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千年古镇元通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5-06-28热度:0

千年古镇元通,沿文锦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从空中俯看,大片的青瓦屋顶,层次有序。这里才是地道的川西民居,让你感到这里古韵正浓,一砖一瓦之间,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元通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江南水乡,这里原来是重要的码头,历来商贾云集。他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倚靠着成都,看岷江在自己的面前徜徉。

正是这样,把我的眼球拉近到这个独具特色的川西小镇。

元通,已经有1600年的历史,晋永和三年,就是公元347年,当时的元通称“水渠乡”,宋朝的时候称“集贤乡”。元通依水而筑,场镇就在汇江(又名西河,岷江支流,在新津汇入岷江)边,因文锦江、味江和泊河江在这里交汇而得名。古镇名字的来由估计还是与元通寺(或者与圆通塔)有关,是该寺一个叫元通的和尚去京城长安学成过来,寺和塔皆称元通,古镇也称元通?;蛘咴ㄎ埠屯ㄈ?,州志说元通“诸市俱全,为一州货財之薮”,是占有“左右逢源”的优势。历史上元通因水路方便引来许多外省客商,他们在这里发展,因此这里分别建有广东、湖广、陕西和江西四座会馆,位于双凤街和半边街。明朝崇正年间,有圆通寺始建于水渠乡,由于此地居水陆要冲,僧侣商贾云集,买卖居家渐聚于此而繁华起来,故清代便在此兴场建镇,便以寺名为场名,其后于民国时期称“元通”。

从文化街直到西河边,就是汇江桥,全长164米、宽2.5米、高6米,造型古雅,除两端桥楼,中间几座带歇山项的凉亭在宽阔的江面上颇显风致,桥下是文锦江,味江和泊河江在元通的汇流之处,流床宽阔,水流湍急,极为有利于水上航运。主要我来的时候,还没有到雨季,所以看到水量很小?;憬攀谴ㄎ饔忻奶饲?,原在增福街南口,重修于光绪2年(公元1876年)。1986年7月移于双凤街口今址,是按原貌建造的。桥身三墩四孔,墩上均有桥亭。两端各一桥亭为三叠桥牌楼式,中脊歇山顶,垂脊上塑禽乌,塑人物戏文,花脊鸱吻,侧脊四角赞尖,爪角飞檐,江心墩亭为歇山式屋顶,爪角鸱吻,屋面塑仙鹤等。

走过半边街,直上石拱桥,稍一抬头便可看见不远的乡村,一弯弯梯田,一排排绿柳,一缕缕炊烟,温婉宁静、可可动人构成古镇又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收回视线,目视脚下的拱桥,它才是古镇千年不变的构件,名叫永利桥(处在泊河江上),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38年随洪水作了永远的航行,其后元通人又按照原规模再建了起来,桥面两侧雕造有石栏,朝上游的一面桥墩有石雕龙首、据说这是崇州仅有的大型石拱桥,桥头原有一个“五桥公所”机构,专管古镇境内的五座桥。包括汇江桥、永利桥、木制长寿桥、以及清明会期间的两座临时搭建起来的板板桥。

元通原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古码头,这里的水系属于岷江流域,大小支流纵横交错,其中元通这里起航,顺江下可到新津的龙王渡,然后进入岷江主流。这是由于这条航道,本地土特产品如麻布、土烟、棕片、郁金、菜油等可远销现在的乐山和宜宾泸州等地,这在古时是一条快捷的通道。外面的食盐、糖、纯碱、棉纱及日用百货等工业品有可以运来。宋朝就有文人来到这里,极大影响了这里的文风。这里是西河航运的始发点,故为附近乡镇交易货物的集散地,外地客商亦常聚集于此,生意兴隆,市井繁荣,到清朝咸丰年间这里发展成为大镇。民国《崇庆县志》记载有当时的盛况:“商贾殷阗,廛迂楫比,江中艅艫上下转运无歇。”只是在解放后,由于汽车火车运输日盛,这里航运渐稀,不复当年繁华。但依然有“千年小成都”之称。

