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小寨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5-11-03热度:0

小  寨

向卫华

 

在古丈,有些村寨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她的美是可以走进人的心灵的,让人久久回味。小寨就是这样一个村寨,让人到了之后便无法忘记。

小寨在古丈城南,属于古丈县古阳镇太坪村,挂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间,距古丈县城7.5公里。我查了一下有关文献资料,古丈780多个村寨中,叫小寨的有5个地方,除了本文要讲述的小寨外,还有4个:一个是红石林镇张家坡村的小寨,一个是红石林镇科布车村的小寨,一个是岩头寨镇丫施溪村的小寨,一个是高峰乡镇溪村的小寨。那么,全国有多少叫小寨的寨名,也就可想而知了。

11月1日,我随古丈文艺家采风团走进了小寨,从而她的神秘和美丽也就随之走进了我的心灵,永远留在我的梦里。

早晨,我们从县城出发,行至“金凤山庄”拐进通往小寨的公路时,丝丝薄雾和满山绿意亲吻着车窗。路边栽着一排排红杜英,被风雨染红的叶子在空中嬉戏。车沿之字拐盘旋而上,来到寨子里时刚好九点钟。按当地讲法,“九”是个吉数,从而也就拉开了我们小寨一行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小寨人自然要宰羊招待我们。我们几个人走进羊栏,将一头近百斤的羯羊牵到坪场。这时,李琳筠在大家的起哄中,一屁股骑到羊的背上。琳筠平时看上去一股老实相,哪晓得也是个卵谈人。立即,大家陶出自己的家伙,对准羊和李琳筠拍摄起来。在一片嚓嚓声中和聚光灯下,琳筠笑得像卵相,大家也笑得像卵相,特别是那些少妇,哪见过这种热闹?这时,我想起当地一个“日?!钡乃子?,此时,“日?!本谷谎荼涑闪恕叭昭颉薄N页O?,词语是从哪里来的?词语是从民间来的,许多词语就是人们在一瞬间创造的,久而久之便固定下来,有的上升为官方意思,就进了词典;有的在民间流传,便成了俗语。

喧闹之后便是寂静。由于时间尚早,山里的寒意还没有散去。加上村里的向导还没有赶来,大家便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围“火”而坐。我和黄大师、戴兵、功玉、立英、朝新等几个人坐在一起。几个女的打开手机,让我欣赏她们所到的地方拍摄的照片。我原以为我行走的地方多,其实她们行走的地方比我多得多,在她们面前我是小巫见大巫。只不过,她们在留下足迹的时候没有留下墨迹,这就是不善写作的缺陷,然而又符合时下“读图”,读书变成读图,是社会的进步吗?我在脑中打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号。这倒让我想起什么是家?无论是摄影、还是书法什么的,只有和“文字”联姻,才能成为家;这正如女人一样,只有嫁给男人,才算是找到了“婆家”,也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时薄雾散去,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村里的向导也赶来了。于是,大家便跟着向导,开始“小寨一日游”。前来采风的女人不少,又大多是古丈的极品少妇,在县城大街上行走,回头率可达80%以上,可惜的是我没有那个艳福。在深秋季节,她们穿得还是那样薄薄的,花花绿绿的,勾勒出全身的曲线,在寨子里摇曳,吸引了村人的目光。女人没有季节,但最爱的还是夏天,可以在男人面前毫无顾忌地袒露一身白肉,勾引男人。其实,男人犯“性罪”,有一半功劳是属于女人的。

目前,小寨有60多户、300多口人,主要以向姓和鲁姓为主。向姓是从沅陵莲花池迁来的,和我是同宗;鲁姓是从永顺石马潭迁来的,先人是鲁力嘎巴。

大家来到寨子的背后。这是一个高处,河是底色,山背景。山脚是古阳河与溪流墨交汇处,波光粼粼,一道道绿光从山脚射来,这里不久后将成为古阳河水库;S229公路如银色的飘带一样缠绕着古阳河。对面半山腰是吉恩高速公路和焦柳铁路。高速桥、铁路桥、公路桥如三道彩虹挂在古阳河上空,落在古阳河里?!按司爸挥π≌校思淠苡屑复Φ谩??于是,有人建议,在这里修建一个观景台,除供游客们观景外,还可以供摄影者、画家等在此摄影和写生。此时,这里于我而言,不仅是风景,更是心灵的延展,是我梦里的一番圣境。

