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巴厘岛海神庙观海潮

来源:作者:万京民时间:2015-08-13热度:0

                                                          巴厘岛海神庙观海潮

                                                                         万京民

       在旅游中寺庙与海是极具客观性的,因为它们总能使人产生兴奋或使人虔诚。兴奋可以让人的情绪亢奋、愉悦,虔诚能使人的思绪集中、静止,从而对某件事情专注。

       在游览巴厘岛的时日,去海神庙观海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它能够将看海与拜佛相结合,能够在听涛,观潮与朝拜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祈福。

      想去海神庙的初衷源于之前在国内的网上所看到的精彩照片,照片自然很丰富,极有魅力的晚霞照,又有蓝天白云的海景,还有碧海白浪中的孤岛寺庙,真是让人望而生恋,跃跃欲试呀!但当我们到达巴厘岛时,因为行程的安排,却没有安排该处景区。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某日,正好有一段下午的时间可以安排,遂往之。

      是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们一行三人与导游乘坐专车小轿车从酒店出发,直奔海神庙。巴厘岛是座面积较大的热带海岛,相当于北京市的几个县相加,大约6300平方公里。既然是热带海岛,自然就是处处花开,蓊郁片片,一路上我们不断地欣赏着沿途的热带风光,椰树、槟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高大的榕树和窜天树则更是尽情地舒展着它们的枝叶,高傲地炫耀着自己?;褂芯褪遣怀<降穆逃陀偷奶萏?,错落有致地时有时无地闪现,彰显着它那层层的绿色及缎带般优美的身姿,在一座座山坡与山头上舞动。高山,峡谷,飞瀑、河流,山石,峭壁,绿植,作物与蜿蜒的公路,飞奔的车辆等等共同构成了眼前的立体画面,使得本已美丽的绿色岛屿锦上添花。

      车大约行进了半个多小时后,转了二个弯便到了海神庙景区的门前。这里的车场已经停了不少大小不等的车辆,小广场上的游人也不少,看来游客确实很多。

      据悉,海神庙(TanahLot)位于巴厘南部海边的一处巨岩上,是巴厘岛最重要的海岸庙宇之一。传说在十六世纪东爪哇最后一个祭司避居于此,因爱上这片海岸的美景天成,在巨岩上盖了一座印度婆罗门庙,也就是海神庙,祭祀海神。在海神庙所在巨岩下方,有一小穴发现几条有毒的海蛇,传说是此寺庙守护神,防止恶魔和其他的入侵者。据说寺庙建成时忽逢巨浪,寺庙岌岌可危,于是寺内和尚解下身上腰带抛入海中,腰带化为两条海蛇,终于镇住风浪。从此海蛇也成为寺庙的守护神。

       除了本身的传说和美丽海景之外,海神庙另有其特别之处:涨潮的时候,海神庙所在的巨岩被海水环绕,与陆地完全隔绝,退潮时才会显出通道。

         我们随导游步入,先是几层椰树林和花园做为影壁矗立在眼前,透过稀疏的枝叶便是急嗖嗖的海风吹了过来,周身充满凉意。急趋步而行,转过树林便豁然开朗了,这真可谓是海阔天空,一片汪洋呀!凭栏眺望,但见天海一色,蔚蓝无比,横无际涯,近观则风吹浪恶,巨浪拍岸,形如万马奔腾,其气势乃可横扫一切。而最为显眼的就是建在巨大岩礁上的那组海迎风面海神庙了,远远看去它被四周的海水包围,有些孤零地矗立着。黑色的岩石奇妙,悬空,并带有不规则的曲齿(这想必是海蚀的作用),连接它的是一条很窄的堤坝一样的小路,上面插着一些彩色的旗子,被风吹得瑟瑟抖动着,靠近岸边又聚集着一群群的游客。伴随着大风而来的一层层海浪围在它的四周奔涌着,咆哮者,而黑色的礁岩确是“我自岿然不动”,如砥柱中流般傲然挺立着。细观之,迎风面巨大的潮涌掀起的骇浪一次次地拍打着上面黑色岩石,撞击后形成万朵白色的浪花,扬起几丈高的水雾,而后又纷纷扬扬地落下,随后底部的白色浪流再沿着岩石的沟槽,涵洞,岩壁等缓缓流下重新注入海里……如此,大风与骇浪不间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一层层的递进,不间断地冲刷,循环往复着……..