听说,古镇每年的清明会特别有名,也就是当地人说的清明河坝会。在每年的清明节,这里要举办三天盛大的物资交流会,因为在河坝边举行,所以称“清明河坝会”。因为以前是在西河西岸长寿寺的城隍循例要出驾享祭,百姓在西河坝里搭起神棚,供城隍观戏,河坝里自然人就比较多,各种吃喝玩乐及买卖生意也就集中在这里。人潮如流,货积如山,交易游玩,极尽场镇之享乐繁侈。并且,许多人就挤在汇江桥上,从上面俯视两岸胜景,汇桥随风摇摆,最具有情趣。真有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意境。其热闹程度,除了成都青羊宫的花会,乐山的炎帝会之外,川西就要数元通的“清明会”了。现在随不迎城隍了,但一样要搭台请戏班,一天两场,大戏从头唱到底,这时的河坝里、场镇街面上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其实,来到元通,最著名的街道就是麒麟街?;萍掖笤海ㄏ终蛘?、罗氏公馆(现供销社)、黄氏公馆、黄氏祠堂(现国税所)、元通天主堂、均处在这一条街上。麒麟街与文化街的惜字宫是元通古镇的地标性建筑,只是由于这里过度的开发,已经看不出惜字宫的雄伟了。这里是古镇的中心,这里是古镇的广场。真是“三江汇流孽俊杰,一库巍峙焕文章”。也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文字的崇尚,对文人的喜爱。附近还有一口古井—惜字宫古井,也是古元通的古老记忆。

麒麟街是古镇最热闹的一条老街,街上的铺子一家挨着一家,一家茶铺,就在街中,场子虽然不大,但生意十分红火。檐角高跷,层次分明,真具有川西民居的特色,但也掺杂些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麒麟街38号就是黄家大院,又称“将军府”。这个大院建于1914年,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独立炮旅中将旅长黄润餘的公馆。院内存在民国时期的完整建筑两座,一座为正厅,砖木结构,单檐歇山,穿逗梁架传统中国建筑,氛围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三开间,垂柱雀替,檐内棬棚,四周设廊,房后左右角各建有二层六角攒尖楼厅一座,甚为别致。地下部分不分间,用石柱支撑屋顶,空间高2米多,十分宽敞,房屋台基壁开窗采光,室内并不黑暗,由开于台基的拱门进出。这里是当年房主放置财物的地方。另一座为诵经楼,是中式屋面的砖结构西式小楼,楼周装木栏杆,屋脊装饰花鸟雕花,室内有壁炉,造型为欧洲常见型制。在建筑前有园林,大院在恬静中显得很有气势,在悠闲中藏这威猛,反映了20世纪前期川西地主经济在乡镇中的势力和地位。现在该院为元通镇政府。

前行不远,街对面就是黄氏宗祠,麒麟街73号?;剖献陟艚ㄓ?934年,正厅是供祀祖先神位的,所以高筑了台基,棬棚大顶,廊柱环护,凸显威严。正厅下院坝宽敞,可容上百人磕头跪拜和集会惩处不肖子孙。高墙大院,体量大于民居,充分体现了其权威性。这样大的宗祠,充分说明元通大姓黄姓在元通的地位,告诉人们黄家是人才辈出的。现在黄氏宗祠变成了麒麟宾馆,但正厅没有大的变动。

麒麟街95号,也就是子天主堂对面,就是黄公馆?;剖险媸窃ǖ拇笮眨硕⌒送?。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将军、道台、旅长和团长等。民国时期黄润琴任过国民党参议员,黄润生当过国民党团练总局局长,黄润泉是国民党二十八军第二路司令。黄公馆建于民国时期,两旁由具有江南风格的马头高墙护卫,很有气势。院落共有两进,布局也有门厅、过厅、正方和后院为中轴线。右进正房四合院为一楼一底,正厅通高11米,四周走马转角楼,花窗整洁,驼峰垂柱雕刻精美,气氛静谧而优雅。正厅高台阶殿宇式,四周廊子,是家庭供奉祖先、议事、宴请贵客等的堂屋。现在为元通镇供销社,里面开有食堂和茶馆。紧挨着黄公馆就是罗氏老宅,里面天井有一座考究的龙门子、上有石刻联“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天井二楼上三边美人靠栏杆,从一侧木楼梯上去,马蹄形廊道。绕过龙门子直延伸到里面的天井并扩展成更大的二楼空间,并有走马转角楼,四边镂空花栏杆,楼上空寂幽暗,昔日的灿烂辉煌早已退隐到历史的背后。走过龙门子,可以进入罗家的另一处老宅,经过两个相连的天井,再进木楼,风格与前者大同小异,木楼回廊,栏杆梁枋雕刻着各异的吊瓜,枋梁之上浮雕绵簇,瓦当及滴水分别篆书“春”“寿”等字样,透过这些一柱一椽,一图一字,分明看到了昔日的繁华。罗氏家族,在从前本是元通的名门望族。传说罗廷高幺儿媳的公公罗光裕在清代“湖广填四川”时来到元通的青石村,意外得到一大笔钱财。由于儿子们都不务正业,便将银子分给三个儿媳。三个儿媳相继成为寡妇。幺媳妇特别擅长经营商业,并将儿子罗恒茹培养成为商海搏浪高手,很快富甲一街,便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豪宅,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子仅仅经过了维修。

