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人物薄
散文/聂孝明
一、小苏总工
小苏苏仁奎在我出野外那年,是队副总工程师兼东安矿区项目负责人。现在,已经是队总工程师,在业务上独当一面。他虽然身居总工,却没丁点架子,为人谦逊工作一丝不苟,和他在一起工作生活当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时间回溯到2007年,我得了“流行性出血热”已经到了“晚期”,差点没死了。当年,从三间房到四分场到逊克县再到黑河,“四转院”。最后,在黑河人民医院,进行“人体透析”,经过20多天的大抢救,总算躲过一劫。
转过年,一年一度地质队工人出野外。单位领导为了照顾我,让我在家休养,百分之七十五开资,但我还是要求出野外工作。在出野外期间,小苏对我非常照顾。
矿区物探活紧张的时候,我和工友们“背线捆子”跑极。小苏知道我和正常人比,身体还有些发虚,抽空走十几里山路,到我们工作区,帮我“背线捆子”放极。
有时,小苏工作忙,不在。我只有自己干好自己这一摊。毕竟,自己是被“出血热”伤害过的人,完全康复需要三年,我休息一年,就上班出野外,表面看身体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实际身体很虚,特别是腰部酸软。
有一次收工,其他人已经先行回到驻地,自己落单儿,小苏不放心,到山里亲自去接我,令我心生感动.....
说到工作上他对我的照顾,在矿区工作人力富余时,他便让我干些技术性较强相对轻松一些的工作。如:测量记录员、跟槽探填图等......
我们出野外的人,每年中途都可以回家探亲一次,看看日夜想念妻子孩子。2007年矿区任务紧工作重,小苏为了工作,出野外一年没有回家探亲,那年他才37岁。正是想家的年龄!
十月一,大队来两位领导到我们野外矿区做安全防火检查工作,顺便送来了葡萄李子苹果猕猴桃等慰问品。犒劳出野外工作,十一没有回家的“和尚”们。晚宴酒桌上,来检查工作领导们动情地说:“再有一两个月,就可以收队回家团聚了”......
谁不想家?。√傅交丶?,想想一年即将过去,工作的成就,个人付出的辛苦,小苏的眼里噙着泪......
记得那年某天夜晚,山野狂风暴雨大作,野外岩芯库寝舍房盖上,多处油毡纸被旋风掀开。偶尔,在睡梦中,能隐隐听到“咔——啦啦——”风摧树折的断裂声。
翌日,暴雨停息,我们照常上班,在上班途经沟谷中,一路看尽,多处杨树被旋风刮断了,白茬口半米多长,尽折在树半腰处。每隔几十米,便有一棵杨树断裂?;褂屑钢晖肟诖职阻肓虻埂7绾纹浯?!
夏天天长,收工回驻地,吃完晚饭,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工作,业余时间抢修岩芯库寝舍房盖上的油毡纸。小苏带头上房和工友们一同钉房盖。在他的带领下,活很快干完了。那时,小苏是副总工程师兼东安矿区项目负责人,他完全可以在下面指手画脚不伸一个指头??伤皇悄茄?,而是,处处干在前,他是我队工作上最好的头雁之一。
小苏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娱乐上,都是一个好榜样。仅举一例娱乐中的小事:小苏也是一位我们要好的乒乓球发烧友。可他人品极佳。在打乒乓的过程中,从来不和任何人起争执。比如“擦边球”。有的人,为了一个“擦边球”挣得面红耳赤......
小苏是我敬佩的一位具有正能量的好领导!
二、小戴“居士”
小戴戴年轮长得双眼薄皮大眼生生,当过兵骑过马会摔跤,有一副好身板。在逊克县野外东安矿区是一位出了名的“居士”。他信奉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出野外工作,整天在原始森林中穿梭,经常能看到各种野物,如狗獾子、狍子、蛇、林蛙等动物。
有的工友,经常能逮住大松花蛇。
有一天,小张抓到了一条两米来长的松花蛇,拿回驻地,要改善伙食打牙祭。这件事,被小戴知道了,积极主张放生。这小张能干吗?好不容易逮到的,能轻易放掉吗?但是,经不住小戴苦口婆心劝说。后来,他给小张买了两瓶啤酒,双方达成协议,同意放生。小张看重的是哥们之间感情,他不愿意因此伤了小戴的心。一条大松花蛇岂止是两瓶啤酒的价值?
