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战疹记
王晶
9月24日至9月26日,女儿悠悠经历了小生命以来第一次发烧。
9月24日夜12点多
女儿悠悠突然半夜哭了起来,一摸身上滚烫,第一反应“发烧了!”,用电子体温计打到额头测量,38.9度,再测一次39.3度,又测一次38.5度。本能感觉误差太大,超出误差百分比,但总体应该处于39.9—39.2之间的温度,于是立马改用最原始的水银体温计。一般测量5分到10分钟,取7分钟的测量时间,结果是39.0度,确实发烧了。这是闺女第一次发烧,按照以前掌握的知识,第一次发烧非常关键,是母体免疫力逐渐消失后,孩子第一次建立自身免疫力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就像我现在一样,小时候经常一年几次发烧,而且高温反反复复不容易快速好起来。
深更半夜,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解开女儿晚上的衣服,留下肚子那里保暖。同时摸了下女儿耳垂,万幸耳垂没热,于是就开始物理降温,用水擦拭悠悠四肢和头部,贴上退烧贴,用70%的酒精擦拭手心脚心,因为酒精渗透率太强,不能碰到其他地方。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下,不该用医用酒精,虽然我不会喝酒,但家里的白酒还是有的,小孩用40%—50%的白酒更好。处理完这些,下面就是需要补充温水了,现烧开水,用冷水冷却后给悠悠喂水,悠悠还算配合,毕竟高热导致她体内水分不足。再一阵忙碌之后,悠悠终于不哭不闹了。
夜里2点05分,测第二次体温38.5度。下降了些,退到中热区间。此时倍感平时知识量不够,在悠悠安定下来后,立马恶补婴儿第一次发烧的知识,找到家里育儿书,就是短短几行字:先进行物理降温。这不是等于没说,于是就开始上网上论坛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知识学习,尤其是看了几十个案例,别人的教训可以拿来当自己经验使用,不要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一直看到接近天亮(悠悠此刻已经安静的睡了),心理逐渐有了底,而且越来越感觉悠悠这次是婴儿急诊。于是快速在手机备忘录上定下四套预备方案:
1、37-38度之间,低热,不用管,孩子比大人容易抵抗低热。
2、38-39度之间,中热,物理降温,而且是24度左右的温水,昨天的水有点凉了。
3、39-40度之间,中高热,继续物理降温,如果发生高热惊厥,就要去医院查血象,根据血象结果选择到底用物理降温还是吃药。
4、40度以上,高热,立马得去医院,接受治疗。
夜里分别在2点49分测量一次体温,38.8度,4点15分测量一次38度,6点59分测量一次,37.7度,此刻悠悠睡醒,精神还不错。白天一直在37.7度到38.3度之间,还算可以。按照分工我去给悠悠买备用退烧药和退烧贴(家里了退烧贴只够一天的),防止突发骤升体温到40度以上,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用退烧药。同时到城里大超市买橙子,因为估计用不了多久,悠悠就不愿意吃饭了,得补充维生素C,因为不是季节,所以只有大超市才能有橙子卖。同时买足家里至少三天蔬菜和食品,这三天估计没有时间出门买菜。我在出门的同时,让悠悠妈妈一小时一次给悠悠测量体温,并半小时一次进行物理降温。同时绘制悠悠体温时间——温度曲线图,希望从中找出些规律来,同时继续恶补婴儿发烧知识,依然是不断看别人的案例总结经验。
最大的挑战依旧是晚上,一般白天体温相对较低,这是第二夜,更多的挑战即将到来。
9月25日
