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草间夜话(节?。?

来源:作者:宋长征时间:2015-11-18热度:0

草间夜话(节?。?/p>


乡村蛋考

一个问题,难住了很多史学家,生物学家,乃至哲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相当于另外一个胡搅蛮缠的理论:鸡生蛋,蛋生鸡。惹得一不小心用一根筷子敲死村西的泼妇刘寡妇家生蛋的芦花小母鸡的二大娘,直抹泪。刘寡妇两片刀刃似的嘴皮子一张一合生下去,不知要生出来多少歪理邪说。

鸡和鸭,都是典型意义上的乡村坚守者,断不会登堂入室出现在城市高大的落地窗前,喝牛奶品咖啡。那楼太高,不接地气,无草木陪伴,一层层钢筋水泥浇筑的,只属于人类的小笼子。

我吃咸蛋,专爱吃黄。黄油流溢,若雨后彩虹;香味四溢,钻进每一个毛孔;蛋白太咸,像塞了一嘴盐。(原因是母亲腌菜腌蛋时常用李二代销点卖的喂牛用的大粒盐,便宜。牛同于人,白日里拉犁拉耙,出一身汗,要补充盐分,否则,第二天就会趴窝。)

母亲在时,不能听见春天里赊小鸡赊小鸭的吆喝声,好像极具诱惑,一定要买上几只。乡村小贩,心眼实诚,卖不说卖,给钱也不要,只赊。这彰显出穷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某种大度。顶多记下门牌号,家里头谁谁的小名。来年再到村里上门讨要。(这其间瘟疫,失窃,人为下毒的生死叵测,几可忽略不计。)

时间能证明,诚信的硬度和合理存在性。

村外二里有集市,逢集多为老翁老妪挎一土篮,土篮盛有尚有鸡鸭体温、鸡屎鸭屎的鸡蛋鸭蛋。朱门酒肉臭,穷人卖鸭蛋。蛋在这时充当了村里人的日常用度。油盐醋,小孩用的铅笔作业本。黑与白,穷与富,蛋睁着那只圆滚滚的大眼睛看着,无可奈何。要不岛国作家叫春树的那位,有次在耶路撒冷说: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这种靠边站充满悲悯,良善,属于那种毫无理由的原始心态。

我看蛋时,易冥想。想蛋壳里的盘古,打了个哈欠,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头顶天,脚踏地,脖子上青筋突突直跳,撑开万物生长的天与地。人不自知,好折腾,说不定哪天你的那枚蛋看不下去就会自动闭合。滚蛋,完蛋,混蛋,虾扯蛋,说的基本上就是这层意思。

这是贬义的蛋,蛋依旧一派圆融,啥也不说,眉目清秀活在我们的冥想里。当你学会画蛋,大致就搞懂了人生的基本道理。

白菜的胡子

白菜生北地,不仅仅是我家的北地,是北方的北地。白菜原名叫菘,意即像松柏一样耐寒。小北风刮着,我家的白菜在雪地里站着?!渡衽┍静荨防镆灿邪撞?,“久服耳聪目明”,所以村里才没那么多傻子。

齐白石大概是白菜吃多了,脑子里靑凌凌长出一棵大白菜。有人不屑,以为画松,画仙鹤,画梅花傲雪,富贵牡丹才是大家该有的风骨。谁知道世人不领情,偏偏把大师的帽子戴在画白菜的人头上,这多少有点反讽。

我家也种白菜,一级标准的,母亲不舍得,到集市上卖。现在我还记得,赶集那天刮着白毛风,昨夜下的雪,薄却极滑。过了晌午头,没遇见一个买主。又拉回来,放进地窖了。我明白,这是要放到年后,青黄不接,换个仨瓜俩枣。

说了,一级的不让吃,只能吃白菜里的残次品。叶子靑,但劲道。后来残次也吃完了,只好吃白菜疙瘩?!恫烁贰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村后杨二爷也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

我只爱吃白菜的胡子。胡子是白菜根须,比疙瘩容易入味,老了不成,一嚼一口渣。后来想,不该那么挑食,要是吃了白菜的全根,说不定也能成个啥啥啥。

地瓜当家

地瓜不是瓜,谁都知道。地瓜又叫番薯,番邦舶来的东西,原产地在印第安,不准引种,否则可招杀身之祸。后传入菲律宾(看来那时候就不怎么友好,到现在还一直给我们使绊子)。

相传,明朝时有两位在菲律宾做生意的中国商人,设法将番薯藤编入竹篮和缆绳,漂洋过海,便改头换面成了中国的地瓜。

地瓜不好分类,说不上属粮食还是经济作物,但有一个漫长的时期,由地瓜统治着乡下人的日子。村里人,至今有好多人胃酸,胃溃疡,说是当年吃地瓜吃伤了,一看见地瓜就想跑。地瓜不管,夏日青藤葳蕤,秋日鼓胀似大地乳房(我始终觉得这是我的发明,大地的乳房,香甜,一点也不暧昧)。

在村里,地瓜有N种吃法:

其一,喝地瓜糊涂。小时候总爱问前院的六奶,总喝糊涂是不是能把人喝傻,脑子里灌进去的都是糊涂,成了榆木疙瘩——不开窍。到底也没糊涂成那样,难得糊涂嘛,郑板桥大概也喝了不少糊涂,喝大了,悬腕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几个流芳千古的大字。

其二,人畜通吃。把一些成色不好的地瓜洗净,上箅子蒸熟,人吃,猪羊也吃,看家狗饿了,照吃不误。我很少吃,看见黑乎乎的一大锅,心怯,胃里淌酸水。

其三,做地瓜粉。那时候几乎家家,入秋了都会做好多帘子地瓜粉条。生地瓜粉碎,大缸上面放个大箅子,三个人对角揣,使渣与淀粉分离。下地瓜粉时,老黑叔用漏勺在滚烫的沸水上方,捶自己的胳膊,生粉条下水洗个澡就成了熟粉条。晒干,可储备一年,用于猪肉炖粉条。香,香到现在一点不改味道。

其余吃法各种,不怕没吃到,就怕想不到,村里人会变着法儿将地瓜做成吃食,填充肚皮。

据说,地瓜是世界卫生组织评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不得了,相当于穷乡僻壤,罄尽所有,培养出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叫人扬眉吐气。

我最怕窝头,地瓜面做的窝头。母亲管地瓜窝头叫橡皮窝窝,劲道,比当下的亲(清)嘴牌口香糖耐嚼。上学前,窝头里放上辣椒酱吃了四个,路上捎带俩,到学校,a,o,e,i,u念到i满地打滚。撑的。地瓜当家的年代,谁都恨,都怨。又感念地瓜的好,说要不是地瓜,早去见了马克思。

补遗:漂泊的地瓜

地瓜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们村,从菲律宾迎风破浪而来,扎根在穷乡僻壤。我妄图在《诗经》中找到地瓜的影子,无果。只能从我家的一亩二分地里拎起一根长长的藤蔓,打量着这位流浪诗人。

母亲栽种地瓜,用去年留好的优等地瓜做种,搭建简陋的小弓棚。到了初夏,剪下若干小段,栽种在南岗子上的麦茬地里。头天晚上烀好的黄豆,施在地瓜旁边,大有红袖作伴好读书之意。

地瓜的生命力不可谓不强,若不然也不会编在竹篮或缆绳里漂洋过海,再次萌发生机。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就是那么神奇,上苍赋予断肢再植的能力。相比,作为高等物种的人就显得矫情了许多。

我们一帮熊孩子,在初秋的田野上乱窜,像一群盲无目的奔跑的兔子。累了,饿了,就地取材,捡来枯枝败草,用土块堆成地锅的形状,烧红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消半个时辰,田野上就弥漫起地瓜的焦香。

根据科学研究,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中恰恰缺乏这种重要元素。我想母亲肯定不懂这些,在贫寒的日子里,栽种一小片其貌不扬的地瓜,只为一家人果腹。

烤地瓜的发源地,严格来说来自我家乡附近的平阴县。

据史载,乾隆和铜牙铁齿的纪晓岚当年到济宁巡访,夜宿平阴县城,晚上到城西关帝庙游玩,老远忽闻一股浓郁的香甜味。纪大烟袋忙不迭买了一块送给乾隆,登时龙颜大悦。(这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作为民间故事自有存在的价值,与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小时候的玩伴土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典型,与地瓜有关。父亲有一年在建筑工地摔折腰,躺在床上,母亲既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又要照顾父亲,迫使土生不得不离乡背井,做了一只漂泊的地瓜,在北京卖烤红薯,后来听说混得不错,在皇城根下娶妻生子。

大略故乡的地瓜有灵,瓜瓞绵延,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冥冥之中,佑护着我们的村庄与乡邻。

淤泥解作白莲藕

村东有池塘,塘中有藕。藕花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周敦颐的笔端一路旖旎而来。感染人,却感染不了无心之人,翻一翻现世档案,能贪的、有机会占的有几个能出淤泥而不染?

塘后有庙,六尺见方,泰山奶奶庙,庙小,装不下大神仙。泰山奶奶的牌位也是我们家族的宗祠,说来话长,另附一章做解。藕有心眼,藏拙,不轻易示人。我们村里的小孩才大多不笨。许是藕吃多的缘故。

乡村吃藕常见的吃法:凉拌藕片。横切,蜂窝煤样的小眼,可用一根筷子挑着吃。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是说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属抬杠专业人士,像斗鸡。四五枚鲜蒜,捣成蒜蓉,青红辣椒丝,穿插其间。藕要焯水,去生即可,万不可煮过,过而面庞黧黑。加村西李二奶家娘的陈醋,加盐,加北周庄周香油的小磨芝麻油。拌而食,青红白三色,鲜脆而真诚。

是村里姑娘最爱的一道小菜。月下桥头,蟋蟀轻弹,有搂抱在一起的青年男女。女说,等过了门,你给我凉拌藕吃。男说,拌藕,生的娃儿也聪明。拌藕,就成了伴偶,拌一辈子藕。这听起来属现实主义文学的笔法。

二一种,炸藕夹,这道菜一般过年才能吃上。母亲将藕切片,双份片,尚余边角藕断丝连。肉末,是村东胡大海现杀的猪肉,无注水,无病变,纯天然,绝非某道大江大河上的不明漂流物。猪肉剁成肉末,以姜末、葱末、少许酱油、盐拌匀,夹于藕夹间。裹以面糊,沸油煎炸,色泽金黄即可装盘。

我那时尚小,却也不敢偷食。母亲信佛,要除夕之夜供奉玉皇、财神各路神仙。就这样眼巴巴看着过了初一,迫不及待抢一口老天爷的吃食。其实炸藕夹热吃最佳,嚼一口,香,酥,满嘴冒油。其味,绕舌三日而不绝。

于江南吃过糯米藕,亦好,清甜,绵软,有江南烟雨之风。其色温润如玉,颇有质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闭上眼,桨声欸乃中掠过江南少女的淡白衣裙,恍兮惚兮天上人间。

藕有好名声,观音之莲,莲开并蒂,菡萏香销翠叶残。设若住进一片荷叶下的村庄,其情其境,断不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南山。间或蛙声起伏,鱼戏莲叶东南西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当真成了莲花之子。

那是白藕与青荷组构而成的哪吒,属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

以上发表于《啄木鸟》2014年9期

装了一肚子的风

不是气的,没人气一个不会说话的风箱。风箱是父亲的专属器物,一场病侵袭了父亲的半个身子,只能坐在灶王爷身边拉风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总是慈祥不语,一任风箱呱嗒,呱嗒,串连起单薄的乡间夜色。

我见过木匠爷造风箱,木匠爷本身就是一只风箱,晚年后胸口憋闷,像一只老旧的风箱,风叶残缺,喘不过气来。不过唯木匠爷做的风箱好,薄薄的梧桐木片,拉杆是黑槐树芯,以鸡毛做密封垫,环保,且有清晨雄鸡啼鸣的清脆。

梧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当年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号召兰考栽种梧桐树,我们村里也栽了很多梧桐树。桐木板,音色薄脆,适宜做乐器,你若日暮走进我们村里,会不会怀疑走进一座民俗音乐馆,弹的是夜鸦归巢,弹的是风吹麦浪,弹的是碧草连天。

我不那么想,我的思想里往往是枯山瘦水。

一位枯瘦的乡间老人,坐在村前的石板桥头,怀抱的是一把失传的焦尾琴?!逗蠛菏?#8226;蔡邕传》里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蹦敲酪粢欢ㄊ抢醋宰龇缦涞哪侵晡嗤┦?。风箱,焦尾琴,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只一次对话,便留在泛黄的竹简里。

装了一肚子的风箱,属大肚能容之士,容得下乡村的冷暖苦寒,也能容得下屑小的压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里的采桑女,苛政猛于虎里的乡民,背景中都有一只等待的风箱,有眼巴巴的小儿女,坐在瘠薄的暮色里,??创堆?,守望踉跄的脚步归来。

乡村游走的铁匠马三,有一只风箱里的战斗机。儿子马大宝,个儿刚好和风箱一般高,前脚立定,后脚蓄势待发状,将打铁的风箱拉得有声有色。豆腐坊的阚婆,总爱捉弄,说:大宝打小练,以后娶个媳妇保证受活。于是满脸被火星子点了雀斑的马大宝更卖力气,铁匠炉里的火星子三尺高。

后来,马大宝娶了阚婆的女儿阚桂枝,阚婆不得已落下帮衬受活的话柄。

风箱装了一肚子的风,练的就是乡野吹过一阵猎猎风尘的吐纳之功。吸,是屏住气活着。呼,是普渡——渡人,亦渡己。

来福与莱菔

来福是我们村里的傻子,哪个小孩要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大人就说来福来了。

来福真的就来了,头上带着一顶瓜皮小帽,脑袋后面曳着一条鸡尾巴似的小辫子,来福是个哑巴,哑巴来福的四肢表达能力超强,用现在的话说能上达人秀。胖乎乎的来福撕开嘴巴,是问你吃饭没,靠着土墙拿大顶,然后又猫手猫脚状贴着墙根走,是说昨天看见二大爷的萝卜田里有小偷,拔了几根萝卜。

我们没来福那么幸运,来福家祖上是地主,一场运动后来福爷爷被屎尿和唾沫星子淹死了,可后院埋着好多小罐子,罐子里头有光洋,家里没钱花,收光洋的就来了。来福最喜欢吃的是羊肉萝卜陷包子,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睛,鼓着腮帮子,站在孩子堆里馋死个谁。

莱菔是萝卜,跟来福一个叫法,但来福不是萝卜,来福只是喜欢吃萝卜馅的包子。萝卜分为青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和樱桃萝卜。村里人常吃的是红萝卜和胡萝卜,青萝卜吃了太顺气,往饭场一站放了一个悠长的萝卜屁,太煞风景。胡萝卜比较好亲近,长得水灵,要不莫言家也不会种那么多胡萝卜,不种那么多萝卜也许莫言就写不出《透明的红萝卜》,(我相信那篇小说里说的肯定是胡萝卜,而不是大如牛犄角的红萝卜,那么大再大的太阳也不会透明)。

樱桃萝卜是好玩好看的品种,村里也就外出贩大米的乔二欢家种,据说去安徽贩大米在大车店睡了一个女子,女子说好吃不,比樱桃萝卜好吃不?乔二欢忙不迭说,好吃好吃,就是不知道樱桃萝卜是啥萝卜,回家时带了一些种,房前种了一小片,糖醋樱桃萝卜,想想,就嘎嘣利溜脆。

莱菔,《尔雅》中叫荚,芦萉。《说文》中又叫芦菔、荠根。到了《广州齐物志》才接近了现代称谓,罗白。听起来像个俊美的乡村后生。

来福也算俊美,但不止是形式上的那种美。一个哑巴,半傻,能有多美?时候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村里的人记住曾经有过一个叫来福的孩子。那年下大雨,河水暴涨,二大爷家的小芹想去对岸喊二大爷吃饭,绾起裤管走到青石板桥的中央,上游冲下来的一根木檩子,横着把小芹推进湍急的河水。中饭时间,河岸上没有人,只我们村的来福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在吃萝卜羊肉馅的包子?!鞍 钡匾簧耸种械陌?,挥舞着胳膊往村里跑,一边“啊、啊”地大声呼唤。谁知道半道又折返回来,扑通跳进浑浊的河水。村里人赶来,小芹趴在檩子上,走了半里多地才发现来福漂在水上的身体。

二大爷年年种胡萝卜,小芹年年包羊肉萝卜陷的肉包子,逢年过节,送到来福的土坟上。

莱菔入药主要是莱菔子,是本草里走出来的孩子,入脾、胃、肺经,消食除胀,其性和平,其味不峻,无偏胜之弊。

我们村里的人都爱吃萝卜,胡萝卜,吃萝卜的时候常常想起来福。昨天回家去看即将收割的麦子,我还看见二大爷家的田头长了几棵夏萝卜,球形的白色花蓬,青碧的叶子,向麦田张望,一定也有一双幸福的大眼睛。

乡村书法家

我们村里严格说来没有书法家,甚至能提笔写字的也不多。

当年有仨,老会计,人瘦而黑,写字就写瘦金体,七仰八叉,账单倒是做得挺仔细,某年月日,公社革委主任二杆子来村里调查,赊李二年家一只老母鸡(芦花母鸡,鉴于还有下蛋的可能,挖河时用一个半工抵。)老师,乡下穷,但绝对尊敬知识分子,一个村里的人都喊老师,概莫能免。老师写粉笔字顺手了,用毛笔太软,干脆撅一根秫秸梃子,蘸墨汁,写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对联,有粉笔字的朴拙,这是有人出嫁女儿。下一个要算上我爷爷,我没见过,只见过爷爷的一支笔筒,年深日久,成了紫檀色,但绝对不是要命的紫檀木料。我爷早年吸大烟,我想写字肯定抽象空灵,一撇在天,一捺在地,一点一横都在空中游弋,这些笔画早晚自己能相聚在一起。

我想说的还不是这,头一个想到的是蜗牛,儿时在村口的石板桥上,从河里捉几只蜗牛,放在石板上,左右以青砖做成一段跑道,当然没有国际汽车拉力赛的惊险刺激,摔泥碗为号,几只蜗牛卖命向前爬。后来我看过一个叫《极速蜗牛》的动画片,最佩服的是导演,这小子少年时肯定和我一样在村口的石板桥上组织过蜗牛比赛,梦想一只蜗牛能跑出超级赛车的速度。蜗牛爬过的痕迹就是蜗牛大师的书法作品,用笔稳,讲究格调,从不管旁观者的态度,只顾自己运腕挥毫,近乎有金石之风的小篆,下笔如刀,断尽金炉小篆香。

第二位属于隐士,像隐居南山的陶渊明。静水柔波。那时村前的小河比较清澈,不像现在,上游罐头厂的废水一开闸,浑浊如米汤,倾泻而下,青蛙,小鱼,极尽挣扎漂浮在水面上,这是能量无限污染无限的人导演的一场自杀好戏,不说也罢,说了我怕那些水中的冤魂半夜去敲他们家的窗户,索一条半条不值钱的小命。河蚌,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一个阶级,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并未完全剥夺他们洁身自好的秉性,河蚌用柔韧的斧足,配以坚硬的贝壳,在泥之河里书写逝水流年,是魏碑的忠实拥趸,笔式雄强、朴拙、自然天成(戊戌变法的康有为语)。

我最钟爱的其实是另外一种字体,蝌蚪文。夏日里的荷花开得热烈纷呈,蛙们的肾上腺激素无限分泌,这是自然给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村里多少年以来从未缺少过蝌蚪文书写的追根溯源。蝌蚪行文,其笔不凝不涩,笔画浑然天成,且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村里的胡半仙,大字不识一个却专治小儿夜哭,一枚秃笔在黄表纸上写写画画,全是别人难识得蝌蚪文,烧灰,装进红色香囊,挂在小儿脖子上或枕在头下,夜哭即止。

