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施集四月春茶香

来源:作者:王锐时间:2015-05-11热度:0

清明过后,春雨悄无声息滋润着大地。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西麓,有一座被群山环绕,绿树掩映的小镇,这儿林木葱茏,良田遍布,茶园满坡,在春风的召唤下,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是名闻皖东的茶叶之乡——南谯区施集镇。

施集镇境内多低山丘陵,虽海拔不高,却群山逶迤,古木不丰,却清新秀美,名声不显,却恬静宜人。过去,山里人由于信息不通,观念守旧,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守金山难开颜。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财富就在眼前。为号召大家利用山场资源发家致富,当地村委会把宣传标语写到墙上,“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树”、“门朝山上开,财从山中来”,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施集镇山场资源丰富,有着多年种茶的历史与经验,原有一家国营茶场,生产加工能力有限,“施集烘青”成为远近闻名的抢手货。十多年前,国营施集茶场成功改制,小镇一下衍生出数家茶叶加工企业,随着新生产技术、新管理模式和充足资金的融合运作,小镇茶叶生产状况大为改观。以改制后的施集茶场为龙头,当地政府不断发掘资源潜力,把茶叶种植作为山区乡镇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民垦荒整地,种茶致富。如今,施集镇茶园面积已达数万亩,成为皖东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同时,部分农村剩余劳力就地转化,茶农、茶商已成为一支新兴的职业群体。

在万木争春、百花争妍的美丽季节,让我们一同走进施集,真切感受茶乡的诱人魅力和茶农的灿烂心情,纵情享受漫山飘荡的幽幽茶香吧!

从小镇街道南行四五里,丘岗起伏,峰峦叠嶂,一座座翠绿的屏障映入眼帘,一行行错落的茶树环抱群山,仿佛一张张巨大的绿色绒被掩盖着山的肌肤。行进在茶山公路,山道此起彼伏,若隐若现,仿佛航行在万顷碧波之中,飘摇摆荡。春雨初霁,山间雾霭弥漫,春风吹拂,一簇簇洁白的云雾随风飘转,时而笼罩山顶,时而缭绕山腰,轻盈柔美,婀娜多姿。山坡上的茶树,经细雨浸润慢慢苏醒,在宁静中吮吸甘露,在沉寂中蓦然耸动,一片片嫩绿的新芽悄然钻出,带着柔嫩的光亮,发出淡淡的馨香。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之下,新枝嫩叶竞相吐绿,来自大自然的芬芳,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

小镇的四月,是茶农最忙碌、最欢欣的时刻,无限的期待与希望在这时孕育、生长。

采茶、制茶、卖茶,是四月茶农的天大事。每家茶园面积不等,采茶人数多寡不一,但是都必须提前安排,以免错过采茶的最好时机。茶农有的靠自家人力,全家老少齐上阵,早出晚归乐不疲。多数茶农为了能够在当天把鲜活的嫩叶及时采回,并于当晚加工制成干茶,需要提前请人、雇人,趁着晴好天气合力抢采。采茶,可是一件有讲究的活儿。不仅动作要快,而且采摘的质量要高。根据东家的要求,制什么样的干茶,就需采什么样的鲜叶。一叶一芽、两叶一芽,鲜叶的好坏影响着干茶的品质。

近年来,由于市场放开,茶叶加工、销售实行公平竞争,制茶企业纷纷从内部经营管理、技术改造升级和科技示范服务等方面,努力帮助农民提高茶叶生产加工能力,茶叶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增加。品牌意识也使小镇的茶叶价格拉开了档次,单价几百元的精制春雪、云雾,还有价格逾千元的极品已不再是新闻。但是,老百姓最钟爱的还是毛峰、烘青,因为它香气正、汤色纯、口味浓,好喝耐泡,经济实惠,是茶乡百姓招待亲朋、来客必备的家用饮品。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少,它不仅利于健康,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产业。当今,施集春茶不仅遍布滁城大小茶庄,还大量远销到江浙、鲁豫和京沪等地。茶农的口袋一天天鼓起来了,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已化作浓浓的茶香,在更加广阔的城市和乡村久久飘散。

“醉美滁州,亭好滁州”。当年的太守欧阳文忠公若知道施集有此春茶,他一定会邀请宾客“来饮于此”,与民同乐,共品醉人的茶香。那他的“醉翁之意”,也许将会有另一番蕴意了!

   许是久未返乡的缘故,我总是念想着家乡那片茶园。多少回梦里,我的心已飞越在家乡群山丛林之上,永不厌倦地凝望深翠的茶山,深深体味着暖暖春意,幽幽茶香。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富乐花乡一游

下一篇: 故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