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丝路奇缘》

来源:作者:绿野来客时间:2015-10-27热度:0

          

               《丝路奇缘》



  2011年8月,绿野还在贵州山水国旅工作,曾受甘肃格?;眯猩缰?,沿河西走廊作丝绸之旅旅游考察。初访甘肃,新奇无比,一路写了九首旅游诗,留下了关于大美甘肃、关于河西走廊、关于丝绸之路的最初印象。

  不想五年后的2015年10月21-25日,绿野又有机会出差甘肃,参加国土资源报理事单位与基层联系点年会,重走丝绸之路,并驻足嘉峪关。于是,对于河西走廊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与丝路结下了一路奇缘。

  到达嘉峪关的当晚,甘肃作家牧子就来酒店看望我们,带来了东道主的问候与温情。我与牧子交往多年。从贵州,到北京;从秦淮河边,到泰山脚下 ;要么开会,要么采风,还曾为此写过一篇《又见牧子》的文章。就在前些日子,她还带领国土作协一行作家,深入到贵州省湄潭县开展走基层、接地气的创作活动,我也有幸参与。分别不过转瞬,此刻却又相逢于大西北的嘉峪关下。可见,现代社会的时间与空间,是多么的短促与狭窄。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部起点,有著名的长城第一墩——讨赖河悬岸上的烽火台。过去的嘉峪关,只是冷兵器时代一道扼守祁连山与大黑山之间峡谷的边关要塞,虽有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在这里交织,时常有商贾的驼队和军营的马队在这里出入,可在巍巍祁连山与茫茫戈壁滩的映忖下,嘉峪关还是显得那么孤独而寂寞。

  直到1955年,地质队员在祁连山深处发现了镜铁山大铁矿,毛泽东主席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出发,指定在酒泉以西十八公里处,也就是嘉峪关关后腹地,建设有十万人之众的酒泉大型钢铁厂,使之成为新中国西部国防建设和核工业发展的重要脊梁。后来嘉峪关以厂成市,以关命名,成为今天拥有三十万人口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将古老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与新兴的工业文化、军事文化、城市文化、生态文化及旅游文化融为一体,书写了河西走廊千里荒漠中一部厚重的英雄传奇。有诗为证:

   祁连千里护河西
   一道剑眉扬戈壁
   青海美眸含盼顾
   嘉峪关前铸重器
   讨赖河畔歌悲壮
   莫高洞窟空叹息
   月牙泉水泪滴成
   丝路当忆汉武帝

  ... ...

  嘉峪关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盛爱莉女士,今年国庆期间在贵州与绿野有一面之缘。她是国内知名的大漠彩石画的专利获得者,也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来到她的家乡,少不了要登门拜访,受到她与嘉峪关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琚晓燕女士的热情接待。当我们走进她的展馆,琳琅满目的大漠彩石画作品,赏而惊艳!不论仕女、花鸟,皆为荒漠中的风化彩石构成。四大古典美女,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一笑一颦,晃然呼之欲出;胡杨林下,百鹤翩翩起舞,一展一收,无不栩栩如生。

  盛会长还收藏有数万枚毛主席像章,分为若干专题,井然布局,挂墙可展,令人叹为观止。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想为这些像章找一个安生落脚的地方。绿野建议,最好选择贵州省遵义市,这个中国革命和毛主席政治生涯的转折之地,盛爱莉女士竟颇以为然。

  观赏了盛爱莉会长的大漠彩石画展,绿野不由赋诗一首:

    沙石无貌画有魂

    十指剪裁百媚生

    祁连冰雪浸岁月

    大漠风雨洗浮尘

    慧眼识得七彩子

    塑就世上万千门

    一幅林下鹤舞图

    巧夺天工叹女神



百美图


百鹤图


  人生缘分,处处皆有。
  就在绿野从贵阳乘机经停兰州机场时,手机跳出几个兰州的  qq好友,不由心中一动,便发了一条短信出去,不一会,竟有q友小蛮热情回应。绿野与小蛮,与其说是q友,不如说是文友更确切一点。我们从未曾谋面,但在文学与诗歌上的交流不少,相互间有较高的认同感与互敬心,这样的交往,绿野誉为神交。
  从河西走廊返回兰州转机的时候,小蛮本来已安排请我们一行吃顿见面饭, 可是由于时间关系,兰州机场远在几十公里之外,我们下午四点就得往机场赶,于是绿野期待的饭没有吃成,小蛮的面也没能见上,一种错肩而过的遗憾,横亘于两两之间。去往机场的路上,绿野便将这种遗憾化成了诗行:

   《别兰州》

    别兰州
    在一种
    酒酣的状态
    从夜郎
    到嘉峪关
    酒泉的御液
    几乎已
    将我醉倒
    君的清茶
    滑过嘴角
    只能咽下一口
      干涩的唾液
      垂涎于敦煌的月牙泉
     却如一滴泪水
    令人更加焦渴
    漠高窟的
    飞天女神
    寂寞千年
    不如黄河母亲
    给我更多的
    遐想与眷念
    在黄河边上
    与君失之交臂
    不是关乎诚意
    也不是时间与空间的
    过错
    而是我与君
    尚未到位的机缘

  ......

    

  绿野与丝绸之路的缘分,似乎还不止于此。 

  在河西走廊的东西两头的敦煌和兰州,绿野还分别收获了两块奇石。在敦煌鸣沙山下,觅得一方绿松石;在兰州黄河沙滩上,捡得一方黑色的黄河石。
  这方绿松石,当时被冷落在一片沙漠风凌石的摊位旁边。当我的目光触及到她,艳绿的色彩、油脂般光泽,顿觉眼前一亮。把玩于手,绿松石特有的铁线如经络分布,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人对一个物件,总是因偏爱而陷于固执,因固执而变得盲从,因盲从而往往上当。
    当绿野将此石发在微信里,就有不少好心石友提醒,绿松石造假的很多,要小心,并教了一些简便的识别真假绿松石的方法。于是,绿野便用铁器刻削、热水浸泡、火针锥刺及明火烧烤等手段,将这块绿松石折磨了一通,看看是否有铸脂、灌胶、加色等作假的破绽。

  然而,这些识别真假的手段,对她几乎毫不起作用,绿松石依然固我。绿野暗生侥幸之心:这块石头也许是真的呢!可有一想,即便是假的,又如何?至少,她是来自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的一方奇石和念想,干脆就命名《绿松缘》。这样想来,绿野心中也就完全释然了。

  在此,与大家分享这方来自远方、真假尚不确定的绿松石。

绿松石:《绿松缘》


   鸣沙山下闻鸣沙

   月牙泉边赏月牙

   风凌石堆见绿松

   千里有缘捡漏她


  到了兰州,甘肃格?;眯猩绲男〕膛阃颐枪凵突坪臃缜樵?,走在黄河母亲雕塑前,一种美感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绿野沿黄河母亲雕塑走了三百六十度,突然有个发现,黄河母亲雕塑可以有两个视角,产生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
  从正面看:母亲端庄、慈爱,孩子活泼、可爱;黄河母亲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从后面看:孩子已隐去,唯有一美丽的年轻女子注目前方,若有所思,活脱脱一尊黄河少女雕像也。
  这尊雕塑,巧妙的融合了黄河母亲与黄河少女两个艺术形象。只是不知这是雕塑家的艺术设计,还是艺术的巧合!
  绿野这一发现,得到了同行人及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小程的一致认可。
  离开黄河母亲雕塑,来到黄河边上,滚滚黄河水,深深含情,不知疲倦地拥吻着兰州——这座古老的名城。   
  也许是在景区地摊上购物,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这块绿松石的不确定性更大。在河滩上,我心中在想,如果能拾得一块可心的黄河石就好了。我便提醒同行者,注意寻找黄河石,带回去做个纪念。于是,大家不由都弯腰低头地寻觅起来。
  有人说,这里已被人寻觅过千百万次,哪能找到值得收藏的黄河石。这话说得确有道理,大家的劲头顿时减弱了很多。就在人们兴味索然之时,绿野在一条小路旁看到一块不甚起眼的石头,拾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块造型生动、品相不错的黄河石:坳黑的颜色、细腻的石皮、柔婉的线条,形如一条游动的、形神兼备的黄河鲤鱼。

  偶然之间,得此奇石,绝无真假之虞,实为天意也!

  可见绿野与兰州有缘、与黄河有缘。于是将此石命名为:黄河神鱼。百闻不如一见,绿野将《黄河神鱼》图片展示于下,供大家鉴赏:

黄河石:《黄河神鱼》


   黄河天上水
   兰州几徘徊
   漫步沙滩上
   捧得神鱼归

   ... ...

    

   丝路之行,真可谓一路奇缘!

                                                       

                          2015年10月25日于绿野诗棚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打墼子

下一篇: 雅鲁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