仓颉,双瞳四目,坐在村前的小河畔,看飞鸟掠过田野,飞翔的轨迹从容变化,心有灵犀,于是“鸟迹文”谙熟于心。“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是有关信仰的一种书写,文字即能歌功颂得,当然也能记下斑斑劣迹,别看当下某些人物风光无限,挥斥方遒,说不定哪天东窗事发,史书上也会留下并不光彩的一笔。

炊烟是一位形而上的民间书法大师,农者荷锄而归,归鸟折返故园,我们村里的风箱就组成了一幕田园协奏曲,炊烟适时登场。夜幕下的天空是百年的熟宣,一只袅无行迹的如椽大笔淡墨而行。有米芾的挺拔劲健,也有王羲之的浑厚爽劲,所到之处,乡愁点点,写出了游子远离故乡的淡淡泪痕。

瓦上松

我们村里有很多土屋,土屋相比于现在的混凝土结构更憨厚,朴拙。我走近母亲居住的土屋,一缕陈年的月光刚好迎面而来,抚摸我背井离乡的脊梁,像母亲,像多年不见又拙于表达的情怀。老瓦是老屋的羽毛,羽毛湛蓝,过了很多年依然未改朴拙的质地。

老瓦在乡村的夜里格外安静,任凭月光的清流淙淙流淌,濯洗乡村的艰辛,带去苍茫的风尘。一片老瓦安放在老屋上久了,就成了乡村里的精灵。

雨夜,雨声代替了月光的关照,落在瓦当上清越,悦耳。我喜欢躺在老屋里听雨滴落在老瓦上的声音,像瓦松们的窃窃私语。“这串是我的珍珠手链,要多透明就多透明?!薄罢獾问俏业拇礁啵⒘?,微甜,像两个月前春天的那场雨。只是那时我们刚刚睡醒,还有冷的风,呼啸而过?!?/p>

雨夜里,老屋的屋瓦上起身站起那么多瓦松的精灵。有的在双手合十,心中默祷着什么。有的张开胖乎乎的手臂,好像一踮脚就能穿破一千层夜雨,飞向夜的殿堂,更多的,是沉睡了许久,期盼到一场淋漓的雨,而欢呼,而雀跃,而顺着笔直的瓦当在水流中嘻戏。

我看瓦松时,像面对幼年的自己。眉尖上尚有一滴夜露晶莹,摇摇欲坠,瓦松屏住呼吸,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天地凝集之水。我喜欢在瓦垄上行走,那么高,以为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可以看见远处的庄稼,可以看到白杨树的树梢,甚至也能和一株瓦松那样,一踮脚,飞向无边的苍穹。

民间的瓦松,是苦水中泡大的孩子,生活教给了它们隐忍,可以熬过漫长的久旱无雨的日子。这时的露珠是瓦松的依靠,是母亲,一滴一滴珍贵的乳汁,告诉它们坚强活下去?;钕氯ゲ庞邢M?,活下去才能和乡村一起见证时光的更迭??嗨锱荽蟮暮⒆?,往往天赋异秉。赤脚中医虎子爷,把瓦松在竹簿上风干,可以入药,治便血,鼻衄。

我小时顽劣,不是下水捉鱼,就是爬树捉鸟,所以身上常常挂彩,一如英雄归来。母亲嘴里说着狠话,却又命我爬上老屋的屋顶。新鲜的瓦松捣碎,可以止血——乡下的母亲往往无师自通,土法炮制的民间验方,能止住我们的清贫与疼痛。

《唐本草》赋予瓦松一个诗意的名字,昨叶何草。可入画,一缕月光,一片老瓦,一株青苍的瓦松,擎一枚小小的红花——那是微缩版的莲花,可以安放乡间的清贫,也能普渡那么多困顿的光阴。

我却宁愿叫瓦上松。叫起来醒目,明亮,就像村里一个小麦肤色的孩子。

唐朝的李华应该也是瓦松为数不多的拥趸者之一,写了一首《尚书都堂瓦松》,我愿意如数剽窃,不怕落个盗用版权的罪名。为了瓦松,值。

尚书都堂瓦松(唐李华)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刈麦的姿势

麦子长在《诗经》里,“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穆夫人《载驰》里的经典意象。一场春雨,打湿了《诗经》,也打湿了我们村外的麦田,一株株青青的麦苗,长长的田畦,风一翻,就翻到节气里的芒种。芒种,也是杜鹃的节日,杜鹃啼血,我总以为是替我们村里的人啼血,霜降播种,冬日的冷风中灌水,施肥,打药,少了哪个环节小资伪小资们也看不见风吹麦浪的场景。

耕耘播种,一写到纸上,都显得轻飘,失去了稼穑的分量。我也是,写过一本书,《住进一粒粮食》,天玄地黄的封面,内容越看越觉得单薄。甚至有时想,就这水准,肯定不能传世(我常跟自己说,也就是自言自语,写字一是图了写字的快乐,二还能得到一点儿稿费,三就有些目的难以告人了,竟然想靠一本薄薄的册子被将来的文学史抽上那么一鞭子)。

《齐民要术》里,麦子作为重要一章出现?!奥螅橇嫉卦虿恍胫??!彼得髀笞铀湟?,也不是哪里都能成活。我小时,村外有片盐碱地,长兔兔酸草,长蓖麻,种下的麦子金晃晃一片,像牛毛,一个穗头上只有三五粒秕子。倒是盐碱地里的硝盐,村里人常在饥荒年代取来,刮地皮,入水沉淀,成土盐,味苦,吃了长大脖子。

我上学的日子屈指可数,没学过《观刈麦》,但学过李绅的《锄禾》,小时坐在一间土屋的土台子上摇头晃脑,至于内容,大凡国人无人不晓,晓是晓,但我相信除了真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没几个人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若是真晓了,相信也不会动辄某身居要职的大人把人民币藏在煤气罐里。煤气罐不安全,是消防保密工作做的不好。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笨窗?,麦子说熟就熟了,母亲在麦收的前夕开始磨镰刀,蘸着月光,映着小河里的流水,抽刀断水,麦子到了安抚众生的节气。

我是现实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但却经?;岜晃鹘讨械哪承┭源恰⑿形腥??!澳惚刂丈砝涂嗖拍艽拥乩锏玫匠缘?;你必流汗才能糊口;它也必长出荆棘和蒺藜来,要不畏劳苦在其间一直找寻菜蔬和口粮,才得以活命?!闭馐巧系鄱匝堑彼档??;褂谐<轿鞣降缬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感谢主赐予我今天的一切。感谢主赐予我粮食蔬菜让我生存?!?/p>

麦子一直是母亲的信仰。蘸着月光打磨的镰刀在手中挥舞,母亲的汗水滴滴洒落,我知道,夕阳染红的天空里,必有母亲的血脉在流动,一年过去,去年此时,母亲偶尔还拖着病体,弯下身来,捡拾遗落在地上的麦穗。

那些麦穗颗粒饱满,是母亲孕育的儿女。而今,你去了哪里,那里有没有金黄的麦穗?

乡村舞蹈家

我们村是个天然的大舞台,虽然没有百老汇在世界上出名,但历史要比百老汇悠久??此男√於?,踮着脚尖在舞台上砰砰擦擦,老担心那纤细的足尖,会不会时间长了长成畸形,美丽的女舞者嫁不到好人家。我家早年也养鹅,跟天鹅同宗同祖,成份不同,但姿势一点也不逊于它们。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甭姹鐾跗锒斓哪昙途突嶙魇?,我七岁还在河滩上尿尿和泥,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鹅走路的姿势高傲优雅,像整个村庄的女主人,粗门大嗓。夜打三更,伸手不见五指,黑狗用爪子扒拉一下眼皮,还是撩不开浓密的夜色,恹恹睡去,梦里和赖五家的花母狗在青碧的田野上谈情说爱,追逐奔跑。鹅不睡死觉,听见土墙上窸窸窣窣,但绝不声张,只等那黑影走进门口,振聋发聩地“嘎”了一声,就拧上了来访者的黑影。这时的鹅不是舞者,是我们看家护院的兵丁。多少年后,金盆洗手的黑三一跟我父亲说起我家的那只大鹅,还心有余悸。

蝴蝶作为一个美丽的意象,不可能出现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尝遍百草的李时珍,想不到也对蝴蝶做过名目上的考据:“蝶美於须,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闭馐敲姥б庖迳系牟?,和代号为1321号的蝴蝶台风大相径庭。171名五艘渔船上的渔民,75人下落不明。

母亲在老河滩上种了一片油菜花,粉的,黄的,黑的,蓝的蝴蝶都赶来开party,光影闪动,一派热闹场景。舞蹈跳的是好,但母亲不喜欢,说这么多蛾子,不知道要生下多少害虫。我不管,矮矮的个子在花丛里上串下跳,和着蝴蝶的节拍。

傻二是我们村里的活宝,智商不高,但常与人为善。傻二放羊,嘴里噙着一只柳笛召唤羊群来来去去,谁家若是有了急事,把羊群教给傻二可以一百个放心。傻二穿着姐的红棉袄,像一团红色的云,在老河滩上飘来荡去,舞蹈的姿势堪称完美。

月下佬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送给傻子一个傻女当老婆。风吹柔波,河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傻子和傻女凑在一起放羊,凑着凑着就凑到了对面的小树林。满面羞红地出来,二大爷问,傻二这是干嘛去了,不好好放羊。傻二看看傻女,扭捏着说,跳舞。

天知道,那舞是天籁之舞。村里的男人以后憋不住了,也对女人说,好了,我们去跳舞。

坠子余韵

坠子来源于东京开封,属于民间戏曲的一种??飧习溉缟竦陌笕舜蟾盘∈焙?,由嫂娘领着,沿着曲折蜿蜒的阡陌,到别村,去听坠子戏。

我不需要谁带领,黑黢黢的夜里一个人,循着刘二瞎子一阵紧紧慢慢的催声鼓,就能找到一棵大树下。唱坠子戏最好的地点应该就是村口的大树下,风清凉,星闪烁,月漫洒,刘二瞎子总能在敲过第一波催声鼓后,喊来村东村西的乡邻。本村的,端着碗,蹲在石碾子上。有小孩穿行于单薄的夜色,爬上矮矮的麦草垛,入定,听刘二瞎子喝了一口酽茶,咳了一声嗓子,开始慢敲简板,轻曳二胡。

坠子戏不同于正本大戏,生旦净末粉墨登场。有时一人,脚踩鼓(极像现代人的架子鼓,不过没有那么疯狂,闭上眼,像吃了摇头丸)。简板放于案上,怀中一把坠子胡,只是念白时方才停下,慢摇简板,道出那些月白风清的念白。有时两人合作,往往另外一个是女的,这样但凡出现旦角,就不用刘二瞎子捏着嗓子装女人了(尽管村里的小媳妇很喜欢刘二瞎子的女人腔,柔起来能让男人肝肠寸断,能让女人泪眼朦胧)。

我不识戏,按二大爷说的应当归于戏盲之流。但我很善于走进坠子戏的某些经典章节,穆桂英骑马闯进天门阵,一杆银枪左挡右刺,杀得敌军鬼哭狼嚎。少年罗成,一身素白盔甲,可惜被一位乡间扶乩之人下了诅咒,英雄命短。有时我想,我若是生在古代多好,可以“月亮娘,八丈高;骑白马,带洋刀;洋刀快,割韭菜。”这是二大娘教给我的童谣,跟由坠子书产生的英雄情结不搭。

说书不说书,上场四句诗,相当于一副中药里的药引子,我以为是最好的诗。“说的是墙上画马不能骑,地上画牛拉不动犁。门框上有个大头钉,拔下来是个黑窟窿。”

夜就真的黑下来,大槐树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听者进入冥想状态,一会儿冲进敌军阵营,砍头宛如瓢切菜,一会儿后花园里诉衷情,你侬我侬。说者近乎痴人,忽而横眉立目,怒叱佞臣秦桧,忽而躬身如猫锦衣夜行,是鼓上蚤时迁,潜入宋军营帐。

有一次二大爷从状元刘楼罢戏归来,内急,钻进一片小树林。忽而眼前豁然明亮起来,俨然一座旧时庭院。门口有一年少女子,手提灯笼,嫣然一笑竹篱间,二大爷登时看见自己身上着了一件青衣长袍,口有吟哦:“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保床黄?,二大爷毕竟读过两年私塾,吟诗时也摇一把破蒲扇,手拈几根黄短须,二大娘谓之“发烧了,烧的不轻?!保?/p>

以下情节近似于蒲松龄笔下的神狐鬼怪,是二大爷一个人的聊斋。醒来,茫茫霜地,空无一人,唯见新坟旧坟,掩映于枯草间。

乡间谓之“鬼打墙”。

芝麻小史

小时随母亲种地,常有缺苗的地方,于棉田,豆田之间,捏几粒芝麻种上。我并未见过像模像样的芝麻田,大概是收成太低,不能填补我们贫寒生活的空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许是安慰自己,也许是告诉我日子不会总是这般苦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人做事要衡量,不能顾头不顾腚。

芝麻即巨胜,不知为啥如此渺若微尘的物件起了这样一个大名字,很像现在小孩叫天豪,文豪,不知能否承当得起。芝麻分黑白二种,我们村一般种的是白芝麻。黑芝麻吃了据说能滋补肾阴,生发(我头发少,可能是吃黑芝麻少的原因,哪天起了兴头也种一片黑芝麻,以作验证)。

清代吴其濬有《植物名实图考》,开卷谷类即是胡麻。一带上胡字,一股西域风沙就扑面而来,想来张骞大人出使西域时的车马不少,胡豆胡蒜胡芝麻,林林总总。不像现代人出国考察,专找奢侈品市场,满载而归为了哄夫人眉开眼笑。

最为形象的还是《本草》,云: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黑者为巨胜。其油正可作食。狗身上的虱子,想也比人身上的大不了多少,这是民间文学的直白所在,不用大费周章考据。方茎亦是,除了芝麻大概找不到可以长成如此规矩形状的草木。

秋日长天,母亲在棉田里摘棉花,我便找个僻静的树下,找成熟后的芝麻杆,汗衫铺于地,将芝麻杆倒立,敲打出很多状如狗虱的芝麻,入口,其味芳香,赛过口香糖。母亲收获芝麻,是捆扎成束,置于窗台,几日晴天,便可轻轻敲打出芝麻。.

乡下芝麻的作用有三。一是用来做芝麻盐,放入砂锅炒熟,加入青盐,擀碎。炎夏做凉面,几丝胡萝卜丝,几片青嫩黄瓜,撒入擀碎的芝麻盐,清爽可口。

二是做焦叶,常在逢年过节时,母亲要炸一些面食做供品,祭献天老爷财神爷灶神爷床神各路神仙爷爷神仙奶奶。另和一小团面,擀到薄如蝉翼,中间轻划几道,撒上芝麻,入锅,炸至金黄。口感酥焦。

三是换香油。是换而不是买(那时用来交换的东西很多,我很少见到钱的样子,集市上鸡蛋可以换油盐,粮食可以换蔬菜,多余的蔬菜甚至可以换一块碎花棉布。交换方式简单而颇有古风)。小磨香油顶属李庄的香油李家做的最好,开坛十里香,香油李走过村子的上空一天香味不散。香油李不吆喝,香味儿是最好的广告,敲梆子,一只油渍汪汪的香油棒子能浸出二两香油来。一驾木牛车,吱吱呀呀,左边是一陶罐香油,右边坐着香油李的女儿香香。那时的小伙伴一看见木牛车进村,便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是做香油李家的孩子该有多幸福,天天闻香油味儿,比老天爷的日子还好。

母亲视香油为奢侈品,墙上挂着一根细铁丝,一段砸成扁平状,叫油蘸子。一般只蘸三下,偌大的一口黑铁锅,漂着的油花几可忽略。

常见的乡间作物里,我很少想到芝麻的存在,芝麻像一位腼腆的女子,即使出门也扭扭捏捏。十几岁的时候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芝麻的身后有一扇神秘的大门。真的喊声“芝麻开门”那扇门就能自动打开么?里面是黄灿灿的金子,可以终生享用不尽?后来知道那是神话,属民间魔幻主义范畴。

本来想写一篇有关芝麻的小史,闲来翻书却读到苏轼东坡大人的《服胡麻赋》,“状如狗虱,其茎方兮。夜炊昼曝,久乃藏兮。茯苓为君,此其相兮。我兴发书,若合符兮。乃瀹乃

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p>

未敢生相比之心,只当“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的小小芝麻能补补我的文学之虚。

马蜂菜托以及延伸

《随园食单》里面没有这种吃法,马蜂菜切碎,加十三香,青盐,土鸡蛋(我们家不可能有别的鸡蛋,那时虽日子清贫,食用的却是天生地养的食材。不像现在,一枚鸡蛋也能造假,等于浪费智商)。做马蜂菜托可以用两种面,一种叫死面,即不添加酵母。一种叫发面,母亲用苘麻叶包好风干的酵母头挂在门楣上,敲碎,用清水泡好,和进面里。

蒸好的马蜂菜托像鞋底,特大号。需分成若干小块,一家人分食。吃法同生日蛋糕,不过不用叉子小勺,含义亦大相径庭。

袁枚主张性灵说,虽有后人以恶言概之,但对源远流长的舌尖文化功不可失?!端嬖笆车ァ芳牵骸罢∧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绷碛小端嬖熬右称住分腥绱嗣栊绰沓蒈龋骸懊畈豢裳裕壅呖扇?,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可见对马齿苋是一往情深。

我对马齿苋的认知来源于邻村,村名叫菜园,所以村子里种了很多蔬菜,西红柿黄瓜茄子。

夏日午后,母亲教唆我去偷东西。有风爬过河梁,菜园村的人正是午休时间,知了声鼎沸,像是热锅里下饺子。菜园子以茂密的花椒树作为篱墙,只有极小的空隙。往往遇上这种情况越不能慌张,掰下树枝上的尖刺,恰好容下童年。偷的不是别的东西,是马齿苋,西红柿黄瓜架下,有的是。目的只有一个,想吃母亲做的马蜂菜托。

马齿苋楚楚动人在我的少年时光,也清清秀秀躺在诗人的菜篮子里。嚼一口马齿苋,随口吟哦的诗句也便青青展展,颇具草木之韵?!翱嘬拇倘缯耄沓菀兑喾?。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这是一大清早看园人顶着唐朝的晨曦去给杜甫去送野菜,菜篮里有莴苣,有马齿苋,上面尚有晶亮的露水。不知当下若有人送某位大人物两把野菜,会不会随手丢尽路旁的垃圾箱里?

