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公园东门出来,面前就是文翁路。路的中段就是石室中学,它是现在成都一所很有名气的中学,许多学子都争相到石室中学读书。走到石室中学前,我仿佛听到来自那个时代学子朗朗的读书声!
其实,石室中学与这条路得名的文翁有很大关系,他是这个学校第一任校长,一位西汉官员,是一位循吏,也就是“良吏”,“良臣”,他开创了蜀地教育的先河。
秦完成了对中国的统治,使蜀地迎来新的曙光。融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蜀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冰建造了震惊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把蜀地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号为陆?!保疤旄敝鸾バ纬?。到西汉,虽然汉中作为刘邦的龙兴之地,但离成都平原还是有三百公里,没有真正影响到这里。并且纵横的灌溉系统使得经济得到发展,经济的富裕解决了人民吃饭的问题,但蜀地民风依然野蛮落后,缺少礼仪教化。这个时候,迎着历史的使命,文翁来到了蜀地。
文翁,安徽舒城人,西汉蜀郡太守,来到成都第一件事是兴学。他看到蜀地人依然处在野蛮状态,并且礼仪知道少,于是提倡教育,重视文化。既然自己刚来,那就先选拔一批优秀的小官吏,送他们到京城去,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大约有18个人吧,包括张叔这些青年才俊,并亲自告诫勉励,希望他们学有所成。他们学习法规法令,有的学习水利,有的学习词赋,有的学习礼乐,包罗万象,总之是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为了这些青年才俊的学习,他减少自己郡府里的开支,以供他们安心读书。史载他还购买了四川当地的刀和布(可能蜀地的刀和布在西汉比较有名,算是特产),委托教育的官员,送给太学院的博士。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你这是行贿啊,走后门,不过这些钱是文翁本人出的还说的过去,如果是拿郡府的钱去走后门,对朝廷对蜀地都是说不过去的。既然班固在《汉书》中把他作为循吏讲,我们姑且认为他是为四川人民办事,这样的小事就不多说了。几年后,这些青年才俊学成归来,文翁把他们安排到郡府中办事,担任重要的职务,并按顺序考核提拔,其中有些人成为郡守刺史,成为国家栋梁。
既然是兴学,送出去进行高等教育是一个方面,那再自己的地方也应该办学,老师一部分就是从京城太学中博士中完成学业回到蜀地的青年才俊,一部分就是当地优秀的学者,自己出任这个官办学校的校长。于是成都有了当时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在全郡范围内招收学宫弟子。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免除他们的徭役。这个官学就是“文翁石室”,就是现在石室中学的前身,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又称“玉堂”,当时称“文学精舍讲堂”。这个学校成绩优秀的到郡县去做官,成绩差一点的就去担任德行教育的小官。为了让这些学生尽快成才,经常选一些品学端优、熟悉经典学宫子弟到自己身边做事,甚至自己到各县巡查的时候,也把他们带在身边,让他们宣传教化法令,在各地官府中出入。这样各县的官员都以此为荣耀,官民都希望成为学宫子弟,有的人甚至花钱也希望成为学宫子弟。“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全郡的民风得到教化,人们见面以礼相待,等过了几年,在京城求学的蜀地学子和齐鲁之地一样多。连《汉书》都这样说“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要知道,齐鲁之地可是受到孔子多年的影响??!这是文翁的功劳,《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就是因为文翁在蜀地的兴学,从此蜀地文风大盛!以后汉朝的司马相如、扬雄、王褒三大辞赋家,全部来自蜀地。文翁也被班固在《汉书》列为循吏,并排在第一。我们可以这样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老师”,而文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校长”?!逗菏椤飞厦魅芳窃兀骸爸梁何涞凼?,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span>
兴学是文翁给蜀人的第一大贡献,他的另一大贡献和李冰一样兴修水利。文翁将都江堰灌溉系统大大扩大,《华阳国志》记载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薄?蠢醋鏊拇ǖ目な兀匦胂仁撬Ъ遥拇ㄊ滓奈侍馐墙饩龊槔栽趾?,其次才能干别的事,包括“兴学”,只是李冰已经完成“集大成”,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这个“西蜀伟业”,所以文翁就把“兴学”放到了第一位。即便是这样,也还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在文翁路的西边,有文庙前街、后街和西街,后街更靠近文化公园。文庙,是专祀孔子的。而石室中学的正门就在文庙前街上,上书“文翁石室”,周末的早晨又几个学生来进出学校,成都石室中学,正焕发着活力。“文翁石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学校,一直延续到至今,是全世界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文翁前街汉朝建有文翁坊,唐代在这里建了文庙,街名由此而得。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真是“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留给蜀地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条路的名字和这条路上的石室中学,一个是四川文化的代名词,一个是“硬件”实体,就是对文翁最好的评价。他是四川的文化名人,可以说是蜀中的“文圣”。
站在这条路上,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一切!
2015年3月12日于成都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