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与朗读的不解情缘

来源:作者:张建国时间:2015-06-15热度:0

                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与朗读的不解情缘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一年前,有幸听辅导员白老师的汇报表演,那一刻,作为师范毕业生,我深深地相信我与朗读已经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说起朗读,最初有幸接触是在大学时代。那是,还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不知道朗读的魅力何在,单纯的知道那是一门要考及格的课,也只知道一味的机械般去模仿赵老师的神韵,没有自我,没有情感,更何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交流,也与艺术挂不上边。

    再次与朗读擦肩回眸,却是毕业之后了。一年多的工作,使我已不再是当年稚气风发的校园学子。幸而,我旁听了县里为农村小学教师举行的培训,而绝大部分培训内容便是关于朗读的。但人生总是这样充满着惊喜和意外,培训朗读的正是我大学教朗读课的赵老师。

     都说相逢是首歌,再次遇见自己的老师难免有些学生时代不曾有过的小激动。听赵老师的朗读课,已不止一两次了,而如今听来却更富有韵味、更有魅力。赵老师的课与其说是在上课,不如说是在享受心灵撞击的震撼。他由朗读中的声音的运用讲到朗读中理解和感受,再讲到朗读中技巧的巧妙运用,以及朗读课例的示范,这一切的综合真正的将朗读的魅力达到了“内明于心,外达于人” 。尤其是人教版课文《生命 生命》一课。

    《生命 生命》一课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作品,在2002年新课改的春风的召唤下,2004年9月首次出版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五组中生命主题下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挝牡娜胙”厝皇呛侠淼?,但如何让学生认识这个活生生的存在,但却不容易理解话题,让学生树立一种对生命敬畏的意识,却不言而喻的成为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道难堪。那么,我们不妨从朗读入手,看看赵老师是如何将朗读的魅力很好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从课题入手,牵线全文。那么大家都知道题目中的中心是生命,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该怎么读呢,赵老师故弄玄虚的问。于是,全体培训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将“生命”一词强调出来。这就很自然地纠正了我们一些老师将“生命”与“什么”同时强调的错误。是啊,作者杏林子想说的是“生命”是什么,而不是生命是“什么”的问题。

     从理解入手,定向推进?!笆淖茉糖椋惺苋肫渲?。心有制高点,渐行情渐浓。待到总爆发,尽释一腔情。用情最忌讳,一步一为营?!薄渡?nbsp;生命》一课由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故事组成,由昆虫到植物再到我们人类,情感定向推进,因而我们朗读时应该推进鲜明、有力,更求稳妥,切不可“感情不可遏制泛滥”。所以,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才有对自己的生命铿锵有力负责的有声语言。

     从情感入手,灵活表达?!澳炕魇挛铮阋孕幕髦?。朗读是由书面语言进入的,感受基于理解,表达基于情感,而情感的表达通常我们会体现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上。如赵老师指导的《生命 生命》一文中,“我忍不住/放了它”。正是作者的对生命的深刻的感知,才会出现表达的停顿。

     这样的朗读才算的上是朗读,这样的指导才是最有魅力的,这样的培训才是最诱人的。

     而享受完美盛宴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觉得责任却更重了。那么,我们的学生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小学生要把书读好,首先就要先会朗读课文,而朗读课文并不只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而是要真正懂得朗读的技巧,特别是要注意不同的句子在朗读时的速度和句调的把握。这一切的指导要靠我们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的教师可能一下在技巧上不能自然的运用和处理,但是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情感去弥补这一空缺。记得巴金说过的话:“我不是有才华,只是有感情?!逼涫担蠓惨帐?,到了一定的境界,多半已不关乎技术,而关乎情感。让我们把朗读当成一门艺术,注入恰当的情感,朗读起来就没那么难了。

    在这里我不谈孔凡哲老师的校本研究的高深阔论,也不说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的精美策略,我只谈与朗读不解之缘。因为与朗读结缘,受其深刻影响,我相信从那一刻起,就不止我一个了。那么,在以后的生涯中,我愿与之携手,伴随我一生,让自己的朗读水平更上一层楼。我也定不辜负这段最美年华里的相遇,让它成为我的年华里最美丽的相遇。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