再者说来,马苋愿不愿意与此等人为伍也很难说。

马齿苋在南方又称马兰头,也有人叫红梗菜。这样看来,马齿苋属于平民阶层,其更引人注目的是人送外号“长命菜”,所以导致人们趋之若鹜?!妒呤痴姹省分幸玫囊皇酌鞔逖怨欧纾骸奥砝疾辉竦?,丛生遍原麓?!笨杉沓蒈鹊亩朔缱吮榧按蠼媳?。

村医胡半仙有一灵验妙方,据说传了祖宗好几代,常有患痔着慕名而来,不消几日,风采重现,不用再夹着屁股走路。胡半仙家的土墙上,挂满了悬壶济世妙手神医的锦旗。二大爷某日透露一个重要信息,狗屁神医,还不是一把马蜂菜捣碎糊上。信然,《蜀本草》有据可查,“治痔要药?!奔虻ゼ父鲎执镣噶撕胂傻幕?,功劳全在马齿苋身上。

不过马齿苋不居功自傲,依旧月白风清,长在我们村的菜园子里?!毒然谋静荨酚治轿逍胁?,是易经的延伸?;茨先思也善浞示ィ哉肼浦?,浸水中揉去其涩汁,曝干如银丝,味极鲜,且可寄远。

如果哪天你收到宛若银丝的乡愁,那是故乡寄来的马齿苋。

以上发表于《山东文学》11期

乡村蛋考

一个问题,难住了很多史学家,生物学家,乃至哲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相当于另外一个胡搅蛮缠的理论:鸡生蛋,蛋生鸡。惹得一不小心用一根筷子敲死村西的泼妇刘寡妇家生蛋的芦花小母鸡的二大娘,直抹泪。刘寡妇两片刀刃似的嘴皮子一张一合生下去,不知要生出来多少歪理邪说。

鸡和鸭,都是典型意义上的乡村坚守者,断不会登堂入室出现在城市高大的落地窗前,喝牛奶品咖啡。那楼太高,不接地气,无草木陪伴,一层层钢筋水泥浇筑的,只属于人类的小笼子。

我吃咸蛋,专爱吃黄?;朴土饕纾粲旰蟛屎?;香味四溢,钻进每一个毛孔;蛋白太咸,像塞了一嘴盐。(原因是母亲腌菜腌蛋时常用李二代销点卖的喂牛用的大粒盐,便宜。牛同于人,白日里拉犁拉耙,出一身汗,要补充盐分,否则,第二天就会趴窝。)

母亲在时,不能听见春天里赊小鸡赊小鸭的吆喝声,好像极具诱惑,一定要买上几只。乡村小贩,心眼实诚,卖不说卖,给钱也不要,只赊。这彰显出穷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某种大度。顶多记下门牌号,家里头谁谁的小名。来年再到村里上门讨要。(这其间瘟疫,失窃,人为下毒的生死叵测,几可忽略不计。)

时间能证明,诚信的硬度和合理存在性。

村外二里有集市,逢集多为老翁老妪挎一土篮,土篮盛有尚有鸡鸭体温、鸡屎鸭屎的鸡蛋鸭蛋。朱门酒肉臭,穷人卖鸭蛋。蛋在这时充当了村里人的日常用度。油盐醋,小孩用的铅笔作业本。黑与白,穷与富,蛋睁着那只圆滚滚的大眼睛看着,无可奈何。要不岛国作家叫春树的那位,有次在耶路撒冷说: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这种靠边站充满悲悯,良善,属于那种毫无理由的原始心态。

我看蛋时,易冥想。想蛋壳里的盘古,打了个哈欠,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头顶天,脚踏地,脖子上青筋突突直跳,撑开万物生长的天与地。人不自知,好折腾,说不定哪天你的那枚蛋看不下去就会自动闭合。滚蛋,完蛋,混蛋,虾扯蛋,说的基本上就是这层意思。

这是贬义的蛋,蛋依旧一派圆融,啥也不说,眉目清秀活在我们的冥想里。当你学会画蛋,大致就搞懂了人生的基本道理。

白菜的胡子

白菜生北地,不仅仅是我家的北地,是北方的北地。白菜原名叫菘,意即像松柏一样耐寒。小北风刮着,我家的白菜在雪地里站着。《神农本草》里也有白菜,“久服耳聪目明”,所以村里才没那么多傻子。

齐白石大概是白菜吃多了,脑子里靑凌凌长出一棵大白菜。有人不屑,以为画松,画仙鹤,画梅花傲雪,富贵牡丹才是大家该有的风骨。谁知道世人不领情,偏偏把大师的帽子戴在画白菜的人头上,这多少有点反讽。

我家也种白菜,一级标准的,母亲不舍得,到集市上卖。现在我还记得,赶集那天刮着白毛风,昨夜下的雪,薄却极滑。过了晌午头,没遇见一个买主。又拉回来,放进地窖了。我明白,这是要放到年后,青黄不接,换个仨瓜俩枣。

说了,一级的不让吃,只能吃白菜里的残次品。叶子靑,但劲道。后来残次也吃完了,只好吃白菜疙瘩?!恫烁贰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村后杨二爷也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

我只爱吃白菜的胡子。胡子是白菜根须,比疙瘩容易入味,老了不成,一嚼一口渣。后来想,不该那么挑食,要是吃了白菜的全根,说不定也能成个啥啥啥。

地瓜当家

地瓜不是瓜,谁都知道。地瓜又叫番薯,番邦舶来的东西,原产地在印第安,不准引种,否则可招杀身之祸。后传入菲律宾(看来那时候就不怎么友好,到现在还一直给我们使绊子)。

相传,明朝时有两位在菲律宾做生意的中国商人,设法将番薯藤编入竹篮和缆绳,漂洋过海,便改头换面成了中国的地瓜。

地瓜不好分类,说不上属粮食还是经济作物,但有一个漫长的时期,由地瓜统治着乡下人的日子。村里人,至今有好多人胃酸,胃溃疡,说是当年吃地瓜吃伤了,一看见地瓜就想跑。地瓜不管,夏日青藤葳蕤,秋日鼓胀似大地乳房(我始终觉得这是我的发明,大地的乳房,香甜,一点也不暧昧)。

在村里,地瓜有N种吃法:

其一,喝地瓜糊涂。小时候总爱问前院的六奶,总喝糊涂是不是能把人喝傻,脑子里灌进去的都是糊涂,成了榆木疙瘩——不开窍。到底也没糊涂成那样,难得糊涂嘛,郑板桥大概也喝了不少糊涂,喝大了,悬腕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几个流芳千古的大字。

其二,人畜通吃。把一些成色不好的地瓜洗净,上箅子蒸熟,人吃,猪羊也吃,看家狗饿了,照吃不误。我很少吃,看见黑乎乎的一大锅,心怯,胃里淌酸水。

其三,做地瓜粉。那时候几乎家家,入秋了都会做好多帘子地瓜粉条。生地瓜粉碎,大缸上面放个大箅子,三个人对角揣,使渣与淀粉分离。下地瓜粉时,老黑叔用漏勺在滚烫的沸水上方,捶自己的胳膊,生粉条下水洗个澡就成了熟粉条。晒干,可储备一年,用于猪肉炖粉条。香,香到现在一点不改味道。

其余吃法各种,不怕没吃到,就怕想不到,村里人会变着法儿将地瓜做成吃食,填充肚皮。

据说,地瓜是世界卫生组织评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不得了,相当于穷乡僻壤,罄尽所有,培养出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叫人扬眉吐气。

我最怕窝头,地瓜面做的窝头。母亲管地瓜窝头叫橡皮窝窝,劲道,比当下的亲(清)嘴牌口香糖耐嚼。上学前,窝头里放上辣椒酱吃了四个,路上捎带俩,到学校,a,o,e,i,u念到i满地打滚。撑的。地瓜当家的年代,谁都恨,都怨。又感念地瓜的好,说要不是地瓜,早去见了马克思。

补遗:漂泊的地瓜

地瓜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们村,从菲律宾迎风破浪而来,扎根在穷乡僻壤。我妄图在《诗经》中找到地瓜的影子,无果。只能从我家的一亩二分地里拎起一根长长的藤蔓,打量着这位流浪诗人。

母亲栽种地瓜,用去年留好的优等地瓜做种,搭建简陋的小弓棚。到了初夏,剪下若干小段,栽种在南岗子上的麦茬地里。头天晚上烀好的黄豆,施在地瓜旁边,大有红袖作伴好读书之意。

地瓜的生命力不可谓不强,若不然也不会编在竹篮或缆绳里漂洋过海,再次萌发生机。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就是那么神奇,上苍赋予断肢再植的能力。相比,作为高等物种的人就显得矫情了许多。

我们一帮熊孩子,在初秋的田野上乱窜,像一群盲无目的奔跑的兔子。累了,饿了,就地取材,捡来枯枝败草,用土块堆成地锅的形状,烧红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消半个时辰,田野上就弥漫起地瓜的焦香。

根据科学研究,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中恰恰缺乏这种重要元素。我想母亲肯定不懂这些,在贫寒的日子里,栽种一小片其貌不扬的地瓜,只为一家人果腹。

烤地瓜的发源地,严格来说来自我家乡附近的平阴县。

据史载,乾隆和铜牙铁齿的纪晓岚当年到济宁巡访,夜宿平阴县城,晚上到城西关帝庙游玩,老远忽闻一股浓郁的香甜味。纪大烟袋忙不迭买了一块送给乾隆,登时龙颜大悦。(这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作为民间故事自有存在的价值,与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小时候的玩伴土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典型,与地瓜有关。父亲有一年在建筑工地摔折腰,躺在床上,母亲既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又要照顾父亲,迫使土生不得不离乡背井,做了一只漂泊的地瓜,在北京卖烤红薯,后来听说混得不错,在皇城根下娶妻生子。

大略故乡的地瓜有灵,瓜瓞绵延,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冥冥之中,佑护着我们的村庄与乡邻。

淤泥解作白莲藕

村东有池塘,塘中有藕。藕花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周敦颐的笔端一路旖旎而来。感染人,却感染不了无心之人,翻一翻现世档案,能贪的、有机会占的有几个能出淤泥而不染?

塘后有庙,六尺见方,泰山奶奶庙,庙小,装不下大神仙。泰山奶奶的牌位也是我们家族的宗祠,说来话长,另附一章做解。藕有心眼,藏拙,不轻易示人。我们村里的小孩才大多不笨。许是藕吃多的缘故。

乡村吃藕常见的吃法:凉拌藕片。横切,蜂窝煤样的小眼,可用一根筷子挑着吃。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是说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属抬杠专业人士,像斗鸡。四五枚鲜蒜,捣成蒜蓉,青红辣椒丝,穿插其间。藕要焯水,去生即可,万不可煮过,过而面庞黧黑。加村西李二奶家娘的陈醋,加盐,加北周庄周香油的小磨芝麻油。拌而食,青红白三色,鲜脆而真诚。

是村里姑娘最爱的一道小菜。月下桥头,蟋蟀轻弹,有搂抱在一起的青年男女。女说,等过了门,你给我凉拌藕吃。男说,拌藕,生的娃儿也聪明。拌藕,就成了伴偶,拌一辈子藕。这听起来属现实主义文学的笔法。

二一种,炸藕夹,这道菜一般过年才能吃上。母亲将藕切片,双份片,尚余边角藕断丝连。肉末,是村东胡大海现杀的猪肉,无注水,无病变,纯天然,绝非某道大江大河上的不明漂流物。猪肉剁成肉末,以姜末、葱末、少许酱油、盐拌匀,夹于藕夹间。裹以面糊,沸油煎炸,色泽金黄即可装盘。

我那时尚小,却也不敢偷食。母亲信佛,要除夕之夜供奉玉皇、财神各路神仙。就这样眼巴巴看着过了初一,迫不及待抢一口老天爷的吃食。其实炸藕夹热吃最佳,嚼一口,香,酥,满嘴冒油。其味,绕舌三日而不绝。

于江南吃过糯米藕,亦好,清甜,绵软,有江南烟雨之风。其色温润如玉,颇有质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闭上眼,桨声欸乃中掠过江南少女的淡白衣裙,恍兮惚兮天上人间。

藕有好名声,观音之莲,莲开并蒂,菡萏香销翠叶残。设若住进一片荷叶下的村庄,其情其境,断不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南山。间或蛙声起伏,鱼戏莲叶东南西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当真成了莲花之子。

那是白藕与青荷组构而成的哪吒,属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

以上发表于《啄木鸟》2014年9期

装了一肚子的风

不是气的,没人气一个不会说话的风箱。风箱是父亲的专属器物,一场病侵袭了父亲的半个身子,只能坐在灶王爷身边拉风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总是慈祥不语,一任风箱呱嗒,呱嗒,串连起单薄的乡间夜色。

我见过木匠爷造风箱,木匠爷本身就是一只风箱,晚年后胸口憋闷,像一只老旧的风箱,风叶残缺,喘不过气来。不过唯木匠爷做的风箱好,薄薄的梧桐木片,拉杆是黑槐树芯,以鸡毛做密封垫,环保,且有清晨雄鸡啼鸣的清脆。

梧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当年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号召兰考栽种梧桐树,我们村里也栽了很多梧桐树。桐木板,音色薄脆,适宜做乐器,你若日暮走进我们村里,会不会怀疑走进一座民俗音乐馆,弹的是夜鸦归巢,弹的是风吹麦浪,弹的是碧草连天。

我不那么想,我的思想里往往是枯山瘦水。

一位枯瘦的乡间老人,坐在村前的石板桥头,怀抱的是一把失传的焦尾琴?!逗蠛菏?#8226;蔡邕传》里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蹦敲酪粢欢ㄊ抢醋宰龇缦涞哪侵晡嗤┦?。风箱,焦尾琴,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只一次对话,便留在泛黄的竹简里。

装了一肚子的风箱,属大肚能容之士,容得下乡村的冷暖苦寒,也能容得下屑小的压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里的采桑女,苛政猛于虎里的乡民,背景中都有一只等待的风箱,有眼巴巴的小儿女,坐在瘠薄的暮色里,??创堆?,守望踉跄的脚步归来。

乡村游走的铁匠马三,有一只风箱里的战斗机。儿子马大宝,个儿刚好和风箱一般高,前脚立定,后脚蓄势待发状,将打铁的风箱拉得有声有色。豆腐坊的阚婆,总爱捉弄,说:大宝打小练,以后娶个媳妇保证受活。于是满脸被火星子点了雀斑的马大宝更卖力气,铁匠炉里的火星子三尺高。

后来,马大宝娶了阚婆的女儿阚桂枝,阚婆不得已落下帮衬受活的话柄。

风箱装了一肚子的风,练的就是乡野吹过一阵猎猎风尘的吐纳之功。吸,是屏住气活着。呼,是普渡——渡人,亦渡己。

来福与莱菔

来福是我们村里的傻子,哪个小孩要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大人就说来福来了。

来福真的就来了,头上带着一顶瓜皮小帽,脑袋后面曳着一条鸡尾巴似的小辫子,来福是个哑巴,哑巴来福的四肢表达能力超强,用现在的话说能上达人秀。胖乎乎的来福撕开嘴巴,是问你吃饭没,靠着土墙拿大顶,然后又猫手猫脚状贴着墙根走,是说昨天看见二大爷的萝卜田里有小偷,拔了几根萝卜。

我们没来福那么幸运,来福家祖上是地主,一场运动后来福爷爷被屎尿和唾沫星子淹死了,可后院埋着好多小罐子,罐子里头有光洋,家里没钱花,收光洋的就来了。来福最喜欢吃的是羊肉萝卜陷包子,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睛,鼓着腮帮子,站在孩子堆里馋死个谁。

莱菔是萝卜,跟来福一个叫法,但来福不是萝卜,来福只是喜欢吃萝卜馅的包子。萝卜分为青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和樱桃萝卜。村里人常吃的是红萝卜和胡萝卜,青萝卜吃了太顺气,往饭场一站放了一个悠长的萝卜屁,太煞风景。胡萝卜比较好亲近,长得水灵,要不莫言家也不会种那么多胡萝卜,不种那么多萝卜也许莫言就写不出《透明的红萝卜》,(我相信那篇小说里说的肯定是胡萝卜,而不是大如牛犄角的红萝卜,那么大再大的太阳也不会透明)。

樱桃萝卜是好玩好看的品种,村里也就外出贩大米的乔二欢家种,据说去安徽贩大米在大车店睡了一个女子,女子说好吃不,比樱桃萝卜好吃不?乔二欢忙不迭说,好吃好吃,就是不知道樱桃萝卜是啥萝卜,回家时带了一些种,房前种了一小片,糖醋樱桃萝卜,想想,就嘎嘣利溜脆。

莱菔,《尔雅》中叫荚,芦萉?!端滴摹分杏纸新?、荠根。到了《广州齐物志》才接近了现代称谓,罗白。听起来像个俊美的乡村后生。

来福也算俊美,但不止是形式上的那种美。一个哑巴,半傻,能有多美?时候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村里的人记住曾经有过一个叫来福的孩子。那年下大雨,河水暴涨,二大爷家的小芹想去对岸喊二大爷吃饭,绾起裤管走到青石板桥的中央,上游冲下来的一根木檩子,横着把小芹推进湍急的河水。中饭时间,河岸上没有人,只我们村的来福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在吃萝卜羊肉馅的包子?!鞍 钡匾簧耸种械陌樱游枳鸥觳餐謇锱?,一边“啊、啊”地大声呼唤。谁知道半道又折返回来,扑通跳进浑浊的河水。村里人赶来,小芹趴在檩子上,走了半里多地才发现来福漂在水上的身体。

二大爷年年种胡萝卜,小芹年年包羊肉萝卜陷的肉包子,逢年过节,送到来福的土坟上。

莱菔入药主要是莱菔子,是本草里走出来的孩子,入脾、胃、肺经,消食除胀,其性和平,其味不峻,无偏胜之弊。

我们村里的人都爱吃萝卜,胡萝卜,吃萝卜的时候常常想起来福。昨天回家去看即将收割的麦子,我还看见二大爷家的田头长了几棵夏萝卜,球形的白色花蓬,青碧的叶子,向麦田张望,一定也有一双幸福的大眼睛。

乡村书法家

我们村里严格说来没有书法家,甚至能提笔写字的也不多。

当年有仨,老会计,人瘦而黑,写字就写瘦金体,七仰八叉,账单倒是做得挺仔细,某年月日,公社革委主任二杆子来村里调查,赊李二年家一只老母鸡(芦花母鸡,鉴于还有下蛋的可能,挖河时用一个半工抵。)老师,乡下穷,但绝对尊敬知识分子,一个村里的人都喊老师,概莫能免。老师写粉笔字顺手了,用毛笔太软,干脆撅一根秫秸梃子,蘸墨汁,写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对联,有粉笔字的朴拙,这是有人出嫁女儿。下一个要算上我爷爷,我没见过,只见过爷爷的一支笔筒,年深日久,成了紫檀色,但绝对不是要命的紫檀木料。我爷早年吸大烟,我想写字肯定抽象空灵,一撇在天,一捺在地,一点一横都在空中游弋,这些笔画早晚自己能相聚在一起。

我想说的还不是这,头一个想到的是蜗牛,儿时在村口的石板桥上,从河里捉几只蜗牛,放在石板上,左右以青砖做成一段跑道,当然没有国际汽车拉力赛的惊险刺激,摔泥碗为号,几只蜗牛卖命向前爬。后来我看过一个叫《极速蜗?!返亩?,最佩服的是导演,这小子少年时肯定和我一样在村口的石板桥上组织过蜗牛比赛,梦想一只蜗牛能跑出超级赛车的速度。蜗牛爬过的痕迹就是蜗牛大师的书法作品,用笔稳,讲究格调,从不管旁观者的态度,只顾自己运腕挥毫,近乎有金石之风的小篆,下笔如刀,断尽金炉小篆香。

第二位属于隐士,像隐居南山的陶渊明。静水柔波。那时村前的小河比较清澈,不像现在,上游罐头厂的废水一开闸,浑浊如米汤,倾泻而下,青蛙,小鱼,极尽挣扎漂浮在水面上,这是能量无限污染无限的人导演的一场自杀好戏,不说也罢,说了我怕那些水中的冤魂半夜去敲他们家的窗户,索一条半条不值钱的小命。河蚌,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一个阶级,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并未完全剥夺他们洁身自好的秉性,河蚌用柔韧的斧足,配以坚硬的贝壳,在泥之河里书写逝水流年,是魏碑的忠实拥趸,笔式雄强、朴拙、自然天成(戊戌变法的康有为语)。

我最钟爱的其实是另外一种字体,蝌蚪文。夏日里的荷花开得热烈纷呈,蛙们的肾上腺激素无限分泌,这是自然给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村里多少年以来从未缺少过蝌蚪文书写的追根溯源。蝌蚪行文,其笔不凝不涩,笔画浑然天成,且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村里的胡半仙,大字不识一个却专治小儿夜哭,一枚秃笔在黄表纸上写写画画,全是别人难识得蝌蚪文,烧灰,装进红色香囊,挂在小儿脖子上或枕在头下,夜哭即止。