再向前走,左手麒麟街108号是天主教堂。其实它的左边旧房拆除,显得比较狼藉,好在被围了起来,新的建筑将在这里兴起。十字架高耸在建筑之巅,直指蓝天?!爸钌裰凇弊魑疤熘魈谩钡幕?,这里更显得庄重神秘。天主教在清代乾隆年间传到这里,19世纪末元通的教徒越来越多,1903年也就是光绪29年,法国传教士谷神父在教徒支持下建立了这个天主教堂。1915年,因为反洋教斗争,四川许多天主教堂被拆除,但元通这个天主教堂得以幸免,一直保存到现在。该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教堂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梁架,屋壁开菱形花窗,半妆台下裙板装修。祭台后连接一楼一底小楼,中柱通高达9米,但为铁箍接榫,并不多见。楼梯间设转角楼梯上下,可穿楼进入祭台。大门时哥特式的,但门面浮雕仿木挂簏,也有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元素。这些都反映了外来宗教需要用利用本土文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在门口徘徊着,门口的茶馆似乎与天主教堂有些格格不入。

麒麟竭与涌泉街的结合部位,就是一个其实气势宏大的牌坊,是元通古镇盛极一时的标志。我站在下面,显得格外渺小。下面就到增幅街,寻访元通镇最著名的人物武举人王国英的故居。

在元通增福街48号有王国英之故居,现庭院基本完整,二道大门有乡贤罗元辅撰写的石刻对联:“宁波义烈彪麟笔,文井清光耀鲤庭”匾额为:“琅琊旧望”。不仅对英雄光辉伟大的肯定,而且是元通古镇人的骄傲。王国英,名福昌,字擢廷,号国英,生于1792年。1831年曾随著名武将陕甘总督杨遇春去新疆平定张格尔叛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王国英主动向朝廷请缨,道光皇帝冶令他进京陛见。他慷慨陈词:“国难当头、微臣不敢爱身”被擢为参将,战守宁波。他到宁波时正值战事激烈,抗击十余日后,终因兵疲弹尽粮绝无援,英军蜂勇登城,他奋不顾身,手刃英军无数。不幸身受数伤,人马坠入陷阱被俘。敌人对他挖眼、割舌、削指、砍头,他坚贞不屈地为国捐躯。消息传到北京,道光皇帝毫不犹豫地下圣旨:追封“忠勇公”谥号“巴图鲁”赐世袭“云骑尉”,拔库银5000两御赐沉香木精工雕刻人头(因有尸无头)特制冠袍锦带盛礼入验,道光皇帝亲笔御题:“马革裹尸才算死,麟编载笔俨如生。”宁波人民为怀念他,为之立庙塑像,并塑有阿本穰,哈克里二将陪祀,可见英雄形象之伟大。

永利桥北边是彭家大院,对面是清末民国初年建的陈家大院,均显得古朴大方。彭家大院围墙有美观的鹅卵石,院墙高耸,我没有进去。陈家大院门斗玲珑,有大家族庄园气派,日字形的天井,四周廊道,院中有花木,梁枋上浮雕的隔架科及瓦角子都极富装饰性。现在变为省退休残疾军人医院。

这些清朝到民国的建筑,是文人对自己生活追求的体现,是这些地主阶层抱负的具体体现。在小巷子里,遗存着很古老的宅子,散发着浓浓的古韵。

再走到增福横街,茶馆和竹编构成了这条街的所有。坐在镇上的茶馆里听人们讲述着生活、讲述过去,别是一番情趣。竹编带着浓浓的川西特色。

在元通镇的半边街还有一个“古当铺”,这个古代的当铺与我们现在银行有点相似的,但不同的是当铺多的是人们无奈的心理。在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元通镇空前繁荣,为了开辟筹资渠道,清代晚期当铺也高速发展,元通镇先后出现了7家当铺。法国的传教士也在这个商机中分的一份利益,这个当铺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当铺是哥特式门,门楣隐刻拉丁文,经营用房全是中华传统绕木结构,因地制宜成三角形布局。临街一厢是中国常见当铺门面,半宝壁装修。房屋的方格大窗和高柜台,加上逼窄的天井,可以想象出当年讨要和杀压当值时冷酷气氛。在哥特式的门上,还有一盆的鲜花正在骄傲怒放,似乎还带着一点温情。

古老的建筑,古老的小巷,散发着浓浓的古韵,似乎让我们漫步在过去,但无论如何现代的元素总在提醒着我,这是在眼下,我们仅仅是在体味过去。文锦江缓缓地流动着,过了工农兵大桥,向南而去,那边是新津的龙王渡口。油菜已经黄了,我看到有些农人已经收割了,忙碌地运回家里,我们在迎接一个新的夏季?;购茫栽ü耪虻募且浠故钦庋媸?!

                                                                                            2015年5月3日下午于元通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大地笔记

下一篇: 你反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