大家继续在寨子里穿行。这是一块长长的平地,房屋沿平地散落在两边。房前屋后,是青青的竹林和果木。此时,桃李早已躲到季节的幕后,而在季节的舞台上表演的是柚子、柿子……橙黄色的柚子挂在树枝上,逗引着大家,我看见几个少妇口水都流了出来,扯着一根长长的丝线;事后,有村人送来几颗柚子,把少妇们差点酸出儿来。柿叶犹如一只只蝴蝶,漫天飞舞;满枝的柿子红彤彤,金灿灿,演绎着别样的季节风情。路边和有的人家的院子里还栽有木棉花。

在一处院子里,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姑正在梳洗着,少妇们色迷迷地看那村姑的胸、腰和臀。原来,女人也是好色的,只不过和男人的羡慕不一样,女人的好色是一种嫉妒。这时,惊艳一瞥,又一个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姑从巷子里走出,红色高腰衣、肉色裤袜外套黑色短裤,脑后坠一根长长的辫子,一直坠到屁股朝朝,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写的感叹号坠在一行绝句的后面。惹得少妇们又是一嫉妒,恨岁月无情,将自己摧残得人老珠黄。

突然,听到一连串鞭炮声,村秘书告诉大家,寨里有家人娶亲。难怪来的时候的路上,遇到不少前来喝喜酒的人。在原村小后面,有一个村姑搬着一幅装饰好的结婚彩照,很吃力的样子,我过去提了一下,很重,便说,这么重!我能帮你吗?她说,不用,有人会来接的。于是,拐角处传来有人喊她的声音。我们从那家人院子路过,主人家热情地邀请我们。看来,这天是个好日子,是一个心想事成、放飞情感的好日子。

走出寨子,便是一片田园风光。路边,开着一簇簇金黄的野菊花,散发出一阵一阵清苦的香气。板栗林、茶园、菜园……铺展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就像画家早已调配好的。七月板栗球,八月板栗丫,九月板栗打哈哈,十月板栗回老家……此时,板栗刚刚过季,落叶纷飞,不时有人在树下的落叶堆里刨到板栗。村口有一棵据说有500年历史的老板栗树。前两天刚落过雨,蔬菜长势很好,嫩嫩绿绿的。茶园里有人在修剪茶树,不时有山歌从茶园里飞出。村秘书说,茶叶是寨子的主打产业,目前全寨有300多亩茶园。我曾问过村里的一个老人,他说他家有2亩多茶叶,卖鲜叶可得收入4000多元。

我们在寨外行走,山脚隐约传来汽笛声和火车的嘶鸣,飘散在山林中,与鸟声相融。此时,山风撩开我的须发,也撩开我的情思,让我产生时空错乱、物我两忘之感。我想,这么好的地方,应该是游客的天堂。

从寨外回到寨子。向光富把汪哥、朝新、琳筠和我几个人找到一起,向我们讲起了他的“小寨梦”,并希望通过我们的笔将他的“小寨梦”宣传出去。我这人,一生最佩服的就是那些从村里走出去后,积极热心村里“新农村”建设的人。父母盘我们读书,不仅是要我们跳出农门,更要我们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否则就是忘本!光富在古丈县农商行工作,进寨公里两边的红杜英就是他组织村民栽种的,此次采风是他专门安排的,想借文人的笔为小寨吹吹牛。在村里行走时,曾有村人对我说,太坪村外出工作的有30多个,如果人人都像光富那样,村里可就不得了了。光富说,他想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小寨打造成省级“美丽存在”,成为一个“湘西旅游观光点”。我祝愿光富及小寨的乡亲梦想成真。

之后,村里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鲁德军给我们说起了村里的高腔和跳马。鲁德军曾担任过几届村主任,从他的谈吐中可以得知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在讲述高腔的时候,唱了几段,博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一些人纷纷前面拍照。高腔,有的地方叫阳戏,小寨一带流传的高腔,以锁呐为主,配以锣鼓家什,目前寨里还有八部脚本。他在讲述跳马时,我才得知,跳马是太坪村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省级,曾经冲击过国家级,终因“经济实力”有限,暂时还没有得到国家认可,由此看来“经济是基础”。我曾经读过作家彭学明的散文名篇《跳马》,此时,才知道彭学明写的就是太坪的跳马。

下午,三点钟时,一大锅羊肉熟了,于是,便进行了“小寨一日游”的高潮——吃全羊。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