仓颉,双瞳四目,坐在村前的小河畔,看飞鸟掠过田野,飞翔的轨迹从容变化,心有灵犀,于是“鸟迹文”谙熟于心?!安烛∽魇槎煊晁?,鬼夜哭”。这是有关信仰的一种书写,文字即能歌功颂得,当然也能记下斑斑劣迹,别看当下某些人物风光无限,挥斥方遒,说不定哪天东窗事发,史书上也会留下并不光彩的一笔。

炊烟是一位形而上的民间书法大师,农者荷锄而归,归鸟折返故园,我们村里的风箱就组成了一幕田园协奏曲,炊烟适时登场。夜幕下的天空是百年的熟宣,一只袅无行迹的如椽大笔淡墨而行。有米芾的挺拔劲健,也有王羲之的浑厚爽劲,所到之处,乡愁点点,写出了游子远离故乡的淡淡泪痕。

瓦上松

我们村里有很多土屋,土屋相比于现在的混凝土结构更憨厚,朴拙。我走近母亲居住的土屋,一缕陈年的月光刚好迎面而来,抚摸我背井离乡的脊梁,像母亲,像多年不见又拙于表达的情怀。老瓦是老屋的羽毛,羽毛湛蓝,过了很多年依然未改朴拙的质地。

老瓦在乡村的夜里格外安静,任凭月光的清流淙淙流淌,濯洗乡村的艰辛,带去苍茫的风尘。一片老瓦安放在老屋上久了,就成了乡村里的精灵。

雨夜,雨声代替了月光的关照,落在瓦当上清越,悦耳。我喜欢躺在老屋里听雨滴落在老瓦上的声音,像瓦松们的窃窃私语。“这串是我的珍珠手链,要多透明就多透明?!薄罢獾问俏业拇礁啵⒘?,微甜,像两个月前春天的那场雨。只是那时我们刚刚睡醒,还有冷的风,呼啸而过?!?/p>

雨夜里,老屋的屋瓦上起身站起那么多瓦松的精灵。有的在双手合十,心中默祷着什么。有的张开胖乎乎的手臂,好像一踮脚就能穿破一千层夜雨,飞向夜的殿堂,更多的,是沉睡了许久,期盼到一场淋漓的雨,而欢呼,而雀跃,而顺着笔直的瓦当在水流中嘻戏。

我看瓦松时,像面对幼年的自己。眉尖上尚有一滴夜露晶莹,摇摇欲坠,瓦松屏住呼吸,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天地凝集之水。我喜欢在瓦垄上行走,那么高,以为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可以看见远处的庄稼,可以看到白杨树的树梢,甚至也能和一株瓦松那样,一踮脚,飞向无边的苍穹。

民间的瓦松,是苦水中泡大的孩子,生活教给了它们隐忍,可以熬过漫长的久旱无雨的日子。这时的露珠是瓦松的依靠,是母亲,一滴一滴珍贵的乳汁,告诉它们坚强活下去?;钕氯ゲ庞邢M?,活下去才能和乡村一起见证时光的更迭??嗨锱荽蟮暮⒆?,往往天赋异秉。赤脚中医虎子爷,把瓦松在竹簿上风干,可以入药,治便血,鼻衄。

我小时顽劣,不是下水捉鱼,就是爬树捉鸟,所以身上常常挂彩,一如英雄归来。母亲嘴里说着狠话,却又命我爬上老屋的屋顶。新鲜的瓦松捣碎,可以止血——乡下的母亲往往无师自通,土法炮制的民间验方,能止住我们的清贫与疼痛。

《唐本草》赋予瓦松一个诗意的名字,昨叶何草??扇牖?,一缕月光,一片老瓦,一株青苍的瓦松,擎一枚小小的红花——那是微缩版的莲花,可以安放乡间的清贫,也能普渡那么多困顿的光阴。

我却宁愿叫瓦上松。叫起来醒目,明亮,就像村里一个小麦肤色的孩子。

唐朝的李华应该也是瓦松为数不多的拥趸者之一,写了一首《尚书都堂瓦松》,我愿意如数剽窃,不怕落个盗用版权的罪名。为了瓦松,值。

尚书都堂瓦松(唐李华)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刈麦的姿势

麦子长在《诗经》里,“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穆夫人《载驰》里的经典意象。一场春雨,打湿了《诗经》,也打湿了我们村外的麦田,一株株青青的麦苗,长长的田畦,风一翻,就翻到节气里的芒种。芒种,也是杜鹃的节日,杜鹃啼血,我总以为是替我们村里的人啼血,霜降播种,冬日的冷风中灌水,施肥,打药,少了哪个环节小资伪小资们也看不见风吹麦浪的场景。

耕耘播种,一写到纸上,都显得轻飘,失去了稼穑的分量。我也是,写过一本书,《住进一粒粮食》,天玄地黄的封面,内容越看越觉得单薄。甚至有时想,就这水准,肯定不能传世(我常跟自己说,也就是自言自语,写字一是图了写字的快乐,二还能得到一点儿稿费,三就有些目的难以告人了,竟然想靠一本薄薄的册子被将来的文学史抽上那么一鞭子)。

《齐民要术》里,麦子作为重要一章出现?!奥?,非良地则不须种?!彼得髀笞铀湟?,也不是哪里都能成活。我小时,村外有片盐碱地,长兔兔酸草,长蓖麻,种下的麦子金晃晃一片,像牛毛,一个穗头上只有三五粒秕子。倒是盐碱地里的硝盐,村里人常在饥荒年代取来,刮地皮,入水沉淀,成土盐,味苦,吃了长大脖子。

我上学的日子屈指可数,没学过《观刈麦》,但学过李绅的《锄禾》,小时坐在一间土屋的土台子上摇头晃脑,至于内容,大凡国人无人不晓,晓是晓,但我相信除了真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没几个人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若是真晓了,相信也不会动辄某身居要职的大人把人民币藏在煤气罐里。煤气罐不安全,是消防保密工作做的不好。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看吧,麦子说熟就熟了,母亲在麦收的前夕开始磨镰刀,蘸着月光,映着小河里的流水,抽刀断水,麦子到了安抚众生的节气。

我是现实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但却经?;岜晃鹘讨械哪承┭源?、行为所感染?!澳惚刂丈砝涂嗖拍艽拥乩锏玫匠缘模荒惚亓骱共拍芎?;它也必长出荆棘和蒺藜来,要不畏劳苦在其间一直找寻菜蔬和口粮,才得以活命?!闭馐巧系鄱匝堑彼档?。还有常见到西方电影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感谢主赐予我今天的一切。感谢主赐予我粮食蔬菜让我生存。”

麦子一直是母亲的信仰。蘸着月光打磨的镰刀在手中挥舞,母亲的汗水滴滴洒落,我知道,夕阳染红的天空里,必有母亲的血脉在流动,一年过去,去年此时,母亲偶尔还拖着病体,弯下身来,捡拾遗落在地上的麦穗。

那些麦穗颗粒饱满,是母亲孕育的儿女。而今,你去了哪里,那里有没有金黄的麦穗?

乡村舞蹈家

我们村是个天然的大舞台,虽然没有百老汇在世界上出名,但历史要比百老汇悠久。看四小天鹅,踮着脚尖在舞台上砰砰擦擦,老担心那纤细的足尖,会不会时间长了长成畸形,美丽的女舞者嫁不到好人家。我家早年也养鹅,跟天鹅同宗同祖,成份不同,但姿势一点也不逊于它们。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甭姹鐾跗锒斓哪昙途突嶙魇?,我七岁还在河滩上尿尿和泥,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鹅走路的姿势高傲优雅,像整个村庄的女主人,粗门大嗓。夜打三更,伸手不见五指,黑狗用爪子扒拉一下眼皮,还是撩不开浓密的夜色,恹恹睡去,梦里和赖五家的花母狗在青碧的田野上谈情说爱,追逐奔跑。鹅不睡死觉,听见土墙上窸窸窣窣,但绝不声张,只等那黑影走进门口,振聋发聩地“嘎”了一声,就拧上了来访者的黑影。这时的鹅不是舞者,是我们看家护院的兵丁。多少年后,金盆洗手的黑三一跟我父亲说起我家的那只大鹅,还心有余悸。

蝴蝶作为一个美丽的意象,不可能出现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尝遍百草的李时珍,想不到也对蝴蝶做过名目上的考据:“蝶美於须,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这是美学意义上的阐释,和代号为1321号的蝴蝶台风大相径庭。171名五艘渔船上的渔民,75人下落不明。

母亲在老河滩上种了一片油菜花,粉的,黄的,黑的,蓝的蝴蝶都赶来开party,光影闪动,一派热闹场景。舞蹈跳的是好,但母亲不喜欢,说这么多蛾子,不知道要生下多少害虫。我不管,矮矮的个子在花丛里上串下跳,和着蝴蝶的节拍。

傻二是我们村里的活宝,智商不高,但常与人为善。傻二放羊,嘴里噙着一只柳笛召唤羊群来来去去,谁家若是有了急事,把羊群教给傻二可以一百个放心。傻二穿着姐的红棉袄,像一团红色的云,在老河滩上飘来荡去,舞蹈的姿势堪称完美。

月下佬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送给傻子一个傻女当老婆。风吹柔波,河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傻子和傻女凑在一起放羊,凑着凑着就凑到了对面的小树林。满面羞红地出来,二大爷问,傻二这是干嘛去了,不好好放羊。傻二看看傻女,扭捏着说,跳舞。

天知道,那舞是天籁之舞。村里的男人以后憋不住了,也对女人说,好了,我们去跳舞。

坠子余韵

坠子来源于东京开封,属于民间戏曲的一种??飧习溉缟竦陌笕舜蟾盘?,小时候,由嫂娘领着,沿着曲折蜿蜒的阡陌,到别村,去听坠子戏。

我不需要谁带领,黑黢黢的夜里一个人,循着刘二瞎子一阵紧紧慢慢的催声鼓,就能找到一棵大树下。唱坠子戏最好的地点应该就是村口的大树下,风清凉,星闪烁,月漫洒,刘二瞎子总能在敲过第一波催声鼓后,喊来村东村西的乡邻。本村的,端着碗,蹲在石碾子上。有小孩穿行于单薄的夜色,爬上矮矮的麦草垛,入定,听刘二瞎子喝了一口酽茶,咳了一声嗓子,开始慢敲简板,轻曳二胡。

坠子戏不同于正本大戏,生旦净末粉墨登场。有时一人,脚踩鼓(极像现代人的架子鼓,不过没有那么疯狂,闭上眼,像吃了摇头丸)。简板放于案上,怀中一把坠子胡,只是念白时方才停下,慢摇简板,道出那些月白风清的念白。有时两人合作,往往另外一个是女的,这样但凡出现旦角,就不用刘二瞎子捏着嗓子装女人了(尽管村里的小媳妇很喜欢刘二瞎子的女人腔,柔起来能让男人肝肠寸断,能让女人泪眼朦胧)。

我不识戏,按二大爷说的应当归于戏盲之流。但我很善于走进坠子戏的某些经典章节,穆桂英骑马闯进天门阵,一杆银枪左挡右刺,杀得敌军鬼哭狼嚎。少年罗成,一身素白盔甲,可惜被一位乡间扶乩之人下了诅咒,英雄命短。有时我想,我若是生在古代多好,可以“月亮娘,八丈高;骑白马,带洋刀;洋刀快,割韭菜?!闭馐嵌竽锝谈业耐ィ勺棺邮椴挠⑿矍榻岵淮?。

说书不说书,上场四句诗,相当于一副中药里的药引子,我以为是最好的诗?!八档氖乔缴匣聿荒芷?,地上画牛拉不动犁。门框上有个大头钉,拔下来是个黑窟窿?!?/p>

夜就真的黑下来,大槐树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听者进入冥想状态,一会儿冲进敌军阵营,砍头宛如瓢切菜,一会儿后花园里诉衷情,你侬我侬。说者近乎痴人,忽而横眉立目,怒叱佞臣秦桧,忽而躬身如猫锦衣夜行,是鼓上蚤时迁,潜入宋军营帐。

有一次二大爷从状元刘楼罢戏归来,内急,钻进一片小树林。忽而眼前豁然明亮起来,俨然一座旧时庭院。门口有一年少女子,手提灯笼,嫣然一笑竹篱间,二大爷登时看见自己身上着了一件青衣长袍,口有吟哦:“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保床黄?,二大爷毕竟读过两年私塾,吟诗时也摇一把破蒲扇,手拈几根黄短须,二大娘谓之“发烧了,烧的不轻。”)

以下情节近似于蒲松龄笔下的神狐鬼怪,是二大爷一个人的聊斋。醒来,茫茫霜地,空无一人,唯见新坟旧坟,掩映于枯草间。

乡间谓之“鬼打墙”。

芝麻小史

小时随母亲种地,常有缺苗的地方,于棉田,豆田之间,捏几粒芝麻种上。我并未见过像模像样的芝麻田,大概是收成太低,不能填补我们贫寒生活的空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许是安慰自己,也许是告诉我日子不会总是这般苦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人做事要衡量,不能顾头不顾腚。

芝麻即巨胜,不知为啥如此渺若微尘的物件起了这样一个大名字,很像现在小孩叫天豪,文豪,不知能否承当得起。芝麻分黑白二种,我们村一般种的是白芝麻。黑芝麻吃了据说能滋补肾阴,生发(我头发少,可能是吃黑芝麻少的原因,哪天起了兴头也种一片黑芝麻,以作验证)。

清代吴其濬有《植物名实图考》,开卷谷类即是胡麻。一带上胡字,一股西域风沙就扑面而来,想来张骞大人出使西域时的车马不少,胡豆胡蒜胡芝麻,林林总总。不像现代人出国考察,专找奢侈品市场,满载而归为了哄夫人眉开眼笑。

最为形象的还是《本草》,云: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黑者为巨胜。其油正可作食。狗身上的虱子,想也比人身上的大不了多少,这是民间文学的直白所在,不用大费周章考据。方茎亦是,除了芝麻大概找不到可以长成如此规矩形状的草木。

秋日长天,母亲在棉田里摘棉花,我便找个僻静的树下,找成熟后的芝麻杆,汗衫铺于地,将芝麻杆倒立,敲打出很多状如狗虱的芝麻,入口,其味芳香,赛过口香糖。母亲收获芝麻,是捆扎成束,置于窗台,几日晴天,便可轻轻敲打出芝麻。.

乡下芝麻的作用有三。一是用来做芝麻盐,放入砂锅炒熟,加入青盐,擀碎。炎夏做凉面,几丝胡萝卜丝,几片青嫩黄瓜,撒入擀碎的芝麻盐,清爽可口。

二是做焦叶,常在逢年过节时,母亲要炸一些面食做供品,祭献天老爷财神爷灶神爷床神各路神仙爷爷神仙奶奶。另和一小团面,擀到薄如蝉翼,中间轻划几道,撒上芝麻,入锅,炸至金黄??诟兴纸?。

三是换香油。是换而不是买(那时用来交换的东西很多,我很少见到钱的样子,集市上鸡蛋可以换油盐,粮食可以换蔬菜,多余的蔬菜甚至可以换一块碎花棉布。交换方式简单而颇有古风)。小磨香油顶属李庄的香油李家做的最好,开坛十里香,香油李走过村子的上空一天香味不散。香油李不吆喝,香味儿是最好的广告,敲梆子,一只油渍汪汪的香油棒子能浸出二两香油来。一驾木牛车,吱吱呀呀,左边是一陶罐香油,右边坐着香油李的女儿香香。那时的小伙伴一看见木牛车进村,便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是做香油李家的孩子该有多幸福,天天闻香油味儿,比老天爷的日子还好。

母亲视香油为奢侈品,墙上挂着一根细铁丝,一段砸成扁平状,叫油蘸子。一般只蘸三下,偌大的一口黑铁锅,漂着的油花几可忽略。

常见的乡间作物里,我很少想到芝麻的存在,芝麻像一位腼腆的女子,即使出门也扭扭捏捏。十几岁的时候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芝麻的身后有一扇神秘的大门。真的喊声“芝麻开门”那扇门就能自动打开么?里面是黄灿灿的金子,可以终生享用不?。亢罄粗滥鞘巧窕?,属民间魔幻主义范畴。

本来想写一篇有关芝麻的小史,闲来翻书却读到苏轼东坡大人的《服胡麻赋》,“状如狗虱,其茎方兮。夜炊昼曝,久乃藏兮。茯苓为君,此其相兮。我兴发书,若合符兮。乃瀹乃

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p>

未敢生相比之心,只当“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的小小芝麻能补补我的文学之虚。

马蜂菜托以及延伸

《随园食单》里面没有这种吃法,马蜂菜切碎,加十三香,青盐,土鸡蛋(我们家不可能有别的鸡蛋,那时虽日子清贫,食用的却是天生地养的食材。不像现在,一枚鸡蛋也能造假,等于浪费智商)。做马蜂菜托可以用两种面,一种叫死面,即不添加酵母。一种叫发面,母亲用苘麻叶包好风干的酵母头挂在门楣上,敲碎,用清水泡好,和进面里。

蒸好的马蜂菜托像鞋底,特大号。需分成若干小块,一家人分食。吃法同生日蛋糕,不过不用叉子小勺,含义亦大相径庭。

袁枚主张性灵说,虽有后人以恶言概之,但对源远流长的舌尖文化功不可失。《随园食单》记:“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绷碛小端嬖熬右称住分腥绱嗣栊绰沓蒈龋骸懊畈豢裳裕壅呖扇?,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笨杉月沓蒈仁且煌樯?。

我对马齿苋的认知来源于邻村,村名叫菜园,所以村子里种了很多蔬菜,西红柿黄瓜茄子。

夏日午后,母亲教唆我去偷东西。有风爬过河梁,菜园村的人正是午休时间,知了声鼎沸,像是热锅里下饺子。菜园子以茂密的花椒树作为篱墙,只有极小的空隙。往往遇上这种情况越不能慌张,掰下树枝上的尖刺,恰好容下童年。偷的不是别的东西,是马齿苋,西红柿黄瓜架下,有的是。目的只有一个,想吃母亲做的马蜂菜托。

马齿苋楚楚动人在我的少年时光,也清清秀秀躺在诗人的菜篮子里。嚼一口马齿苋,随口吟哦的诗句也便青青展展,颇具草木之韵?!翱嘬拇倘缯?,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闭馐且淮笄逶缈丛叭硕プ盘瞥某筷厝ジ鸥θニ鸵安耍死豪镉休?,有马齿苋,上面尚有晶亮的露水。不知当下若有人送某位大人物两把野菜,会不会随手丢尽路旁的垃圾箱里?