       我是个非常喜欢大海的人,尤其是喜欢观看大风中的海面与巨浪,因为那是一种极其震撼和刺激感观的享受,坐观潮涌,面迎涛声。有句话讲得好:来的早不如来得巧,此时正是午后约3点左右,也正是风起浪涌之时,真没想到,我见到了比图片还震慑的海神庙的风浪。这种场景我在几年前也见过,那是在山东的威海,我站在细软的沙滩上用望远镜一刻不停地嘹望对面的崖壁,那被台风刮起的滔天巨浪一次次地拍打,撞击着那些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那时的心情也是如同现在一样的震撼,一样的惊心动魄。

      我们沿着景区的路前行,从高坡向下顺着海岸线快步走到距海神庙几十米对面的礁石边,脚趟着迎面而来吐着白沫的海水,将膝盖以下都泡在水里,近距离地尽情地欣赏着这海中的奇迹。之前在照片上见过的影像此刻迅即涌到了眼前,那些在朝晖夕阴和风浪中拍摄的摄影照的确富有美感,也能对欣赏产生极大的诱惑力,但实物必定比影像中的要真实的多,大气的多,也比图中的有动感,它还加进了音响效果,这就是海涛与人们的呼喊声,再加上巨大的风响。伴随着巨大的风声和浪涌,岩礁上的寺庙越发真切,那是几组木制草棚结构的建筑,没有门窗和过多的陈设,或许这才最符合热带地区民众对寺庙的要求。寺的门前,立柱上挂着一些彩带,就如同巴厘岛的多数寺庙一样,它是标志。我去过世界上的许多个海,许多个著名的岛屿和许多个海湾,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美,并因此而享誉世界。但是向眼前这座建在海水礁石上如此奇特的悬崖草棚寺庙,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也算是又目睹了一新景吧。

       据悉,该庙始建于16世纪。该庙坐落在海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每逢潮涨之时,岩石被海水包围,整座寺庙与陆地隔绝,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时才与陆地相连。据当地人的说法,在16世纪时,东爪哇最后一个祭司,避居于此,因爱上这片海岸的美景天成,因此在巨岩上盖了一座印度婆罗门庙,也就是今日的海神庙。

      原以为此处的风浪只是一般般的,却不想我们正赶上一天中的涨潮时,风浪竟然大到如同小台风掠过的程度,只见巨大的排浪不断撞击支撑着寺庙的巨岩和它附近的岩石,石柱,掀起的白浪有几丈高,随后激起千堆雪而后又纷纷扬扬地落下,而巨大的黑色礁岩却岿然不动,巍然屹立,大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妙,的的确确地十二分地壮观与威武。也许是因为风浪过大的因素,印尼方是不允许登岛的,游客最多只能趟过潜到膝盖的水站在通向礁岩的石坝上观景。

       面对壮景大家纷纷拍摄留影,当然最为拉风的影像是站在水中而被景拥有巨浪撞击的片子,这种海景照最有动感,且最有气魄。此时的阳光也很给力,亮亮地照在蔚蓝的水面上,更使得眼前的景色色彩丰富,意境深远。

        之后我们岩石板路参观了身后的另一座小庙,上了几柱香,合实双手又拜了几拜,算是给这的寺院有所交代。登上高处的花园,我们又被热带植被所包围,其间还有几处石雕像,看上去都是有年头的,伴着它们留影也是很有必要的。

         返回时又看到了很壮观的景致,就是在远跳海神庙的同时,还可以同时观看另一处海崖。在这儿,左边是海神庙,右边是另一处不知名的巨岩,形状有一点象桂林的象鼻山。坐在陡峭的崖上,听任海风劲吹,涛声震天,而远眺近观皆真奇妙也!此刻一直翱翔于空中的海燕显得比之前又多了些,好像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光临而秀自己的翅膀,还有白色的海鸥也是三五成群地追逐着奔向岩下的海洞里Happy,愉悦在它们的的幸福时光里……

        据说,海神庙也是观日落的最佳地点之一。那天下午天空多了些片遮住了西边的天,我正叹息着要错过日落时刻了,太阳却在云隙间露了一小脸,呵呵,看来运气不错!海面波光粼粼,海天一色的尽头是一片紫色,唯美而诱人,远方有几只船儿,就那么在紫光中滑动,不知何处是归途?眼睁睁地看着夕阳,似乎很难捕捉它下坠的运动轨迹,可就在眨几下眼的功夫,闪着金光的太阳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桔红。暮色渐渐浸润开来,海神庙亦更加庄严、深沉,留给我们一个深蓝色的背影……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理发

下一篇: 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