出野外跑山,那小咬一团一团地围着你咬。我们是连轰带打,恨不得扫平打净这些小小的吸血鬼!小戴不!连一个蚂蚁也不踩死。蚊虫小咬怎样攻击他也不打死,只把它们赶跑而已。
有时,小戴还在街市上,买来泥鳅,走到挺远的大河,放生。
小戴不光为人行善,工作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我没有得“流行性出血热”时,我俩搭档跑极,20米一扎钎。三个组,我俩那个组,回回第一到达终点,这与小戴工作的出色,是分不开的。我们俩的那个组,被大组长石耀军誉为“正规军”。
秋末,快收队了,我在大草甸子中,一个有点水的冰凉凹坑里,逮着了一个“大母抱子”(林蛙),拿回驻地显摆,准备抽空烧着吃。为自己补充营养??烧饧?,小戴也要管。非叫我放生。最后,以一瓶啤酒为代价,将大林蛙放走了。那只大林蛙,肚子鼓鼓的,不但有籽,还储备了大量的林蛙油,以备冬眠之用,如果杀了也是可惜了......
小戴拿着大林蛙放生,要走出去很远。路虽然远,可他回来时,很高兴。顺便给大伙买来一袋冰棍。大伙吃着他买的冰棍,在品尝滋味的过程中,他也没有忘记告诉我们不要杀生。小戴在这方面没少花钱。后来,在小戴的感动下,大伙见到松花蛇林蛙等易捉的小动物,也不去伤害。
物探组有时放线,有时跑极。送工具的汽车由于山路崎岖,有的地方开不进去,我们每天都走很长很长的一段路,翻山越岭穿沟过溪要人背肩扛,尤其那个大电池,有四五十斤重,更是叫这个组的工人十分头痛。
过塔头甸子,更不好走,底下是水,上面是塔头,塔头像个人脑袋,踩在上边摇摇晃晃,我也背不了,怕掉到水里,个人也藏有私心。没有体力平衡不好的人,很难走在上面??杖俗叨挤丫?,再背大电池,在上边行走,就更加困难。小戴在背大电池工作过草甸子上,没少出力。
汶川地震时,小戴个人捐款1000元!那年,他也是下岗职工,开65%......
小戴人品好,是值得我想念的一位好工友!
巧手二臣
田立臣在家排行老二,我们都习惯地叫他二臣子。二臣转业兵中共党员。在我们出野外工人当中,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二臣是砍树大拿。
我刚到测量组,打测量基线,砍树碰到麇集的毛榛柴时,自己错误地以为测线打的越宽越好。结果,测线打的很宽,四轮车都能开过去。结果,并没有得到好评......
炎热的夏天,挥汗如雨,脊背上冒着蒸蒸热气,出了不少力,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撅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闹出了笑话。
二臣及时开导我,并且告诉了我一个窍门:“三点一线,多一刀不砍”!三点一线,即自己举起的砍刀,和操作员脚架上的标尺镜,后尺,在一条直线上。
“多一刀不砍”。这真是一句极其精炼的总结。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在他的指导下,我打测线砍树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后来,也成了一位砍树高手。
碰到凹陷处,尽管一眼望去有几十米远,只要镜头能看过去,就不动一刀。这些宝贵的经验,在我没打测线前,是完全不知道的。
二臣是“伐锯”高手。
锯用久了,齿钝了,要把它锉锋利了,叫“伐锯”。
“伐锯”一词,别小看它,字典上,找不到。它是木匠师傅总结出来的经典之句。
打测线时,碰到粗一点的树,砍刀砍不了,要用锯把它放倒。
夏天锯是怎么伐。冬天锯怎么伐。这是一门手艺。
夏天树木水分大,“锯料”要宽,拉起锯来,不夹锯,操作手运动自如。夏天“锯料”要窄了,锯刀进一半,就夹住拉不动了,耽误效率。
冬天的树,处于休眠状态,树木水分小,“锯料”要窄,拉起锯来,有速度,效率更高。
“伐锯”这活儿,是一项地质队工作外的“技术活儿”,二臣干这个活儿纯属尽义务。
别人在打扑克、下象棋搞娱乐的时候,二臣默默地为集体做贡献。
二臣是剃头好手。
出野外的工人,几个月不回家,头发长长了,要有人剃头。二臣成了业余理发员。
东安矿区30来人,清一色爷们儿,没有一个长头发。这些“和尚”们的脑袋,几乎被二臣子承包了。
那年,有人提议,都剃秃子。这下可好了,这些假“和尚”,还真有几分像真和尚了。
有的人,为了闲暇给大伙解闷,故意打坐,双手合掌于胸前,口中振振有词“阿弥陀佛”,还真满像那么一回事。目的是引逗工友们乐,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
还有一笔值得一提,那就是我们曾经的组长王俊文。在大伙提前完成测量工作任务时,特意给我和二臣买来一塑料壶白酒。给其他组员,每人买来一瓶罐头。他掏腰包用自己的钱,诚谢组员。大伙都感到心里暖暖的。
字数;3238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