再者说来,马苋愿不愿意与此等人为伍也很难说。

马齿苋在南方又称马兰头,也有人叫红梗菜。这样看来,马齿苋属于平民阶层,其更引人注目的是人送外号“长命菜”,所以导致人们趋之若鹜?!妒呤痴姹省分幸玫囊皇酌鞔逖怨欧纾骸奥砝疾辉竦兀陨樵?。”可见马齿苋的动人风姿遍及大江南北。

村医胡半仙有一灵验妙方,据说传了祖宗好几代,常有患痔着慕名而来,不消几日,风采重现,不用再夹着屁股走路。胡半仙家的土墙上,挂满了悬壶济世妙手神医的锦旗。二大爷某日透露一个重要信息,狗屁神医,还不是一把马蜂菜捣碎糊上。信然,《蜀本草》有据可查,“治痔要药?!奔虻ゼ父鲎执镣噶撕胂傻幕?,功劳全在马齿苋身上。

不过马齿苋不居功自傲,依旧月白风清,长在我们村的菜园子里?!毒然谋静荨酚治轿逍胁?,是易经的延伸?;茨先思也善浞示?,以针缕之,浸水中揉去其涩汁,曝干如银丝,味极鲜,且可寄远。

如果哪天你收到宛若银丝的乡愁,那是故乡寄来的马齿苋。

以上发表于《山东文学》11期

乡村蛋考

一个问题,难住了很多史学家,生物学家,乃至哲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相当于另外一个胡搅蛮缠的理论:鸡生蛋,蛋生鸡。惹得一不小心用一根筷子敲死村西的泼妇刘寡妇家生蛋的芦花小母鸡的二大娘,直抹泪。刘寡妇两片刀刃似的嘴皮子一张一合生下去,不知要生出来多少歪理邪说。

鸡和鸭,都是典型意义上的乡村坚守者,断不会登堂入室出现在城市高大的落地窗前,喝牛奶品咖啡。那楼太高,不接地气,无草木陪伴,一层层钢筋水泥浇筑的,只属于人类的小笼子。

我吃咸蛋,专爱吃黄?;朴土饕?,若雨后彩虹;香味四溢,钻进每一个毛孔;蛋白太咸,像塞了一嘴盐。(原因是母亲腌菜腌蛋时常用李二代销点卖的喂牛用的大粒盐,便宜。牛同于人,白日里拉犁拉耙,出一身汗,要补充盐分,否则,第二天就会趴窝。)

母亲在时,不能听见春天里赊小鸡赊小鸭的吆喝声,好像极具诱惑,一定要买上几只。乡村小贩,心眼实诚,卖不说卖,给钱也不要,只赊。这彰显出穷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某种大度。顶多记下门牌号,家里头谁谁的小名。来年再到村里上门讨要。(这其间瘟疫,失窃,人为下毒的生死叵测,几可忽略不计。)

时间能证明,诚信的硬度和合理存在性。

村外二里有集市,逢集多为老翁老妪挎一土篮,土篮盛有尚有鸡鸭体温、鸡屎鸭屎的鸡蛋鸭蛋。朱门酒肉臭,穷人卖鸭蛋。蛋在这时充当了村里人的日常用度。油盐醋,小孩用的铅笔作业本。黑与白,穷与富,蛋睁着那只圆滚滚的大眼睛看着,无可奈何。要不岛国作家叫春树的那位,有次在耶路撒冷说: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这种靠边站充满悲悯,良善,属于那种毫无理由的原始心态。

我看蛋时,易冥想。想蛋壳里的盘古,打了个哈欠,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头顶天,脚踏地,脖子上青筋突突直跳,撑开万物生长的天与地。人不自知,好折腾,说不定哪天你的那枚蛋看不下去就会自动闭合。滚蛋,完蛋,混蛋,虾扯蛋,说的基本上就是这层意思。

这是贬义的蛋,蛋依旧一派圆融,啥也不说,眉目清秀活在我们的冥想里。当你学会画蛋,大致就搞懂了人生的基本道理。

白菜的胡子

白菜生北地,不仅仅是我家的北地,是北方的北地。白菜原名叫菘,意即像松柏一样耐寒。小北风刮着,我家的白菜在雪地里站着?!渡衽┍静荨防镆灿邪撞?,“久服耳聪目明”,所以村里才没那么多傻子。

齐白石大概是白菜吃多了,脑子里靑凌凌长出一棵大白菜。有人不屑,以为画松,画仙鹤,画梅花傲雪,富贵牡丹才是大家该有的风骨。谁知道世人不领情,偏偏把大师的帽子戴在画白菜的人头上,这多少有点反讽。

我家也种白菜,一级标准的,母亲不舍得,到集市上卖。现在我还记得,赶集那天刮着白毛风,昨夜下的雪,薄却极滑。过了晌午头,没遇见一个买主。又拉回来,放进地窖了。我明白,这是要放到年后,青黄不接,换个仨瓜俩枣。

说了,一级的不让吃,只能吃白菜里的残次品。叶子靑,但劲道。后来残次也吃完了,只好吃白菜疙瘩。《菜根谭》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村后杨二爷也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

我只爱吃白菜的胡子。胡子是白菜根须,比疙瘩容易入味,老了不成,一嚼一口渣。后来想,不该那么挑食,要是吃了白菜的全根,说不定也能成个啥啥啥。

地瓜当家

地瓜不是瓜,谁都知道。地瓜又叫番薯,番邦舶来的东西,原产地在印第安,不准引种,否则可招杀身之祸。后传入菲律宾(看来那时候就不怎么友好,到现在还一直给我们使绊子)。

相传,明朝时有两位在菲律宾做生意的中国商人,设法将番薯藤编入竹篮和缆绳,漂洋过海,便改头换面成了中国的地瓜。

地瓜不好分类,说不上属粮食还是经济作物,但有一个漫长的时期,由地瓜统治着乡下人的日子。村里人,至今有好多人胃酸,胃溃疡,说是当年吃地瓜吃伤了,一看见地瓜就想跑。地瓜不管,夏日青藤葳蕤,秋日鼓胀似大地乳房(我始终觉得这是我的发明,大地的乳房,香甜,一点也不暧昧)。

在村里,地瓜有N种吃法:

其一,喝地瓜糊涂。小时候总爱问前院的六奶,总喝糊涂是不是能把人喝傻,脑子里灌进去的都是糊涂,成了榆木疙瘩——不开窍。到底也没糊涂成那样,难得糊涂嘛,郑板桥大概也喝了不少糊涂,喝大了,悬腕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几个流芳千古的大字。

其二,人畜通吃。把一些成色不好的地瓜洗净,上箅子蒸熟,人吃,猪羊也吃,看家狗饿了,照吃不误。我很少吃,看见黑乎乎的一大锅,心怯,胃里淌酸水。

其三,做地瓜粉。那时候几乎家家,入秋了都会做好多帘子地瓜粉条。生地瓜粉碎,大缸上面放个大箅子,三个人对角揣,使渣与淀粉分离。下地瓜粉时,老黑叔用漏勺在滚烫的沸水上方,捶自己的胳膊,生粉条下水洗个澡就成了熟粉条。晒干,可储备一年,用于猪肉炖粉条。香,香到现在一点不改味道。

其余吃法各种,不怕没吃到,就怕想不到,村里人会变着法儿将地瓜做成吃食,填充肚皮。

据说,地瓜是世界卫生组织评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不得了,相当于穷乡僻壤,罄尽所有,培养出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叫人扬眉吐气。

我最怕窝头,地瓜面做的窝头。母亲管地瓜窝头叫橡皮窝窝,劲道,比当下的亲(清)嘴牌口香糖耐嚼。上学前,窝头里放上辣椒酱吃了四个,路上捎带俩,到学校,a,o,e,i,u念到i满地打滚。撑的。地瓜当家的年代,谁都恨,都怨。又感念地瓜的好,说要不是地瓜,早去见了马克思。

补遗:漂泊的地瓜

地瓜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们村,从菲律宾迎风破浪而来,扎根在穷乡僻壤。我妄图在《诗经》中找到地瓜的影子,无果。只能从我家的一亩二分地里拎起一根长长的藤蔓,打量着这位流浪诗人。

母亲栽种地瓜,用去年留好的优等地瓜做种,搭建简陋的小弓棚。到了初夏,剪下若干小段,栽种在南岗子上的麦茬地里。头天晚上烀好的黄豆,施在地瓜旁边,大有红袖作伴好读书之意。

地瓜的生命力不可谓不强,若不然也不会编在竹篮或缆绳里漂洋过海,再次萌发生机。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就是那么神奇,上苍赋予断肢再植的能力。相比,作为高等物种的人就显得矫情了许多。

我们一帮熊孩子,在初秋的田野上乱窜,像一群盲无目的奔跑的兔子。累了,饿了,就地取材,捡来枯枝败草,用土块堆成地锅的形状,烧红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消半个时辰,田野上就弥漫起地瓜的焦香。

根据科学研究,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中恰恰缺乏这种重要元素。我想母亲肯定不懂这些,在贫寒的日子里,栽种一小片其貌不扬的地瓜,只为一家人果腹。

烤地瓜的发源地,严格来说来自我家乡附近的平阴县。

据史载,乾隆和铜牙铁齿的纪晓岚当年到济宁巡访,夜宿平阴县城,晚上到城西关帝庙游玩,老远忽闻一股浓郁的香甜味。纪大烟袋忙不迭买了一块送给乾隆,登时龙颜大悦。(这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作为民间故事自有存在的价值,与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小时候的玩伴土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典型,与地瓜有关。父亲有一年在建筑工地摔折腰,躺在床上,母亲既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又要照顾父亲,迫使土生不得不离乡背井,做了一只漂泊的地瓜,在北京卖烤红薯,后来听说混得不错,在皇城根下娶妻生子。

大略故乡的地瓜有灵,瓜瓞绵延,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冥冥之中,佑护着我们的村庄与乡邻。

淤泥解作白莲藕

村东有池塘,塘中有藕。藕花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周敦颐的笔端一路旖旎而来。感染人,却感染不了无心之人,翻一翻现世档案,能贪的、有机会占的有几个能出淤泥而不染?

塘后有庙,六尺见方,泰山奶奶庙,庙小,装不下大神仙。泰山奶奶的牌位也是我们家族的宗祠,说来话长,另附一章做解。藕有心眼,藏拙,不轻易示人。我们村里的小孩才大多不笨。许是藕吃多的缘故。

乡村吃藕常见的吃法:凉拌藕片。横切,蜂窝煤样的小眼,可用一根筷子挑着吃。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是说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属抬杠专业人士,像斗鸡。四五枚鲜蒜,捣成蒜蓉,青红辣椒丝,穿插其间。藕要焯水,去生即可,万不可煮过,过而面庞黧黑。加村西李二奶家娘的陈醋,加盐,加北周庄周香油的小磨芝麻油。拌而食,青红白三色,鲜脆而真诚。

是村里姑娘最爱的一道小菜。月下桥头,蟋蟀轻弹,有搂抱在一起的青年男女。女说,等过了门,你给我凉拌藕吃。男说,拌藕,生的娃儿也聪明。拌藕,就成了伴偶,拌一辈子藕。这听起来属现实主义文学的笔法。

二一种,炸藕夹,这道菜一般过年才能吃上。母亲将藕切片,双份片,尚余边角藕断丝连。肉末,是村东胡大海现杀的猪肉,无注水,无病变,纯天然,绝非某道大江大河上的不明漂流物。猪肉剁成肉末,以姜末、葱末、少许酱油、盐拌匀,夹于藕夹间。裹以面糊,沸油煎炸,色泽金黄即可装盘。

我那时尚小,却也不敢偷食。母亲信佛,要除夕之夜供奉玉皇、财神各路神仙。就这样眼巴巴看着过了初一,迫不及待抢一口老天爷的吃食。其实炸藕夹热吃最佳,嚼一口,香,酥,满嘴冒油。其味,绕舌三日而不绝。

于江南吃过糯米藕,亦好,清甜,绵软,有江南烟雨之风。其色温润如玉,颇有质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闭上眼,桨声欸乃中掠过江南少女的淡白衣裙,恍兮惚兮天上人间。

藕有好名声,观音之莲,莲开并蒂,菡萏香销翠叶残。设若住进一片荷叶下的村庄,其情其境,断不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南山。间或蛙声起伏,鱼戏莲叶东南西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当真成了莲花之子。

那是白藕与青荷组构而成的哪吒,属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

以上发表于《啄木鸟》2014年9期

装了一肚子的风

不是气的,没人气一个不会说话的风箱。风箱是父亲的专属器物,一场病侵袭了父亲的半个身子,只能坐在灶王爷身边拉风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总是慈祥不语,一任风箱呱嗒,呱嗒,串连起单薄的乡间夜色。

我见过木匠爷造风箱,木匠爷本身就是一只风箱,晚年后胸口憋闷,像一只老旧的风箱,风叶残缺,喘不过气来。不过唯木匠爷做的风箱好,薄薄的梧桐木片,拉杆是黑槐树芯,以鸡毛做密封垫,环保,且有清晨雄鸡啼鸣的清脆。

梧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当年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号召兰考栽种梧桐树,我们村里也栽了很多梧桐树。桐木板,音色薄脆,适宜做乐器,你若日暮走进我们村里,会不会怀疑走进一座民俗音乐馆,弹的是夜鸦归巢,弹的是风吹麦浪,弹的是碧草连天。

我不那么想,我的思想里往往是枯山瘦水。

一位枯瘦的乡间老人,坐在村前的石板桥头,怀抱的是一把失传的焦尾琴。《后汉书•蔡邕传》里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蹦敲酪粢欢ㄊ抢醋宰龇缦涞哪侵晡嗤┦?。风箱,焦尾琴,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只一次对话,便留在泛黄的竹简里。

装了一肚子的风箱,属大肚能容之士,容得下乡村的冷暖苦寒,也能容得下屑小的压榨?!奥娉净已袒鹕?,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里的采桑女,苛政猛于虎里的乡民,背景中都有一只等待的风箱,有眼巴巴的小儿女,坐在瘠薄的暮色里,??创堆?,守望踉跄的脚步归来。

乡村游走的铁匠马三,有一只风箱里的战斗机。儿子马大宝,个儿刚好和风箱一般高,前脚立定,后脚蓄势待发状,将打铁的风箱拉得有声有色。豆腐坊的阚婆,总爱捉弄,说:大宝打小练,以后娶个媳妇保证受活。于是满脸被火星子点了雀斑的马大宝更卖力气,铁匠炉里的火星子三尺高。

后来,马大宝娶了阚婆的女儿阚桂枝,阚婆不得已落下帮衬受活的话柄。

风箱装了一肚子的风,练的就是乡野吹过一阵猎猎风尘的吐纳之功。吸,是屏住气活着。呼,是普渡——渡人,亦渡己。

来福与莱菔

来福是我们村里的傻子,哪个小孩要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大人就说来福来了。

来福真的就来了,头上带着一顶瓜皮小帽,脑袋后面曳着一条鸡尾巴似的小辫子,来福是个哑巴,哑巴来福的四肢表达能力超强,用现在的话说能上达人秀。胖乎乎的来福撕开嘴巴,是问你吃饭没,靠着土墙拿大顶,然后又猫手猫脚状贴着墙根走,是说昨天看见二大爷的萝卜田里有小偷,拔了几根萝卜。

我们没来福那么幸运,来福家祖上是地主,一场运动后来福爷爷被屎尿和唾沫星子淹死了,可后院埋着好多小罐子,罐子里头有光洋,家里没钱花,收光洋的就来了。来福最喜欢吃的是羊肉萝卜陷包子,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睛,鼓着腮帮子,站在孩子堆里馋死个谁。

莱菔是萝卜,跟来福一个叫法,但来福不是萝卜,来福只是喜欢吃萝卜馅的包子。萝卜分为青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和樱桃萝卜。村里人常吃的是红萝卜和胡萝卜,青萝卜吃了太顺气,往饭场一站放了一个悠长的萝卜屁,太煞风景。胡萝卜比较好亲近,长得水灵,要不莫言家也不会种那么多胡萝卜,不种那么多萝卜也许莫言就写不出《透明的红萝卜》,(我相信那篇小说里说的肯定是胡萝卜,而不是大如牛犄角的红萝卜,那么大再大的太阳也不会透明)。

樱桃萝卜是好玩好看的品种,村里也就外出贩大米的乔二欢家种,据说去安徽贩大米在大车店睡了一个女子,女子说好吃不,比樱桃萝卜好吃不?乔二欢忙不迭说,好吃好吃,就是不知道樱桃萝卜是啥萝卜,回家时带了一些种,房前种了一小片,糖醋樱桃萝卜,想想,就嘎嘣利溜脆。

莱菔,《尔雅》中叫荚,芦萉?!端滴摹分杏纸新省④?。到了《广州齐物志》才接近了现代称谓,罗白。听起来像个俊美的乡村后生。

来福也算俊美,但不止是形式上的那种美。一个哑巴,半傻,能有多美?时候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村里的人记住曾经有过一个叫来福的孩子。那年下大雨,河水暴涨,二大爷家的小芹想去对岸喊二大爷吃饭,绾起裤管走到青石板桥的中央,上游冲下来的一根木檩子,横着把小芹推进湍急的河水。中饭时间,河岸上没有人,只我们村的来福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在吃萝卜羊肉馅的包子?!鞍 钡匾簧耸种械陌樱游枳鸥觳餐謇锱?,一边“啊、啊”地大声呼唤。谁知道半道又折返回来,扑通跳进浑浊的河水。村里人赶来,小芹趴在檩子上,走了半里多地才发现来福漂在水上的身体。

二大爷年年种胡萝卜,小芹年年包羊肉萝卜陷的肉包子,逢年过节,送到来福的土坟上。

莱菔入药主要是莱菔子,是本草里走出来的孩子,入脾、胃、肺经,消食除胀,其性和平,其味不峻,无偏胜之弊。

我们村里的人都爱吃萝卜,胡萝卜,吃萝卜的时候常常想起来福。昨天回家去看即将收割的麦子,我还看见二大爷家的田头长了几棵夏萝卜,球形的白色花蓬,青碧的叶子,向麦田张望,一定也有一双幸福的大眼睛。

乡村书法家

我们村里严格说来没有书法家,甚至能提笔写字的也不多。

当年有仨,老会计,人瘦而黑,写字就写瘦金体,七仰八叉,账单倒是做得挺仔细,某年月日,公社革委主任二杆子来村里调查,赊李二年家一只老母鸡(芦花母鸡,鉴于还有下蛋的可能,挖河时用一个半工抵。)老师,乡下穷,但绝对尊敬知识分子,一个村里的人都喊老师,概莫能免。老师写粉笔字顺手了,用毛笔太软,干脆撅一根秫秸梃子,蘸墨汁,写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对联,有粉笔字的朴拙,这是有人出嫁女儿。下一个要算上我爷爷,我没见过,只见过爷爷的一支笔筒,年深日久,成了紫檀色,但绝对不是要命的紫檀木料。我爷早年吸大烟,我想写字肯定抽象空灵,一撇在天,一捺在地,一点一横都在空中游弋,这些笔画早晚自己能相聚在一起。

我想说的还不是这,头一个想到的是蜗牛,儿时在村口的石板桥上,从河里捉几只蜗牛,放在石板上,左右以青砖做成一段跑道,当然没有国际汽车拉力赛的惊险刺激,摔泥碗为号,几只蜗牛卖命向前爬。后来我看过一个叫《极速蜗牛》的动画片,最佩服的是导演,这小子少年时肯定和我一样在村口的石板桥上组织过蜗牛比赛,梦想一只蜗牛能跑出超级赛车的速度。蜗牛爬过的痕迹就是蜗牛大师的书法作品,用笔稳,讲究格调,从不管旁观者的态度,只顾自己运腕挥毫,近乎有金石之风的小篆,下笔如刀,断尽金炉小篆香。

第二位属于隐士,像隐居南山的陶渊明。静水柔波。那时村前的小河比较清澈,不像现在,上游罐头厂的废水一开闸,浑浊如米汤,倾泻而下,青蛙,小鱼,极尽挣扎漂浮在水面上,这是能量无限污染无限的人导演的一场自杀好戏,不说也罢,说了我怕那些水中的冤魂半夜去敲他们家的窗户,索一条半条不值钱的小命。河蚌,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一个阶级,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并未完全剥夺他们洁身自好的秉性,河蚌用柔韧的斧足,配以坚硬的贝壳,在泥之河里书写逝水流年,是魏碑的忠实拥趸,笔式雄强、朴拙、自然天成(戊戌变法的康有为语)。

我最钟爱的其实是另外一种字体,蝌蚪文。夏日里的荷花开得热烈纷呈,蛙们的肾上腺激素无限分泌,这是自然给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村里多少年以来从未缺少过蝌蚪文书写的追根溯源。蝌蚪行文,其笔不凝不涩,笔画浑然天成,且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村里的胡半仙,大字不识一个却专治小儿夜哭,一枚秃笔在黄表纸上写写画画,全是别人难识得蝌蚪文,烧灰,装进红色香囊,挂在小儿脖子上或枕在头下,夜哭即止。