很多疾病都符合自然界正态分布,所以第二夜是最大的挑战,今夜悠悠的状态应该是最严重的,果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悠悠半夜开始高热惊厥,四肢和身体都不停的抽搐、抖动,而且她每抽搐一次,就开始嚎哭,估计她也太累了,所以短短不到一分钟的间隙就开始睡觉,直到再次被抽搐吓哭。我和宝妈开始密集的测量体温,温度不断的停留在39度前后,好在早有准备,看了下室温24度,而此刻悠悠的体温是39度,温差太大,于是打开空调提温,让半夜秋后的房间暖和起来。在温度起来不到一分钟悠悠停止了抽搐开始沉沉睡去。
白天看了绘制的体温趋势图,已经降不到昨天的38度左右,按照之前预案,当出现了高热惊厥,就得去医院,于是一早就奔赴附属医院看儿科专家,不过上午悠悠状态还算可以,这是比较欣慰的。果然医生首先让查血象,在查血象等待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时间里,心理非常担心悠悠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值会不会出问题,一旦出问题那就可能是细菌性发烧,那麻烦就大了,好在化验单出来后,所有数据都正常取值范围内,于是很高兴的拿给医生看,此时悠悠体温又测了一次(体温表随时带着)38.9度,医生在看到血象表的时候说挺好,没什么问题,扁桃体有点发炎,吃点中药。然后我又告诉他体温到了38.9度,医生立马说温度降不下来不行,问我有什么退烧药,我说现在身上带有婴儿用的布洛芬,他说给孩子喝点,二十分后看情况是否要打吊针。那时候我已经认为八成是婴儿急疹了,我问医生可不可能是婴儿急疹,他说这说不好,等出了疹子后才能知道。我心里想出了疹我自己就知道了,还要你说么。不过医生这样说也正常,毕竟现在医学达不到对急疹的提前判断,医生也是慎重起见。我离开医生诊室后没有走,站在门口,因为还有个问题,就是医生检查了悠悠是扁桃体发炎,我站在门口看其他孩子诊疗情况,结果看了五六个孩子,不论发烧的还是感冒的都存在扁桃体发炎情况,于是心里就更加放心了。
回到家,我把药直接放进专门家庭药箱里,因为根本没打算用,但在医院你不去拿药还不行,因为钱已经被在诊疗卡里扣了。反正可以等以后大人用也可以。第二天白天,整个体温趋势图上悠悠体温明显比昨天白天高不少。很少有低于38度的。而此刻到晚上,我已经感觉体力不支,夜里我还得经常起来给宝宝物理降温,尤其是量体温次数很多,整夜的基本迷迷糊糊没怎么睡觉。期间所有要办的事情和、测量的数据和悠悠状态,全部及时存入手机备忘录,用来对比之前的状况。
傍晚悠悠开始腹泻,这是个好征兆,说明婴儿急疹的可能性更大了,按照之前查看案例的统计规律,腹泻和流鼻涕是婴儿急疹的预兆。
9月26日
这是最后一夜了,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悠悠应该在今夜退烧。夜里体温区间38.0-38.7度之间,依然维持较高温度,不过好在没超过39度。终于,兴奋的时刻来了,夜里9点43分,悠悠的体温骤降到36.8度。虽然此刻我们大人身体已经严重透支,但是心情很高兴,于是分别在0点20分又测了一次,36.3度,深夜1点31分测得36.4度,2点19分测得36.2度,3点21分测得35.8度,3点45分测得35.6度,温度太低!我立马查找脑袋里的知识得出结论:悠悠应该是出汗了,于是给他梳理了衣服,因为在第一次测得降温之后已经不敢给他穿的太多,现在只剩下肚子那里盖着了,而是全身都是薄被,肚子多加一层小被子。所以就拿掉肚子最上层的被子,有利于她出汗。早上起来,给他换了衣服,间隔半小时左右连续测量三次体温都在36.2—36.3度,已经完全正常,而且烧退疹出,早上已经开始出疹了,哈哈,一颗心终于落下,标准的婴儿急疹,这是很多婴儿为建立自身免疫力的发烧出疹,任何药都不能吃,更不能挂抗生素吊针,药物相当于人为的替孩子抵抗了病毒的攻击,这样母体免疫力和自身免疫力的转换就会有瑕疵,将来会导致孩子容易反反复复发烧感冒。
而此刻,大人都几乎累趴下了!高兴的是悠悠又开始活泼起来变成淘气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