關(guān)中地區(qū)的民房正如陜西八大怪之中描述的那樣——房子半邊蓋,關(guān)中俗稱這種房子為廈房,窗戶都是用木頭做成的。橫豎相交的木條兒,把整扇窗戶隔離成數(shù)十個小方格子,宛如五子棋盤一般。窗戶一般都用白紙糊上,既遮風(fēng),又遮擋了人們的視線,保護了屋里人的隱私。只有每到過年,家家戶戶才會在貼著白紙的窗戶上,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把窗戶裝飾一新,使簡陋的農(nóng)家小院處處洋溢著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
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人類恒古不變的追求。記得小時候,日子過得很清苦,勞累了一年的人們,總也無法填飽肚子,因此,每逢春節(jié),人們總是寄希望于來年。一幅幅美輪美奐的合家歡、農(nóng)家樂、鯉魚躍龍門、慶豐收、龍鳳呈祥等內(nèi)容為主要題材的剪紙,成為莊稼人最受歡迎的剪紙。窗戶上雖然貼的是窗花,卻暗暗寄托了莊稼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剪紙看似簡單,其實折射出每個握剪人對生活深深的感悟,他們用剪刀,將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活靈活鮮的刻畫在一張張五彩賓紛的彩紙上。母親是村里的剪紙高手,每當(dāng)進入臘月,便抽空操起剪刀,剪出令人贊嘆不矣的窗花。母親剪窗花的時候,先把整張的五顏六色的彩紙折成窗戶格子大小的形狀,然后沿著折痕把彩紙裁開,取出一小塊方方正正的彩紙,折疊幾下,爾后左手拿著紙,右手運用剪刀靈巧地在紙上游走,左移右拐,該挖的挖,該連的連,該斷的斷,被剪下來的彩色的碎紙屑紛紛揚揚地落下。片刻工夫,一只活潑可愛的小花貓、一條大鯉魚活靈活鮮的母親的剪刀下誕生,一朵朵爭奇斗艷的富貴牡丹、一枝枝驕艷欲滴的紅梅在母親的剪刀綻放出生命的活力,一幅幅梁山泊與祝英臺十里相送的千古傳頌的凄美愛情故事、武松醉打老虎的英雄壯舉在母親的剪刀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貼窗花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每次貼窗花的時候,我都和姐姐為貼窗花的事爭得面紅耳赤。為了平衡矛盾,母親便給我們每人分一個窗戶。貼窗花前,要把去年的窗花撕掉,用小刷子細心地掃掉窗戶格子上的灰塵,再用抹布把木頭格子擦干凈,然后糊上潔白的薄毛邊紙,中間就端端正正貼上母親剪好的窗花。白生生的花格窗上,因有了一張張母親親手剪出的窗花,把窗戶裝飾得格外漂亮。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在那些清貧而寂寞的冬天里,窗花就這樣帶著蓬勃的春天的氣息,開遍千家萬戶,點亮人們心中對美好日子的向往和希冀。
一幅幅美輪美奐的民俗畫,清新、喜慶,卻不失靈秀、典雅,把生活的情韻酣暢地洋溢在那一方方窗花里。是呀,一扇窗欞間,有天地日月星辰,有山溪花香蟲鳴,有女人的癡情歌詠,有男人的激情渴望,充盈著一縷縷的情愫,彌散著一絲絲的欣喜,看著它,摸著它,這是多好的感覺?。?nbsp;
如今的莊戶人已經(jīng)很少再貼窗花了。他們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房子,窗子都是鋁合金邊框,玻璃擦得很干凈,本身就很漂亮,自然不用窗花來裝飾了。窗花漸漸地被人們淡忘在歲月的深處。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