仓颉,双瞳四目,坐在村前的小河畔,看飞鸟掠过田野,飞翔的轨迹从容变化,心有灵犀,于是“鸟迹文”谙熟于心?!安烛∽魇槎煊晁冢硪箍蕖?。这是有关信仰的一种书写,文字即能歌功颂得,当然也能记下斑斑劣迹,别看当下某些人物风光无限,挥斥方遒,说不定哪天东窗事发,史书上也会留下并不光彩的一笔。

炊烟是一位形而上的民间书法大师,农者荷锄而归,归鸟折返故园,我们村里的风箱就组成了一幕田园协奏曲,炊烟适时登场。夜幕下的天空是百年的熟宣,一只袅无行迹的如椽大笔淡墨而行。有米芾的挺拔劲健,也有王羲之的浑厚爽劲,所到之处,乡愁点点,写出了游子远离故乡的淡淡泪痕。

瓦上松

我们村里有很多土屋,土屋相比于现在的混凝土结构更憨厚,朴拙。我走近母亲居住的土屋,一缕陈年的月光刚好迎面而来,抚摸我背井离乡的脊梁,像母亲,像多年不见又拙于表达的情怀。老瓦是老屋的羽毛,羽毛湛蓝,过了很多年依然未改朴拙的质地。

老瓦在乡村的夜里格外安静,任凭月光的清流淙淙流淌,濯洗乡村的艰辛,带去苍茫的风尘。一片老瓦安放在老屋上久了,就成了乡村里的精灵。

雨夜,雨声代替了月光的关照,落在瓦当上清越,悦耳。我喜欢躺在老屋里听雨滴落在老瓦上的声音,像瓦松们的窃窃私语?!罢獯俏业恼渲槭至?,要多透明就多透明?!薄罢獾问俏业拇礁?,微凉,微甜,像两个月前春天的那场雨。只是那时我们刚刚睡醒,还有冷的风,呼啸而过。”

雨夜里,老屋的屋瓦上起身站起那么多瓦松的精灵。有的在双手合十,心中默祷着什么。有的张开胖乎乎的手臂,好像一踮脚就能穿破一千层夜雨,飞向夜的殿堂,更多的,是沉睡了许久,期盼到一场淋漓的雨,而欢呼,而雀跃,而顺着笔直的瓦当在水流中嘻戏。

我看瓦松时,像面对幼年的自己。眉尖上尚有一滴夜露晶莹,摇摇欲坠,瓦松屏住呼吸,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天地凝集之水。我喜欢在瓦垄上行走,那么高,以为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可以看见远处的庄稼,可以看到白杨树的树梢,甚至也能和一株瓦松那样,一踮脚,飞向无边的苍穹。

民间的瓦松,是苦水中泡大的孩子,生活教给了它们隐忍,可以熬过漫长的久旱无雨的日子。这时的露珠是瓦松的依靠,是母亲,一滴一滴珍贵的乳汁,告诉它们坚强活下去?;钕氯ゲ庞邢M?,活下去才能和乡村一起见证时光的更迭??嗨锱荽蟮暮⒆樱旄骋毂?。赤脚中医虎子爷,把瓦松在竹簿上风干,可以入药,治便血,鼻衄。

我小时顽劣,不是下水捉鱼,就是爬树捉鸟,所以身上常常挂彩,一如英雄归来。母亲嘴里说着狠话,却又命我爬上老屋的屋顶。新鲜的瓦松捣碎,可以止血——乡下的母亲往往无师自通,土法炮制的民间验方,能止住我们的清贫与疼痛。

《唐本草》赋予瓦松一个诗意的名字,昨叶何草。可入画,一缕月光,一片老瓦,一株青苍的瓦松,擎一枚小小的红花——那是微缩版的莲花,可以安放乡间的清贫,也能普渡那么多困顿的光阴。

我却宁愿叫瓦上松。叫起来醒目,明亮,就像村里一个小麦肤色的孩子。

唐朝的李华应该也是瓦松为数不多的拥趸者之一,写了一首《尚书都堂瓦松》,我愿意如数剽窃,不怕落个盗用版权的罪名。为了瓦松,值。

尚书都堂瓦松(唐李华)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刈麦的姿势

麦子长在《诗经》里,“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穆夫人《载驰》里的经典意象。一场春雨,打湿了《诗经》,也打湿了我们村外的麦田,一株株青青的麦苗,长长的田畦,风一翻,就翻到节气里的芒种。芒种,也是杜鹃的节日,杜鹃啼血,我总以为是替我们村里的人啼血,霜降播种,冬日的冷风中灌水,施肥,打药,少了哪个环节小资伪小资们也看不见风吹麦浪的场景。

耕耘播种,一写到纸上,都显得轻飘,失去了稼穑的分量。我也是,写过一本书,《住进一粒粮食》,天玄地黄的封面,内容越看越觉得单薄。甚至有时想,就这水准,肯定不能传世(我常跟自己说,也就是自言自语,写字一是图了写字的快乐,二还能得到一点儿稿费,三就有些目的难以告人了,竟然想靠一本薄薄的册子被将来的文学史抽上那么一鞭子)。

《齐民要术》里,麦子作为重要一章出现。“麦,非良地则不须种?!彼得髀笞铀湟埃膊皇悄睦锒寄艹苫?。我小时,村外有片盐碱地,长兔兔酸草,长蓖麻,种下的麦子金晃晃一片,像牛毛,一个穗头上只有三五粒秕子。倒是盐碱地里的硝盐,村里人常在饥荒年代取来,刮地皮,入水沉淀,成土盐,味苦,吃了长大脖子。

我上学的日子屈指可数,没学过《观刈麦》,但学过李绅的《锄禾》,小时坐在一间土屋的土台子上摇头晃脑,至于内容,大凡国人无人不晓,晓是晓,但我相信除了真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没几个人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若是真晓了,相信也不会动辄某身居要职的大人把人民币藏在煤气罐里。煤气罐不安全,是消防保密工作做的不好。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笨窗?,麦子说熟就熟了,母亲在麦收的前夕开始磨镰刀,蘸着月光,映着小河里的流水,抽刀断水,麦子到了安抚众生的节气。

我是现实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但却经?;岜晃鹘讨械哪承┭源?、行为所感染?!澳惚刂丈砝涂嗖拍艽拥乩锏玫匠缘?;你必流汗才能糊口;它也必长出荆棘和蒺藜来,要不畏劳苦在其间一直找寻菜蔬和口粮,才得以活命?!闭馐巧系鄱匝堑彼档?。还有常见到西方电影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感谢主赐予我今天的一切。感谢主赐予我粮食蔬菜让我生存?!?/p>

麦子一直是母亲的信仰。蘸着月光打磨的镰刀在手中挥舞,母亲的汗水滴滴洒落,我知道,夕阳染红的天空里,必有母亲的血脉在流动,一年过去,去年此时,母亲偶尔还拖着病体,弯下身来,捡拾遗落在地上的麦穗。

那些麦穗颗粒饱满,是母亲孕育的儿女。而今,你去了哪里,那里有没有金黄的麦穗?

乡村舞蹈家

我们村是个天然的大舞台,虽然没有百老汇在世界上出名,但历史要比百老汇悠久。看四小天鹅,踮着脚尖在舞台上砰砰擦擦,老担心那纤细的足尖,会不会时间长了长成畸形,美丽的女舞者嫁不到好人家。我家早年也养鹅,跟天鹅同宗同祖,成份不同,但姿势一点也不逊于它们。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骑鹅的年纪就会作诗,我七岁还在河滩上尿尿和泥,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鹅走路的姿势高傲优雅,像整个村庄的女主人,粗门大嗓。夜打三更,伸手不见五指,黑狗用爪子扒拉一下眼皮,还是撩不开浓密的夜色,恹恹睡去,梦里和赖五家的花母狗在青碧的田野上谈情说爱,追逐奔跑。鹅不睡死觉,听见土墙上窸窸窣窣,但绝不声张,只等那黑影走进门口,振聋发聩地“嘎”了一声,就拧上了来访者的黑影。这时的鹅不是舞者,是我们看家护院的兵丁。多少年后,金盆洗手的黑三一跟我父亲说起我家的那只大鹅,还心有余悸。

蝴蝶作为一个美丽的意象,不可能出现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尝遍百草的李时珍,想不到也对蝴蝶做过名目上的考据:“蝶美於须,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这是美学意义上的阐释,和代号为1321号的蝴蝶台风大相径庭。171名五艘渔船上的渔民,75人下落不明。

母亲在老河滩上种了一片油菜花,粉的,黄的,黑的,蓝的蝴蝶都赶来开party,光影闪动,一派热闹场景。舞蹈跳的是好,但母亲不喜欢,说这么多蛾子,不知道要生下多少害虫。我不管,矮矮的个子在花丛里上串下跳,和着蝴蝶的节拍。

傻二是我们村里的活宝,智商不高,但常与人为善。傻二放羊,嘴里噙着一只柳笛召唤羊群来来去去,谁家若是有了急事,把羊群教给傻二可以一百个放心。傻二穿着姐的红棉袄,像一团红色的云,在老河滩上飘来荡去,舞蹈的姿势堪称完美。

月下佬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送给傻子一个傻女当老婆。风吹柔波,河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傻子和傻女凑在一起放羊,凑着凑着就凑到了对面的小树林。满面羞红地出来,二大爷问,傻二这是干嘛去了,不好好放羊。傻二看看傻女,扭捏着说,跳舞。

天知道,那舞是天籁之舞。村里的男人以后憋不住了,也对女人说,好了,我们去跳舞。

坠子余韵

坠子来源于东京开封,属于民间戏曲的一种??飧习溉缟竦陌笕舜蟾盘∈焙?,由嫂娘领着,沿着曲折蜿蜒的阡陌,到别村,去听坠子戏。

我不需要谁带领,黑黢黢的夜里一个人,循着刘二瞎子一阵紧紧慢慢的催声鼓,就能找到一棵大树下。唱坠子戏最好的地点应该就是村口的大树下,风清凉,星闪烁,月漫洒,刘二瞎子总能在敲过第一波催声鼓后,喊来村东村西的乡邻。本村的,端着碗,蹲在石碾子上。有小孩穿行于单薄的夜色,爬上矮矮的麦草垛,入定,听刘二瞎子喝了一口酽茶,咳了一声嗓子,开始慢敲简板,轻曳二胡。

坠子戏不同于正本大戏,生旦净末粉墨登场。有时一人,脚踩鼓(极像现代人的架子鼓,不过没有那么疯狂,闭上眼,像吃了摇头丸)。简板放于案上,怀中一把坠子胡,只是念白时方才停下,慢摇简板,道出那些月白风清的念白。有时两人合作,往往另外一个是女的,这样但凡出现旦角,就不用刘二瞎子捏着嗓子装女人了(尽管村里的小媳妇很喜欢刘二瞎子的女人腔,柔起来能让男人肝肠寸断,能让女人泪眼朦胧)。

我不识戏,按二大爷说的应当归于戏盲之流。但我很善于走进坠子戏的某些经典章节,穆桂英骑马闯进天门阵,一杆银枪左挡右刺,杀得敌军鬼哭狼嚎。少年罗成,一身素白盔甲,可惜被一位乡间扶乩之人下了诅咒,英雄命短。有时我想,我若是生在古代多好,可以“月亮娘,八丈高;骑白马,带洋刀;洋刀快,割韭菜。”这是二大娘教给我的童谣,跟由坠子书产生的英雄情结不搭。

说书不说书,上场四句诗,相当于一副中药里的药引子,我以为是最好的诗。“说的是墙上画马不能骑,地上画牛拉不动犁。门框上有个大头钉,拔下来是个黑窟窿?!?/p>

夜就真的黑下来,大槐树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听者进入冥想状态,一会儿冲进敌军阵营,砍头宛如瓢切菜,一会儿后花园里诉衷情,你侬我侬。说者近乎痴人,忽而横眉立目,怒叱佞臣秦桧,忽而躬身如猫锦衣夜行,是鼓上蚤时迁,潜入宋军营帐。

有一次二大爷从状元刘楼罢戏归来,内急,钻进一片小树林。忽而眼前豁然明亮起来,俨然一座旧时庭院。门口有一年少女子,手提灯笼,嫣然一笑竹篱间,二大爷登时看见自己身上着了一件青衣长袍,口有吟哦:“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莫要看不起,二大爷毕竟读过两年私塾,吟诗时也摇一把破蒲扇,手拈几根黄短须,二大娘谓之“发烧了,烧的不轻。”)

以下情节近似于蒲松龄笔下的神狐鬼怪,是二大爷一个人的聊斋。醒来,茫茫霜地,空无一人,唯见新坟旧坟,掩映于枯草间。

乡间谓之“鬼打墙”。

芝麻小史

小时随母亲种地,常有缺苗的地方,于棉田,豆田之间,捏几粒芝麻种上。我并未见过像模像样的芝麻田,大概是收成太低,不能填补我们贫寒生活的空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许是安慰自己,也许是告诉我日子不会总是这般苦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人做事要衡量,不能顾头不顾腚。

芝麻即巨胜,不知为啥如此渺若微尘的物件起了这样一个大名字,很像现在小孩叫天豪,文豪,不知能否承当得起。芝麻分黑白二种,我们村一般种的是白芝麻。黑芝麻吃了据说能滋补肾阴,生发(我头发少,可能是吃黑芝麻少的原因,哪天起了兴头也种一片黑芝麻,以作验证)。

清代吴其濬有《植物名实图考》,开卷谷类即是胡麻。一带上胡字,一股西域风沙就扑面而来,想来张骞大人出使西域时的车马不少,胡豆胡蒜胡芝麻,林林总总。不像现代人出国考察,专找奢侈品市场,满载而归为了哄夫人眉开眼笑。

最为形象的还是《本草》,云: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黑者为巨胜。其油正可作食。狗身上的虱子,想也比人身上的大不了多少,这是民间文学的直白所在,不用大费周章考据。方茎亦是,除了芝麻大概找不到可以长成如此规矩形状的草木。

秋日长天,母亲在棉田里摘棉花,我便找个僻静的树下,找成熟后的芝麻杆,汗衫铺于地,将芝麻杆倒立,敲打出很多状如狗虱的芝麻,入口,其味芳香,赛过口香糖。母亲收获芝麻,是捆扎成束,置于窗台,几日晴天,便可轻轻敲打出芝麻。.

乡下芝麻的作用有三。一是用来做芝麻盐,放入砂锅炒熟,加入青盐,擀碎。炎夏做凉面,几丝胡萝卜丝,几片青嫩黄瓜,撒入擀碎的芝麻盐,清爽可口。

二是做焦叶,常在逢年过节时,母亲要炸一些面食做供品,祭献天老爷财神爷灶神爷床神各路神仙爷爷神仙奶奶。另和一小团面,擀到薄如蝉翼,中间轻划几道,撒上芝麻,入锅,炸至金黄??诟兴纸埂?/p>

三是换香油。是换而不是买(那时用来交换的东西很多,我很少见到钱的样子,集市上鸡蛋可以换油盐,粮食可以换蔬菜,多余的蔬菜甚至可以换一块碎花棉布。交换方式简单而颇有古风)。小磨香油顶属李庄的香油李家做的最好,开坛十里香,香油李走过村子的上空一天香味不散。香油李不吆喝,香味儿是最好的广告,敲梆子,一只油渍汪汪的香油棒子能浸出二两香油来。一驾木牛车,吱吱呀呀,左边是一陶罐香油,右边坐着香油李的女儿香香。那时的小伙伴一看见木牛车进村,便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是做香油李家的孩子该有多幸福,天天闻香油味儿,比老天爷的日子还好。

母亲视香油为奢侈品,墙上挂着一根细铁丝,一段砸成扁平状,叫油蘸子。一般只蘸三下,偌大的一口黑铁锅,漂着的油花几可忽略。

常见的乡间作物里,我很少想到芝麻的存在,芝麻像一位腼腆的女子,即使出门也扭扭捏捏。十几岁的时候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芝麻的身后有一扇神秘的大门。真的喊声“芝麻开门”那扇门就能自动打开么?里面是黄灿灿的金子,可以终生享用不???后来知道那是神话,属民间魔幻主义范畴。

本来想写一篇有关芝麻的小史,闲来翻书却读到苏轼东坡大人的《服胡麻赋》,“状如狗虱,其茎方兮。夜炊昼曝,久乃藏兮。茯苓为君,此其相兮。我兴发书,若合符兮。乃瀹乃

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p>

未敢生相比之心,只当“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的小小芝麻能补补我的文学之虚。

马蜂菜托以及延伸

《随园食单》里面没有这种吃法,马蜂菜切碎,加十三香,青盐,土鸡蛋(我们家不可能有别的鸡蛋,那时虽日子清贫,食用的却是天生地养的食材。不像现在,一枚鸡蛋也能造假,等于浪费智商)。做马蜂菜托可以用两种面,一种叫死面,即不添加酵母。一种叫发面,母亲用苘麻叶包好风干的酵母头挂在门楣上,敲碎,用清水泡好,和进面里。

蒸好的马蜂菜托像鞋底,特大号。需分成若干小块,一家人分食。吃法同生日蛋糕,不过不用叉子小勺,含义亦大相径庭。

袁枚主张性灵说,虽有后人以恶言概之,但对源远流长的舌尖文化功不可失。《随园食单》记:“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另有《随园居饮食谱》中如此描写马齿苋:“妙不可言,嫩者可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笨杉月沓蒈仁且煌樯睢?/p>

我对马齿苋的认知来源于邻村,村名叫菜园,所以村子里种了很多蔬菜,西红柿黄瓜茄子。

夏日午后,母亲教唆我去偷东西。有风爬过河梁,菜园村的人正是午休时间,知了声鼎沸,像是热锅里下饺子。菜园子以茂密的花椒树作为篱墙,只有极小的空隙。往往遇上这种情况越不能慌张,掰下树枝上的尖刺,恰好容下童年。偷的不是别的东西,是马齿苋,西红柿黄瓜架下,有的是。目的只有一个,想吃母亲做的马蜂菜托。

马齿苋楚楚动人在我的少年时光,也清清秀秀躺在诗人的菜篮子里。嚼一口马齿苋,随口吟哦的诗句也便青青展展,颇具草木之韵?!翱嘬拇倘缯?,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闭馐且淮笄逶缈丛叭硕プ盘瞥某筷厝ジ鸥θニ鸵安?,菜篮里有莴苣,有马齿苋,上面尚有晶亮的露水。不知当下若有人送某位大人物两把野菜,会不会随手丢尽路旁的垃圾箱里?

