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成都街道布局特点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5-07-28热度:0

打开成都市城区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成都的街道是斜向分布的。就像一个时钟,被人无意识多拨了10分钟。不像北方的城市,街道正南正北,一目了然。

我们举几条街道说说: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和南大街从名字上来看,应该是正东西,正南北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东大街的方向为东偏南30°,西大街的方向为西偏北30°,南大街的方向为南偏西约30°,北大街的方向也想北偏东约30°。成都的街道基本都是这样的,而且旧有的街道更加明显。

成都的考古也发现,无论是城址、祭祀台、房屋遗迹等绝大部分是斜向布局。比如,成都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的主要墙基方向,是东偏南40°~50°;著名开明王朝国家祭坛“羊子山土台”的方向,是北偏西55°。而且你会发现原来成都的街道、房屋和别的建筑斜向比现在更大。这些当然不是巧合,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这样的街道布局在我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华民族主张是地正方圆,城市街道的布局完全是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的,在古城西安、北京最为明显,就是广州、上海也如此。并且我们许多考古发现,古老的街道和城市布局也完全遵守这一原则,如夏王朝的早期都城“阳城”、楚国的国都纪南城、汉朝的洛阳故城、唐代扬州古城均为正向布局。

成都的这种奇怪的城市格局,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与八卦阵图有关吗?是三国时诸葛亮给成都定的格调吗?似乎都不是,因为开明王朝的考古遗址,远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三国之前。更何况八卦对方位的感觉更加明显,更加注重事物的方位,从而解释身边事物的发生变化。

曾有一种说法,成都街道的斜向布局是与成都多东北风有关,街道这种斜向布局为了阻挡东北方的来风直接穿过街道,影响居民的生活。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成都处在成都平原的腹地,也是四川盆地的低洼地带,吹来的风都是很小的,对整个城市没有产生过破坏性的影响。即便是这样,北方的城市更应该避开北风的影响,正南北不是完全让城市处在漩涡中吗?难道是古蜀人与中原大地文化没有充分融合到一起吗?这些都是有悖常理的,甚至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已经和中华大地的城市互通有无了!

在古代至今,太阳对人们的启示远远超过了风,因此城市格局的灵感也完全来自太阳!在蜀地无疑更加明显,你看成都的市标“凤凰形金饰”,就出土在距今3000年的金沙遗址,他们崇拜太阳,那一轮金碧辉煌的圆盘,每天从东到西,是主宰地球的神,是地球上万物得以繁衍生息的象征。太阳这样每天日出日落,有着一定的规律,就让人们对它心存感恩,崇拜和祭祀也要靠太阳的意志。如果发生了天象异常,几乎就是牵扯到一个王朝灭亡的预言。这都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样说来,成都的这种街道布局完全来自太阳的影响!而对太阳有着一点影响的就是成都多云多雨天,让成都人感知太阳的时光相对少。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中部,由于西邻青藏高原,所以从东南来的暖湿气流和从西北来的冷气流相遇,即会产生降雨。所以成都的雨水特别多,空中的云层也比较厚,阴天也就比较多。当然成都阴天比较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成都平原河网密布,尤其都江堰水里工程的修建,水渠散布在成都平原各处,蒸发量的增加,出现了水汽上升,进入云层,于是云层增厚,太阳被遮挡在几千米之外的高空,于是成都的阴天就变得多了起来。这在北方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经常的多云多雨,对太阳的渴求就不言而喻了,“蜀犬吠日”的现象出现了,成都人的思维显得混沌而模糊,就是太阳出来了已经在东南方了,也就是向中午靠拢了。久而久之,东南方就成了成都人心中的东方,人们渴求的眼光在搜寻着东方的那点红。就是我们经常生活在成都,有多少次看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景象。等看到太阳,它已经是挂在东南方天空的一个红色圆盘了。就是20多年前,我来成都生活学习的时候,还是阴天比较多,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洗了衣服,几天都干不了,让我发愁的不得了。衣服晾在窗外,还没有干,雨就来了,让人措手不及。整天看不到太阳,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怀念北方故乡的生活。不过由于现在的“温室效应”,我们在成都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已经越来越多了。所以成都城市的这种格局就不足为怪了。古蜀人吧东南方当成了东方,在修建城市和街道的时候,就按照这样的方位布局。

这就是成都街道斜向布局的原因,看成都城区地图就不要有过多的惊讶了,这仅仅是成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导演了这场“闹剧”,对于你就是太阳和阴雨共同和你开了一个“玩笑”,认清事实的真相,一笑了之。

                                                                    2015年6月24日于成都家中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寻找荠菜

下一篇: 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