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周末闲话(五)

来源:作者:周伟苠时间:2015-01-17热度:0

周末闲话之(五)
----外滩踩踏与国际都市

周伟苠


2015年的第一个周末,坐在家中的书房望着窗外难得的蓝天白云和窗下梨树技上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心里躁得发谎,忍不住又提起生锈的笔来,要为前晚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惨剧写点什么。
上海不仅是我们这般生长在她邻近的姑苏小地方“阿乡”(上海人统称外埠人为“阿乡”,意即乡下人)仰望的城市,也是举世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昔日的“十里洋场”,今日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大都市”??梢运点筱蟠笾谢?,没有哪个城市繁华过沪上的。而沪上历史最悠久、最具地标意义的又莫过于外滩了。
90年代初,为纪念上海人心中的“老市长”陈毅元帅,由雕塑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章永浩设计的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视察工作时左臂挂衣、左手插兜、徐步向前的青铜雕像矗立在外滩的这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还拥有30米宽、1.5公里长的长廊式观景平台的方形广场。早在2008年,上海作家陈丹燕就在《外滩影像与传奇》里,将这段堤岸形容为“上海的公共客厅”:“人们在仍旧拥挤的堤岸上散步,看船,看房子,看别人……(人们拍摄的)这些照片就是他们曾经来过上海的证明?!?br>而就在这里,在2014年的尾巴上,原本应该皆大欢喜地眺望2015年新年来临的,却发生了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踩踏事件;在跨年钟声结束时,原本应该欢笑连连庆祝的,却被突如其来的伤痛所取代……
上海世博会结束不久,从2012元旦起,外滩灯光秀开始举办,从3D,到4D,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赏?;疃殖』褂肱υ?、伦敦、巴黎、东京、悉尼等著名国际大都市实时联动。2013年末“中国•上?!惫俜矫呕镜男挛磐ǜ逶疲骸懊拦鶦NN、ABC、FOX,英国BBC等世界各大媒体报道中国迎新时也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段画面……上海的外滩灯光秀正逐渐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迎新活动。”尽管当时外滩附近采取了不少限流措施,例如公交地铁到站不停、交通管制等,2013年12月31日,外滩地区的人流量据称还是接近30万人。
显然考虑到人流量众多等安全问题,今年市、区两级没有组织外滩大型跨年迎新活动,也取消了往年举办的灯光秀。一个小型灯光秀在另外一个叫“外滩源”的地方通过卖门票举办。而 12月30日,多家本地媒体还在向观众轮番预告5D 灯光秀。第一章节“文明”:“通过青铜器、青花瓷、兵马俑、活字印刷、脸谱等具象呈现……构建出让人目不暇接的‘博物馆奇妙夜’?!钡诙陆凇镑攘Α保?nbsp;“通过华服、马术和建筑等元素展现海派都市的无穷魅力?!钡谌陆凇盎盍Α保骸翱粲履J?,带领观众进入迎接新年的倒数环节”。旅游部门也对外介绍:“今年的跨年灯光秀仍非常精彩”,利用外滩源文化广场周边的外滩源壹号等周边空间,综合运用影像、激光、灯光等多项技术,“继续为观众献上精彩的视觉盛宴”。
现场很多人表示,他们并没有听说过灯光秀取消或换场地的事情,来外滩就是奔着看灯光来的。“外滩源具体在哪儿?”说实话,我这个自小就常去上海,现在也常往返沪上,也算比较熟悉上海的人也从没听说过。且“外滩源”与“外滩”名称相近,更容易被误读为,5D灯光秀依然在外滩。事后通过百度地图查阅,今年灯光秀的外滩源壹号与事故发生地陈毅广场其实仅不到一里的距离。
2014与2015年交接时分的外滩,依然是五光十色。不过,往年被严密控制的外滩,由于取消了大型活动,有关部门主观地将安保等级降为“区级”,维护秩序的警力也从去年7000人减少至700人,使这一天的外滩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由于信息不对称,外滩灯光秀的诱惑为外滩滨水区带来了事前难以预估的“超大人流量”。21时,不少网友已在微博上晒出照片,由于人流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外滩附近人山人海,几乎难以挪动……当晚人流量呈现出持续增加的状态,汹涌的人潮已处于失控的边缘。
   死神抵达那一刻,外滩上的绝大多数人却还是没有察觉到任何征兆。人潮涌动的陈毅广场,年轻人们仍然高举手机,在拥挤的人流中挤出并不从容的笑脸。
23时30分,人流激增,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就在五分钟后,“魅力”、“活力”失控,“文明”被无情地践踏贻?。【驮谛轮泄兹紊虾J谐こ乱阍У牡裣裣?,拥挤酿成踩踏,一双双杂乱的脚惊慌无序地踩过,36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瞬间血溅黄浦江畔……