再者说来,马苋愿不愿意与此等人为伍也很难说。

马齿苋在南方又称马兰头,也有人叫红梗菜。这样看来,马齿苋属于平民阶层,其更引人注目的是人送外号“长命菜”,所以导致人们趋之若鹜?!妒呤痴姹省分幸玫囊皇酌鞔逖怨欧纾骸奥砝疾辉竦?,丛生遍原麓?!笨杉沓蒈鹊亩朔缱吮榧按蠼媳?。

村医胡半仙有一灵验妙方,据说传了祖宗好几代,常有患痔着慕名而来,不消几日,风采重现,不用再夹着屁股走路。胡半仙家的土墙上,挂满了悬壶济世妙手神医的锦旗。二大爷某日透露一个重要信息,狗屁神医,还不是一把马蜂菜捣碎糊上。信然,《蜀本草》有据可查,“治痔要药?!奔虻ゼ父鲎执镣噶撕胂傻幕?,功劳全在马齿苋身上。

不过马齿苋不居功自傲,依旧月白风清,长在我们村的菜园子里。《救荒本草》又谓五行菜,是易经的延伸?;茨先思也善浞示ィ哉肼浦?,浸水中揉去其涩汁,曝干如银丝,味极鲜,且可寄远。

如果哪天你收到宛若银丝的乡愁,那是故乡寄来的马齿苋。

以上发表于《山东文学》11期

乡村蛋考

一个问题,难住了很多史学家,生物学家,乃至哲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相当于另外一个胡搅蛮缠的理论:鸡生蛋,蛋生鸡。惹得一不小心用一根筷子敲死村西的泼妇刘寡妇家生蛋的芦花小母鸡的二大娘,直抹泪。刘寡妇两片刀刃似的嘴皮子一张一合生下去,不知要生出来多少歪理邪说。

鸡和鸭,都是典型意义上的乡村坚守者,断不会登堂入室出现在城市高大的落地窗前,喝牛奶品咖啡。那楼太高,不接地气,无草木陪伴,一层层钢筋水泥浇筑的,只属于人类的小笼子。

我吃咸蛋,专爱吃黄?;朴土饕纾粲旰蟛屎?;香味四溢,钻进每一个毛孔;蛋白太咸,像塞了一嘴盐。(原因是母亲腌菜腌蛋时常用李二代销点卖的喂牛用的大粒盐,便宜。牛同于人,白日里拉犁拉耙,出一身汗,要补充盐分,否则,第二天就会趴窝。)

母亲在时,不能听见春天里赊小鸡赊小鸭的吆喝声,好像极具诱惑,一定要买上几只。乡村小贩,心眼实诚,卖不说卖,给钱也不要,只赊。这彰显出穷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某种大度。顶多记下门牌号,家里头谁谁的小名。来年再到村里上门讨要。(这其间瘟疫,失窃,人为下毒的生死叵测,几可忽略不计。)

时间能证明,诚信的硬度和合理存在性。

村外二里有集市,逢集多为老翁老妪挎一土篮,土篮盛有尚有鸡鸭体温、鸡屎鸭屎的鸡蛋鸭蛋。朱门酒肉臭,穷人卖鸭蛋。蛋在这时充当了村里人的日常用度。油盐醋,小孩用的铅笔作业本。黑与白,穷与富,蛋睁着那只圆滚滚的大眼睛看着,无可奈何。要不岛国作家叫春树的那位,有次在耶路撒冷说: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这种靠边站充满悲悯,良善,属于那种毫无理由的原始心态。

我看蛋时,易冥想。想蛋壳里的盘古,打了个哈欠,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头顶天,脚踏地,脖子上青筋突突直跳,撑开万物生长的天与地。人不自知,好折腾,说不定哪天你的那枚蛋看不下去就会自动闭合。滚蛋,完蛋,混蛋,虾扯蛋,说的基本上就是这层意思。

这是贬义的蛋,蛋依旧一派圆融,啥也不说,眉目清秀活在我们的冥想里。当你学会画蛋,大致就搞懂了人生的基本道理。

白菜的胡子

白菜生北地,不仅仅是我家的北地,是北方的北地。白菜原名叫菘,意即像松柏一样耐寒。小北风刮着,我家的白菜在雪地里站着。《神农本草》里也有白菜,“久服耳聪目明”,所以村里才没那么多傻子。

齐白石大概是白菜吃多了,脑子里靑凌凌长出一棵大白菜。有人不屑,以为画松,画仙鹤,画梅花傲雪,富贵牡丹才是大家该有的风骨。谁知道世人不领情,偏偏把大师的帽子戴在画白菜的人头上,这多少有点反讽。

我家也种白菜,一级标准的,母亲不舍得,到集市上卖。现在我还记得,赶集那天刮着白毛风,昨夜下的雪,薄却极滑。过了晌午头,没遇见一个买主。又拉回来,放进地窖了。我明白,这是要放到年后,青黄不接,换个仨瓜俩枣。

说了,一级的不让吃,只能吃白菜里的残次品。叶子靑,但劲道。后来残次也吃完了,只好吃白菜疙瘩?!恫烁贰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村后杨二爷也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我只爱吃白菜的胡子。胡子是白菜根须,比疙瘩容易入味,老了不成,一嚼一口渣。后来想,不该那么挑食,要是吃了白菜的全根,说不定也能成个啥啥啥。

地瓜当家

地瓜不是瓜,谁都知道。地瓜又叫番薯,番邦舶来的东西,原产地在印第安,不准引种,否则可招杀身之祸。后传入菲律宾(看来那时候就不怎么友好,到现在还一直给我们使绊子)。

相传,明朝时有两位在菲律宾做生意的中国商人,设法将番薯藤编入竹篮和缆绳,漂洋过海,便改头换面成了中国的地瓜。

地瓜不好分类,说不上属粮食还是经济作物,但有一个漫长的时期,由地瓜统治着乡下人的日子。村里人,至今有好多人胃酸,胃溃疡,说是当年吃地瓜吃伤了,一看见地瓜就想跑。地瓜不管,夏日青藤葳蕤,秋日鼓胀似大地乳房(我始终觉得这是我的发明,大地的乳房,香甜,一点也不暧昧)。

在村里,地瓜有N种吃法:

其一,喝地瓜糊涂。小时候总爱问前院的六奶,总喝糊涂是不是能把人喝傻,脑子里灌进去的都是糊涂,成了榆木疙瘩——不开窍。到底也没糊涂成那样,难得糊涂嘛,郑板桥大概也喝了不少糊涂,喝大了,悬腕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几个流芳千古的大字。

其二,人畜通吃。把一些成色不好的地瓜洗净,上箅子蒸熟,人吃,猪羊也吃,看家狗饿了,照吃不误。我很少吃,看见黑乎乎的一大锅,心怯,胃里淌酸水。

其三,做地瓜粉。那时候几乎家家,入秋了都会做好多帘子地瓜粉条。生地瓜粉碎,大缸上面放个大箅子,三个人对角揣,使渣与淀粉分离。下地瓜粉时,老黑叔用漏勺在滚烫的沸水上方,捶自己的胳膊,生粉条下水洗个澡就成了熟粉条。晒干,可储备一年,用于猪肉炖粉条。香,香到现在一点不改味道。

其余吃法各种,不怕没吃到,就怕想不到,村里人会变着法儿将地瓜做成吃食,填充肚皮。

据说,地瓜是世界卫生组织评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不得了,相当于穷乡僻壤,罄尽所有,培养出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叫人扬眉吐气。

我最怕窝头,地瓜面做的窝头。母亲管地瓜窝头叫橡皮窝窝,劲道,比当下的亲(清)嘴牌口香糖耐嚼。上学前,窝头里放上辣椒酱吃了四个,路上捎带俩,到学校,a,o,e,i,u念到i满地打滚。撑的。地瓜当家的年代,谁都恨,都怨。又感念地瓜的好,说要不是地瓜,早去见了马克思。

补遗:漂泊的地瓜

地瓜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们村,从菲律宾迎风破浪而来,扎根在穷乡僻壤。我妄图在《诗经》中找到地瓜的影子,无果。只能从我家的一亩二分地里拎起一根长长的藤蔓,打量着这位流浪诗人。

母亲栽种地瓜,用去年留好的优等地瓜做种,搭建简陋的小弓棚。到了初夏,剪下若干小段,栽种在南岗子上的麦茬地里。头天晚上烀好的黄豆,施在地瓜旁边,大有红袖作伴好读书之意。

地瓜的生命力不可谓不强,若不然也不会编在竹篮或缆绳里漂洋过海,再次萌发生机。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就是那么神奇,上苍赋予断肢再植的能力。相比,作为高等物种的人就显得矫情了许多。

我们一帮熊孩子,在初秋的田野上乱窜,像一群盲无目的奔跑的兔子。累了,饿了,就地取材,捡来枯枝败草,用土块堆成地锅的形状,烧红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消半个时辰,田野上就弥漫起地瓜的焦香。

根据科学研究,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中恰恰缺乏这种重要元素。我想母亲肯定不懂这些,在贫寒的日子里,栽种一小片其貌不扬的地瓜,只为一家人果腹。

烤地瓜的发源地,严格来说来自我家乡附近的平阴县。

据史载,乾隆和铜牙铁齿的纪晓岚当年到济宁巡访,夜宿平阴县城,晚上到城西关帝庙游玩,老远忽闻一股浓郁的香甜味。纪大烟袋忙不迭买了一块送给乾隆,登时龙颜大悦。(这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作为民间故事自有存在的价值,与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小时候的玩伴土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典型,与地瓜有关。父亲有一年在建筑工地摔折腰,躺在床上,母亲既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又要照顾父亲,迫使土生不得不离乡背井,做了一只漂泊的地瓜,在北京卖烤红薯,后来听说混得不错,在皇城根下娶妻生子。

大略故乡的地瓜有灵,瓜瓞绵延,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冥冥之中,佑护着我们的村庄与乡邻。

淤泥解作白莲藕

村东有池塘,塘中有藕。藕花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周敦颐的笔端一路旖旎而来。感染人,却感染不了无心之人,翻一翻现世档案,能贪的、有机会占的有几个能出淤泥而不染?

塘后有庙,六尺见方,泰山奶奶庙,庙小,装不下大神仙。泰山奶奶的牌位也是我们家族的宗祠,说来话长,另附一章做解。藕有心眼,藏拙,不轻易示人。我们村里的小孩才大多不笨。许是藕吃多的缘故。

乡村吃藕常见的吃法:凉拌藕片。横切,蜂窝煤样的小眼,可用一根筷子挑着吃。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是说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属抬杠专业人士,像斗鸡。四五枚鲜蒜,捣成蒜蓉,青红辣椒丝,穿插其间。藕要焯水,去生即可,万不可煮过,过而面庞黧黑。加村西李二奶家娘的陈醋,加盐,加北周庄周香油的小磨芝麻油。拌而食,青红白三色,鲜脆而真诚。

是村里姑娘最爱的一道小菜。月下桥头,蟋蟀轻弹,有搂抱在一起的青年男女。女说,等过了门,你给我凉拌藕吃。男说,拌藕,生的娃儿也聪明。拌藕,就成了伴偶,拌一辈子藕。这听起来属现实主义文学的笔法。

二一种,炸藕夹,这道菜一般过年才能吃上。母亲将藕切片,双份片,尚余边角藕断丝连。肉末,是村东胡大海现杀的猪肉,无注水,无病变,纯天然,绝非某道大江大河上的不明漂流物。猪肉剁成肉末,以姜末、葱末、少许酱油、盐拌匀,夹于藕夹间。裹以面糊,沸油煎炸,色泽金黄即可装盘。

我那时尚小,却也不敢偷食。母亲信佛,要除夕之夜供奉玉皇、财神各路神仙。就这样眼巴巴看着过了初一,迫不及待抢一口老天爷的吃食。其实炸藕夹热吃最佳,嚼一口,香,酥,满嘴冒油。其味,绕舌三日而不绝。

于江南吃过糯米藕,亦好,清甜,绵软,有江南烟雨之风。其色温润如玉,颇有质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闭上眼,桨声欸乃中掠过江南少女的淡白衣裙,恍兮惚兮天上人间。

藕有好名声,观音之莲,莲开并蒂,菡萏香销翠叶残。设若住进一片荷叶下的村庄,其情其境,断不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南山。间或蛙声起伏,鱼戏莲叶东南西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当真成了莲花之子。

那是白藕与青荷组构而成的哪吒,属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

以上发表于《啄木鸟》2014年9期

装了一肚子的风

不是气的,没人气一个不会说话的风箱。风箱是父亲的专属器物,一场病侵袭了父亲的半个身子,只能坐在灶王爷身边拉风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总是慈祥不语,一任风箱呱嗒,呱嗒,串连起单薄的乡间夜色。

我见过木匠爷造风箱,木匠爷本身就是一只风箱,晚年后胸口憋闷,像一只老旧的风箱,风叶残缺,喘不过气来。不过唯木匠爷做的风箱好,薄薄的梧桐木片,拉杆是黑槐树芯,以鸡毛做密封垫,环保,且有清晨雄鸡啼鸣的清脆。

梧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当年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号召兰考栽种梧桐树,我们村里也栽了很多梧桐树。桐木板,音色薄脆,适宜做乐器,你若日暮走进我们村里,会不会怀疑走进一座民俗音乐馆,弹的是夜鸦归巢,弹的是风吹麦浪,弹的是碧草连天。

我不那么想,我的思想里往往是枯山瘦水。

一位枯瘦的乡间老人,坐在村前的石板桥头,怀抱的是一把失传的焦尾琴?!逗蠛菏?#8226;蔡邕传》里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蹦敲酪粢欢ㄊ抢醋宰龇缦涞哪侵晡嗤┦鳌7缦?,焦尾琴,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只一次对话,便留在泛黄的竹简里。

装了一肚子的风箱,属大肚能容之士,容得下乡村的冷暖苦寒,也能容得下屑小的压榨?!奥娉净已袒鹕谨薏圆允负凇暗穆籼课?,“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里的采桑女,苛政猛于虎里的乡民,背景中都有一只等待的风箱,有眼巴巴的小儿女,坐在瘠薄的暮色里,??创堆?,守望踉跄的脚步归来。

乡村游走的铁匠马三,有一只风箱里的战斗机。儿子马大宝,个儿刚好和风箱一般高,前脚立定,后脚蓄势待发状,将打铁的风箱拉得有声有色。豆腐坊的阚婆,总爱捉弄,说:大宝打小练,以后娶个媳妇保证受活。于是满脸被火星子点了雀斑的马大宝更卖力气,铁匠炉里的火星子三尺高。

后来,马大宝娶了阚婆的女儿阚桂枝,阚婆不得已落下帮衬受活的话柄。

风箱装了一肚子的风,练的就是乡野吹过一阵猎猎风尘的吐纳之功。吸,是屏住气活着。呼,是普渡——渡人,亦渡己。

来福与莱菔

来福是我们村里的傻子,哪个小孩要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大人就说来福来了。

来福真的就来了,头上带着一顶瓜皮小帽,脑袋后面曳着一条鸡尾巴似的小辫子,来福是个哑巴,哑巴来福的四肢表达能力超强,用现在的话说能上达人秀。胖乎乎的来福撕开嘴巴,是问你吃饭没,靠着土墙拿大顶,然后又猫手猫脚状贴着墙根走,是说昨天看见二大爷的萝卜田里有小偷,拔了几根萝卜。

我们没来福那么幸运,来福家祖上是地主,一场运动后来福爷爷被屎尿和唾沫星子淹死了,可后院埋着好多小罐子,罐子里头有光洋,家里没钱花,收光洋的就来了。来福最喜欢吃的是羊肉萝卜陷包子,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睛,鼓着腮帮子,站在孩子堆里馋死个谁。

莱菔是萝卜,跟来福一个叫法,但来福不是萝卜,来福只是喜欢吃萝卜馅的包子。萝卜分为青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和樱桃萝卜。村里人常吃的是红萝卜和胡萝卜,青萝卜吃了太顺气,往饭场一站放了一个悠长的萝卜屁,太煞风景。胡萝卜比较好亲近,长得水灵,要不莫言家也不会种那么多胡萝卜,不种那么多萝卜也许莫言就写不出《透明的红萝卜》,(我相信那篇小说里说的肯定是胡萝卜,而不是大如牛犄角的红萝卜,那么大再大的太阳也不会透明)。

樱桃萝卜是好玩好看的品种,村里也就外出贩大米的乔二欢家种,据说去安徽贩大米在大车店睡了一个女子,女子说好吃不,比樱桃萝卜好吃不?乔二欢忙不迭说,好吃好吃,就是不知道樱桃萝卜是啥萝卜,回家时带了一些种,房前种了一小片,糖醋樱桃萝卜,想想,就嘎嘣利溜脆。

莱菔,《尔雅》中叫荚,芦萉?!端滴摹分杏纸新?、荠根。到了《广州齐物志》才接近了现代称谓,罗白。听起来像个俊美的乡村后生。

来福也算俊美,但不止是形式上的那种美。一个哑巴,半傻,能有多美?时候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村里的人记住曾经有过一个叫来福的孩子。那年下大雨,河水暴涨,二大爷家的小芹想去对岸喊二大爷吃饭,绾起裤管走到青石板桥的中央,上游冲下来的一根木檩子,横着把小芹推进湍急的河水。中饭时间,河岸上没有人,只我们村的来福瞪着两只幸福的大眼在吃萝卜羊肉馅的包子。“啊”地一声丢了手中的包子,挥舞着胳膊往村里跑,一边“啊、啊”地大声呼唤。谁知道半道又折返回来,扑通跳进浑浊的河水。村里人赶来,小芹趴在檩子上,走了半里多地才发现来福漂在水上的身体。

二大爷年年种胡萝卜,小芹年年包羊肉萝卜陷的肉包子,逢年过节,送到来福的土坟上。

莱菔入药主要是莱菔子,是本草里走出来的孩子,入脾、胃、肺经,消食除胀,其性和平,其味不峻,无偏胜之弊。

我们村里的人都爱吃萝卜,胡萝卜,吃萝卜的时候常常想起来福。昨天回家去看即将收割的麦子,我还看见二大爷家的田头长了几棵夏萝卜,球形的白色花蓬,青碧的叶子,向麦田张望,一定也有一双幸福的大眼睛。

乡村书法家

我们村里严格说来没有书法家,甚至能提笔写字的也不多。

当年有仨,老会计,人瘦而黑,写字就写瘦金体,七仰八叉,账单倒是做得挺仔细,某年月日,公社革委主任二杆子来村里调查,赊李二年家一只老母鸡(芦花母鸡,鉴于还有下蛋的可能,挖河时用一个半工抵。)老师,乡下穷,但绝对尊敬知识分子,一个村里的人都喊老师,概莫能免。老师写粉笔字顺手了,用毛笔太软,干脆撅一根秫秸梃子,蘸墨汁,写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对联,有粉笔字的朴拙,这是有人出嫁女儿。下一个要算上我爷爷,我没见过,只见过爷爷的一支笔筒,年深日久,成了紫檀色,但绝对不是要命的紫檀木料。我爷早年吸大烟,我想写字肯定抽象空灵,一撇在天,一捺在地,一点一横都在空中游弋,这些笔画早晚自己能相聚在一起。

我想说的还不是这,头一个想到的是蜗牛,儿时在村口的石板桥上,从河里捉几只蜗牛,放在石板上,左右以青砖做成一段跑道,当然没有国际汽车拉力赛的惊险刺激,摔泥碗为号,几只蜗牛卖命向前爬。后来我看过一个叫《极速蜗?!返亩?,最佩服的是导演,这小子少年时肯定和我一样在村口的石板桥上组织过蜗牛比赛,梦想一只蜗牛能跑出超级赛车的速度。蜗牛爬过的痕迹就是蜗牛大师的书法作品,用笔稳,讲究格调,从不管旁观者的态度,只顾自己运腕挥毫,近乎有金石之风的小篆,下笔如刀,断尽金炉小篆香。

第二位属于隐士,像隐居南山的陶渊明。静水柔波。那时村前的小河比较清澈,不像现在,上游罐头厂的废水一开闸,浑浊如米汤,倾泻而下,青蛙,小鱼,极尽挣扎漂浮在水面上,这是能量无限污染无限的人导演的一场自杀好戏,不说也罢,说了我怕那些水中的冤魂半夜去敲他们家的窗户,索一条半条不值钱的小命。河蚌,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一个阶级,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并未完全剥夺他们洁身自好的秉性,河蚌用柔韧的斧足,配以坚硬的贝壳,在泥之河里书写逝水流年,是魏碑的忠实拥趸,笔式雄强、朴拙、自然天成(戊戌变法的康有为语)。

我最钟爱的其实是另外一种字体,蝌蚪文。夏日里的荷花开得热烈纷呈,蛙们的肾上腺激素无限分泌,这是自然给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村里多少年以来从未缺少过蝌蚪文书写的追根溯源。蝌蚪行文,其笔不凝不涩,笔画浑然天成,且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村里的胡半仙,大字不识一个却专治小儿夜哭,一枚秃笔在黄表纸上写写画画,全是别人难识得蝌蚪文,烧灰,装进红色香囊,挂在小儿脖子上或枕在头下,夜哭即止。

