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般的情谊
石绍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廖静仁兄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白驹》,躬逢盛事,即将与亲爱的读者见面,可喜可贺!这是静仁兄近年来重出文坛,闯入小说创作领域后取得的一个重要丰硕的成果。其如泉喷涌的文思,竟日不息的勤奋,拿捏得法的技巧,让我等文朋诗友引颈翘盼,羡煞至极,钦佩至极,兴奋至极。
我和静仁兄神交久矣。
去年秋天,我住在乡下的父亲病故。父亲去世后,分给我的乡下老宅便无人居住了。我办完父亲的丧事准备回城前,清理堆放在父亲卧室里的旧物时,翻出一本泛黄发潮的日记本。这是我早年用过的日记本,但不记得自己当年在日记本上记了些什么。打开一看,日记本上是我抄录的当时认为很优美且可作范文的句子段落或整篇文章,其中就有静仁兄发表在1987年第5期《散文选刊》上的《井湾里,我的乡亲啊》。我把静仁兄这篇美文用蓝墨水一字不拉、工工整整抄录在本子上,足足抄满了九页纸。当年我是正做着文学梦的小青年,看到静仁兄这么优美且充满乡情民俗和人性美的散文,是多么的激动欣喜,是多么的虔诚神往。那时,我在乡下教书,见到的文学报刊有限,但我还是读到了静仁兄的好些散文,如《纤痕》《过滩谣》《资水河,我的船帮》等,他把乡情民情人情融入山水之美的作品引人入胜,让我痴迷。在我创作的道路上,我是把静仁兄的文章奉为皋圭,视作榜样,从而愈发仰慕敬重其人。
静仁兄早年以散文独步中国文坛。他在湖南有名的大河——资水边长大,那波涛汹涌、汤汤而逝的资水,是静仁兄心中的母亲河,也赋予他粗犷豁达,勇往直前,宅心仁厚,真诚善良的性格。他对这条大河的爱,那是浸透在血液中深入骨子里的爱。因而,早年为他赢得声誉的美文,大多以资水为母题、民俗为素材,写山水之美,民俗之美,人性之美,在对资水的歌吟和民俗的赞美中,我们体悟到静仁兄对故土的深情了望,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的多重思考。有人说他乃资水的守望者,有人称他是资水的儿子,以他的成就和对资水的挚爱,他是完全有资格承受这份赞誉的。
尽管读了他的那么多作品,受了他那么深的影响,但很长时间,我们之间一直无缘谋面。1999年,我在桑植县政府办公室当主任,县里召开全民运动会,全运会前还组织了一次县里文学骨干参加的文学座谈会。我受命联系辅导老师,便想到了他和彭见明兄。当我电话邀请省作协副主席彭见明兄和《湖南作家》执行主编廖静仁兄拨冗前来桑植,给我县文学骨干作文学讲座和辅导时,我是怀着诚惶诚恐冒昧唐突的心情联系他们的,没想到他们十分爽快的答应了。他们从长沙坐火车到张家界,我因俗务缠手,不能脱身,只好安排单位司机去接他们到桑植。晚饭前,我抽空到住地去看望他们,接站的司机给我带路,边走边乐嗬嗬地告诉我:今天接了两个大胡子。和见明兄、静仁兄一见面,果然瞧见他们都蓄着很有个性的络腮胡,两个名副其实的美髯公,特有文人气质,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我和见明兄、静仁兄的第一次谋面。
那次文学讲座相当成功。见明兄、静仁兄花大半天时间与本地作者沟通交流,讲他们的创作历程和心得,讲杂志用稿的特色和要求?;愕淖髡吆苣延谢嵊氪蠹颐颐娑悦?,因而会场里气氛热烈,互动不断。他俩总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座谈会后,桑植作者受到见明兄、静仁兄的鼓励和扶持,掀起了文学创作的高潮。静仁兄也不吝版面,把桑植的优秀作品在《湖南作家》接二连三刊出,还有些作品经他们指点,得以在一些有影响的大报大刊发表。一时间,在张家界地区形成了“桑植文学现象”。