原本以为只会发生在朝圣的印度人身上的踩踏,却发生在国人心中最具优越感的上海。那一晚,上海变身为孟买,不仅使我们伤心脸红,也该使常常对这个人口众多的邻国怀有优越感的人们警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并不比人家“优越”多少。
跨年之夜,发生在上海外滩的拥挤踩踏事件,让人震惊痛心,更让人觉得生命的脆弱和安全的可贵。
政府和民众都需要痛定思痛之后的反思,如何才能防止和避免类似悲剧再次重演。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逼涫?,公开的多个信息都已经透露出危险的信号,但是都被管理者忽视了。公安部门事前也曾发出人员密集的警告,但预警不只是发出警报,而是应急指挥系统要立即进入初级响应,进入戒备状态、疏散人群,控制现场。
我们成功举办过许多大事,大到北京的奥运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就说前2届的外滩灯光秀同样人潮涌动也没酿成事故。如果以一国之力或一个地区之力来举办一个特大型的活动,政府作为主办方会高度重视,长时间准备,就不会出事。从近些年发生的类似事故看,往往是非政府主办的、民间性的一些活动,如灯会、展览会和一些体育赛事,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例如北京密云灯会踩踏事故,杭州西湖烟花大会烟花窜入看台烧伤百人,再早的如太原迎泽公园踩踏事件等伤痛犹在,仍然记忆犹新。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事件不是能力问题,根本原因是政府有关部门麻痹大意,“心防”懈怠了。而“心防”一旦懈怠,“应对”自然迟疑而不力!
可以说,公众聚集并不是造成伤亡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公众聚集活动风险缺乏认识,现场缺乏控制,人群缺乏有效的安全意识,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此次事件的画面来看,外滩地区人员稠密到无法立足,能容纳人的地方基本全是人了,找不到一个可以疏散的区域,那么应急通道在哪里?有没有预留疏散的区域?一旦发生人员拥挤如何保证公安、救护等应急队伍进场?这一切都留待我们反思和在日后亡羊补牢。  
对特大型城市而言,公共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课题。
国际上一种前沿观点认为,过去以应急处置为核心,现在应该转移到以应急准备为重点,即使发生事件也不致造成严重伤亡。其中“情景构建”就是应急准备的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模拟现场情景,作好预案和判断。上海、北京乃至国内许多大城市硬件建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城市软件管理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城市要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还需在软件上下功夫,眼下首先应当做好重大活动的“情景构建”。
外滩跨年夜的踩踏惨剧提醒我们,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一个高速运行的风险社会,每个人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群盲状态下的拥挤和混乱,照见生命的脆弱,因此更需要管理者和规则的庇护。政府要学会科学精细化管理,个人也要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常识。只有杜绝类似悲剧重演,才能对得起这些无辜逝去的生命。
外滩踩踏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上海、北京及我国的这些大城市要真正成为“国际大都市”,挤身“世界城市”行列,除了高楼林立,经济繁华,还应具备相称的管理水平和较高的公民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我们还任重道远!
我们的国人爱热闹、喜扎堆、善拥挤,在公共场所缺少管理个人行为的能力,更缺少管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样的状况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希望这次血的教训能让更多国人真正警醒。
室外和煦的阳光照射进来,让书房多了一些暖意。窗外梨树上的麻雀已经飞走,恢复了短暂的宁静。手中的笔却愈发沉重,我的思绪仍沉浸在跨年夜的外滩。
浑厚悠远的外滩钟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仍然准时响起。外滩广场上已经清理完毕的台级和路面上已经没有了血迹,而那一夜难以磨灭的回忆和伤痛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