仓颉,双瞳四目,坐在村前的小河畔,看飞鸟掠过田野,飞翔的轨迹从容变化,心有灵犀,于是“鸟迹文”谙熟于心?!安烛∽魇槎煊晁?,鬼夜哭”。这是有关信仰的一种书写,文字即能歌功颂得,当然也能记下斑斑劣迹,别看当下某些人物风光无限,挥斥方遒,说不定哪天东窗事发,史书上也会留下并不光彩的一笔。

炊烟是一位形而上的民间书法大师,农者荷锄而归,归鸟折返故园,我们村里的风箱就组成了一幕田园协奏曲,炊烟适时登场。夜幕下的天空是百年的熟宣,一只袅无行迹的如椽大笔淡墨而行。有米芾的挺拔劲健,也有王羲之的浑厚爽劲,所到之处,乡愁点点,写出了游子远离故乡的淡淡泪痕。

瓦上松

我们村里有很多土屋,土屋相比于现在的混凝土结构更憨厚,朴拙。我走近母亲居住的土屋,一缕陈年的月光刚好迎面而来,抚摸我背井离乡的脊梁,像母亲,像多年不见又拙于表达的情怀。老瓦是老屋的羽毛,羽毛湛蓝,过了很多年依然未改朴拙的质地。

老瓦在乡村的夜里格外安静,任凭月光的清流淙淙流淌,濯洗乡村的艰辛,带去苍茫的风尘。一片老瓦安放在老屋上久了,就成了乡村里的精灵。

雨夜,雨声代替了月光的关照,落在瓦当上清越,悦耳。我喜欢躺在老屋里听雨滴落在老瓦上的声音,像瓦松们的窃窃私语?!罢獯俏业恼渲槭至?,要多透明就多透明?!薄罢獾问俏业拇礁啵⒘?,微甜,像两个月前春天的那场雨。只是那时我们刚刚睡醒,还有冷的风,呼啸而过?!?/p>

雨夜里,老屋的屋瓦上起身站起那么多瓦松的精灵。有的在双手合十,心中默祷着什么。有的张开胖乎乎的手臂,好像一踮脚就能穿破一千层夜雨,飞向夜的殿堂,更多的,是沉睡了许久,期盼到一场淋漓的雨,而欢呼,而雀跃,而顺着笔直的瓦当在水流中嘻戏。

我看瓦松时,像面对幼年的自己。眉尖上尚有一滴夜露晶莹,摇摇欲坠,瓦松屏住呼吸,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天地凝集之水。我喜欢在瓦垄上行走,那么高,以为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可以看见远处的庄稼,可以看到白杨树的树梢,甚至也能和一株瓦松那样,一踮脚,飞向无边的苍穹。

民间的瓦松,是苦水中泡大的孩子,生活教给了它们隐忍,可以熬过漫长的久旱无雨的日子。这时的露珠是瓦松的依靠,是母亲,一滴一滴珍贵的乳汁,告诉它们坚强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活下去才能和乡村一起见证时光的更迭??嗨锱荽蟮暮⒆?,往往天赋异秉。赤脚中医虎子爷,把瓦松在竹簿上风干,可以入药,治便血,鼻衄。

我小时顽劣,不是下水捉鱼,就是爬树捉鸟,所以身上常常挂彩,一如英雄归来。母亲嘴里说着狠话,却又命我爬上老屋的屋顶。新鲜的瓦松捣碎,可以止血——乡下的母亲往往无师自通,土法炮制的民间验方,能止住我们的清贫与疼痛。

《唐本草》赋予瓦松一个诗意的名字,昨叶何草??扇牖宦圃鹿?,一片老瓦,一株青苍的瓦松,擎一枚小小的红花——那是微缩版的莲花,可以安放乡间的清贫,也能普渡那么多困顿的光阴。

我却宁愿叫瓦上松。叫起来醒目,明亮,就像村里一个小麦肤色的孩子。

唐朝的李华应该也是瓦松为数不多的拥趸者之一,写了一首《尚书都堂瓦松》,我愿意如数剽窃,不怕落个盗用版权的罪名。为了瓦松,值。

尚书都堂瓦松(唐李华)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刈麦的姿势

麦子长在《诗经》里,“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穆夫人《载驰》里的经典意象。一场春雨,打湿了《诗经》,也打湿了我们村外的麦田,一株株青青的麦苗,长长的田畦,风一翻,就翻到节气里的芒种。芒种,也是杜鹃的节日,杜鹃啼血,我总以为是替我们村里的人啼血,霜降播种,冬日的冷风中灌水,施肥,打药,少了哪个环节小资伪小资们也看不见风吹麦浪的场景。

耕耘播种,一写到纸上,都显得轻飘,失去了稼穑的分量。我也是,写过一本书,《住进一粒粮食》,天玄地黄的封面,内容越看越觉得单薄。甚至有时想,就这水准,肯定不能传世(我常跟自己说,也就是自言自语,写字一是图了写字的快乐,二还能得到一点儿稿费,三就有些目的难以告人了,竟然想靠一本薄薄的册子被将来的文学史抽上那么一鞭子)。

《齐民要术》里,麦子作为重要一章出现?!奥螅橇嫉卦虿恍胫??!彼得髀笞铀湟?,也不是哪里都能成活。我小时,村外有片盐碱地,长兔兔酸草,长蓖麻,种下的麦子金晃晃一片,像牛毛,一个穗头上只有三五粒秕子。倒是盐碱地里的硝盐,村里人常在饥荒年代取来,刮地皮,入水沉淀,成土盐,味苦,吃了长大脖子。

我上学的日子屈指可数,没学过《观刈麦》,但学过李绅的《锄禾》,小时坐在一间土屋的土台子上摇头晃脑,至于内容,大凡国人无人不晓,晓是晓,但我相信除了真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没几个人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若是真晓了,相信也不会动辄某身居要职的大人把人民币藏在煤气罐里。煤气罐不安全,是消防保密工作做的不好。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笨窗?,麦子说熟就熟了,母亲在麦收的前夕开始磨镰刀,蘸着月光,映着小河里的流水,抽刀断水,麦子到了安抚众生的节气。

我是现实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但却经?;岜晃鹘讨械哪承┭源?、行为所感染?!澳惚刂丈砝涂嗖拍艽拥乩锏玫匠缘?;你必流汗才能糊口;它也必长出荆棘和蒺藜来,要不畏劳苦在其间一直找寻菜蔬和口粮,才得以活命?!闭馐巧系鄱匝堑彼档??;褂谐<轿鞣降缬袄铮患胰宋ё诓妥琅?,“感谢主赐予我今天的一切。感谢主赐予我粮食蔬菜让我生存?!?/p>

麦子一直是母亲的信仰。蘸着月光打磨的镰刀在手中挥舞,母亲的汗水滴滴洒落,我知道,夕阳染红的天空里,必有母亲的血脉在流动,一年过去,去年此时,母亲偶尔还拖着病体,弯下身来,捡拾遗落在地上的麦穗。

那些麦穗颗粒饱满,是母亲孕育的儿女。而今,你去了哪里,那里有没有金黄的麦穗?

乡村舞蹈家

我们村是个天然的大舞台,虽然没有百老汇在世界上出名,但历史要比百老汇悠久??此男√於?,踮着脚尖在舞台上砰砰擦擦,老担心那纤细的足尖,会不会时间长了长成畸形,美丽的女舞者嫁不到好人家。我家早年也养鹅,跟天鹅同宗同祖,成份不同,但姿势一点也不逊于它们。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甭姹鐾跗锒斓哪昙途突嶙魇?,我七岁还在河滩上尿尿和泥,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鹅走路的姿势高傲优雅,像整个村庄的女主人,粗门大嗓。夜打三更,伸手不见五指,黑狗用爪子扒拉一下眼皮,还是撩不开浓密的夜色,恹恹睡去,梦里和赖五家的花母狗在青碧的田野上谈情说爱,追逐奔跑。鹅不睡死觉,听见土墙上窸窸窣窣,但绝不声张,只等那黑影走进门口,振聋发聩地“嘎”了一声,就拧上了来访者的黑影。这时的鹅不是舞者,是我们看家护院的兵丁。多少年后,金盆洗手的黑三一跟我父亲说起我家的那只大鹅,还心有余悸。

蝴蝶作为一个美丽的意象,不可能出现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尝遍百草的李时珍,想不到也对蝴蝶做过名目上的考据:“蝶美於须,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闭馐敲姥б庖迳系牟?,和代号为1321号的蝴蝶台风大相径庭。171名五艘渔船上的渔民,75人下落不明。

母亲在老河滩上种了一片油菜花,粉的,黄的,黑的,蓝的蝴蝶都赶来开party,光影闪动,一派热闹场景。舞蹈跳的是好,但母亲不喜欢,说这么多蛾子,不知道要生下多少害虫。我不管,矮矮的个子在花丛里上串下跳,和着蝴蝶的节拍。

傻二是我们村里的活宝,智商不高,但常与人为善。傻二放羊,嘴里噙着一只柳笛召唤羊群来来去去,谁家若是有了急事,把羊群教给傻二可以一百个放心。傻二穿着姐的红棉袄,像一团红色的云,在老河滩上飘来荡去,舞蹈的姿势堪称完美。

月下佬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送给傻子一个傻女当老婆。风吹柔波,河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傻子和傻女凑在一起放羊,凑着凑着就凑到了对面的小树林。满面羞红地出来,二大爷问,傻二这是干嘛去了,不好好放羊。傻二看看傻女,扭捏着说,跳舞。

天知道,那舞是天籁之舞。村里的男人以后憋不住了,也对女人说,好了,我们去跳舞。

坠子余韵

坠子来源于东京开封,属于民间戏曲的一种。开封府断案如神的包大人大概听过,小时候,由嫂娘领着,沿着曲折蜿蜒的阡陌,到别村,去听坠子戏。

我不需要谁带领,黑黢黢的夜里一个人,循着刘二瞎子一阵紧紧慢慢的催声鼓,就能找到一棵大树下。唱坠子戏最好的地点应该就是村口的大树下,风清凉,星闪烁,月漫洒,刘二瞎子总能在敲过第一波催声鼓后,喊来村东村西的乡邻。本村的,端着碗,蹲在石碾子上。有小孩穿行于单薄的夜色,爬上矮矮的麦草垛,入定,听刘二瞎子喝了一口酽茶,咳了一声嗓子,开始慢敲简板,轻曳二胡。

坠子戏不同于正本大戏,生旦净末粉墨登场。有时一人,脚踩鼓(极像现代人的架子鼓,不过没有那么疯狂,闭上眼,像吃了摇头丸)。简板放于案上,怀中一把坠子胡,只是念白时方才停下,慢摇简板,道出那些月白风清的念白。有时两人合作,往往另外一个是女的,这样但凡出现旦角,就不用刘二瞎子捏着嗓子装女人了(尽管村里的小媳妇很喜欢刘二瞎子的女人腔,柔起来能让男人肝肠寸断,能让女人泪眼朦胧)。

我不识戏,按二大爷说的应当归于戏盲之流。但我很善于走进坠子戏的某些经典章节,穆桂英骑马闯进天门阵,一杆银枪左挡右刺,杀得敌军鬼哭狼嚎。少年罗成,一身素白盔甲,可惜被一位乡间扶乩之人下了诅咒,英雄命短。有时我想,我若是生在古代多好,可以“月亮娘,八丈高;骑白马,带洋刀;洋刀快,割韭菜。”这是二大娘教给我的童谣,跟由坠子书产生的英雄情结不搭。

说书不说书,上场四句诗,相当于一副中药里的药引子,我以为是最好的诗?!八档氖乔缴匣聿荒芷铮厣匣@欢?。门框上有个大头钉,拔下来是个黑窟窿?!?/p>

夜就真的黑下来,大槐树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听者进入冥想状态,一会儿冲进敌军阵营,砍头宛如瓢切菜,一会儿后花园里诉衷情,你侬我侬。说者近乎痴人,忽而横眉立目,怒叱佞臣秦桧,忽而躬身如猫锦衣夜行,是鼓上蚤时迁,潜入宋军营帐。

有一次二大爷从状元刘楼罢戏归来,内急,钻进一片小树林。忽而眼前豁然明亮起来,俨然一座旧时庭院。门口有一年少女子,手提灯笼,嫣然一笑竹篱间,二大爷登时看见自己身上着了一件青衣长袍,口有吟哦:“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保床黄穑笠暇苟凉侥晁桔?,吟诗时也摇一把破蒲扇,手拈几根黄短须,二大娘谓之“发烧了,烧的不轻?!保?/p>

以下情节近似于蒲松龄笔下的神狐鬼怪,是二大爷一个人的聊斋。醒来,茫茫霜地,空无一人,唯见新坟旧坟,掩映于枯草间。

乡间谓之“鬼打墙”。

芝麻小史

小时随母亲种地,常有缺苗的地方,于棉田,豆田之间,捏几粒芝麻种上。我并未见过像模像样的芝麻田,大概是收成太低,不能填补我们贫寒生活的空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许是安慰自己,也许是告诉我日子不会总是这般苦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人做事要衡量,不能顾头不顾腚。

芝麻即巨胜,不知为啥如此渺若微尘的物件起了这样一个大名字,很像现在小孩叫天豪,文豪,不知能否承当得起。芝麻分黑白二种,我们村一般种的是白芝麻。黑芝麻吃了据说能滋补肾阴,生发(我头发少,可能是吃黑芝麻少的原因,哪天起了兴头也种一片黑芝麻,以作验证)。

清代吴其濬有《植物名实图考》,开卷谷类即是胡麻。一带上胡字,一股西域风沙就扑面而来,想来张骞大人出使西域时的车马不少,胡豆胡蒜胡芝麻,林林总总。不像现代人出国考察,专找奢侈品市场,满载而归为了哄夫人眉开眼笑。

最为形象的还是《本草》,云: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黑者为巨胜。其油正可作食。狗身上的虱子,想也比人身上的大不了多少,这是民间文学的直白所在,不用大费周章考据。方茎亦是,除了芝麻大概找不到可以长成如此规矩形状的草木。

秋日长天,母亲在棉田里摘棉花,我便找个僻静的树下,找成熟后的芝麻杆,汗衫铺于地,将芝麻杆倒立,敲打出很多状如狗虱的芝麻,入口,其味芳香,赛过口香糖。母亲收获芝麻,是捆扎成束,置于窗台,几日晴天,便可轻轻敲打出芝麻。.

乡下芝麻的作用有三。一是用来做芝麻盐,放入砂锅炒熟,加入青盐,擀碎。炎夏做凉面,几丝胡萝卜丝,几片青嫩黄瓜,撒入擀碎的芝麻盐,清爽可口。

二是做焦叶,常在逢年过节时,母亲要炸一些面食做供品,祭献天老爷财神爷灶神爷床神各路神仙爷爷神仙奶奶。另和一小团面,擀到薄如蝉翼,中间轻划几道,撒上芝麻,入锅,炸至金黄??诟兴纸埂?/p>

三是换香油。是换而不是买(那时用来交换的东西很多,我很少见到钱的样子,集市上鸡蛋可以换油盐,粮食可以换蔬菜,多余的蔬菜甚至可以换一块碎花棉布。交换方式简单而颇有古风)。小磨香油顶属李庄的香油李家做的最好,开坛十里香,香油李走过村子的上空一天香味不散。香油李不吆喝,香味儿是最好的广告,敲梆子,一只油渍汪汪的香油棒子能浸出二两香油来。一驾木牛车,吱吱呀呀,左边是一陶罐香油,右边坐着香油李的女儿香香。那时的小伙伴一看见木牛车进村,便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是做香油李家的孩子该有多幸福,天天闻香油味儿,比老天爷的日子还好。

母亲视香油为奢侈品,墙上挂着一根细铁丝,一段砸成扁平状,叫油蘸子。一般只蘸三下,偌大的一口黑铁锅,漂着的油花几可忽略。

常见的乡间作物里,我很少想到芝麻的存在,芝麻像一位腼腆的女子,即使出门也扭扭捏捏。十几岁的时候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芝麻的身后有一扇神秘的大门。真的喊声“芝麻开门”那扇门就能自动打开么?里面是黄灿灿的金子,可以终生享用不?。亢罄粗滥鞘巧窕?,属民间魔幻主义范畴。

本来想写一篇有关芝麻的小史,闲来翻书却读到苏轼东坡大人的《服胡麻赋》,“状如狗虱,其茎方兮。夜炊昼曝,久乃藏兮。茯苓为君,此其相兮。我兴发书,若合符兮。乃瀹乃

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p>

未敢生相比之心,只当“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的小小芝麻能补补我的文学之虚。

马蜂菜托以及延伸

《随园食单》里面没有这种吃法,马蜂菜切碎,加十三香,青盐,土鸡蛋(我们家不可能有别的鸡蛋,那时虽日子清贫,食用的却是天生地养的食材。不像现在,一枚鸡蛋也能造假,等于浪费智商)。做马蜂菜托可以用两种面,一种叫死面,即不添加酵母。一种叫发面,母亲用苘麻叶包好风干的酵母头挂在门楣上,敲碎,用清水泡好,和进面里。

蒸好的马蜂菜托像鞋底,特大号。需分成若干小块,一家人分食。吃法同生日蛋糕,不过不用叉子小勺,含义亦大相径庭。

袁枚主张性灵说,虽有后人以恶言概之,但对源远流长的舌尖文化功不可失。《随园食单》记:“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绷碛小端嬖熬右称住分腥绱嗣栊绰沓蒈龋骸懊畈豢裳?,嫩者可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笨杉月沓蒈仁且煌樯?。

我对马齿苋的认知来源于邻村,村名叫菜园,所以村子里种了很多蔬菜,西红柿黄瓜茄子。

夏日午后,母亲教唆我去偷东西。有风爬过河梁,菜园村的人正是午休时间,知了声鼎沸,像是热锅里下饺子。菜园子以茂密的花椒树作为篱墙,只有极小的空隙。往往遇上这种情况越不能慌张,掰下树枝上的尖刺,恰好容下童年。偷的不是别的东西,是马齿苋,西红柿黄瓜架下,有的是。目的只有一个,想吃母亲做的马蜂菜托。

马齿苋楚楚动人在我的少年时光,也清清秀秀躺在诗人的菜篮子里。嚼一口马齿苋,随口吟哦的诗句也便青青展展,颇具草木之韵?!翱嘬拇倘缯?,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闭馐且淮笄逶缈丛叭硕プ盘瞥某筷厝ジ鸥θニ鸵安耍死豪镉休?,有马齿苋,上面尚有晶亮的露水。不知当下若有人送某位大人物两把野菜,会不会随手丢尽路旁的垃圾箱里?

再者说来,马苋愿不愿意与此等人为伍也很难说。

马齿苋在南方又称马兰头,也有人叫红梗菜。这样看来,马齿苋属于平民阶层,其更引人注目的是人送外号“长命菜”,所以导致人们趋之若鹜。《蔬食斋随笔》中引用的一首明代五言古风:“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笨杉沓蒈鹊亩朔缱吮榧按蠼媳?。

村医胡半仙有一灵验妙方,据说传了祖宗好几代,常有患痔着慕名而来,不消几日,风采重现,不用再夹着屁股走路。胡半仙家的土墙上,挂满了悬壶济世妙手神医的锦旗。二大爷某日透露一个重要信息,狗屁神医,还不是一把马蜂菜捣碎糊上。信然,《蜀本草》有据可查,“治痔要药?!奔虻ゼ父鲎执镣噶撕胂傻幕?,功劳全在马齿苋身上。

不过马齿苋不居功自傲,依旧月白风清,长在我们村的菜园子里?!毒然谋静荨酚治轿逍胁?,是易经的延伸?;茨先思也善浞示?,以针缕之,浸水中揉去其涩汁,曝干如银丝,味极鲜,且可寄远。

如果哪天你收到宛若银丝的乡愁,那是故乡寄来的马齿苋。

以上发表于《山东文学》11期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