从那之后,见明兄、静仁兄不仅是我文学创作上的良师导师,更是工作生活中的好朋友好兄弟。尤其是静仁兄,他不但经常和我聊文学话创作,而且对我的工作生活也十分用心和关注。我把他视为最信赖最亲近的兄长,一段时间没有打个电话联系发条短信问候,就觉得心里空空的不踏实。我到长沙公干,也要尽量抽空到他那里坐坐聊聊,话题漫无边际,却每每从中获得乐趣和教益。我创作了一篇自己觉得满意的散文,都要先发给他批评指正,都能及时听到他的高屋建瓴的修改建议;我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蒙受了委曲,我也会向他倾诉,都能得到中肯的指点和真诚的安慰。
我转岗到桑植县国土资源局长位置上后,结合工作实践,思考土地的今生前世、林林总总,以土地为主题,写下了多篇散文,得到了静仁兄的肯定和鼓励,很多文章都是在他主持的《财富地理》《自觉》等刊物上首发,然后《散文海外版》等刊物转载,有些文章和章节还作为一些省市高考或中考的阅读试题或模拟考试题,有的文章收入名校编辑的供学生课外阅读的读本。看到这些创作成就,静仁兄写信鼓励我:“你已经写出了诸如《亲近土地》《土地的话题》《大地上的雕塑》等堪称艺术与思想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依旧对你的土地系列充满着热切的期许,并且主观地预言,在你未来的创作生涯中,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读者。”他还给我指明方向:“真正要写好我们人类及万物赖以生存的土地,既是形而下的,更是形而上的;既是生活的,也是知识的,更是思想的……这个话题待我们在今后的不断见面中做进一步的交流?!彼菇ㄒ槲沂适币浴洞蟮赜镂摹肺槊峒霭嫱恋叵盗猩⑽?。以后每次见面,我都要聆听他关于土地主题如何破题的高见妙论。在他的不断鼓励和催促下,2012年我的散文集《大地语文》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在编选过程中,他从版式、装帧设计到文章编排、印刷用纸等方面都悉心指导,费尽心力?!洞蟮赜镂摹犯σ怀霭妫玫礁鞣降暮闷?,曾获得张家界市第三届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奖和第五届宝石文学奖。
静仁兄担任《湖南作家》执行主编的那段日子,既想方设法办好杂志,让其成为湖南文学的形象窗口和精神家园,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日后纵横文坛的文学队伍,又深入研究思考和挖掘推崇湖湘文化的精髓命脉,编辑出版了《天下湖南》《湖湘图志》《经世文鉴》等大型文化丛书,为湖湘文化传承弘扬,走向中国和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段时期,静仁兄基本放弃了钟爱的文学创作,一门心思办杂志编丛书,竞也搞得格调高雅,风生水起。嗨!嗨!静仁兄是个富有智慧和创新能力的角色,搞创作办杂志闯市场,都是举重若轻,收放自如,闹腾出很大动静。
我在任桑植县国土资源局长后期,想编纂一部《桑植国土资源志》,以便让后来者了解我们走过的艰难历程,给他们留下一行行或深或浅的足印和一笔精神财富。但我又嫌志书体例呆板,审查繁琐。我便向静仁兄讨教,他出主意说,那就编一部《红色桑植国土资源文化图鉴》,既规避繁琐的审查,又能把内容和形式搞得丰富多彩。我认为他的点子很好,邀请他帮助策划并派人参与编写工作。他应承后,十来天就拟好了编写提纲,还派工作人员到我们单位搜集资料,实地了解情况。仅用几个月时间,这部书就编好出版了,业界内人士评价这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厚重大气。后来这部书还获得了张家界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工作生活上,静仁兄对我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那年,县里为加快天然气开发进程,督促中石化集团加大勘探投入,县领导要我出面办文,以湖南省政府名义致函中石化督催。省政府办公厅办文都是讲究程序的,需一步步来。我很着急,与静仁兄午餐时,无意中说起了这事,静仁兄听者有意,马上给在省政府办公厅的朋友打电话,请朋友过问关照,加快办理速度。静仁兄的电话还真管用,文件只大半天时间就办好了?;叵睾螅野寻炖斫峁蛄斓甲髁嘶惚?,领导还表扬了几句。
