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洛阳油旋儿

来源:作者:宋宏建时间:2015-11-16热度:0

                                                 洛阳油旋儿

油旋儿和火烧馍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工艺的区别。成品的油旋儿上有一圈圈环纹(旋儿),很像蜗??堑哪Q换鹕站图虻チ?,一个大饼子,有的光脸有的粘些芝麻粒儿而已。再者做油旋儿叫打,即在铁鏊子上抹点油先烙后烤,可能工艺复杂才叫“打”吧,而火烧不管是烙、炕、烘、烤,一个程序就熟了。

洛阳油旋儿,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最好是豫西北邙山上的麦子,因天旱缺水产量低,磨出的面粉有一种独特的“料姜石”味和筋道。油旋儿铺一般较小,半间房足矣。多是门前搭个棚,火炉置于棚下。鸡鸣三鼓,师傅开始在缸里加面舀水,然后庖丁解牛状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騞然,莫不中音。巨大的面团和好,醒上个把钟头,再捞到案板上反反复复地揉搓。这时师傅的双手与面团,便如历尽千坎万坷才找到机会偷情的男女,时而颠鸾倒凤销魂荡魄,时而卿卿我我如胶似漆,缠绵悱恻直至东方既白,才会恋恋不舍地松开。大面团切做小块搓条,揪成一个个蒜头样的面剂子,兵马俑般壮观地码在案板上,便成了等待着凤凰涅槃的胚胎。

看打油旋儿,绝对是一种艺术享受。第一步:师傅先把面剂子摁扁,左手按住,右手握住中间粗两边细的小面杖(有的干脆就用啤酒瓶),在案板上敲两下,横在面剂子上擀两个来回,长长的椭圆形面片就成了。第二步:师傅右手三个指头并拢,碗里蘸了油往面片抹的同时,左手在另一只碗里捏一撮盐沫五香粉撒匀,两手把面片卷成螺旋形圆柱,竖起后用手掌压成圆形。第三步:在鏊子上擦了油,把半成品的油旋儿放上去的烘烙,两面挺身后换到下面的炉壁周围焙烤,中间翻一次即可。成品出炉时,师傅会趁热把正面的“旋涡”摁下去,以显示油旋儿的层次感。

最后说到打油旋儿的鏊子,很像现在的平底锅,但锅沿上有三个对称的孔,孔里有环,环上各有几节铁丝勾连,铁丝的顶端固定一处,吊在火炉上方的棚杆上。师傅一手挪住铁丝,会把鏊子稍稍提高,再拉离火炉,另一手可以放取或翻烤炉壁的食物。等烤熟的油旋儿出炉时,团团金黄亮眼,圈圈涟漪荡漾,旋纹宽的如带细的若丝,厚处香醇薄处酥脆,有的地方还喜欢撒一把碎葱花或小茴香,白绿色葱花和焦黄米粒样的小茴香,惹眼馋嘴攒鼻子,真可谓一见钟情的美食了。

    洛阳人爱喝汤,所以油旋儿铺多在汤馆旁边。不管它什么羊肉汤、驴肉汤、牛肉汤、豆腐汤、丸子汤、臭杂汤、不翻汤,只要配了油旋儿喝都是一绝。在我生瓜蛋岁月的记忆里,一碗羊肉汤一角五,一个油旋儿二两粮票六分钱。对于一个乡下孩子来说,如果能在熙熙攘攘的洛阳街头,尤其是冰天雪地的寒风里,左手端碗羊肉汤,右手拿个油旋儿,热气腾腾中吸吸溜溜地边吃边喝,或者双手捧着泡了油旋馍的大海碗,让膻味扑鼻的浪潮汹涌地拍打起味蕾,那该是怎样一种奢侈的幸福、幸福的奢侈??!

世事沧桑,几十年后的今天,饥寒交迫的日子远遁了,但物欲的雾霾却时不时地充斥于天地之间。有时子夜梦中,我会忽觉回到了故乡,蹲在一处粗陋的瓦棚檐下,把热腾腾香喷喷的油旋儿掰碎,和着朴素的时光泡进碗里,大快朵颐。抑或捧一个金光灿烂的油旋儿,拇指和食指从它最边上的尾巴尖掐住,一圈一圈,一绺一绺,一小口一小口地撕着细嚼慢咽。于是在牙齿和耳朵之间,便有了一种岁月静静流逝的声韵,舒缓、浑厚、清纯,仿佛一朵淡雅的花在内心深处轻轻绽放,安然而美丽。

                        

00001. 

(编辑:作家网)