2012年,我县一集镇在进行大规模小城镇建设中,发生了一起村民自焚事件,引起高层关注。静仁兄知道国土部门肯定与这起事件有关,便隔三差五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真心安慰,比他自己的事还上心。我在苦焦忧虑中,及时得到他的关心关爱,感到多么踏实多么温暖多么幸福。
静仁兄看到国土局长排在十大高危行业之首,很为我捏一把汗。见面时,他多次提醒我要守住底线,耐住寂寞,不为利益所动,不要以权谋私,甚至鼓励我激流勇退,不要当局长了,过平安自在的日子。他的提醒和鼓励,完全出自大哥对小弟的关爱和呵护。对他的劝说我打心眼里赞同,嘴上也唯唯诺诺??扇嗽诮?,身不由己。至到2013年底我才卸去桑植县国土资源局长职务,到市局当起了副调研员。我给静仁兄报告这个消息时,他豪爽地说:“兄弟,祝贺你!解脱了,早该这样了。抽空多写点东西吧!”
静仁兄把名利看得很轻很淡。早年他有从政的机会,却不辞而别,一走了之。如果他在从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以他的人品和智慧,一定会干得轰轰烈烈,风风光光,到现在已跻身省部级行列也未可知。他到省企事业文联任副主席兼秘书长,等到工作走上正轨,也毫不犹豫地辞去有实权的秘书长而只保留副主席虚衔,放手让年轻人大干快上。他的儿子女儿学校毕业后,本可以找人进入单位,谋得一份稳定清闲的工作。他却懒得求人,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业。儿子女儿创业虽然艰辛,但也小有成功,静仁兄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感到满足和满意。现在政府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其实,静仁兄是较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早已让孩子们这么干了,他是很有先知和远见的。
静仁兄对家庭看得很重。他的夫人我们的嫂子,是一个贤惠勤劳,默默奉献的家庭主妇,几十年来,和静仁兄相扶相携,一路风雨一路阳光的走来,辛勤操持家务,哺育儿女,是静仁兄事业发展和成功的奠基石铺路石。尽管俩人在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他俩相敬如宾,不离不弃。静仁兄没有功成名就那些人的坏毛病臭脾气,没有包二奶养小三的绯闻,实属难得。他也给我们这些小兄弟做出了样子当好了表率。
这几年,静仁兄重出文坛,重点转向长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功底深厚,生活积累扎实,一出手就超尘脱俗,不同凡响。两年多来,已发表小说百万字,多篇小说被转载。我们为他取得的如此辉煌成就既高兴自豪,又暗藏一丝丝妒忌。静仁兄创作再入佳境,生活淡定从容。每天是自觉堂前著华章,躲风亭里品佳茗;湘江岸边赏花草,遛狗拍照吟诗文。他对一些社会应酬和会议,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超然物外,俨然陶渊明再世。真是大隐隐于市。
我和静仁兄的情谊深似海却是君子之交。和他通话或见面,总感到那么踏实轻松,那么亲和随意。他总忘不了叮嘱我一句:兄弟,多写点东西!我虽然应诺着,但因惰性使然,才情不足,写得很少,辜负了静仁兄的一片好心苦心。
写下了和静仁兄交往的一些片断,算是乱谈,还望静仁兄包涵。文章的结尾,我只能用一句世俗却真情的表白:
静仁兄,你是我永远敬重的兄长。
(2015年8月30日完稿于感冒发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